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大事记     
1991年4月16日—30日16日苏联总理帕夫洛夫和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在伦敦举行会谈,着重讨论了中东局势问题。美国国务卿贝克对中东进行自海湾战争后的第三次访问。1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开始访问法国。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中东的外交一直风风火火,摆出主导中东事务的姿态。在4月11日发生的以色列和黎巴嫩的16天冲突中,美国也没少下工夫做调解,但舆论认为美国“多少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对中东外交有所失分。首先,美国的做法明显偏袒以色列,引起阿拉伯方面普遍反感。黎以冲突初期,美国听任以色列以凶猛的火力“教训”黎巴嫩真主党。当法国外长率先赴中东斡旋时,美国急匆匆抛出一个停火协议,而这个协议又是偏向以  相似文献   

3.
杜勒斯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我是到中东去作战的一名美国士兵;我身旁要是没有英国和法国士兵,我会感觉安全得多。听听,这话多么蛮横。莫怪英国的“每日镜报”要骂杜勒斯是一个“十足的笨蛋”了。杜勒斯是在一种什么场合下,说了这么一句十足笨蛋式的话呢?原来前些日子,美国国会正在讨论艾森豪威尔主义。杜勒斯拼命吹嘘美国的力量足以在中东防止共产主义的“侵略”;如果美国单独担负起这种“神圣的”任务,就会方便得多;如果英法仍然插足中东,那么美国就不大方便。杜勒斯说得十分露骨,他是在继续逼迫英法退出中东。在美帝国主义分子看来,中东必须要有外来的统治者;英法退出中东,中东就会成为“真空地带”;而美国就应该掮起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大旗,进入中东“真空地带”,成为阿  相似文献   

4.
吴冰冰 《世界知识》2023,(14):30-32
<正>吴冰冰(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主任):近几年,中东地区形势“变”与“不变”相互交织。其中,显著的变化是中美俄三国都调整了其中东政策。三大显著变化变化一: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变化。在美国的全球布局里,“印太”、中东和欧洲三个地区是联动关系,无底线的收缩和退出中东对美全球布局是不利的,所以其在中东的战略收缩是有底线的。若退出中东地区,  相似文献   

5.
朝鲜,下一个打击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政府对外关系战略的三个理念“预防性打击”,针对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等所谓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的“邪恶轴心”国家,早在去年由布什总统作为美国安全战略的一个主要内容提出。“重组中东秩序”,旨在通过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在中东地区引发所谓的民主主义多米诺效应,确立有利于美国的巴以和平。“构筑新同盟关系”,则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利用联合国、北约等国际组织,调整对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旧联盟关系,构筑一个更加顺从美国的国际新联盟。这三个理念涉及9.11事件后美国面临的新安全威胁及其最关心的地区和世界问题。它们在国家安全、地区局势、世界战略格局这三个层次上形成递进和互补关系,可以说是布什政府对外关系战略的最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6.
楼春豪 《世界知识》2023,(21):32-34
<正>2023年9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和印度总理莫迪在二十国集团(G20)新德里峰会期间共同主持了关于推进“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I)与建设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的特别会议。会上,美国、印度、沙特、阿联酋、法国、德国、意大利及欧盟领导人签署了共同开发IMEC的谅解备忘录。虽然参与各方要在未来六个月内才能制定出大致规划,且需更长时间确定并实施具体项目,但参与各方领导人都对该走廊寄予厚望。拜登称之为“改变游戏规则”的计划,  相似文献   

7.
随着英法侵略者在埃及的失败,美国企图夺取苏伊士运河并进而控制中东的阴谋愈来愈明显了。早在英法被迫宣布立即撤兵的同一天(去年12月3日),美国国务院就急忙发表声明说,“联合国和有关国家应当立即注意中东的基本问题”,美国决心通过联合国促使中东的“长期冲突得到永久性的解决”。三天之后,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又发表了关于中东政策的长篇演说,主张“把美国和联合国在道义上、外交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力量动员起来使中东的长远目标得以实现”。他并且说英法撤兵是把“维护中东未来和平的责任交给联合国紧急部队来承担”。美国为什么这样强调联合国和联合国紧急部队呢?它所谓的长远目标、基本问题是什么呢?总的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美国派赴北非、中东推销“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副总统尼克松和总统特使理查兹的阴谋活动,到目前为止,暂告一个段落了。在这两、三个月期间,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利诱、政治分化颠复和军事威胁的措施,企图“填补”中东的所谓“真空”、建立美国的新殖民主义统治。通过这些行动,中东人民更加认清了美国的真面目。他们反对美国新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运动空前高涨,美国已经被迫撕碎一切伪装,原形毕露地站在和中东人民公开敌对的地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美国进行挑拨、拉拢的结果,中东各国关系也趋于复杂化,这就增加了中东人民反击美国殖民主义势力进攻的困难。最近约旦局势的发展突出地说明了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美国并不低估苏联在中东经营几十年的影响和作用,并要借助它的合作与配合在中东地区和会问题上收“事半功倍”之效;苏联无力充当主角,想要通过“苏美协调机制”取得在中东“仅次于美国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10.
时事点评     
克林顿烟花三月下南亚,出访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重点访问印、巴两国但在调解克什米尔冲突、打消两国核计划、劝巴军政权还政于民三个最令国际关注的问题上均无明显斩获,但从长远看是美实施南亚战略不可缺少的一步。俄罗斯总统大选在普京稳居首席的民意测验中早已没有多少悬念,俄罗斯人在21世纪初正式首肯“普京号”扬帆启航,把强国的希望寄托在这位少帅身上,但普京的前面绝非坦途。欧盟举行首次千年政府间首脑会议,共商网络时代赶超美国的经济战略和克服欧盟顽疾“失业”的新途径,“第三条道路”在会上显示了其在欧盟社会、经济政策中日益稳固的指导地位。法国若斯潘政府突然改组内阁,以图稳固其谋求两年后入主爱丽舍宫的计划。美国部分解除对伊朗制裁,力图追回实施达马托法给美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给哈塔米政府创造在国内站稳脚跟的外部环境。欧佩克国家就石油增产达成协议,克林顿政府成就下台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中东一向是国际政治的焦点,美国与中东的关系也令人瞩目,而与此同时,中东题材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也成为美国好莱坞影片的偏爱:《猎杀本·拉登》(ZeroDarkThirty)、《逃离德黑兰》(Argo)这两部“取材于真实历史”,以美国往中东的重大行动为蓝本的电影,不仅仅在2012年底成了很多人的谈资,同时也杀入了第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名单。  相似文献   

