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世界知识》2008,(13):68-68
不久前开拍的《天使与魔鬼》,近日再遭麻烦:影片在意大利罗马桑塔玛丽亚教堂实地拍摄时.遭到了罗马教廷的坚决抵制。影片主要发生在梵蒂冈和罗马教堂。6月16日,梵蒂冈经纪事务部长保利斯大主教表示,小说作者丹-布朗扭曲圣经的福音、毒害信仰,因此这样一本亵渎神明的小说要来教堂拍片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相似文献   

2.
阮晓静 《科技信息》2013,(25):148-149
麦克尤恩的《赎罪》是一部具有多种特点的小说,其元小说结尾,既体现了麦克尤恩叙述历史、再现历史的努力,也反映了他对小说虚构本质的清醒认识。小说主干部分和结尾部分的比重相差悬殊,主动揭示小说的虚构性,给予读者强大情感冲击力。因为作者精心采用了元小说技巧,因此,把《赎罪》归为元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3.
自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斯提出"元小说"一词以来,欧美作家对此颇有剖析,虽然他们的说法各有侧重点,但都认可了元小说贯穿小说历史,也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实践创作中,美国当代元小说更是着重于语言任意性、小说虚构性、作者矛盾地位,以及互文性等主要观点,充分体现了元小说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叙事原则,不仅颠覆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而且也解构和颠覆了小说的叙事策略,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策略的解体.虽然传统的叙事策略衰竭了,取而代之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错乱零散化、非线性化、荒诞化、重复性和悖论性.  相似文献   

5.
在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中,元小说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小说形式。通过从元小说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分析其元小说技巧,认为元小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模式中最典型的一种,元小说的特点实际上已演变成后现代主义小说形式创新的普遍特征了。因此,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元小说式的解读,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解读它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年轻的小伙子布朗》是霍桑的一部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布朗一次黑夜林中之旅的记叙,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小说中,这种思考是通过主题象征、人物象征和场景设置象征等加以表现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小说《白雪公主》中后现代主义技巧的运用,如拼贴、戏仿和互文性等深入透视巴塞尔姆独特的、游戏式的后现代主义视角。认为文本中体现的后现代主义写作特色突出了小说的反讽意义,从而深刻揭示了后现代生活的反英雄反童话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著名黑人小说家拉尔夫.埃利森的代表作。虽然小说的创作不是在后现代主义时期,但小说中明显地具有后现代主义的一些特征,如:黑色幽默,元小说,戏仿,反讽,拼贴。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看不见的人》进行解读,可以看出作者要反映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约翰·福尔斯的作品<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性.作者通过戏拟、互文性、作者闯入、时空穿插和开放式结局等写作技巧,揭示并嘲讽了维多利亚式小说的虚构性.  相似文献   

10.
就叙事小说而言,薇拉.凯瑟的代表作——“内布拉斯加小说”系列中的《我的安东尼娅》是其艺术创作的顶峰。作者以充满地域特色的美国中西部边疆为背景,塑造出早期欧洲移民的典范安东尼娅,表达了她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本文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与生存环境中的动植物和谐共处情形的分析,挖掘出薇拉.凯瑟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层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何朝辉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95-97,153
元小说指的是"关于怎样写小说的小说"。在《人性的污秽》中,菲利普·罗思灵活地运用了元小说的叙事技巧,将小说创作的痕迹即小说写作的缘起、进展与结局等有意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积极地邀请读者参与到对小说意义的建构之中,凸显了罗思书写《人性的污秽》的"自我意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与协商性,使小说成为具有开放性质的后现代文本,体现了后现代派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讨论几位有一定影响的学者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看法 ,阐释西方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语境后 ,在当代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思想变异、文化接纳和学术变形。其问题视域主要在于 :解构主义与后现代思维的内在关系 ;中国文化先锋与后现代性的问题 ;日常生活与后现代性关系问题 ;中国后现代批评与东方后现代的提法问题。这些问题的阐释和敞开 ,有利于学界弄清一些中西文化交汇互动中的文化误读问题  相似文献   

13.
石静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62-64
美国小说家丹·布朗(Dan Brown)凭着其新文化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一炮而红,成为美国文坛的新宠。着重从传统与后现代小说的特点出发,对《达·芬奇密码》的素材与主旨,叙事框架与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解密谊小说的成功之处。小说《达·芬奇密码》糅合了古老神秘的宗教文化与当代先进的高科技,虚幻与真实巧妙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极大满足了小说读者的阅读期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为小说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湟源县旧称丹噶尔,在清代是茶马互市及民族贸易的重要市场。它的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农牧交错带,为多民族聚居区。民国时期丹噶尔的商贸情况:清末民初有比较良好的基础、以及由于马仲英事变和二重税的实行所导致的两次重大商贸转折。  相似文献   

15.
透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理论研究历程的回顾和反思,厘清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理论脉络。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的理论研究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实践理论、权力理论的发展,导致了人类学理论的后结构主义转向;历史人类学、阐释人类学以及实验民族志的出现,为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米》是一部新历史主义小说,它以20世纪前半期为历史坐标。这种新历史主义的叙事策略,一方面表达了苏童对浮现在历史记忆中的生存本相的思考与阐释,另一方面又赋予这种生存本相以最恰当的历史坐标,从而使小说中的人与世界达到心灵与历史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17.
法的价值体系。是一个不断扩充、不断丰富的开放体系。随着法价值理论的发展,和谐被纳入法的价值系统。法的和谐价值是以中国传统的"和"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法律价值理念和法价值视野。法的和谐价值既是法的目的价值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法价值体系中的一员,又是高于一般法的价值,是价值之上的价值,是法价值的统摄者,是法的价值的统一,是所有法的价值的依归,是整个法的目的价值的灵魂和核心。正确认识并深入探讨法的和谐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公认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洛丽塔>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讲述了40多岁"老男人"亨伯特迷恋上12岁"小仙女"洛丽塔的故事.不少人视其为淫秽小说,事实上<洛丽塔>是一部严肃作品,与淫秽、爱情等内容无关,它的文学价值在于真假共存的叙述结构和亦真亦幻的小说世界,通过暴露虚构,<洛丽塔>成为元小说.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教育者的角色转变及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现代主义语境促使传统思维方式发生新的转向,是重新理解教育者追求的新视角。在后现代语境概念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此语境下教育者的角色转变,进而指出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教育者作为教育的平等参与者应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定义了席位余额的概念,基于此设计了一种新的席位分配方法,证明了该方法在一些条件下满足分配方法3条理想化原则,并说明这种分配方法具有很好的几何解释.通过仿真对该方法与其他方法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