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选用等比与等差两种间距测量了酸性CoFe2O4磁性液体中的微粒粒径分布情况,计算了平均粒径和表征粒径分布的偏差,模拟了微粒粒径的分布曲线.对比和分析两种情况下粒径平均值和粒径分布的离散数学特征,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选取不同测量间距对超细微粒粒径分布及其电子显微镜分析并无影响.最后引用较准确的分布函数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2.
选用等比与等差两种间距测量了酸性CoFe2O4磁性液体中的微粒粒径分布情况,计算了平均粒径和表征粒径分布的偏差,模拟了微粒粒径的分布曲线,对比和分析两种情况了粒径平均值和粒径分布的离散数学特征,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选取不同测量间距对超强粒粒径分布及其电子显微镜分析并无影响,最后引用较准确的分布函数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3.
采用络合中和沉淀法制取Fe3O4超细微粒,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制得γ-Fe2O3超细微粒.经X衍射(XPD)和透射电镜(TEM)物相分析和粒径观测.γ-Fe2O3超细微粒属四方晶型,其平均粒径<20nm.具有超细微粒粉材体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4.
共沉淀-酸蚀法制备磁性液体及其微粒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oFe2O4超细微粒,不同表面活性剂而通过控制酸蚀,合成了稳定的磁性液体。通过X-射线衍射、振动样品磁强计、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扫描隧道显微镜对微粒进行了分析。对共沉淀-酸蚀法制备磁性液体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α-Fe_2O_3超微粉磁特性的Raman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磁测量和Ram an 光谱方法研究了尺寸和Co2+ 包附对αFe2O3超微粉Morin 相变温度TM 的影响⒚随着样品尺寸的减小, TM 逐渐下降⒚Co2+ 包附可使150nm 的αFe2O3超微粉的TM 从191K 降至77K 以下⒚Ram an 光谱测量显示αFe2O3的光学声子频率随样品尺寸的减小而移向低频方向,暗示Fe3+ 磁性离子与配位氧离子的键合减弱⒚此外还观察到声子谱因粒度减小和表面包附而发生了宽化⒚表明小粒子晶体中的原子间距不是单值,而是呈现某种分布⒚单离子各向异性能和磁性离子位能估算表明Fe3+ 和O2- 的距离因Co2+ 包附而增大,使单离子各向异性能减弱,导致Morin 相变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指出熔融Fe-Co催化剂对费-托合成反应具有活性高、反应温度低,产物中CO2含量较少的特点。加入的金属Co熔融后与Fe生成固溶体,经H、N还原活化后,Co原子均匀地分布在α-Fe晶格中,并使α-Fe晶胞参数变大。Fe-Co催化剂还原后反应过程中α-Fe相较多。Fe相较少,促使-托反应活性提高,抑制了变换反应,减少产物中的C0含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钙钛矿结构Sr2FeMoO6陶瓷中存在的多种不同的有序晶格结构。如Fe-Mo在简单钙钛矿结构ABO3中的B位无序分布,Fe-MoB位空间排列的NaCl型有序分布的钙钛矿结构及在c轴方向具有3倍简单钙钛矿结构周期的层状超结构等。结果表明:通过正确选择Sr2FeMoO6陶瓷材料的微结构,可望大大提高其磁电阻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XRD,IR,Mobauer ESR,XPS,SEM和孔结构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比研究了新鲜,失活和再生三种丙烯氨氧化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中各元素以Fe2(MoO4),α-CoMoO4,NiMoO4,γ-Bi2O3.MoO3,α-Bi2O3.3MoO3,η-MoO3,α-Bi2O3和β-Bi2O3形式存在2;失活催化剂中,部分Fe2(MoO4)3转变为α-Fe-M  相似文献   

9.
空气氧化湿法制备的MnFe2O4在H2还原下,生成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利用XRD和Mossbauer谱等技术,对它的性质(还原性,晶格常数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考查了在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δ〉1)及MnO-FeO固溶体下CO2分解成C的活性,结果表明能够有效地分解CO2成C,并且在反应以后自身转变成为化学计量的MnFe2O4,MnO4-FeO分解CO2以后,一部分变成  相似文献   

