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增强正负电晕放电用于细小气溶胶颗粒荷电,研究结果表明,磁增强正负电晕放电预荷电器对细小粉尘的荷电是有效的;磁增强正电晕放电预荷电器的荷电效率低于磁增强负电晕放电预荷电器。与传统的电晕放电相比,磁增强正负电晕放电中电晕区附近积累更多的正离子,使得空间电荷对极间电场的影响增强;在磁增强负电晕放电中,负离子的浓度再次被提升,更有益于细小粉尘荷电;在磁增强正电晕放电中,电晕区中的电场强度被削弱,而荷电区中的电场强度被增强。分析认为,磁增强正电晕预荷电器的效率比传统正预荷电器要高。  相似文献   

2.
雾化电晕放电静电除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模拟除尘装置,对雾化电晕放电和干式电晕放电的电晕起始状态、伏-安特性和除尘效率进行了比较,对雾化电晕放电中新的放电特性和除尘机制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在相同电压和较高烟气流量条件下,除尘效率从干式负电晕放电的78.2%提高到雾化负电晕放电的84.2%.其中雾化负电晕放电更适合应用于烟气中颗粒污染物的去除,而雾化正电晕放电中扩大的低温等离子区对雾化循环水的净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涛 《科技资讯》2012,(3):118-119
电晕损失特别是年平均电晕损失和最大的电晕损失,对于线路设计的经济指标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某试验段220kV导线的表面电场强度和电晕损失计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电晕放电辐射场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电晕放电辐射场的特性,首先对电晕放电电流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测试研究,设计了电晕放电的实验室模拟系统,然后利用测试系统和测试天线进行电晕放电室内外测试,得出实验数据,最后利用时频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电晕放电辐射场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李艳娇 《科技资讯》2009,(5):159-159
电力系统中的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路导线上发生电晕,会引起电晕功率损失、无线电干扰、电视干扰以及噪声干扰。对于高电压电气设备,发生电晕放电会逐渐破坏设备绝缘性能。电晕放电的空间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又有提高间隙击穿强度的作用。当线路出现雷电或操作过电压时,因电晕损失而能削弱过电压幅值。本文主要对电晕放电现象的原理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和说明,并对如何有效地防止电晕放电的产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分别进行了雾化电晕放电和磁增强电晕放电的实验研究。采用接地极雾化,通过雾化电晕放电和水的循环利用,实现长期、高效并且无污水排放的静电除尘,对雾化电晕放电静电除尘器的构造、放电特点、雾化电晕放电伏-安特性、雾化状态和电极清洗效果均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在电晕区附近加一个局部磁场,使电晕区内的自由电子形成拉莫运动,从而提高放电电流,提高荷电区内自由电子和负离子浓度。比较了磁增强预荷电器和传统预荷电器的荷电效率,初步探究了磁增强电晕放电的放电机理。为磁增强雾化电晕放电烟气净化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电晕线加热情况负电晕放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起晕电压,火花放电电压,电晕放电伏-安特性及电晕电流与电晕线加热功率和电晕线表温度的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带高压物体的电晕放电辐射信号的时域、频域特征开展研究,对静电电晕放电电流、辐射场进行了理论分析,设计完成了静电电晕放电电流及辐射信号实验.研究发现,不同极性电晕放电的辐射场波形测试有明显差别:实验条件为负极性时,先发生电晕放电,但正极性放电发生时,脉冲幅值比负极性时大;负电晕电流脉冲波形的上升时间小于正电晕电流.实验结构不同,电晕放电辐射场的特征不同:利用电晕放电针与直流高压源直接相连的实验结构得到的放电波形的上升时间为十几个ns,频率分布集中在20~100 MHz;利用孤立导体电晕放电实验结构得到的放电波形的上升时间为几个ns,频率分布集中在200~600 MHz.结论对于研究带高压物体的电晕放电辐射信号特征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压电晕电场放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于转基因的电晕电场在放电中针尖间距和针-板间距的变化对放电电流、放电输出功率和输出稳定性的影响.比较了多针-板与单针-板电晕放电的伏安特性.实验表明:针尖间距越大,电晕电流越大,当针尖间距大于20 mm时,电晕放电输出功率增长趋缓;当针尖间距为20 mm时,电晕放电可稳定输出较高的功率.针-板间距越小,电晕电流越大,当针-板间距为25 mm时,电晕放电输出功率最大.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交流电晕电流正、负半波特性的不对称性,在采用交流电晕放电式消电法时.会出现逆带电及消电不完全的现象.通过串联电容,使交流电晕电流正、负半波特性对称,亦即使电晕电流中直流分量为零,从而实现无逆带电的交流电晕放电式消电.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压脉冲电源反电晕放电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正极性固态Marx脉冲发生器作为放电电源,以中间添加蜂窝介质的针板作为放电电极,设置正极性矩形高压脉冲输出电压为0~20 kV可调,工作频率为0~1000 Hz可调,脉冲宽度为10~500 μs可调,进行反电晕放电实验,并根据电源和电极参数对影响放电电流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在相同放电电极参数条件下,将高压脉冲反电晕与直流反电晕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介质厚度、针板间距、脉冲宽度和放电频率均对反电晕放电电流有一定影响;在脉冲放电频率为100~1000 Hz时,发生反电晕的相同电压下,脉冲反电晕放电电流大于直流反电晕放电电流,证明高压脉冲激发反电晕放电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电晕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形成电晕电流。