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叫卡布其诺,听着就活泼俏皮;如果泽作嘉布虔,"兄弟我请你喝杯嘉布虔兄弟会咖啡",庄严肃穆,氛围都不同了。咖啡这玩意,英语写作"coffee",读音更接近"柯非";法语写作Cafe,读起来才像汉语里的"咖啡";但其本原,却是阿拉伯语,读音像是"咖哇",意思很简单:植物饮料。有种传说,称最初这玩意产在埃塞俄比亚咖法省被羊误吃了,才被人发现云云——这些更像是  相似文献   

2.
正簇胸吸蜜鸟因胸前有一团白色的羽毛而得名,如同一位佩戴领结的绅士;此外,簇胸吸蜜鸟叫声响亮,听起来跟它的英文名"图伊"很像。本文的主角簇胸吸蜜鸟又名"图伊鸟",其叫声响亮,听起来就像它的英文名"Tui"(来自毛利语)发音。簇胸吸蜜鸟是该属的唯一种,因胸  相似文献   

3.
如今人们至少有一百个理由替网络大唱赞歌:美国“新经济”流金淌银,比尔·盖茨财冠全球,扬致远富甲一方。李译楷“概念股”一路走红……。然而,在网络上演出一幕幕“神话”而叫人喷喷称是的同时,也许我们应该听一听另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4.
正北美是海外华侨华人重镇,也是华人文化和当地文化碰撞较多、讨论最热烈的地方,这种碰撞和讨论并未如上世纪80年代一些华人、非华人分析家所预言的那样,会随着彼此间的融合而趋于淡化。几乎在北美大多数华人较集中的城镇,都会从部分华人口中听到所谓"春节的困惑"——到底是像个华人那样去过"团圆年",还是像个当地人那样,随口说一声"Happy Chinese new year"就该干啥干啥。如今的北美较诸以往,似乎有了更多的华人气息,原本是中国"土特产"的春节,如今也俨然  相似文献   

5.
正上海漕河泾柳东创新创业园依托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国家战略,柳东新区(柳州国家高新区)全面对接上海科技创新要素资源,双方加强资源合作与联动,深化在科技创新服务领域的合作,同时导入漕河泾管理理念和服务体系,探索"漕河泾-柳东-东盟国家园区"的产业与科技合作,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留创园等科技创新服务载体以及科技创新指数等创新生态环境。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动把上海漕河泾柳东创新创业园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东盟科  相似文献   

6.
植物像人一样,也会生病,但是,植物生病不会像人那样去医院看医生,它们有自己的"私家医生",而且它们请医生的方法很特别。最近,日本京都大学生态学研究中心教授高林纯示等人发现,植物叶子被虫子咬伤后会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吸引自己的"医生"——害虫的天敌。研究人员发现,植物普遍拥有产生清香的酶。植物叶片受伤后会流出绿色的汁液,同时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其中含有一些挥发性化合物,可引诱害虫的天敌前来清除害  相似文献   

7.
通信产品的更新换代可谓一日千里,如今的地球已经进入了人人癫狂的"爱疯(iPhone)时代",年轻人热衷于追逐各种新鲜科技引发的通信风暴。如果时光倒流回百年前,彼时人们"空中交谈"的工具则是无线电,它曾经也像"爱疯"一样风靡全球。而真正使无线电波从科学走入生活的,当属意大利人古列尔莫马可尼。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2016,(1)
正合作是生命进化永恒的主题。为了吸引传粉昆虫,植物或拿出一些种子给昆虫当美食,或释放特殊的气味为昆虫"导航",或构建暖房为昆虫遮风避雨,形成"你为我传粉,我为你育儿"的合作共赢机制。塔黄是喜马拉雅-横断山冰缘带特有的"温室植物",它们在高山冰缘带恶劣环境下的传粉机制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固着生长的植物不能像动物一样四处出击主动寻找配偶,而必须依赖各种"红娘"(即传粉媒介,如动物、风和雨水等)的帮助,才能使花粉到达柱头上,完成受精,保证种群繁衍。大多数植物依赖动物传粉,昆虫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9.
迁移的植物     
《奇闻怪事》2012,(6):20-21
寸步难行的植物是如何完成开枝散叶、繁衍后代的任务的?植物搭"顺风车"植物生长依靠阳光和养分,如果植物的种子都直接掉落地上,并蜂拥在母体植物的阴影之下生长,它们将无法获得足够的阳光和养料,植物也就不可能顺利地繁衍后代。但是,植物不像陆地动物那样能行走,不像鸟那样能展翅高飞,也不像鱼那样能畅游水中,它们是如何完成繁衍后代这个艰巨而重  相似文献   

