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九五五年,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这首诗里一开头就写道:“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这两句诗高度地概括了陈毅同志本身的最突出的特点,他既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又是一位中外闻名的诗人。一九六二年,臧克家发表《陈毅同志的诗词》一文,其中也说:陈毅同志“上马杀敌,下马写诗,元帅原来是诗人啊。”“将军——诗人”,正是理解陈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写诗词的一把钥匙,找到了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大门,看清楚他这一时期诗词的特点。首先,由于他是“将军——诗人”,  相似文献   

2.
王锳同志的《诗词曲语辞例释》,是继张相先生《诗词曲语辞汇释》之后,新出的一本解释诗词曲语的专书,颇多创见。但也有个别训释可以再斟酌,现提出两条向大家请教。拿(81页)王书释为“犹云对付,动词”,并举了六条例证。其根据除在六例中似可解通外,主要是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奈”可释为“对付、处分”,而王锳同志认为“拿”与“奈”或即一声之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新大纲》要求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新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对高中阶段的诗词赏析作了更具体的要求,把单元教学的重点定位在赏析“诗词的意境美,诗词的声韵美”。就词的赏析来说,《语文读本》(必读)中就有一篇《词的欣赏》,它能否作为学生学习的蓝本和教师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4.
释“赤紧”     
戏曲常用词“赤紧”,新版《辞海》释之为“犹实在,当真。”这是接受了张相的研究成果,张相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中释“赤紧”为“犹云当真也;实在也。”然而张相的释文并不全面。“赤紧”除“实在”和“当真”两义外,尚有“紧促”一义。清人洪昇的《长生殿》在这方面提供了不少例证(?)  相似文献   

5.
此文是山东大学藏乐源教授为于云才、张德书、崔本廷、伍齐信主编的《中国历代人生哲理诗词选释》一书写的序言。为什么叫不是序的序呢?臧教授说,这是他这篇序言的特色。这样他可以更自由地从各个方面阔谈人生哲理问题,发表自己的高见。臧教授在序言中谈了七个问题之后指出:“《中国历代人生哲理诗词选释》一书“集中了中国人生哲理诗词的精华,并加以必要的注解,不仅有助于读者对这些诗词的鉴赏,而且是学习人生哲理的一本优秀的形象教材。”  相似文献   

6.
从“尽其自然之理”的哲学思想出发,苏轼在《巫山》一诗中对宋赋巫山神女故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从“天下之同安为善”的政治观念出发,苏轼在《神女庙》一诗中重塑巫山神女形象,用以体现他的社会理想;从“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人生态度出发,苏轼在其诗词中反复使用巫山神女典故,对宋赋神女故事的情爱内涵予以认同,这三者的矛盾统一构成办轼诗词异彩纷呈的文学景观,表现了苏轼以张扬“性情”为特征的文化价格心态。  相似文献   

7.
统编中学语文教材高中第一册选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国殇》。本诗“左骖殪兮右刃伤”一句,一般解释为骖马左死右伤。课本认为本句意为“驾车的马,左边的死了,右边的也砍伤了。”杭州大学中文系编《高中古代诗词助读》认为“殪”和“伤”各有定指:“这句的意思是:驾战车的左边的一匹马被杀死,右边的一匹又被刀砍伤了。”《河北师范学院学报》七九年第二期载张成同志《〈国殇〉简析》亦以为“殪”和“伤”是对左右骖马的分别陈述:“这句说战车左侧的骖马被敌人杀死,右骖  相似文献   

8.
概念隐喻成为《红楼梦》诗词的思想脉络,它在指导《红楼梦》诗词理解方面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涵盖了西方近代概念隐喻的基本理念,使系统性、相似性、整体相合性这些概念隐喻的基本理念在认知理解中得以体现,形成《红楼梦》诗词的隐喻解读,这是除了从认知发展角度理解"《红楼梦》诗词"外的又一个理解"《红楼梦》诗词"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兴”在先秦时提出,而后世解说纷繁。从《毛传》、《诗集传》所论,“兴”是一种形象化的结构章法。这种章法在历代诗词中被有限的继承,也在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中得到发扬。  相似文献   

