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家公园是保护生态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形式。自美国建立第一个国家公园以来,其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历经百年发展后日趋成熟完善,在这期间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推广应用。通过对大量文献和资料分析,梳理中国国家公园发展脉络;清晰认知中国学者对国外国家公园发展的研究;提炼出中国学者在中国国家公园概念、实施可行性、与国外对比和问题及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思考中国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挑战,为中国未来国家公园研究与发展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国家公园和中国第一批44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案例,具体分析了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和中国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地质地貌、水文、生物、气候和气象四类自然因素.结果表明,自然动因是推动国家公园自然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主要原因.国家公园自然动因的地域性对推动国家公园人文地域性具有积极影响,要使一个国家公园富于顽强的生命力,应保持其...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公园立法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国家公园的国家,也是国家公园立法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对美国国家公园立法体系形成的三个重要时期作了总结,并对国家公园立法理念和思想变化作了深入讨论,研究认为美国国家公园立法体现了保护思想从简单的自然景观单体保护到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整体保护演进的过程,其立法体系的垂直和多层次设计促使国家公园的管理相对独立于地方利益纽带,使其能够忠实地服务于自身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国家公园的国家,也是国家公园立法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对美国国家公园立法体系形成的三个重要时期作了总结,并对国家公园立法理念和思想变化作了深入讨论,研究认为美国国家公园立法体现了保护思想从简单的自然景观单体保护到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整体保护演进的过程,其立法体系的垂直和多层次设计促使国家公园的管理相对独立于地方利益纽带,使其能够忠实地服务于自身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保护加权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国家公园是中国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之一,合理的功能区划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其多目标科学管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生态文明有着重要意义。方法 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级别为主权重值,权衡农业、社区、交通、人口等因子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目标的影响,利用权重空间叠置法进行空间分析,划分国家公园功能分区,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①采用基于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目标权重的空间叠置法对国家公园进行功能分区,在确定生态保护目标重要性的同时权衡了公园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和需求,达到了保护和发展兼顾的目的;②根据分区结果,普达措国家公园划分为2个主要的功能分区,其中,核心保护区占总面积的53.35%,一般控制区占46.65%;核心区内重要生态系统占比高,分布集中,得到了有效保护,分区结果较为合理;③普达措的功能分区结果既能保护亚高山重要的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也增强了功能分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公园建设规划和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自然保护地功能分区方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在大力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然而,对于国家公园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与国际做法相反。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方面的差别,指出了中国在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这两者概念认识与管理中存在的混乱,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自然保护地平衡保护与利用,进而形成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国家公园建设以及规避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体部分,现有国家公园都是在整合原有多个不同保护地类型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然而不同保护地类型由于生态关注点不同,生态敏感性指标权重也各不相同.因此,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需要在参考原有保护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综合性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基于序关系分析法(G1),依据高程、坡度、土壤、植被覆盖度、地质灾害易发性、地形起伏度、表面水体缓冲区、道路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9个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构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呈西高东低的"高敏感区(17.43%)—较高敏感区(35.22%)—中敏感区(27.55%)—较低敏感区(15.63%)—低敏感区(4.17%)"结构.将生态敏感性区域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现有4个功能区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调整优化:1)深入推进闽赣2省联防联动,共建武夷山国家公园;2)严格高、中高生态敏感区监督监管制度,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3)精准定位中度生态敏感区生态管控,促进生态调节功能;4)健全中低敏感区保护机制,保障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更新;5)控制低生态敏感区生活污染,正确引导社区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的认知与态度之间的关系,分析提高社区居民支持度的措施,促进国家公园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方法】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毗邻的江西区域社区居民为实证对象,采用问卷法进行入户调查,运用SPSS和Mplus软件分析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正面认知、负面认知、管理认同度以及建设支持度等4个结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结构性,探讨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意见和看法。【结果】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正面认知有助于提高其对国家公园管理认同度和建设支持度;负面认知显著降低其对国家公园管理认同度,但不影响其对国家公园建设支持度;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管理的认同度有助于其对国家公园建设持更积极的态度。【结论】为提升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管理认同度,提高其对国家公园建设支持度,提出武夷山国家公园应科学规划和完善管理体制,促进跨省统一保护管理,深入研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实相处路径,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是集我国山水与人文于一体的自然人文山脉,尤其是南太行山.在此建立国家公园,一方面有助于保护和研究太行山久远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能够充分挖掘和发扬太行山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采用swot方法对太行山国家公园进行了较为全方面的分析,以此来证明建立太行山国家公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广西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围绕全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目标,通过处理海量自然资源数据,全面分析广西设立国家公园的基础条件及其必要性,评估国家公园成为广西自然保护地体系主体的可能性,提出候选国家公园方案,为未来广西国家公园的建设发展和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剖析创新型园区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创新型园区建设是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园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就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未来建设中如何做到遗址保护管理与价值阐释的高度统一、文物保护与民生问题的高度和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协调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其发展生态旅游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与挑战,确定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并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乔木层树种重要值为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为测度距离,运用SPSS软件对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人工林类型进行聚类划分,并分析了各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根据聚类结果,按优势种命名原则,将双峰山森林群落划分为马尾松群落、杉木群落和柳杉 杉木群落,其中杉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呈现出灌木层较高,草本层次之,乔木层较低的变化规律.但总体上,这些群落植物种类较少,物种多样性水平尤其是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低,应采用人工间伐、引入观赏价值高的乡土花卉及树种等方式促进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的提高,同时丰富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15.
采用部门区划叠置的区划方法,结合辽宁省卫星影像进行综合分析,完成了辽宁省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自然区划。辽宁省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自然区划将辽宁省划分出4个一级区,8个二级区和15个三级区。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给出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并揭示了其内涵。在深入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成、性质、分类、计算程序及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现有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并提出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生态化成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普达措国家公园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环境保护生态观、产品的生态化设计等方面对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普达措国家公园已具备初步的条件.但要实现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