电晕电流产生的线路损耗会增加输电成本,对线路通道的电磁环境造成干扰。建立自洽的等离子体模型和简化的电晕放电模型,放电通过施加到内部电极的高压直流电源在同轴配置的两个电极内持续进行。从微观角度分析大气压下干空气中的正负电晕放电的物理过程,重点研究负极带电粒子的产生和输送,以及如何转化为放电的电流-电压特性。结果表明:电晕放电主要在电离区和传输区进行,正负电晕放电特征各不相同,两种模型下获得的电势和空间电荷密度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负电晕放电中,电子是能量传递的主要载体,电荷分离不会使外加电势的分布发生形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电晕放电离子风的特性,本文采用针-板放电装置,实验测量了不同放电条件下的电晕离子风速和风压,研究了电压极性、放电电压、电极间距、针尖曲率等因素对电晕离子风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风的速度随工作电压线性增大.在相同电极结构下,正电晕的起晕电压高于负电晕;正电晕离子风的风速大于负电晕离子风.此极性效应来源于正、负电晕风发展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详细研究尖端电晕放电特征对深入探讨地闪连接过程(或称为闪击过程)以及先导发展和传播机制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雷暴云下,地面尖端发生电晕放电时,通常均有风的存在(导致电晕扩散不对称),且地面通常具有多个尖端共存(电晕放电尖端的不对称性),在这些实际情况下,电晕离子在扩散过程中是很难对称分布的。然而由于现有的雷暴云下的电晕扩散模型多为一维模型或二维轴对称模型,对于不对称结构无法模拟,因此在模拟分析实际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模拟符合实际雷暴云环境下的电晕放电过程,建立了二维直角坐标系下的电晕放电模型。通过与实际观测和已有模式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模式的模拟能力。并初步模拟了具有风或多针存在时的电晕放电过程,进一步证明了本模式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复合式电晕极的性能和复合式电晕极除尘器的主体结构,测试了复合式电晕极除尘器模拟运行的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交流电晕电流正、负半波特性的不对称性,在采用交流电晕放电式消电法时,会出现逆带电及消电不完全的现象。通过串联电容,使交流电晕正流正、负半波特性对称,亦即使电晕电流中直流分量为零,从而实现无逆带电的交流电晕放电式消电。  相似文献   

17.
电流密度分布是圆形线—板式电除尘器重要的电气特性之一。为进一步弄清圆形线—板式电极极板电流密度的分布规律,提高该类型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有效防止反电晕,文中在异极距(b)为100 mm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同样极板面积下1~8根电晕线的总放电电流情况;利用Tassicker边界探头(BP)法测定电晕线束状放电点正下方的电流密度分布。结果表明,总电晕电流随电晕线数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外加电压为40~60 k V、电晕线数量为2根时总电流值总是最大。单根电晕线束状放电点正下方的电流密度分布与t分布模型有较好的一致性;双根电晕线内侧电流密度由于电晕线间的放电抑制作用而低于t分布值,双电晕线外侧电流密度当r≥0.4b时与t分布趋于一致,最大电流密度值出现在外侧0.2b附近。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晕技术对纯棉牛仔布进行处理,讨论电晕处理工艺(时间、电压)对牛仔布性能的影响。对电晕处理后的纯棉牛仔布的颜色变化,拉伸性能、润湿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电晕处理后的牛仔布吸湿性显著增加,拉伸强力略有降低,布面颜色深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高压电机电晕放电及其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电晕放电的原因、危害和传统防电晕措施,结合实际在冶金电气中大量使用的高压电机电晕放电实例,证明使用传统的防电晕措施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我们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新的处理措施,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了多年的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电晕放电自由基注入提高烟气脱硫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脉冲电晕放电烟气脱硫效率,利用脉冲电晕放电脱硫反应器,采用自由基注入技术,研究氨气和水蒸气对电极放电特性的影响,以及氨、羟基自由基注入和一氧化氮存在对脉冲电晕放电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气注入时,电晕电流略有增加,水蒸气注入时,电晕电流降低.采用电晕放电氨、羟基自由基注入系统,能耗增加约0.36 W·h/m3,但可提高脉冲电晕放电烟气脱硫效率约14%,总脱硫效率达到90%;NO将促进SO2的热化学反应脱除,烟气中注入体积分数为125×10-6NO,二氧化硫脱除率可提高约15%,能耗小于2.4 W·h/m3时,SO2脱除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