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最佳说明推理的有效性是当前科学哲学研究备受关注的话题.范·弗拉森反驳这种推理的有效性.他通过质询正确的好说明是否在那堆被考虑的可能说明中,表明如果遗漏正确说明,在考虑它时"无动于衷",那就无法认为一堆可能说明中最佳的那个说明是正确的.范·弗拉森对这种推理的理解实际上并不充分.结合他的相关表述,就能看到他的无动于衷论证存...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论述范.弗拉森语用学的科学说明观,认为其语用学的科学说明观是在批判历史上种种科学说明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以往科学说明观不同的是:它高度重视说明中的语境因素,把科学说明与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范·弗拉森的构造经验论郭贵春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中,范·弗拉森的构造经验论具有极其广泛的影响。在经验构造论的基础上,范·弗拉森既是对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框架进行最尖锐批评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同时又是反实在论阵营中的一名代表人物。他正是要通过这种双向的...  相似文献   

4.
范·弗拉森的量子测量的模态解释不仅是他的量子力学哲学理论的核心,也是他的一般科学哲学理论--建构经验论--的主要科学思想基础.本文主要从量子测量的解释问题,测量的模态解释的主要思想内容和模态解释的意义等几个层次较深入浅出地介绍范·弗拉森的量子测量解释理论,并概括地说明它与范·弗拉森的整个量子力学哲学及与他的建构经验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范·弗拉森的量子力学解释理论既是他的量子力学哲学的核心,也是他的建构经验论的科学思想基础。本文主要从量子力学的一般解释理论、量子力学测量问题、测量的模态解释的主要思想、模态解释的意义等四个层次较深入浅出地介绍范·弗拉森的量子力学解释理论。  相似文献   

6.
范·弗拉森的反实在论是当今科学辩证化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它是一种处在现象主义和激进反实在论之间的科学哲学;从性质上看,它融汇了建构主义与经验主义;从方法上看,它把语义方法与工具主义统一起来。在认知策略上,范·弗拉森采取了既反左也反右的方针,从而坚持了符合论原则,利用了工具主义的长处。他的思想在当今科学实在论争论中起着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范·弗拉森促使关于最佳解释推理(IBE)的争论集中于IBE与贝叶斯推理的相容性,但是他用动态大弃赌定理作为论据来批判IBE是一种误导。通过对IBE作出狭义、中义和广义的区分,可以更为细致地考察和发展范·弗拉森的合理观点,得出结论:IBE不是独立的推理,无论是科学辩护方面还是"助发现"意义上的科学发现方面,IBE都是相容于贝叶斯推理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解释从亨佩尔"演绎—规律"模型到范·弗拉森语用学解释模型的发展,显示出的是一种范式的转变,即从以语形和语义分析为基础的静态逻辑向以语用分析为基础的动态语境的变化,它深刻地反映了科学哲学的发展和演变路径,标明了语用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手段已全面地渗透于科学哲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中。  相似文献   

9.
解释项和被解释项之间的逻辑相关、统计相关以及因果相关等语义学模型都不能揭示科学解释的内在机制。解释必须涉及语境,必须关注解释主体。范·弗拉森和阿欣斯坦等人把解释拓展为理论、事实和语境的三元关系,但因为不是基于解释者的模型,也不能摆脱解释困境。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解释模型介于解释模型的语义学进路和语用学进路之间,它立足于把解释的因果关系和解释者的信念相结合,把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考虑在内从而避免科学解释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0.
霍奇逊和纳森等经济学家致力于整合演化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试图将普遍达尔文主义发展成为演化经济学的统一研究纲领。不过,普遍达尔文主义在演化经济学理论体系中使用的合法性尚存有争议,亟需厘清。作为宏观启发观念的普遍达尔文主义不是具体的科学理论,不能直接解释经济演化现象。按照科学理论语义观,如果被理解为范·弗拉森所言的"模型簇",普遍达尔文主义就可以涵盖多种理论类型;而特定理论的任务就在于连接普遍达尔文主义与具体经验现象。因此,必须为普遍达尔文主义解释社会-经济演化现象给出所需的特定理论,而选择型理论则是当前最为适合的一种理论。  相似文献   