10.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的诗家,词人。论其诗词风格,范石湖称:“有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白石词跋》)。黄升也称:“白石道人,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花庵词选》)。后来,深知白石的张炎把他的诗词风格概括为“清空”、“骚雅”“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盛负高  相似文献   

11.
一首先,“诗歌的‘散文美’”的提法,根本就不符合诗歌本身这一最为凝炼的文学形式。所谓“凝炼”,这里指的即是诗歌的内容,也是诗歌的表达形式。正如《诗词例话》中说道:“《诗人玉屑》卷六里面提到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的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象散文那样表达。要是我们用读散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小说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几乎汲取了前代所有其它文体样式的成就,于古典诗歌中尤其受益良多。“意象”是探讨古典诗歌艺术的重要范畴。“意象”在古典小说作品中的具体呈现形态,最突出的就是“意象化情节”。“意象化情节”充分利用“意象”在小说情节结构中的作用,除了兼有“意象”主客交融、虚实相生的优点外,还具有动作性与表演性,是小说情节演进中的一环。“闺怨”是古典诗词的传统题材,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意象”景观。古典小说尤其是人情小说经常涉及“闺怨”这一传统题材的描写,当然也会自觉借鉴古典诗词已有的艺术表达成就。本文试图以《金瓶梅》、《林兰香》为例,探讨古典小说中“闺怨”的“意象化情节“建构。  相似文献   

13.
“断肠”解     
古典诗词中,“肠断”或“断肠”是很常见的词语。它表示极度哀伤或极度思念可能造成的后果,或者就直接表示极度的悲伤和思念。 汉乐府《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曹操《万里行》:“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丕《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李白《春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温庭筠《梦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新解──重读《浪淘沙·北戴河》段佩简一、对目前解析的质疑:当前,对毛泽东诗词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大的解释赏析著作要数臧克家先生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一书了。近年出版的《毛泽东大词典》、《毛泽东的艺术世界》等工具书中,对毛泽东诗词的讲解也多以...  相似文献   

15.
《裂谷诗抄》系一本古体诗词集 (这里的“古体”是针对现代白话体诗而言 )。笔者对古体诗词研读不多 ,且深知写作之难 ,因而很少评论。蒙栾世生先生抬爱 ,多次嘱写评论 ,踌躇再三 ,只好强就。为不辱使命 ,我细读了集子中的 50 0余首诗词 ,发现确有佳作 ,颇有古典诗词韵味。按吟咏类型 ,作品可分为咏人、咏景、咏物、咏事、咏怀五大类 ,本文依次评述前三类 ,兼论及后二类。一、咏人有神韵  中国古典诗词中不乏咏人之作 ,多以勾勒人物神韵著称。较早的如曹植的《白马篇》 ,诗中描写了“幽并游侠儿”“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的勇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诗词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然而,意境不仅仅表现在诗词上,其也是评价山水画好坏的重要标准,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灵魂,中国画创作的创新就是意境上的创新;本文针对画的意境作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诗词创作的具体分析与归纳,以形象对立、语言特征、情感色彩三个方面概括了《红楼梦》诗词创作性格化的基本特征.指出《红楼梦》中的诗词区别于《红》以前任何一部小说中的诗词,它是构成《红楼梦》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作者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刻划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的重要的艺术手段.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传统诗词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冰雪”这一自然现象蕴涵了人类的文化情感,因此“冰雪”具有了一定的原型意义,并成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我国诗词中“冰雪”意象的营构方法主要是赋、比、兴。这一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成为冰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清代杭州西溪诗词达到鼎盛.按照时间脉络,对吴本泰《西溪梵隐志》、西溪女子“蕉园诗社”、皇帝大臣诗歌等主要作家、作品进行梳理,可以了解清代西溪诗词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20.
马一浮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主研儒学,会通佛道,擅长书法,精于诗词,与梁漱溟、熊十力一起被称为“现代儒家三圣”而最为博雅。他的诗集主要有《蠲戏斋诗前集》、《避寇集》、《蠲戏斋诗编年集》,词集则有《芳杜词剩》、《芳杜词外》。这些诗词是马一浮先生的思想品格、立身行事、修养工夫、诗学造诣的全面反映。要读懂马先生的全部作品,阐发其精微,品论其得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本文只是谈谈对《蠲戏斋诗前集》和《避寇集》的印象,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