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探究水中悬浮物含量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的影响,挑选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分为CK组、T1组、T2组和T3组,分别在悬浮物质量浓度为0、10、100和1 000 mg·L -1的水体中培养168 h,每12 h记录胚胎孵化率和胚胎或仔鱼的死亡率,在实验进行72 h后统计仔鱼心率,在实验进行168 h后统计仔鱼畸形率,并于实验进行4、12、24和48 h后拍照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1) 与CK组相比,T1组、T2组和T3组斑马鱼胚胎的累计孵化率在实验进行60 h后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且T3组的该项指标在实验进行72 h后直至实验结束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2) 在实验进行120 h后直至实验结束,T3组与CK组相比仔鱼的累计死亡率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上升(p<0.05);3) 在实验进行72 h后,T1组、T2组和T3组与CK组相比仔鱼心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4) T3组与CK组相比仔鱼畸形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上升(p<0.05);5) 与CK组相比,T1组、T2组和T3组的胚胎发育较为迟缓。研究结果提示水体中悬浮物质量浓度过高可导致斑马鱼胚胎发育迟缓、胚胎孵化率和仔鱼心率下降、仔鱼的死亡率和畸形率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使用发酵饲料替代部分基础饲料饲喂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效果。【方法】在户外网箱中饲喂初始体质量约285 g的斑点叉尾鮰42 d。在此期间设置T1,T2和T3共3个实验组,除T1组全部用基础饲料饲喂外,T2和T3组所用饲料中基础饲料与发酵饲料的质量比分别为95∶5和90∶10;然后分析各组实验鱼的主要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结果】1) 与T1组相比,T2和T3组的终末体质量、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上升(p<0.05)而饵料系数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且T3组的肥满度也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上升(p<0.05)。2) T2和T3组与T1组相比,前两者肌肉粗蛋白质量分数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上升(p<0.05);3) T2和T3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活性较T1组而言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4) 与T1组相比,T3组肝和头肾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5) T1,T2和T3组肝的组织学结构无明显差异。【结论】饲喂一定比例的发酵饲料能提高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性能,改善该鱼种的肌肉营养组成,并有利于该鱼种肝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 specularis ‘Songpu’)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3%和0.06%的酵母培养物(YC0.03和YC0.06),并以不添加酵母培养物(YC0)为对照,配制成3组实验饲料,用以饲喂池塘网箱中初始体质量为345 g的松浦镜鲤,持续42 d。【结果】1) 与YC0组相比,YC0.06组的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更高,肝体比和饵料系数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YC0.03和YC0.06组肌肉中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分数均比YC0组的这两项指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与YC0组相比,YC0.03组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更高,谷丙转氨酶活性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YC0.06组肝组织过氧化氢酶活性与YC0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升高(p<0.05)。5) YC0.03组和YC0.06组较YC0组而言,肝细胞排列更加规则、细胞界限更清晰。【结论】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提高松浦镜鲤的生长性能、改善肌肉品质、提高肝组织抗氧化能力并维持肝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1型糖尿病(T1DM)基础上如何有效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N1、N2、N3、T1、T2、T3组),N1、N2、N3组血糖正常,T1、T2、T3组实施尾静脉注射65 mg/kg剂量链脲佐菌素(STZ)T1DM造模,N1、T1组IR时间为30/90 min,N2、T2组IR时间为60/90 min,N3、T3组IR时间为60/180 min,每组12只.T1DM造模成功后,与正常血糖大鼠均饲养8 w,麻醉后开胸行心肌缺血再灌注,再灌注结束后经右颈静脉注入伊文思蓝染色,剪下大鼠心脏并洗净置于-80℃,冻结后应用心肌切片模具将心脏切成1 mm厚度薄片,置于含质量分数1%TTC与10%甲醛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染色固定,37℃下避光静置20 min,取出切片拭净残液,数码相机拍照,应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N1、N2、N3、T1、T2、T3组心梗面积分别为(31.08±7.78)%、(39.31±11.89)%、(39.18±8.33)%、(32.16±9.57)%、(44.96±9.07)%、(45.99±12.10)%,N1组与N2、N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46),T1组与T2、T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10),N1组与T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N2组与T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3组与T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在体IR中缺血60min模型的心梗面积显著大于缺血30 min模型,在T1DM状态下,最佳心肌缺血时间在30~60 min之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氨氮胁迫对斑马鱼(Danio rerio)繁殖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且规格一致的成年斑马鱼,分别在氨氮质量浓度为0(对照组),5,10和20 mg·L-1的水体中暴露96 h,而后配对并拍摄它们的繁殖行为,统计繁殖行为参数及产卵量。