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科技》2008,(2):6-6
项目突破了翘嘴红鲐、红螯螯虾的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及鳃鱼、斑鳜和澳洲睡鳕等3个品种的人工繁殖技术;在国内外率先对红螯螯虾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有效解决了规模化同步产卵这一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养殖成功,成为中国的新兴淡水养殖种类,近年发展迅速。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病害问题逐渐显现。红螯螯虾的疾病主要由病原引起,营养缺乏和水质不良也会引起疾病。已报道的红螯螯虾的病原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红螯螯虾对许多病原敏感,但尚未发现广泛传播的流行性疾病。对红螯螯虾病害的种类、危害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可为红螯螯虾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红螯螯虾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并比较了红螯螯虾对几种饵料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红螯螯虾的摄食过程可分为寻食、取食和清洗3个阶段。对单只红螯螯虾的摄食行为观察结果显示,投喂鱼肉、玉米、胡萝卜和配合饲料4种饵料时,红螯螯虾首次选择的饲料比率最高的为鱼肉,其次为玉米、胡萝卜,未选择配合饲料。对每次1 h的摄食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对玉米的摄食次数最多,且摄食时间最长,其次为鱼肉、胡萝卜,最后为配合饲料。小群体摄食观察结果表明,红螯螯虾会通过打斗获取优先摄食的机会,当每只红螯螯虾有机会同时摄取食物而不相遇时,未发现红螯螯虾因摄食而出现打斗行为。体重90 g左右的红螯螯虾对玉米颗粒粒径的偏好性强弱依次为2.5 mm、5 mm、1.5 mm和10 mm。投喂浸泡处理过的玉米,红螯螯虾的摄食速度提高。在鱼肉、玉米、胡萝卜和配合饲料4种饵料中,当同时投喂2种等量的饵料时,红螯螯虾对鱼肉的摄食速度最快,其次是玉米和配合饲料,对胡萝卜的摄食速度最慢。研究结果提示:在研制专用配合饲料时,必须考虑诱食性物质;在养殖过程中,可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以便红螯螯虾能尽快发现饲料,促进摄食;在喂养时,饵料宜分散投放。  相似文献   

4.
澳洲淡水龙虾,近年经我省有关单位引进试养,已取得人工繁殖种苗和成虾养殖成功,并通过了技术鉴定,是一个虾类养殖优良新品种。澳洲淡水龙虾又名红螯螯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因其个体较大,酷似海中龙  相似文献   

5.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个体间打斗行为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通过摄像记录,观察并分析了红螯螯虾不同个体大小、性别的打斗行为差异,以及不同环境底质和遮避物对其打斗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规格红螯螯虾的打斗行为特征存在差异,小规格螯虾((0.11±0.01) g)比较保守温和,中等规格螯虾((8.84±1.35) g)打斗行为最激烈,而大规格螯虾((54.32±2.99) g)打斗强度大但发起打斗更为谨慎。2)对于大规格螯虾,雄性组的打斗次数和打斗时间极显著(P<0.01)多于雌性组和异性组,而打斗强度、躲避次数和威胁次数在三个不同性别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中小规格螯虾,打斗强度、打斗次数、打斗持续时间、躲避次数和威胁次数等打斗参数在三个不同性别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在三种规格螯虾的异性组中,雄虾的打斗发起次数和打斗获胜次数均显著高于雌虾(P<0.05),显示雄性较雌性好斗,且易获胜。4)在环境中添加PVC管、鹅卵石、沙、束状筛网等底质或遮避物后,红螯螯虾的打斗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果表明,红螯螯虾个体长大后,雄性个体之间相遇更易引发争斗,且雄性表现出比雌性更好斗、更易取胜。建议在红螯螯虾不同养殖阶段,在养殖池中添加PVC管等各种遮避物或铺设不同底质来提高环境复杂度,以减少螯虾的打斗行为,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红螯光壳螯虾CqHsp70的cDNA全长2231 bp,可编码643个氨基酸,其中4—598aa为HSP70结构域。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CqHsp70基因在红螯光壳螯虾的鳃、肝胰腺、血液中均有表达。在高温(34 ℃)应激过程中,红螯光壳螯虾CqHsp70基因在三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模式,在12 h时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说明高温应激后的12 h是红螯光壳螯虾调控热应激的关键点,在夏天高温季节的养殖过程中应特别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澳洲红螯螯虾的饲养研究,阐述了在江西上饶影响饲养的有关因素,主要有红螯螯虾的食性,饲料,喂养方法以及水质的要求与管理,另外,对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等进行探索,取得有效的防治方法,探讨了各种养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获得合理高效的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红螯虾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尾节无中间刺,尾扇五瓣。雌虾第三对步足基部有一对生殖孔,雄虾第五对步足基部有一对生殖乳突。红螯虾有明显的昼伏夜行习性,喜攀缘、嬉闹  相似文献   