11.
从亨佩尔开始,人们就把解释和Why一问题紧密的联系起来,其实解释不能简单地看成对Why—问题的回答,Why—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阐释。我们尝试对Why—问题的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命题理论和对照理论进行阐释和评论。揭示两种方法的同并之处。基于学术界普遍认为对照理论优于命题理论的状况,本文着力反驳了对照理论,得出了对照理论未必优于命题理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既是关于世界之本体的学说,也是关于知识的思想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通向关于世界(或宇宙)知识的理性路线,并且导向了他的逻辑理性方式。在自然哲学方面,他将对自然世界的解释和使解释作为永恒的和必要的知识这两个目标统一了起来。因此,在他的科学研究中,存在着基于观察的逻辑归纳方法和基于(主要是常识性的)共识的逻辑演绎方法两条方法论路线。亚里士多德对经验证据的接受,标志了认知境界的重大转换,从而对科学理性主义的生长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科学知识的发展变化问题是20世纪科学哲学所关注的核心论题之一。纵观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主要地形成了三种解释模式:逻辑一理性论模式、认知论模式和社会学模式。虽然在20世纪的最后30年认知主义者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家都对逻辑一理性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但它们也未能对科学知识的变化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说明。对科学知识发展变化的完全说明应是这三种模式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scientific inference for the evolutionary procedure of Continental Drift based on abductive inference, which is important for creative inference and scientific discovery during problem solving. We present the following two research problems: (1) we suggest a scientific inference procedure as well as various strategies and a criterion for choosing hypotheses over other competing or previous hypotheses; aspects of this procedure include puzzling observation, abduction, retroduction, updating, deduction, induction, and recycle; and (2) we analyze the “theory of continental drift” discovery, called the Earth science revolution, using our multistage inference procedure. Wegener’s Continental Drift hypothesis had an impact comparable to the revolution caused by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in biology. Finally, the suggested inquiry inference model can provide us with a more consistent view of science and promot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concepts.  相似文献   

15.
情境化知识--唐娜·哈拉维眼中的"客观性"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科学的客观性问题上,以往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客观性是科学合理性的产物;二是客观性是社会与境的产物.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是在后一种路径上发展出的对客观性的解读,主要有三个特征,即局部的视角、负责的科学和发展的辨证法.这一理论丰富了我们对客观性的理解,开启了身体与意义关系研究的新节点,并具有政治和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Recently, Luk mentioned that scientific knowledge both explains and predicts. Do these two functio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have equal significance, or is one of the two function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other? This commentary explains why prediction may be mandatory but explanation (based intuitively on our everyday experience) may be only desirable and optional.  相似文献   

17.
绿蓝问题与简单性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蓝问题是假说选择问题的一种范型.科学假说精确的逻辑结构应该包含假说适用的情景和敏感因子.简单性标准是广为接受的一种假说选择标准,在运用到解决绿蓝问题时,提出了简单性的句法理论和语义理论.但这两种理论分别遭遇了对表达系统和概念框架的相对性,不能处理某些绿蓝型问题,甚至会陷入反直观境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自洛克以来,对个人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的心理说明一直是种重要理论,依照这种理论,我们可以设想不同个体“互换身体”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对心理说明提供了支持。当代学者伯纳德·威廉斯(Bernard Willianrs)对这种理论提出质疑,认为在说明个人同一性问题时,身体要素必不可少。威廉斯的质疑通过反驳互换身体的例子展开,本文将对威廉斯的反驳作出回应,指出该反驳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在说明我们的存在时,身体的必要性可能并不像威廉斯认为的那样确定。  相似文献   

19.
关于《历学会通》对哥白尼日心体系的修改问题,科学史工作者提供的证据颇有说服力,应予以认真对待,但尚有探讨余地;明末清初正是中国传统天文历法、数学与占验开始萌发分离动向的时期,薛凤祚是这一潮流的见证人和主要参与者。其占验思想是其科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应给予宽容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薛凤祚的科学观是其科学思想的核心,研究它须以近代科学观为参照系,如此,方能正确判断其科学观的性质,厘清其中弥足珍贵的近代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