【结果】1) 氨氮质量浓度为20 mg·L-1的处理组中雄鱼对雌鱼的触碰次数减少,与对照组实验鱼的该项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所有处理组中斑马鱼的追逐次数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2) 所有处理组的雌鱼和雄鱼单独进入产卵区的次数和停留时间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3) 氨氮质量浓度为10和20 mg·L-1的处理组中雌鱼和雄鱼同时进入产卵区的次数减少,与对照组实验鱼的该项指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所有处理组中雌鱼和雄鱼同时停留在产卵区的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4) 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个处理组实验鱼的产卵量有轻微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氨氮胁迫会抑制斑马鱼的繁殖行为,进而可能导致斑马鱼产卵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慢性有氧运动后大鼠血液白介素IL-2和IL-6的变化情况,探讨运动后白介素的应答、适应性反应.方法:12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运动组和四周运动组,跑台速度为25m/min的恒定负荷.各组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h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液中IL-2和IL-6的变化情况.结果:1、一次急性运动后,与安静对照组相比,IL-6的浓度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h均出现升高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浓度的变化与IL-6相似,运动后即刻有所下降,3h后虽有回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有氧耐力运动对白介素的影响:1周有氧耐力训练后,WK1-B,WK1-A,WK1-3h与C组相比,大鼠血液中IL-6的浓度显著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WK1-3h组与WK1-B组相比,IL-2的浓度有明显升高(P0.05),而与WK1-A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有氧耐力运动两周后,WK2-B,WK2-A和WK2-3h组大鼠的IL-6水平与C组有显著的升高(P0.05).两周的有氧耐力使IL-2浓度在WK2-B组较C组有明显的升高现象,差异非常显著(P0.01).WK2-A组与C组相比,IL-2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WK2-3h组与WK2-B组相比,IL-2浓度有显著升高(P0.05)第三周和第四周大鼠IL-2和IL-6的浓度变化不明显,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有氧运动对大鼠白介素的影响不明显,白介素在急性运动后的变化情况与运动强度大小可能有关.周期性有氧耐力训练促进大鼠机体产生良好的适应性,白介素呈"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1-2周是免疫应激阶段,3-4周大鼠机体实现了良好的免疫调节,处于适应阶段.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脱酚棉籽粕(LCSM)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体质量为28.42±0.02 g的卵形鲳鲹,分别利用LCSM替代0%、20%、40%、60%的鱼粉蛋白,配制了4组饲料(分别记为LCSM0、LCSM20、LCSM40、LCSM60组),饲养卵形鲳鲹6周。结果显示:(1)LCSM20组的肌肉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粘性、回复性与LCSM0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下降(P < 0.05);LCSM40组和LCSM60组的内聚性显著提高(P < 0.05),其余质构指标显著下降(P < 0.05)。(2)LCSM20、LCSM40、LCSM60组的pH和蒸煮损失率与LCSM0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肌肉滴水损失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CSM20组和LCSM40组的肌肉胶原蛋白(Collagen)的质量分数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SM60组的显著下降(P < 0.05)。(4)LCSM20组的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下降(P < 0.05);LCSM40组和LCSM60组的MDA含量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含量和GSH-Px含量显著下降(P < 0.05)。(5)LCSM20组肌肉品质相关基因(Decorin、MSTN、MyoG和CatL)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L1α1、CatB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 < 0.05);LCSM40组和LCSM60组的MSTN、COL1α1基因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显著上调(P < 0.05),LCSM40组的Decorin、MyoG、CatB和CatL基因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SM60组的Decorin基因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显著下调(P < 0.05),MyoG基因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B、CatL基因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显著上调(P < 0.05)。