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国产铜锌铝催化剂上进行低温变换动力学的研究中,作者等[1]前已报导了获得的幂函数型方程。这些方程在处理数据及进行运算等方面都比较方便。但双曲型方程(或称兰格缪尔吸附型方程)对反应机理有一定的启示和关联,所以也为人们所重视。气一固复相反应速率由其中最慢的步骤所控制。假设前人对铁系催化剂上变换反应机理的研究以及由此所得的双曲型方程也同样可能符合于铜锌铝催化剂存在下的变换反应,那么根据这些可能的机理,可列出可能的双曲型动力学方程如下: 1.反应为铜锌铝催化剂活性中心吸附水蒸气并使之离解所控制[2],即设催化剂为均匀…  相似文献   

2.
常压下用直流法微型反应器对国产铜-锌-铝系低温变换催化剂进行了氢还原动力 学的研究。其还原历程与纯氧化铜不同,在443K以上没有诱导期.在 r-ι图或 r-α 图上出现了两个峰。主峰所对应的还原度基本上与反应温度和氢浓度无关。在443- 483K,PH2=4458-11145N/m2范围内,在还原度大于20%以上的过程,可用 一个统一的动力学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等温积分反应器,在常压、600~700℃和甲烷体积分数0.1%~1%的条件下,对国产铜锰负载型堇青石整体催化剂上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本征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以单纯形法对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最优化参数估计,建立了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双曲型本征动力学模型,数理统计和残差分布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与实验结果良好相容,是适宜和可信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分反应器,在高空速、小颗粒国产铜锌铝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一氧化碳与水蒸汽的反 应,测定了175℃,变换率≤20%,远离平衡下,各组分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正反应 动力学方程为 还测定了160-210℃之间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求得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得到反应 的活化能E=6.7×104焦/摩尔,频率因子Z=2.1×106.  相似文献   

5.
FBD变换催化剂反应动力学Ⅰ.本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低温活性好、抗硫能力强、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的FBD变换催化剂进行了本征动力学研究.采用等温积分反应器,在300~460°C、0.8~2.8 MPa、空速7 000~9 000h-1的条件下,测定了反应器出口气相各组分浓度.建立了幂指数形式的动力学方程,获得了反应的活化能及指前因子,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YS-7型银催化剂上乙烯环氧化宏观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磁力搅拌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在2 MPa、190~250℃和气体组成(摩尔分率)C2H414%~31%,O23%~8%,CO23%~10%(余为N2)及抑制剂二氯乙烷(EDC)0.1×10-6~0.5×10-6条件下,对国产YS-7型银催化剂上乙烯环氧化合成环氧乙烷的宏观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以Levenberg-Marquardt复合法对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参数估值,建立了YS-7催化剂的双曲型宏观动力学模型.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良好地吻合了实验结果,是适宜和可信的.  相似文献   

7.
FBD变换催化剂反应动力学 I.本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温活性好、抗硫能力强、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的 FBD变换催化剂进行了本征动力学研究。采用等温积分反应器 ,在 3 0 0~ 460°C、0 .8~ 2 .8MPa、空速 70 0 0~ 90 0 0h- 1 的条件下 ,测定了反应器出口气相各组分浓度。建立了幂指数形式的动力学方程 ,获得了反应的活化能及指前因子 ,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C3O2催化剂上甲醇合成反应宏观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中测定了低压甲醇合成反应宏观动力学.实验采用5mm×5mm圆柱状颗粒催化剂,实验压力5MPa,反应温度215~260°C.以双曲型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以各组分逸度表示的CO、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双速率宏观动力学模型,并用改进高斯-牛顿法根据实验数据获得了动力学模型中的参数.残差分析和统计检验表明,动力学模型是适定的.宏观反应动力学方程成功应用于上海焦化总厂年产20万吨大型甲醇合成反应器的模拟放大.  相似文献   

9.
对顺丁烯二酸二乙酯进行了常压加氢研究,考察了铜 锌 铝,铜 铬 钡,铜 铬锌,铜 铬 铝几个铜系催化剂对顺丁烯二酸二乙酯浅度加氢生成丁二酸二乙酯的催化活性.选择了铜 锌 铝催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 X- 射线衍射对此催化剂进行了物相分析,表明铜锌 铝催化剂中的主活性成分是 Cu O, Cu 是活性中心, Cu 的迁移引起 Cu 晶粒长大是催化剂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采用二步浸渍法制备的以γ-Al2O3为载体的多元体高温水煤气变换催化剂,考察了在该催化剂作用下工艺参数对变换反应的影响.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汽/气比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较佳的操作汽/气比为0.8-1.5;空速对催化反应下降影响不明显,具有较好的操作弹性;在实验条件下,其最佳操作温度为400℃左右.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其宏观反应动力学,建立了该催化剂的幂函数型宏观动力学方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值.由实验数据获得模型中的参数,适应性检验表明回归的宏观动力学方程是适定的.  相似文献   

