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以“义”为核心,围绕义利之辩展开,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苟子在百家争鸣中充分阐释了他们重义轻利,义以为上,以义克利等义利思想。通过分析儒家的义利观,我们看到建立在“义利合一”基础之上的道德回报对于提高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建立道德回报的有效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和谐"自古以来都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极为丰富,特别是儒家的和谐思想最具代表性,其"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观,以"重义、崇仁、讲诚信"为核心的人际和谐观,及"修身内省"的身心和谐观对当前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义利说 ,是先秦儒家“第一义” ,其义利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义、利何者为第一性 ;义利之辨证关系 ;如何运用义利观治国理财。先秦儒家义利思想的形成是以人性论为哲学基础的。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先秦儒家义利思想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儒家义利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其“以义制利”、“公利为上”的合理内核,逐步确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以义利同在、以义导利、义利统一、义字当头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型义利观,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民精神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一种德行,高校开展公民精神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儒家群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高校培养大学生公民精神应该借鉴儒家群己观的积极意义,引导大学生追求个人人格独立,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集体价值的统一,使大学生适应现代公民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丰富的经济思想,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财富观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及"重义轻利"的义利观等思想,在重视物质利益追求的同时,更重视精神利益的实现。这种以实现人的自身对于社会和国家价值的高度伦理性经济思想无处不彰显了先秦儒家对于个体修养、个人价值的重视和寻求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儒家义利观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较有影响的儒家人物的义利观,并阐述了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内涵及其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8.
万物一体和谐用中——简论儒家生态观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生态观及其现代意义, 并与道家、法家的生态理论作了比较分析。作者认为儒家生态观体现在其 “天人关系”理论系统中, 基本思想可以用 “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和谐用中”、“生生不息”四句话概括, 而其核心是 “万物一体”论, 其策略原则是 “和谐用中”。道家主张 “自然无为”, 法家则主张 “尽地力”, 各有其合理性。但在当今时代条件下, “纯任自然, 无为不争”之说不足取, “尽地力”之教不可取, 而 “万物一体”、“和谐用中”的生态思想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 应当坚持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和谐生命观是逻辑的必然和历史的选择。和谐生命观的内容主要包括平等基础上的人本观,觉人.利他的价值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全新的健康观,合理的财富观。和谐生命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坚持和谐生命观可以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推进社会主义四大文明建设。和谐生命观也是建立健康、幸福人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中义利观是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儒家经典中,就是所谓的“义利之辨”。朱熹视之为“儒者第一义”(《朱文公文集·与延平李先生书》)。 有人认为,先秦儒家义利观就是重义轻利。更有甚者,有人不究全部内涵和精神实质,仅仅抓住重义轻利的抽象概念,并赋予一种狭隘的理解,便笼统否定,大加挞伐。有鉴于此,本文本着求实的精神,对先秦儒家义利观作一历史的考察和辩证的分析,以还其本来面目。 “义”的原意为礼仪的仪,后来假借为适宜、合宜,即人生活动,人际关系中的应当和准则。先秦儒家所说的“义”,一般是指道德上的应当、应该。“义者,宜也”(《中庸》)。义在与私利相对时,意谓国家、天下之大利,也称作“公义”。“利”的本意为锋利,后引申为利益、好处、财利。先秦儒家所说的“利”,一般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物质利益和功利,有时是专指个人的私利。所谓义利观,就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关系问题的认识或看法。综观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关于义利观的经典论述,我们不难看到,先秦儒家的义利观有着丰富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其主要观点是: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的财富动力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地创造财富用以满足人类需要的历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人们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受不同的财富观念的支配,不同的财富观决定了不同的价值导向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财富创造的动力和激情。先秦儒家的经济文化思想是中国经济文化思想的源头活水。儒家思想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的重视超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更重视如何在社会各个阶级之间分配财富而不是如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总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强调天人合一,不具有西方那种征服自然的强烈意识;对人们生财取利的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上,先秦儒家主张“以义制利”、“见利思义”、“富而好礼”,认为“义”是体现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终极价值;在对人们的求利欲望的分析上,把经济政治化、经济道德化,给本来作为手段、作为财富形式的金钱本身披上道德的外衣。受儒家传统财富观的熏陶,中华民族缺少了创造物质财富的冲动,但却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致富思源”,这个“源”不仅是财富的源泉,而且包括那些对民族发展与富强产生积极作用和巨大推动力量的价值观、理念和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历史主义的态度和未来学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和重新认识先秦儒家的经济文化思想,并实现对传统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吴宓对孔子及其学说进行了现代阐释,认为孔教为中华文明的支柱,建设现代新文化必须融汇东西文明的精华。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中国道德理想和人格标准的寄托,他以执两用中为宇宙及人生之正道,以孝为诸德行之本,以克己复礼、行忠恕和守中庸为实行道德的方法。吴宓反对批孔,认为“批林批孔”运动是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无知、误解和歪典,并因此遭受摧残。  相似文献   

13.
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 ,用“扬弃”的态度去挖掘儒学的思想道德精华。就儒学“仁爱”精神 ,“诚信观”和“义利观”,“以德治民”思想三方面与新形势下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建设相联系 ,去阐述儒学道德精神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荣与辱是人的两种重要道德情感,荣辱观是人们对于荣誉和耻辱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也是人的道德品质借以形成表现的观念力量。它有着深刻的社会道德心理基础和深刻的个人心理感受基础,对人们发挥着道德调控功能的作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内涵着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底蕴,具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儒学经典中蕴藏着深厚的关于德性德行培养的思想资源。基于新时期大学德育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以儒学德育资源为核心的德性德行教育,对于落实国家教育战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开展儒学经典教育,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发挥教师垂范作用、知行并重。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商业道德建设的基础是商业道德教育,从业者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掌握符合社会主义商业经营活动要求的道德手段的同时,还需要商业企业的劳动纪律的配合,使道德观念得到强制性实现。同时,也需要以企业文化为依托提升社会主义商业道德建设的品位。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功能要求把道德和价值的客体扩大到自然界,调节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和谐;消解市场经济的物本原则与人本原则之间的张力,使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同步增值,实现人与社会的价值和谐;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实现人身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闫朝晖 《科技信息》2007,(23):210-210
商务谈判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话题。本文讨论了评价个人道德的方法,以及引入道德参数的指导方针。在对商务谈判中的伦理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还提出了使谈判进入更高水平的方法。即使是在与一个阴险的对手周旋,这些方法也能帮助谈判人员在谈判中取得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看待现代新儒学时 ,我们应避免那种纯粹理论的分析 ,而是将其放在历史的发展中 ,去思考它们的理论及其与现实的联系。一切对古代文化的复兴、对外来文化的共鸣都不过是为了满足需要而可以利用的思想资料。就现代新儒学来说 ,它所面临着的是一个道德堕落和政治动荡的时代 ,其在思想史上的真正意义在于起着一种道德和形而上学的复兴的作用 ,在一定的程度上带有宗教的意味 ,但又不同于宗教 ,这就注定了它的影响主要限于知识阶层中  相似文献   

20.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儒家三论“,即“人性论“、“修养论“、“人伦论“,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它彰显儒家人格魅力,展示儒家人性光辉,体现儒家应遵循的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秩序,具有积极的精神动力作用。并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