综上所述,以对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评价指标,利用脱酚棉籽粕替代卵形鲳鲹饲料鱼粉的最适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短期饥饿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自发运动和力竭运动后代谢(EPOC)影响。【方法】在(25±1) ℃条件下将体质量为(13.34±0.32) g、体长为(8.92±0.07) cm的40尾大小相似的大口黑鲈幼鱼随机平均分为持续正常饲喂饵料的对照组和持续禁食14 d的饥饿组,并测定实验鱼的自发运动指标及EPOC相关参数。【结果】1) 饥饿组体质量低于对照组体质量,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在运动平均速度、单位时间内运动总距离和运动时间百分比方面,饥饿组均高于对照组,有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饥饿组运动前代谢率和运动后代谢峰值均较对照组的这两项指标更低,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 饥饿组与对照组的峰值时间、代谢率增量、过量耗氧和恢复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大口黑鲈幼鱼在短期饥饿后主要通过增加运动时间来提高自身自发运动水平,并采用下调有氧运动代谢和维持无氧运动代谢的策略应对短期饥饿胁迫。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DBP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内Ca2+、线粒体膜电位及Caspase活性的影响,探讨DBP是否通过影响线粒体膜电位而引起支持细胞凋亡.方法建立支持细胞原代培养体系,将细胞分为0.1%DMSO(对照组)、1 mg/L(低剂量组)、10 mg/L(中剂量组)、100 mg/L(高剂量组),分别处理细胞24 h;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支持细胞内Ca2+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酶标仪测定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中Ca2+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导致的线粒体膜电位升高在中、高剂量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BP浓度的增加,Caspase-9与Caspase-3的活性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P能显著降低支持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线粒体膜的通透性,进一步升高Caspase-9及Caspase-3的活性,并最终导致睾丸支持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炎症相关性结肠癌小鼠模型研究生育三烯酚联合奥沙利铂用药对结肠癌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5周龄CD1-ICR小鼠10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肿瘤模型对照组(AOM/DSS)、奥沙利铂干预组(AOM/DSS+3 mg/kg体质量OXA)、100 mg/kg生育三烯酚干预组(AOM/DSS+100 mg/kg T3)和联合作用组(AOM/DSS+3 mg/kg OXA+100 mg/kg T3),每组20只,连续观察20周。实验期间,每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实验结束时,记录小鼠空腹体质量,称量脾脏及结肠,计算其脏器系数,观察小鼠脾脏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TNF,IL-6,IL-4,I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OM/DSS组脾脏及结肠脏器系数显著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OM/DSS组相比,AOM/DSS+OXA和AOM/DSS+OXA+T3组脾脏器系数显著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OM/DSS组相比,AOM/DSS+OXA+T3组结肠脏器系数显著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ontrol组相比,AOM/DSS组外周血中血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OM/DSS组相比,AOM/DSS+OXA、AOM/DSS+T3与AOM/DSS+OXA+T3组外周血TNF水平下降,AOM/DSS+OXA、AOM/DSS+OXA+T3组外周血IL-6水平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ontrol组相比,AOM/DSS组外周血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育三烯酚和奥沙利铂均可改善炎症相关性结肠癌小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充谷氨酰胺对大强度跑台训练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适应性训练后,30只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6只),训练组(T,12只)和服药训练组(TG,12只)。进行6周大强度跑台训练,跑台坡度5°,前2周每周训练6d,每次训练25min,速度依次为20 m/min和24 m/min,后4周每天训练,速度和时间不变,分别为32 m/min和35min。训练期间每日给药前称体重,TG组大鼠按O.3g/kg.d剂量灌胃给药,C、T组喂以相同体重比例的自来水。最后一次训练12h后进行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脾细胞IL-2表达测定。结果:T组与C组比较,CD8+含量显著升高,CD4+/CD8+比值及IL-2表达显著下降;TG组与C组比较,CD8+含量显著下降,CD4+/CD8+及IL-2表达升高显著。