10.
《奇闻怪事》2014,(5):34-35
<正>凡动物身上的机体与功能,在植物身上无不具有。植物虽然没有像动物的心耳或心房、心室那样集中的解剖结构,但是其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却如动物体内受心脏控制着的血液循环一样严密,有条不紊。树皮既可御寒防暑,保护植物不受病虫的侵害,又排列着一条条"血管",其中韧皮部的筛管将叶片制造的养料,安全正点地运送到根部和其他器官;树心木质部的导管则是另一类型的"大血管",专门担负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含氮物质和无机盐类运输到叶片的任务。如果树皮遭到破坏,就给病虫入侵大开方便之门,更重要的是切断了运送养料的"血管",  相似文献   

11.
神奇的静电     
铃铃铃,小闹钟响了。我睡眼惺忪地伸了伸懒腰,掀开被子……五分钟后,我走进洗手间,开始洗漱。今天的情况有点不大对劲啊!只听我的头发里不时传来"啪啪"的声响,那头发也是越梳越乱,全不像以往那样听从梳子的"指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悠久的折柳送别传统,对于这一民俗形成缘由解释较为纷繁,一般认为以“柳”诸“留”,是谐音现象。从民俗学、文化学角度,依据大量的文献材料,追溯“折柳”民俗的起源,分析折柳送别现象的生成机理与演变脉络,梳理民俗事项与诗歌吟唱的内在联系,足资证明柳民俗蕴涵着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  相似文献   

13.
纵观苏绣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清代苏绣大师沈寿首次把西方绘画的透视原理用于苏绣,创造了"仿真绣",使得苏绣作品开始有了像油画、相片一样的效果;民国年间苏绣大师杨守玉一改中国刺绣一贯沿袭的"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方法,发明了长短交叉、分层加色的"乱针绣",才为如今的苏绣艺术增添了无穷的表现力;如今,苏绣更以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现代科学的完美结合,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迈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创新精神,既是苏绣薪火相传的法宝,也是中华文明、炎黄文化持续发展,不断化新,代代相承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经常用"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藕断"为什么还会"丝连"呢?植物中有一种组织叫导管和管胞,能运输水和养料。它们就像人体内的血管,在植物体内四通八达。莲藕的"丝",就是莲藕中的导管,能为莲藕运输水分和养料。植物的导管内壁在某些部位会增厚,呈现各种纹理,如环状、梯状、网状等。在莲藕内部,导管壁增厚的部分呈螺旋状。当藕被折断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状部分被一圈圈打开,成为螺旋状的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因此出现了"藕断丝连"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我进入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第十个年头,新近加盟现代院的80后新秀们不再叫我翟哥、老翟,而是"翟老师"。既然晋升为"老师"级,就得担负起组织交给的传帮带责任。"老凤"带"雏凤",责任重大。新秀们即将把美好青春献给具有现代院特色和魅力的国际关系研究,可能是五年、十年,或许更长。能传帮带什么?脑子里突然显现一句话:十年求索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听起来显然不像成功经验,倒是更像教训感悟。还是这样  相似文献   

16.
0引言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是从"听"开始的,先会"听",再会"说"。"听"是习得一门语言的基础和重要手段,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它也必然要从"听"开始。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运用这门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交  相似文献   

17.
正一名理发师给顾客理完发,顾客嫌头发仍然太长,理发师解释"头发长显得您更时尚",顾客听后很高兴;第二名顾客嫌头发被剪得太短,理发师解释"头发短显得您精神",顾客听后也很高兴;第三名顾客嫌理发师用了太长时间,理发师解释"慢工出细活",顾客听后满意地点点头;第四名顾客埋怨理发师"用的时间太短,肯定没仔细剪",理发师解释"时间就是金钱,我速战速决是想为您争取更多做大事的时间",顾客听后也很高兴……  相似文献   

18.
食人树真相     
刘夙 《科学世界》2008,(3):90-92
据说,奠柏是种能吃人的植物,当地人用鱼饲养它,收集树汁入药。这个故事听上去像真的一样,但其主角——那种能吃人的树,其实只是想象中的植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鼠年到了,我们来认识几种名字里带“鼠”字的植物吧。老鼠拉冬瓜老鼠拉冬瓜听起来很生动,像是故事名,不过它确实是植物名哟。其实,有两种葫芦科植物被称为老鼠拉冬瓜:木鳖子和马㼎儿。据说它们的块根长得像鼠,连着藤和果实的块根被挖出后看起来很像老鼠拉着一串冬瓜,它们因此得了这个别名。  相似文献   

20.
对于术语"粗俗语",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贬义",是"粗俗、不雅"的,但这种定义不够准确,"粗俗语"除了其"粗俗"的一面外,还有其"雅"的一面,听起来"亲切、令人愉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