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透视绘画法"提供了一种对物体或景色的三维视角,以及形象的思维方式。那么在我们中国的古画中,它又是如何体现的呢?15世纪,意大利画家保罗·乌切洛设想出在画家和描绘对象之间竖一块玻璃,然后将眼睛透过玻璃看到的物体画在玻璃片上,这便是"中心透视法"的作画过程。此方法为如何组织绘画空间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即依据几何学原理,在二维平面上用线条表现三维立体空间。在透视绘画中,达·芬奇更为严格地按照科学原理发展出了"缩形透  相似文献   

2.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说明:什么是意识?我们是否能把它输入计算机里?如果可以,我们又怎样验证它呢? 与其他科学话题不同的是,意识(即对周围世界的主观认识)在旁观者眼中是真实的。我知道我有意识,但是我怎样才能知道你也有呢?情况可能会这样吗——我的同事、朋友、妻子、孩子,以及我所看到的纽约街上所有的人实际上都  相似文献   

3.
正请用正确方法处理后食用盛夏,跟朋友们一起去京郊爬山,中午蹭到了一个农家院吃饭。当看到菜单上的"凉拌山野菜"字样的时候,朋友们都按捺不住了。我告诉大家,这一路走过来根本没有看到什么能吃的小草树芽,可是大家丝毫不理睬我的疑惑,老板在一旁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东西是他从山上采来的。于是,我们的菜单上多了这道经典的农家乐菜。菜上来了,  相似文献   

4.
国人对于大师、名人往,庄有一种膜拜敬畏的感觉。其实,大师也是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也有兴趣嗜好、恩怨爱恨。我所看到的钱伟长校长就是这样。2009年3月5日,当了钱校长多年秘书的徐旭博士在上海大学力学研究所“科学与文化”系列讲座上,做了一个精彩报告,题目是“走近大师,走出自我:胸怀天下,报效祖国——和力学所师生一起学宗师”,为我们讲述了不少有关钱校长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师形象。  相似文献   

5.
<正>粒子物理学家乔恩·巴特沃斯(Jon Butterworth)表示:科学不会为我们做出道德和政治上的选择,也不会告诉我们目标应该是什么,但它有助于我们描绘出实现这些目标的种种可能性。像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参加了4月22日的"科学大游行",另外,我还和其他几位杰出的演讲者一起,在伦敦议会广场的集会上发表了演讲。就像所有来参加这次活动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行者和演讲者一样,我们都有各  相似文献   

6.
今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年会主题——“处于领先地位的科学”——给科学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未来形象勾画了蓝图,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是否能真正把握住我们所面临的机会呢?在过去的十年里,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成就了今天的辉煌,那么,这些成就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又预示着什么?比如,所谓“大科学”在物理学开始大张旗鼓  相似文献   

7.
杨石先 《科学通报》1964,9(10):859-8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十五年了。回顾十五年来的伟大成绩就更增加了我们庆祝节日的喜悦心情。我们不仅高兴地看到工农业战线上的重大胜利,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我国十五年来在科学事业上所获得的丰硕果实。这不禁要使我们为之高声欢呼,欢呼党的科学政策的胜利,欢呼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转化的方式     
科学和哲学都在研究存在着什么东西以及它是如何转变为其他东西的问题;科学是在细节上进行研究,而哲学则是在作概括性的研究。研究存在要和研究转化结合起来。这样,如果我们没有找出基本粒子产生和转变的方式,我们就不知道基本粒子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们没有去探究人类的胚胎、发育、进化和死亡的机制,我们也搞不清楚什么是人。在科学的每一个领域里,兴趣都集中在研究转变上,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某种关于变化的东西究竟是什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许我们不可能对科学这个概念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换言之,我们很难说清科学是什么或什么是科学的,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能够说清楚什么理论不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因为任何一个理论,要其表述能进行下去,要其理论的争议有可能在将来达到统一,那么就必须要求该理论的本身满足可  相似文献   

10.
《世界科学》2006,(3):F0003-F0003
问:在最近一次去新西兰的旅途中,我们在海滩上的足印和车轮印上有一种鲜红的粉末。这种粉末极其精细,如果向它吹气,它就会在空气中形成薄薄的红雾并消失不见。当地人似乎也不清楚这是什么东西。请问能否解释一下?回答一:我看到这幅图就禁不住激动,因为我曾经在新西兰奥塔哥半岛  相似文献   