结论:本该实验的大强度跑台训练造成大鼠免疫功能显著下降,而谷氨酰胺补充可明显改善大强度跑台训练造造成的大鼠免疫抑制,增强大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半胱胺对老龄雌性小鼠自由基的清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月龄雌性ICR小鼠200只,分别灌喂生理盐水、15mg/kg、100mg/kg的半胱胺和10ms/kg、100mg/kg的2-巯基乙醇,持续灌胃10d.结果表明,无论是大剂量还是小剂量的半胱胺和巯基乙醇都明显地升高了小鼠大脑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了大脑中MDA(丙二醛)含量,而对血液中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取920尾草鱼,平均体质量为(62.15±9.78)g,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230尾鱼,其中1个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3个试验组(投喂含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饲料: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0g/kg中草药免疫增强剂1(T1),2(T2)和3(T3)).每组分别在第0,7,14,21和28d采样测定免疫指标,饲养30d后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较对照组在吞噬细胞吞噬活力、血清溶菌活力、血清抗菌活力、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和血清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方面均显著升高(p<0.05).T1组、T2组和T3组抗多子小瓜虫感染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0,100%±0.00%和42.50%±6.61%.T1组、T2组和T3组对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5.37%±8.36%,78.43%±8.77%和63.06%±3.37%.研究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复方2可显著提高草鱼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p<0.05),在3种试验复方中效果最佳,在生产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中药对流感病毒 A / PR / 8 / 34( H1N1) 感染小鼠淋巴细胞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90只 BALB / c 小鼠随机分为 6 组,每组 15 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金刚烷胺对照组( 100 mg / kg) 、复方中药高剂量组(1. 5 g / kg) 、中剂量组(0. 75 g / kg)与低剂量组(0. 375 g / kg)组。 中药组连续灌胃 2 d 后,空白对照组滴鼻生理盐水,其他 5 组小鼠滴鼻流感病毒感染建立流感病毒小鼠模型,模型建立 4 h 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去离子水,药物组灌胃不同剂量药物,连续 5 d。 灌胃结束后无菌取血,小鼠安乐死,取胸腺和脾脏,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采用 MTT 测定各组的 T、B 淋巴细胞转化率;ELISA 检测肺组织中的细胞因子 IL-6、IL-10、TNF-α 和 IFN-γ 水平。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T、B 淋巴细胞 A 值, IL-10 和 IFN-γ显著下降, TNF-α 和 IL-6 显著升高( P<0. 01)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复方中药中剂量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T、B 淋巴细胞 A 值,IL-10 和复方中药高剂量组 IFN-γ 显著增高,复方中药中剂量组 IL-6 显著下降( P < 0. 05) ,复方中药中、低剂量组 TNF-α 显著下降,IFN-γ 显著升高( P<0. 01) 。 结论 复方中药通过调节机体淋巴细胞功能和细胞因 子分泌水平,从而改善肺部炎症,是治疗病毒性流感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 (NO)浓度变化 ,探讨糖尿病大鼠血清NO变化的规律和意义。方法 :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 ,分别在第 2、7、12周 3个时期取血清 ,葡萄糖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 :(1)血糖变化 对照组各时期血糖值维持在正常水平 ;糖尿病组大鼠各时期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 )血清NO浓度变化 对照组各时期血清NO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糖尿病组大鼠 2周时血清N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7周、12周时糖尿病组大鼠血清NO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NO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 ,但可能与血糖的调节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或丙泊酚诱导后补注对插管期心血管的稳定作用.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227例,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SBP下降<30%者187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63例,B,C组各62例.用瑞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注射诱导,2 min后A组直接气管插管,B,C组分别补注瑞芬太尼0.2μg/kg和丙泊酚诱导剂量的1/5,随后行气管插管,观察并测量三组气管插管完成时即刻(T1)、3 min(T2)、5 min(T3)的HR,SBP,DBP,并计算RPP;比较3组插管后4项指标的变化,并与基础值(T0)比较.