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应用标准化层序地层理论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层序地层研究。主要采用了露头观察和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及测井岩性解释方法,确定地层岩石类型、岩相组合特征、层序地层界面特征及其位置,结合绝对地质年龄及天文周期时限作为层序划分主要依据。文中将马家沟组划分为平均时限为3.65 Ma的3个海平面变化层序,根据岩相组合及地层界面将各层序划分为低位、海侵、高位及强制海退体系域,层序界面位于强制海退体系域顶界,形成于最低海平面开始上升时期,以石盐岩到硬石膏岩或硬石膏岩到准同生泥晶白云岩的岩性转换面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平面升降运动,碳酸盐岩台地上的岩性组合及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突显了应用标准化层序地层理论建立的层序划分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该区上二迭—下、中三迭统碳酸盐岩地层的沉积相和牙形刺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牙形刺的属种和组合,在野外及室内岩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对各组、段的碳酸盐岩相进行了初步划分,从而阐述了牙形动物受沉积环境和岩性控制的关系。本文还讨论了该区牙形刺颜色变化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岩芯、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塔河油田S75井区识别出陆架型扇三角洲、潮坪以及碳酸盐岩台地3种沉积相.其中石炭系底部的巴楚组双峰灰岩为碳酸盐岩台地,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为潮坪相,砂泥岩段底部为陆架型扇三角洲沉积,砂泥岩段上部为潮坪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将卡拉沙依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Csql,Csq2和Csq3),每个层序又识别出了高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进行7口单井的层序划分,依据准层序划分结果将卡拉沙依组划分为17个小层.以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基础进行沉积演化研究,从巴楚组的碳酸盐岩台地相开始,受构造运动和海平而升降的影响,卡拉沙依组沉积经历了潮坪—陆架型扇三角洲前缘—潮坪—扇三角洲平原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达5井位于内蒙古二连盆地达来苏木区块,主要取心层位在腾格尔一段及阿尔善组的上部,地层倾角大,岩性变化大,高研磨性地层与易碎地层互层严重,取心困难。文章分析了达5井储层取心技术的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取心技术措施,总结了复杂地层取心技术特点,对同类取心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技术在岩性识别与地层划分、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判别、物性参数计算与储层评价、关键“地质层位”卡层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评价该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效果,并针对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发展建议,以期深化录井行业从业人员与科研工作者对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技术研究热点变化趋势的理解,进一步拓展该技术的应用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6.
王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573-5574,5579
在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地区地震资料解释遇到大量地层超覆、地层尖灭情况。而利用LandMark解释软件进行岩性层位解释时必然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利用Fortran语言编程对LandMark中的层位文件直接进行处理,提高了层位解释的精度与效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贵州省水城县地区铅锌矿床(点)的产出层位、区域分布、成因类型、典型矿床(点)地质特征及各矿床(点)的矿石结构、构造和品位情况的初步综合分析,研究区内铅锌矿矿床成因类型为"产于晚古生代碳酸盐岩中的中低温热液层控型铅锌矿床",并受地层、岩性、构造条件控制。利用有利的成矿要素寻找铅锌矿。  相似文献   

8.
以川西北地区剑阁县上寺乡猫儿塘二叠系标准剖面为例,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微体古生物化石薄片观察鉴定等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将岩性特征与古生物特征相结合,并对比周边其他二叠系剖面特征,剖析了二叠系主要地层界线及区域差别,提出了川西北地区二叠系划分标准及地层划分标志。猫儿塘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中统梁山组、栖霞组及茅口组,上统吴家坪组及大隆组,与下伏地层上石炭统黄龙组假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整合接触。根据有孔虫化石的分布,自下而上划分出3个有孔虫带:StaffellaNankinella带、Neoschwagerina带和Neoschwagerina craticulifera带,分别对应于早二叠世空谷阶下部、空谷阶上部和中二叠世罗德阶、沃德阶。发现了华南二叠纪标准分子Hayasakaia和Ipciphyllum,分别对应于早二叠世空谷阶和中二叠世卡匹敦阶。在大隆组中识别出长兴期2个菊石生物带:Penglaites带及Pleuronodoceras带。认为依据猫儿塘二叠系标准剖面建立各层位划分标准及划分标志是可靠的,与前人及其他剖面具有可比性,仅二叠系底界线及栖霞组-茅口组界线仍需要深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与砂泥岩地层相比,碳酸盐岩地层常以高电阻率、深浅双侧向大幅度差异为特征。而影响碳酸盐岩地层电阻率高低的因素众多,由此造成储层的划分和流体性质解释难度较大。结合实测资料和模型模拟结果,对影响双侧向测量值和差异的各种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井眼大小、裂缝、岩性、流体电阻率、侵入深度等。总结了各种因素对双侧向测量值的影响程度,较好地解释了碳酸盐岩地层电阻率巨大起伏的原因和储层电阻率复杂多变的特性。