9.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红螯光壳螯虾的卵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有多种细胞器参与卵黄发生,其中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具有较强合成作用,在卵黄发生早期生成卵黄物质及卵黄原颗粒,但这些胞器在整个卵黄发生过程中数量较少;而溶酶体、线粒体等数量较多且发达,溶酶体通过与卵黄颗粒融合参与卵黄形成;线粒体参与卵黄颗粒形成的同时在整个卵黄发生过程中还起到供能作用.红螯光壳螯虾卵黄发生具有内源和外源双重来源,在卵黄发生的早期主要是内源性卵黄发生,在中、后期对卵黄形成和积累起主要作用的是外源性的卵黄合成.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显示,红螯螯虾的复眼为半球形,表面积约为21mm^2.其背面除一拇指状的区域外,其余部分都由小眼组成.小眼多为正方形,面积约为3700μm^2.每个小眼从远端到近端分别由角膜、4个角膜生成细胞、4个晶锥细胞组成的晶锥及小网膜细胞构成.小眼的感光系统由11个小网膜细胞组成,其中4个小网膜细胞位于晶锥之下,构成了感光部分的远端,7个小网膜细胞构成感光系统的近端主体,上下两部分有重叠.远端和近端的小网膜细胞在结构上有明显差异,远端的4个小网膜细胞的胞质较致密,但细胞器种类及数量较近端的小网膜细胞少.红螯螯虾的感光系统有两种类型的感光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开展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育研究。研究规定了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育的产地环境条件、亲虾选择要求、亲虾选配和暂养、稚虾孵化、稚虾培育、虾苗捕获和运输等要点。  相似文献   

12.
《合肥科技》2007,(4):13-14
近日,由安徽省农科院水产所等单位承担的合肥市科技局和合肥市畜牧水产局联合招标“克氏螯虾人工繁育与高产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红螯虾幼体体重与时间呈线性相关,可用W=-0.1666+0.0316t来模拟,日增重率随时间呈递减趋势。体长与时间的相关形式为L=1.0743+0.0578t,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形式为W=-0.0879+0.3642L。红螯虾幼体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对饵料具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澳洲淡水龙虾原产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最名贵、个体最大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该虾体色褐绿,螯的外侧顶端还有一膜质鲜红带,颜色鲜艳,故又称红螯螯虾.  相似文献   

15.
克氏原螯虾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综述近几年克氏原螯虾蛋白质、脂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素需求及饲料开发研究进展,为全面、深入开展克氏原螯虾营养需求研究,高效环保饲料开发及其产业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WSSV单抗的制备及其在红螯螯虾病毒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提纯的感染红螯螯虾的WSSV,免疫BALB/c小鼠,三次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融合.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经3次亚克隆后,共获得7株针对WSSV的特异性单抗,分别命名为E2、C2、E3、G3、C4、D5以及F10.细胞上清ELISA效价为1:1 600~1∶6 400.抗体亚类鉴定结果表明:E2、G3、C4属于IgG1,C2、D5、F10属于IgG3,E3属于IgG2a亚类;单抗热稳定性试验表明7株单抗均是热稳定的.选取单抗G3和F10进行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抗原浓度下,两株单抗均有较好的中和能力.选取单抗G3作为一抗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通过对人工感染红螯螯虾WSSV的测定,初步证实该单抗可用于WSS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罗氏沼虾(Macro brachium rosenbergii DeMan)又称马来西亚大虾,淡水大虾,简称罗虾,是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一种热带经济淡水虾类,以其个体大闻名于世。1961年、1962年华裔科学家林绍文在马来西亚渔业研究所进行罗虾人工繁殖成功,开拓了罗虾人工养殖的道路。从此,罗虾养殖开始引起国际水产养殖界的重视,先后有20多个国家引进试养。70年代初,在夏威夷解决大量培苗的技术问题,池塘亩(666m~2)产达200-225公斤。1970年我  相似文献   

18.
克氏原螯虾复眼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多种甲壳动物复眼感受器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十足目是甲壳动物中最高等的一类,克氏原螯虾(Procarnbarus clarki)属十足目、爬行亚目、蜊蛄科、螯虾亚科、原螯虾属,又称为红色螯虾,原产美洲,后引入日本,现广泛分布于江苏、安徽等地,了解克氏原螯虾复眼的形态结构,对进一步探讨甲壳动物感光器的发育及其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6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60号)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了水产新品种:虾夷扇贝"獐子岛红"(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5)。该文简要介绍了该品种培育背景、品种特性、人工繁育技术和健康养殖技术等。该品种由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培育,由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示范推广和供应种苗。  相似文献   

20.
澳洲淡水龙虾原产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因虾体粗壮威武,酷似海中龙虾,故称为淡水龙虾。该虾体色褐绿,螯的外侧顶端还有一膜质鲜红带,美丽好看,有较高的观尝价值,又被人们誉为红螯螯虾。 澳洲淡水龙虾具有六大特征:一是体大肥美,一般个体重100—200克,最大个体达到500克;二是生长快,产量高,该虾放养七、八个月就可养成成虾,当年放养的虾苗当年就可收获,每亩虾产量达400千克以上;三是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滑脆、味道鲜美香甜,风味别具一格;四是适应性强,能忍耐恶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