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内部出现在任意位置的纵向穿透的直线裂纹,在力与裂纹平行时的弯曲问题,用复变函效方法进行了讨论,得到了位移分量、应力分量和应力强度因子用级数表示的表达式,给出了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近似式。附表中还列出了大量的应力强度因子之值。与精确值相比,近似式给出好的近似,在很大的范围内,其相对误差的绝对值远小于或小于1%,因而可用于实际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内部出现在任意位置的穿透直线裂纹的弹性薄圆板,在裂纹上下岸受到板平面内的均布法向压力的情形,用弹性理论复变函数方法,进行了讨论,得到了用级数表示的复应力函数,给出了应力强度因子的一般表示式,并计算了大量的应力强度因子之值,最后还给出了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近似式。计算结果表明,在广大范围内,由近似式计算的中小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之值,与精确值比较,相差甚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内部任意位置含穿透直线裂纹的有限弹性薄圆板,在裂纹上、下岸受到均布剪应力的情形,用复变函数方法,进行了讨论,得到了用级数表示的复应力函数,给出了应力强度因子的一般表示式,并计算了大量的应力强度因子之值,最后还给出了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近似式,计算结果表明,在广大范围内,由近似式计算的中、小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之值,与精确值比较,相差甚微.因而可用于实际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内部出现在任意位置的穿透直线裂纹的弹性簿圆板的匀速旋转问题,用弹性理论复变函数方法,进行了讨论,得到了用级数表示的复应力函数,给出了应力强度因子的一般表示式,并计算了大量的应力强度因子之值,最后,还给出了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近似式。计算结果表明,在广大范围内,由近似式计算的中、小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之值,与其精确值比较,相差甚微,因而可用于实际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内部任意位置出现纵向穿透直线裂纹的圈柱体扭转问题,用复变函数方法进行了讨论,得到了用级数表示的位移分量、应力分量、扰扭刚度和应力强度因子的一般表示式,给出了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近似式,附表中还列出了大量的应力强度因子之值。与精确值相比,近似式给出好的近似,在很大的范围内,其相对误差的绝对值远小于或小于1%,可用于实际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匀速旋转之圆轴纵向穿透直线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用复变函数方法进行了讨论,得到了应力强度因子的一般表示式和近似式,并计算了大量的应力强度因子之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广大范围内,由近似式计算的中、小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之值,与其精确值相比,相差甚微,因而可用于实际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7.
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是判断裂纹扩展和结构失效的重要标准,探究拉伸荷载下圆孔与裂纹相互作用的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对材料断裂准则和残余强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叠加原理和弹性力学初始解,采用Westergaard应力函数求得单轴拉伸圆孔板孔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积分方程,使用切比雪夫多项式得到积分方程的近似解,运用Exponential函数对近似解修正得到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修正解;运用Abaqus对同一问题进行模拟分析并与修正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裂纹尺寸、圆孔半径、裂纹位置角以及裂纹倾角对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正解与Abaqus模拟解基本吻合;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尺寸和圆孔半径增大而增大,随裂纹位置角和裂纹倾角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双材料垂直于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双材料垂直界面裂纹理论,给出了不同于Cook的应力强度因子的定义式,推导出了用应力外推法计算双材料垂直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以含双边裂纹有限尺寸板拉伸模型为研究对象,对应力外推法外推点范围和裂尖尺寸的选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通过对比分析相同边界条件下的单材料和双材料应力强度因子,对应力外推法应用到双材料问题中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利用相变增韧理论和Eshelby等效夹杂方法,给出任意形状夹杂对Ⅰ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影响的近似解析解.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表明,由于引入远场应力对夹杂的作用,导出的近似解有较好的精度,适用于处理较大尺寸和具有任意形状的夹杂对Ⅰ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相变增韧理论和Eshelby等效夹杂方法,给出任意形状夹杂对I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影响的近似解析解.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表明,由于引入远场应力对夹杂的作用,导出的近似解有较好的精度,适用于处理较大尺寸和具有任意形状的夹杂对I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纱线与织物性能测量装置的弯曲行为,并依据试样弯曲变形形态和力值采用两种弯曲模型建模分别获得相应弯曲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比较弯曲变形阶段的弯曲力—位移特征曲线上各点确定特征曲线上求解弯曲刚度的最优曲率区间,同时通过两种弯曲模型的比较确定较优的弯曲理论模型,从而定量化表征试样的弯曲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横向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与剪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的平衡条件来确定开口薄壁截面梁的弯曲中心。  相似文献   

13.
金属板料在激光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其弯曲角度与激光功率、激光扫描速度以及扫描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14.
针对放线光缆放线剥离点附近的强弯曲状态可能引发光缆断纤的问题,在建立光缆运动姿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光缆剥离点处曲率半径和弯曲弧长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剥离点处曲率半径和弯曲弧长与剥离点位置、剥离段光纤所在缠绕层的半径、光缆放线速度、光缆线密度等光纤特征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对曲率半径最小值位置的具体讨论。结果表明,在对应试验条件下,放线过程中剥离点处光缆的曲率半径存在极小值,其大小约为1.2mm,与光缆缠绕层半径、放线速度几乎无关。而曲率半径和弯曲弧长会随剥离点位置、放线层、放线速度、光缆线密度的改变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two extreme cases of yarn bending rigidity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proposed.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fiber-to-fiber interaction on yarn bending rigidity is reveale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bric/yarn bending property and fiber fineness, yam structure, fabric structure is given as well. Thre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is thus obtained. There exists, similar to a rigid engineering rod,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yarn bending rigidity and the square of yarn fineness (expressed as yarn count in tex), but the increasing speed is much lower. Yarn bending rigidity in the fabric also to a great extent depends on the fabric density and yam twist factor, and so on. Fabric's bending hysteresis primarily depends on its bending rigidity.  相似文献   

16.
提出研究纱线和织物弯曲性能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些理论分析方法,并将其与实验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机织物及其纱线弯曲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织物及纱线弯曲刚度的理论研究成果,借助实验手段考察研究了织物及其中纱线的弯曲性能与纤维线密度,纱线结构及织物结构的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结论:纱线的弯曲刚度与纱线线密度的平方线性相关,二者的单相关系数在0.70以上;织物中纱线的弯曲刚度还与织物紧度、纱线捻系数,织造和染整加工中的张力等因素有关,织物的弯曲滞后量主要取决于织物的弯曲刚度。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弯管的空间几何表示方法,研究了几何参数与加工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推导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公式,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9.
弯矩分配传递极限公式在薄板弯曲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传统的弯矩分配法求解任意荷载作用下的薄板弯曲问题,将杆端弯矩表示为多次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之和,得到了当分配传递次数无穷大时其表达式为公比小于1的无究等比级数的和的形式,并求得了该和的表达式即极限公式。该极限公式便于编程电算,可方便地应用于任意荷载作用下的薄板弯曲问题。  相似文献   

20.
螺旋麻花钻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部分弯曲变形,校直已变形的钻头对降低废品率十分有效。本文就对弯曲变形的钻头进行机械自动校直提出了两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