结果与T0时相比,A组插管后T1,T2时的HR,SBP,RPP均明显增加(P<0.05),而B,C两组插管后T1,T2时HR,SBP,RPP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两组插管后T1时的HR,SBP,RPP均明显下降(P<0.05),而B组T1时的DBP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各时点HR,SBP,R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A,B,C三组的HR,SBP,DBP,RPP及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后补注适量的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均可有效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对有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丙泊酚较瑞芬太尼更利于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全脑辐照诱导神经损伤后的大鼠血进行外周血中神经化学物质类生物标志物的筛选,采用前期建立的血清中神经化学物质的化学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对不同全脑辐照剂量(0、10、30 Gy)和分次累积辐照(10 Gy×3)大鼠血清中42种神经化学物质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基于靶向代谢组学策略的统计学分析.单变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辐照组(10、30、10 Gy×3)中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酪胺、谷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褪黑素、α-丙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0 Gy),而乙酰胆碱和褪黑素的浓度变化趋势相反(p<0.05).同时发现10 Gy×3组中神经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程度低于30 Gy组,表明分次累积辐照造成的神经化学物质扰动程度较同剂量的单次辐照低;通过结合多变量统计OPLS-DA模型分析中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本研究筛选出乙酰胆碱、谷氨酸、酪胺和褪黑素(p<0.05,VIP>1)可作为全脑辐照诱导神经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颗粒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造模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 20 d,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17-羟孕酮(17-OHP)、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促卵泡素(FSH)、空腹 血糖(FPG)及胰岛素(INS)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中17-OHP、LH、T、FSH、FPG、IN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P<0. 05 ),中药高剂量组降低大鼠血清LH、T、FSH及INS水平最为明显(P<0.01),二甲双胍组、中药中剂量组显著降低FPG(P<0. 01),中药各治疗组均能降低17-OHP(P<0. 05)。结论 补肾活血颗粒能对PCOS 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激素水平、血糖及胰岛素的异常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6周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脾脏和胸腺免疫功能的影响,设计运动模型,SPF级SD雄性大鼠72只(8周龄)随机被分为12组:0周适应性训练组、2周训练组、4周训练组和6周训练组。每组3个取样点,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h.大鼠进行匀速跑台运动,坡度为0,每天1次,每次持续30min,6d/w,休息1d,共持续6w。第1周为适应性运动训练(速度为10m/min),第2周负荷设定为20m/min,以后每周递增负荷5m/min,至第6周达到最大运动负荷40m/min。于0、2、4和6周末取胸腺、脾脏多聚甲醛中保存,HE染色。结果显示,胸腺皮质厚度与0周相比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腺和脾脏内部的形态结构与0周相比明显紊乱,层次不清。这表明递增负荷这种运动刺激影响了胸腺和脾脏的免疫功能,且随负荷的增加和训练时间的延长,大鼠胸腺和脾脏的形态结构受的影响加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不同饲养周期和不同性别的 SPF 级 SD 大鼠与 Wistar 大鼠的部分生理及生化指标的生物学差异,建立不同品系及不同饲养周期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方法 5 ~ 6 周龄 SPF 级 SD 大鼠与Wistar 大鼠各 300 只,雌雄各半,饲养于屏障环境中,随机分为饲养 4 周组、12 周组及 24 周组,并饲养相应的周数。用全自动血细胞和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 SD 大鼠在 12 周组雌鼠和 24 周组雌、雄鼠的白细胞计数( WBC)总数显著高于 4 周组大鼠( P<0. 01) ,12 周组雄鼠的 WBC 总数高于 4 周组大鼠(P<0. 05),4 周组和 12 周组的雌鼠 WBC总数低于雄鼠( P < 0. 05)。 不同饲养周期和性别的 Wistar 大鼠血液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 05)。 SD 大鼠 4 周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显著高于 12 周组及 24 周组(P<0. 01),且 4 周组雌鼠 ALP 低于雄鼠(P<0. 05),12 周组和 24 周组雌鼠 ALP 显著低于雄鼠(P<0. 01);12 周组和 24 周组 SD 大鼠的甘油三酯( TG)均高于 4 周组(P<0. 05)。 Wistar 雌性大鼠 12 周组和 24 周组雌、雄鼠的 ALP 均显著高于 4 周组( P< 0. 01),12 周组雄鼠ALP 高于 4 周组(P<0. 05)。 4 周组和 24 周组 Wistar 雌鼠 ALP 显著高于雄鼠( P<0. 01),12 周组雌鼠 ALP 高于雄鼠(P<0. 05)。 结论 不同饲养周期、不同性别及不同品系的 SPF 级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具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