10.
朱国辉  毛卫民 《自然科学进展》1999,9(A12):1368-1372
研究了有序B2和无序A2两种不同结构状态的FeCo合金在冷轧变形过程中形变织物的特点。B2结构FeCO合金的轧制织构有别于A2结构FeCo合金,讨论了形变行为和结构状态对金属间化材料形变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气液两相雾化器喷雾噪声频谱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研究了气液两相雾化器在不同气,液相进口压力匹配条件下喷雾所致噪声的频谱特性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借助Malvern粒度仪对雾化粒子尺寸分布的测量结果,定性地分析了喷雾噪声的频谱特征与雾化特性的关系,获得了雾化过程中与雾经机理密切相关的动态信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雾化器在气、液相进口压力相等或相近的条件下将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此时的雾化粒子分布特性可作为代表雾化器特征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兰州市春季大气气溶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2002年兰州地区春季背景大气、沙尘天气状况下大气气溶胶的实测资料,得到了不同天气状况下大气气溶胶(TSP)的质量浓度和飘尘(PM10)的粒径分布,着重分析了不同天气状况下大气气溶胶的分布规律及其物理特征.研究发现:TSP中细粒子质量浓度沙尘暴期间比非沙尘暴期间相对减少;背景大气条件下,飘尘对人体健康影响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PCS颗粒测量技术中不同粒径颗粒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子相关光谱(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简称PCS)颗粒测量技术中,由于不同粒径颗粒的散射光强分布差异巨大,导致在多分散颗粒系中,进行颗粒粒度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简称PSD)测量时,某些占有足够多数量的颗粒,由于其散射光强度相对微弱而被忽视,从而影响粒度分布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1,6-己二醇/新戊二醇-己二酸)(PHNA),1,4-丁二醇(BDO)、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三乙胺(TEA)为中和剂,乙二胺(EDA)为后扩链剂,利用两种乳化方法和不同的DMPA用量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羧酸型水性聚氨酯乳液,使用动态光散射法测量其粒径和粒径分布,并测量了吸水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光泽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乳液粒径最小40 nm,最高340 nm,粒径分散系数(PDI)处于0.07~0.26之间,两种乳化工艺的粒径与粒径分布有明显差异;随着粒径的变化胶膜拉伸强度最高49.62 MPa,对应的断裂伸长率为922%,吸水率最低为5.25%,光泽度最高87.8°;粒径及粒径分布对吸水率、拉伸强度、光泽度等有重要影响,而对断裂伸长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颗粒粒径偏析分布是高炉炉顶布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易造成炉喉处局部料层的空隙度降低和压差升高,影响煤气流的均匀分布,继而间接影响炉况的顺行。通过DEM离散单元法模拟研究二元混合颗粒的偏析分布规律,同时,提出一个偏析指数T,用以表征粒径偏析分布的相对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同一T值图中,相邻区域颗粒的T值相差越大,则该区域颗粒的粒径偏析程度越大;不同T值图中,所有相邻T值之差的平均绝对值越大,则颗粒堆积整体粒径偏析程度越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首次提出采用超高速旋转填充床对分散相单独做功连续制备乳液,考察了操作参数和填料规格对乳液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上述操作条件对乳液分散相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并获得了较优操作条件:转速9 000 r/min,乳化剂质量分数4.2%,油相流量15 L/h,填料类型为3D打印填料;在该条件下制备出平均液滴粒径约为12 μm的乳液。建立了用于预测分散相粒径的数学模型。所得结果为连续、可控、低成本制备乳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粉末特性与工艺参数对SLM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了316L不锈钢粉末参数及工艺参数对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一粒径分布的粉末松装密度低于多种粒径混合后的松装密度;采用2种不同粒径粉末充分混合,最大松装密度达到59.83%;平均粒径小的粉末比平均粒径大的粉末成形性好,粒径分布范围宽的粉末成形时球化现象明显;利用平均粒径为26.36p.m的粉末和优化的工艺参数制造出测试件,最高致密度达99.75%,拉伸强度最高达1068MPa.  相似文献   

18.
浸渍法制备铝酸镧微粒的粒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粒度测试数据及相应的实验分布曲线模拟出了浸渍法制备的铝酸镧微粒的理论分布表达式.该表达式为对数柯西分布.讨论了具有此分布形式的粒度平均值和衡量粒度分布离散程度的数字特征以及对数柯西分布的一些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拉伐尔喷嘴中气粉流的数学模型,采用四种不同的粒径分布,对喷嘴中气粉流的行为作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粉粒粒径不均匀的超声速气粉流,按平均粒径分布计算具有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使用染色石膏颗粒研究颗粒破碎过程中的形状演化,采用基于正交视图的拍照识别方法获取颗粒形状,借助Weibull分布函数对颗粒形状的统计分布进行定量表征,分析了染色石膏颗粒一维压缩破碎前后的颗粒形状特征。结果表明:破碎产生的颗粒与亲代颗粒粒径相差越大,其表面越粗糙、圆度越差、越扁平,且形状因子分布越不均匀;存活颗粒相比亲代颗粒形状变得更规则,形状因子分布趋向于均一化,而破碎颗粒的形状演化则完全相反;由于整体试样既包含存活颗粒又包含破碎颗粒,其形状演化规律未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