11.
爱心与厚望     
我是在80年代中的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世界科学》杂志的,从此,我对它可谓“爱不释手”,订阅《世界科学》已12年,这期间,读《世界科学》已成为我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到月初,我如果看不到新一期的《世界科学》,好像失去什么重要之物那样不自在。记得去年4月份的《胜界科学》被邮递员遗失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试着《世界科学》编辑部去了一封信,说明情况,希望能卖我一本。我很快地就收到了我所要的刊物,并附有编辑同志的一封信,信中表示,感谢我对《世界科学》的厚爱和支持,免费赠送我这本《世界科学》。通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希望科学哲学家能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未来一系列相当新的问题上,并运用他们新的眼力和技巧来改变传统方法论领域内的现行概念。“科学发现”在许多方面迅速成为受人注目的题目,这就是我在本文中要阐述的问题。在本文中这些理由可能尚未阐述得很清楚(有的可能遗漏),但已足够用来说服大量的哲学家将科学发现置于方法论中应有的地位上。我们清楚地看到,可以期望在科学发现的哲学研究方面,在探索和基本估价的意义上,比研究生成方面阻力更小。  相似文献   

13.
未来观众     
参观博物馆是现代人的日常文化生活,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世界,看到远古,看到我们人类老祖宗是如何生活的。但是这张漫画中的内容可大不一样,值得玩味。 请看这所博物馆中,参观者是什么人呢?是各种型号的机器人。更妙的是被陈列者是什么呢?有猛玛象、长颈鹿、山羊……还有我们人类! 这是幅极有想象力的漫画,作者的思路的确不凡,把人类自己也放进了博物馆,成了展览品,这样的想象没有勇气是难以做到的。令人深思的倒是未来的观众将是机器人,它们会不会成为地球上新的“人类”呢?  相似文献   

14.
阿奎那随想     
前些日子,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意大利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意大利历史名城阿奎那举行盛大的中国文化艺术展览与庆祝活动的新闻报道。从电视画面中看到,举行庆祝活动的地点正是阿奎那的一座中世纪的古堡,如今是阿奎那远近驰名的文物艺术博物馆,这不禁勾起我对阿奎那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15.
<正>每次观星前,我们最好能明确要观测的主要目标,并了解这个目标的基本知识,提前通过星图软件熟悉当晚的夜空情况。做好了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后,你肯定会好奇,仅凭我们的肉眼到底能看到些什么?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些裸眼观测的常见目标,有一些是在日常就可以看到的,有一些是在固定时间才会出现的,还有一些是随机会遇到的。由于内容较为繁杂,我仅抛砖引玉,为大家提供一点思路与观测渠道。  相似文献   

16.
海燕 《科学之友》2007,(9A):3-3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一定会说,历史就是历史,怎么会存在两种解释呢?起初,我也这样认为。人类所经历的真实才是历史,那么,一种真实的经历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呢?但是,我们真的是太主观了,我们的很多见解其实是我们主观强加的结果,因为在走访了山西一个名叫怀仁的地方之后,我明白了什么是一种历史的两种解释。  相似文献   

17.
巨人骗局     
2012年2月,意大利科学家宣布,借助于化学分析和CT扫描,他们已经破解了8具19世纪意大利石化木乃伊(也称石化人)的制作方法。那么,什么是石化人?石化人究竟怎样制作的?让我们从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说起。  相似文献   

18.
我谈三个内容。第一,集中谈科学的发展。我主要介绍西方科学,尤其是在英国科学政策研究所的工作情况,检验科技人员走过的道路,分析他们所做的研究工作。第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教训。寻找一些工业化如何发展的因素,它们对科学发展的反作用,各级政府对科学研究怎样资助等等。第  相似文献   

19.
去年,我们去合肥美丽的科学岛参观,真切地看到了中国大科学研究的卓越成就。合肥的科学岛是一个知识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环境优美的科学公园。小岛上有好几个高新技术和尖端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上有一小部分人可以看到一般人看不见的色彩,还有人可以在水下视物他们与我们一般人不一样。那么,在他们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世界上有一小部分人可以看到一般人看不见的色彩,他们眼中的世界与我们究竟有何不同?拥有超级视力的女画家安蒂科带她的学生去公园写生,看着眼前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美景,她会问学生:"你们看到水面上那块粉红色大石头了吗?看到那片树叶的红色边缘了吗?"学生们都点头表示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