12.
在解决巴以冲突方面存在着三种力量或曰“三极”:第一“极”是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自治当局。第二“极”是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即四方委员会)所代表的国际社会。第三“极”就是巴以双方的民间和平人士。  相似文献   

13.
8月23日,法国政府不顾美国对苏经济制裁的禁令,为向苏联出口天然气管道的设备而决定征用美国设在法国的一家子公司——“法国德雷塞公司”,美国政府则宣布对这家子公司实行制裁。法美矛盾达到了针锋相对的地步。这是近几个月来双方关系紧张中的第三场风波了。第一场是关于“秘密议定书”的争论。7月中旬,美国一官员揭露,法国同苏联订有一项“秘密议定书”,致使凡尔赛会议未能就限制对苏信贷达成明确协议,这是“法国拆美国的台”。此话在巴黎激起了  相似文献   

14.
正8月28日,法国高调参与伊拉克主办的巴格达合作与伙伴关系会议,马克龙总统同伊拉克、埃及、土耳其、约旦、伊朗、沙特等中东国家首脑齐集巴格达,商谈当前中东地区的重大问题。马克龙是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第一位到访中东地区的欧洲国家领导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法国在中东地区不愿完全听命于美国、独立自主的战略倾向,  相似文献   

15.
当前各大国或国家联盟在制定跨世纪战略时,都把发展高科技列为重中之重。正在一体化快车道上行进的欧盟,更是把科技领先视为复兴欧洲的一大法宝。危机感与紧迫感欧洲在科学技术史和西方文明史上曾写下过光辉的篇章。然而,斗转星移,二战后美国逐渐成为第三、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主导力量,欧洲却相对滞后了,这在70年代以来尤其明显。从国际竞争力看,1994年欧盟“三驾马车”德法英分别位列世界第6、17和18位。从科技发明专利看,1995年欧盟在美国公布的专利中只占18.6%,而日本占25%;在欧洲公布的专利中,美日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和美国的第三代GPS系统正在加紧研制中,日本的“准天顶”全球定位系统也在加速筹建中,强调了与此同时不能低估印度空间力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程春华 《世界知识》2011,(23):38-39
继“俄乌斗气”(俄罗斯与乌克兰围绕天然气问题的多年争斗)殃及欧盟以来,最近俄罗斯欧盟能源贸易又出现新问题。2011年10月25日,欧盟拒绝给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南流”项目特殊地位,使该管道可能会受到“欧盟第三能源一揽子文件”的限制,俄罗斯必须向第三方开放管道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8.
3月2日,正当尼克松在摩洛哥访问的时候,在法国掀起一片怒潮,各种政治倾向的报纸异口同声抨击尼克松。右翼参议员德勃雷更是暴跳如雷,要摩勒政府立即向美国抗议此事。法国的这番大动肝火是兴风作浪、故作紧张吗?不!实际上,尼克松这次的非洲之行已经掀开了美法在非洲的争夺战的序幕。尼克松不是已嘻皮笑脸地说过,“艾森豪威尔主义”不一定要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中东吗?美国到底要抓什么?3月份的美国“每月评论”一语道破了华盛顿的阴谋,它说,“艾森豪威尔主义是要求建立巨大的亚非帝国的宣言。”美国认为,中东将稳稳地落入它的掌中,现在该把魔爪伸向非洲.在利比亚,尼克松向记者承认,他这次来非洲是要“唤醒”美国人更多地注意这个大陆,注意这个地区的资源和人民。其实,又何用尼克松来唤醒?早在几年前,美国就已觊觎并渗入这个大陆了。  相似文献   

19.
要害之地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枢纽部,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在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中一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七十年代初美国政府首脑尼克松曾强调:中东对西方国家“具有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因为“欧洲所用石油的百分之八十和日本所用石油的百分之九十来自中东”,中东“是通往非洲的门户,是通往地中海的门户。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枢纽,它也是经苏伊土运河向南进入印度洋的门户”。美国进口石油一半来自中东,三分之一仰赖波斯湾。中东不仅是美国石油垄断组织榨取巨额利润  相似文献   

20.
伊朗丰富的石油资源一直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多次引发国际危机。冷战后伊朗石油成为三种利益的交汇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的利益以及以伊朗为核心的海湾产油国的利益。伊朗凭借石油经济及其壮大的军事实力不断挑战美国,伊朗称霸中东地区的“大国梦”和美国控制中东的“世界梦”必然发生冲突。围绕伊朗石油的博弈,美国在中东石油霸权逐渐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