该分析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碳酸盐岩地层中双侧向的变化规律,对储层进行更为精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给地层对比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认清油气分布规律,提出以自然伽马能谱测量比值的组合交会为基础的测井特征比值参数法来研究碳酸盐岩地层的沉积特性,并建立了该区奥陶系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地层划分模式.研究表明,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铀相对含量远大于钍/铀比,为岩溶淋滤带,应在此带内寻找岩溶储层;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地层沉积稳定,为区域标志层;一间房组上段发育礁滩相裂缝-孔隙型储层,具有连片分布的特点,下段发育块状致密泥微晶灰岩,与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相隔.连井对比发现,奥陶系顶面(T07)的区带存在岩溶台地,在有中、下奥陶统顶面(T47)的地区,岩溶地貌变化多样,反映奥陶系及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部碳酸盐储层都有油气存在的可能,表明塔河油田具有广阔的油气发展空间.经过50余口井的应用验证,采用以自然伽马能谱比值参数为基础的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来划分地层和储层是可行的,且效果明显,已推广应用于油区各新钻井的储层评价及老井的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西南部志留系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塔河油田的地理位置及区域地质特征,经过对烃源岩、储盖及圈闭条件的分析,指出塔河油田志留系具备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元素录井是在钻井现场快速分析岩屑(岩心)样品中元素含量,并根据元素含量及其组合关系的变化进行随钻岩性识别和地层评价的录井技术。在冀东油田上古生界沉积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试验,选定对岩石分析的元素种类,研究岩石元素组合特征,并利用其成果及时、准确地识别岩性和判断地层,正确指导钻井生产,形成基于X射线荧光分析的随钻地质解释评价技术。X射线荧光录井的开展,为PDC钻头、空气钻井条件下的岩性识别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同时定量的元素分析资料,在复杂岩性的识别、储层评价、地层判别及沉积相的研究等方面,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于奇东三维地震工区于奇6井古生界奥陶系下统蓬莱坝组、寒武系上统丘里塔格群的岩性和电性特征分析,揭示了奥陶系下统蓬莱坝组、寒武系上统丘里塔格群的地质属性,从地质录井、测井资料角度剖析其地层特征,为深化研究该区寒武系建隆体的发育特征、储集特性,同时为井控程度、油藏基础研究、储量计算和下步勘探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是中石化在西部的主产油田,该区块具有超深、超稠等特点。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在对稠油特性及深井举升工艺研究基础上,结合室内掺稀降粘评价,利用多相管流计算方法分析深井稠油掺稀降粘优化设计模型,对掺稀降粘工艺在塔河油田的应用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现场运用表明,掺稀降粘工艺是一种适合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开采的主要采油工艺和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微动探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已成为工程地质勘察及隐伏地质构造探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微动探测SPAC法基本原理,选取研究区内121个微动测点及6个地质钻孔,比对单点S波速度结构与钻孔岩性结构,结果显示岩性界面探测精度在0.44%~5.54%之间,表明微动探测法划分岩性差异较大的地层界面是可靠的;结合二维视横波速度剖面识别出区内地层单元及隐伏地质构造,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为海口江东新区新近纪-第四纪地层单元划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地层岩性圈闭识别和评价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大多数地层岩性圈闭的产状基本与地层界面平行,圈闭具有隐蔽的特点,用传统构造圈闭勘探的方法难以识别.地层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地层岩性圈闭的评价与构造圈闭评价有所不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剖析了地层岩性圈闭识别和评价的主要问题,认为存在4大关键问题:①地层岩性圈闭相对不容易识别;②地层岩性圈闭成藏条件钻前预测的准确性目前还不够高;③对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的运聚机理认识上尚存一定争议;④地层岩性圈闭缺乏专门的评价体系.这些问题是地层岩性圈闭勘探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7.
 兴马地区位于辽河西部凹陷的中东部,伴随勘探的深入,沙三段重力流砂体已成为深层岩性油藏勘探的重点,但由于重力流沉积砂泥混杂、横向变化快,地震资料主频和信噪比均较低,重力流砂体的储层特征和空间分布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建立研究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将沙三段划分为3个层序,重力流砂体集中发育在各层序的下部,且以层序SQ3最为发育。在层序地层格架内,综合地震属性、波形分类、分频属性、波阻抗反演等技术预测了重力流砂体的空间分布并优选出4个有利的岩性圈闭。经钻井证实,预测结果较为准确。该方法为辽河西部凹陷及其它地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樊学油田地质概况,论述了新型两性离子聚合物FA369钻井液的配方及优点,提出了现场维护要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收集研究工区区域地质资料及已钻井的钻井取心、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十屋油田西部营城组储层特征,介绍了其储层发育、分布情况和储层物性变化趋势,为十屋油田西部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0.
页岩气开发具有开发评价期短,评价井少(直井)的特点,直井密度低增加了储层精细描述和地质建模的技术难度。因此,建立研究区地层的岩性、物性和电性特征的定量识别标准,利用该标准对水平井水平段开展精细小层划分,并对实际钻遇地层厚度进行校正,将水平井水平段等效为多口平面分布的直井。在此基础上,以水平井段解析的各小层数据资料作为控制点,建立研究区精细构造模型。水平井多点地质信息解析,将水平段等效为多口评价井获取相关地质参数资料,可有效地弥补评价井资料少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