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教研室直接管理实验室属于"小权限"管理模式,导致化工实验室优质资源无法共享,严重制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结合学院化工实验室运行情况,从建设化工实验中心、建立资源共享管理机制、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创新实验教学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改革探索,为充分发挥化工实验中心的示范与辐射作用,提高本科教学与科研水平,开拓教师和学生专业实践视野,培养工程意识与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实验教学平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工程素质教育背景下,本文结合吉林化工学院培养"面向生产与管理一线现代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创新探索。实践证明:通过不断摸索并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工程实践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目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参加化工原理实验竞赛为契机,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论述了化工原理实验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探讨了化工原理实验竞赛对化工原理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面向"新工科"建设内涵,提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设计构建了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综合与设计性实验为主体、创新与探索性实验为导向的层次化实验教学新体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强化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能力发展培养要求,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和多元考核机制,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植物显微技术实验课程的石蜡制片实验为例,分析了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不足,阐述了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建立了植物显微技术"科研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实验原理的挖掘,强化"科研式"实验教学过程,建立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的良性互动。"科研式"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意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完全顺应目前创新人才培养的潮流。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CEDC)所需的知识结构对化工原理实验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促进化工原理实验与化工专业主要课程交叉融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助力学生在竞赛中取得更好成绩,是学生进入"工厂实习"前认知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7.
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特色,以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继续深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以实验特有的应用性和创造性为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针对传统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对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开放实验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开放式教学模式尚需完善之处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结合四川大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工程人才为教学目标,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首先,结合现代工程案例进行现场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其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即强化实验预习、细化实验操作、完善考核体系。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优化实验内容、采用师生双向互动教学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构建"创新分析仪器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科学评价体系等措施,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实践,建立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国家教育部和当前广东省对经管类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强调对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建立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创新实验内容与实验教学方法、依靠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和新的运行机制等措施保证实验教学和改革的顺利实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实验教学真正达到支撑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太原工业学院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化工类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完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体系、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增加实验设备的投人,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既发挥了大型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对应用型本科化工类专业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电子实验基础课程体系整合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理念出发,以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为先导,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经典实验教学手段与现代实验教学手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构建电子实验教学新体系;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介绍了电子基础实验改革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方案,对进行相关改革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南开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组开展了以提高学生科研兴趣培养为宗旨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选择细胞培养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细胞凋亡检测技术等与科研联系紧密的实验内容建立了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采用课堂翻转、虚拟仿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建立了引导性、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体系;完善了注重实验操作考核、兼顾考试、实验预习、实验报告及实验素养考核的多元化综合成绩评定体系。教学改革利用实验教学为载体,发挥了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科研兴趣中的作用,为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教学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结合教学实践,从优化实验教学体系,优选实验教学内容,加强综合性实验,强化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卓越计划"对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构建新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PBL教学模式;改进物理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教学中体现出实验内容层次化,实验项目模块化;实验教学辅助手段实现现代化、多样化,全方位辅助实验教学;配合新课程体系的构建,设立物理实验课新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和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指出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信息素养培养的不足,提出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针对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四强"实验体系、"四优"实验教学体系及建立新型的教师能力体系等培养策略,从而把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从单一的面向学生考试的应试教学模式逐步转向开放式、自主式、研究式和创新式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化工原理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甘肃科技》2010,26(10):173-175
化工原理课程是工科专业基础课,其实验课程属工程实验范畴。化工原理实验室是教学实践的基地,从购置实验设备、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实验室建设,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优良的环境和物质基础;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开展综合性、设计型和仿真实验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独立学院转型是独立学院内涵建设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本科专业国家质量标准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课程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独立学院化工原理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应该从化工原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的建设对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重庆工学院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依托优势学科,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按照"基础、综合应用、设计开发、研究创新"多种层次相结合的原则,跨越理论课程界限独立设置实验课程,推进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实行全面开放实验教学、网上辅助教学和网上虚拟实验,强化学生的实验预习环节,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相对独立的按类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