11.
甲醇合成催化剂XNC-98的宏观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无梯度反应器中研究了四川西南化工研究院研制的新型低温高活性甲醇合成催化剂XNC-98的宏观动力学。实验采用的催化剂为 5mm×5mm圆柱型催化剂。使用了幂函数宏观动力学模型。并用改进的高斯-牛顿法确定动力学模型参数,同时进行了残差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所得到动力学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可以为气固相甲醇合成反应器设计以及反应器数学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A301氨合成催化剂本征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低温,低压,高活性的A301氨合成催化剂的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等温积分反应器,在320-480度,6.0MPa-10.0MPa,5000h^-1--30000h^-1的条件下测定了反应器出口氨浓度,建立了Temkin形式的动力学方程,获得了反应的活化能及指前因子。  相似文献   

13.
C302催化剂上甲醇合成反应宏观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中测定了低压甲醇合成反应宏观动力学。实验采用5m m ×5m m 圆柱状颗粒催化剂,实验压力5MPa,反应温度215~260 °C。以双曲型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以各组分逸度表示的CO、CO2 加氢合成甲醇的双速率宏观动力学模型,并用改进高斯-牛顿法根据实验数据获得了动力学模型中的参数。残差分析和统计检验表明,动力学模型是适定的。宏观反应动力学方程成功应用于上海焦化总厂年产20 万吨大型甲醇合成反应器的模拟放大。  相似文献   

14.
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压力2.5~5.6MPa,温度210~255℃,空速6000~20000h^-1的实验条件下,对西南化工研究院研制的新型低温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C302—2的CO、CO2加氢合成甲醇的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改进的单纯形法和改进的高斯-牛顿法相结合对所采用的Langmuir—Hinshelwood型动力学模型进行参数估值,得到本征动力学方程。残差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得到的本征动力学模型是适定的,可良好地适合于反应条件。实验结果可以为采用细颗粒催化剂的三相淤浆床甲醇合成反应器设计提供本征动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15.
La0.5Sr0.5Ni0.5Cu0.5O3催化剂上的CO氧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对钙钛矿型催化剂 La0 .5 Sr0 .5 Ni0 .5 Cu0 .5 O3上 CO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实验中通过分别测定 CO和 O2 的分压对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得出了相应的曲线关系 ,通过对所有动力学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得出动力学方程 r =2 .2 6× 1 0 8e-1 0 3 0 0 0 /8.3 1 4 T Pco0 .5 ,根据动力学实验结果初步提出了 CO在该催化剂上氧化机理模型 .  相似文献   

16.
FBD变换催化剂反应动力学Ⅱ.宏观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对FBD变换催化剂进行了宏观动力学研究.实验采用φ9.1 mm×7.7 mm圆柱状工业粒度催化剂,反应温度300~460°C,压力0.8~2.9 MPa.建立了幂函数型宏观动力学模型,采用改进的高斯-牛顿法,由实验数据获得了模型中的参数.统计检验表明动力学模型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 ,对 FBD变换催化剂进行了宏观动力学研究。实验采用 9.1 mm× 7.7mm圆柱状工业粒度催化剂 ,反应温度 3 0 0~ 460°C,压力 0 .8~ 2 .9MPa。建立了幂函数型宏观动力学模型 ,采用改进的高斯 -牛顿法 ,由实验数据获得了模型中的参数。统计检验表明动力学模型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锌铝系合金中的铝、铜、锰和钛的化学成份的分析进行了摸索研究和实验,并总结出锌铝系合金中这些元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第1期关于三重阻力积分的极小化问题……………………………………徐利治 范泉鑫(1)一类拟线性退缩椭圆方程的第一边值问题………………………………………郑斯宁(11)杆-膜-梁组合结构优化的 DDDU-2程序系统…………隋允康 钟万勰 钱令希(21)结构 COBOL语言及其实现………………………………………………………张清绵等(37)临界压力、临界体积与临界压缩系数的联合推算………………………………俞飞白(45)铜-锌-铝系低温变换催化剂氢还原动力学的研究…………………………………胡德生等(51)用微型机建立和辨识逆流萃取过程动态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同时测定热载体再生时碳和氢燃烧动力学的实验方法并建立了实验装置.用外推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热载体再生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热载体与CRC—1裂化催化剂再生动力学方程在形式上是一致的.只是动力学常数有些差别.该方法及实验装置同样适用于裂化催化剂再生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