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双螺杆多相流混输泵是用于油气混输的增压装置 ,回流是影响多相泵性能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双螺杆油气多相流混输泵的几何解析 ,建立了不同形状回流通道的回流模型 ,回流量与压差、含气率有关 ,随着含气率的提高 ,回流量减少 ;压差增大 ,回流量提高 .可以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 ,降低双螺杆多相流混输泵的回流量 ,从而提高其容积效率 .  相似文献   

2.
双螺杆多相流混输泵是用于油气混输的增压装置,回流是影响多相泵性能的重要,通过对双螺杆油所多相流混输泵的几何解析,建立了不同形状回流通道的回流模型,回流量与压差,含气率有关,随着含气率的提高,回流量减少,压差增大,回流量提高,可以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降低双螺杆多相流混输泵的回流量,从而提其容积效率。  相似文献   

3.
双螺杆混输泵压力建立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相流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描述双螺杆多相流混输泵泵体内多相流体回流和压力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利用JOVIAN5200动态信号分析仪对实验样机进行了宏观性能测试和微观内部工作过程测试,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转速越高,回流量越小,容积效率越越高,排出压力增加,回流量增大,容积效率就减少,含气率增大,则容积效率降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正确反映双螺杆油气多相流混输泵的内部压力建立过程及其宏观性能特性。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爆燃动力装置内弹道特征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在考虑主装药和辅助装药共同作用的基础上,应用内弹道多相流数值模拟和内弹道测试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在建立爆燃动力装置物理模型的前提下,构建了爆燃动力装置混合装药内弹道多相流守恒方程及其辅助方程;采用CE/SE差分方法,对爆燃动力装置内弹道多相流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爆燃动力装置起爆过程中内弹道特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典型时刻的空间分布规律。开展的爆燃动力装置内弹道测试试验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验证了爆燃动力装置内弹道多相流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和CE/SE差分解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体积法测量多相流参数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K-medoids聚类分析的多相流相态辨识方法研究.分析K-medoids算法,研究多相流相态特征,建立可除掉脏数据影响的K-medoids多相流相态识别模型,有效提高多相流各组分分相流量测量的准确性,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多相流相态识别模型能克服脏数据,有效提高多相流各组分分相流量测量的准确性,可提高多相流测量精度0.054 m3/d.采用该模型可准确识别多相流相态,提高多相流参数测量的准确性,从而为测井提供可靠的流速和相持率数据.  相似文献   

6.
多相流的近期工程应用趋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进一步促进多相流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对近6看来国内外多相流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应用趋势进行了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多相流在石油工业、各种工程中的多相流化床、各种换热器、多相流泵、液力输送和气力输送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多相流测量技术等,附着参考文献55篇。  相似文献   

7.
流体的多相流动广泛存在于多个领域,如动力、石油、化工等。多相流检测一直是流体测量领域的一个难点。本文分析了多相流体的流动特征,说明工业检测多相流的困难所在。本文介绍了现阶段多相流流体检测现状,详细介绍现阶段较为成熟的工业多相流检测手段、说明其检测原理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主要介绍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理论以及过程层析多相流基本原理以及结构组成。由此分析并提出多相流检测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多相流体流动在石油工业中普遍存在,多相流检测技术须用于解决石油工业中多相流体流动问题。近几年来石油工业中多相流检测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为解决多相流体流动问题带来了希望。石油工业中多相流体检测中的几个重要参数包括压降、空隙率、速度、流量等。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石油工业中多相流检测技术有较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迅速发展中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一门新兴学科——多相流热物理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介绍了多相流热物理学科及其相关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综述了西安交通大学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多相流及其传热方面研究的进展,指出了目前多相流热物理研究工作的新动向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想多相流是由大量流动微团连续地组成,只是在流动微团中各相均占有某一个体积分数。 在建立微团运动方程时,将它们引入,就得到具有各相运动参数的一组方程。文中主要推导出多相流系统积分型方程组,多相流第一输运公式,多相流控制体第一积分型方程组,多相流第二输运公式,多相流控制体第二积分型方程组,以及多相流控制体微分型方程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导出了一种与涡传输方程的ADI格式相协调的流函数方程的四阶精度五点紧致差分格式,并导出了与此相容的速度差分方程及三阶精度的壁涡公式,以及在非网格边界点上的壁涡公式与相邻内点的涡传输差分方程和流函数差分方程。本文成功地用此方法对某新型纺纱器罩壳内的流动作了数值计算。其结果与流场显示法的实验结果(照片)基本符合,对新型纺纱的理论研究以及罩壳的合理改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气泡在钻井环空中的运动规律是井筒多相流的一个研究重点,气泡上升速度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参数。井筒 内各流型内气泡/气体上升速度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井筒多相流描述的精确性。为此,按照含气率对环空流型 进行了划分,对各流型气泡的运动行为进行了分析。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单气泡在无限流域中的滑脱速度及气泡纵横 比的计算方法。利用赫巴流变模式对气泡周围表观黏度进行了修正,通过实例对比分析单气泡在赫巴流体内滑脱 速度几个计算公式,认为Rodrigue 公式相对于Harmathy 公式来说是极大的提高,能适应不同形状的气泡,可作为泡状 流流域气泡滑脱速度计算的首选公式。通过对单气泡滑脱速度进行含气率、尺寸和井斜修正,得出了环空中各流型的 气体滑脱速度计算方法,过渡流型的气泡滑脱速度则采用线性处理,并对环空气泡滑脱速度随含气率变化关系进行了 实例分析。最终通过漂移流模型给出了计算环空气泡上升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ANSYS FLUENT V16.1中的Eulerian-Eulerian多相流模型和剪切应力输运(SST)k-ω湍流模型,对循环射流混合槽内油-水两相流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雷诺数Re和不同相含率对多孔射流中心线速度自相似性、涡量和剪切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Re及分散相相含率条件下,射流方向上连续相水的流动状态满足自相似性;Re=6 346、9 519和12 692时无量纲高度z/H=0.9处的涡量与Re=3 173时相比分别增大118.3%、253.7%和373.4%;轴向、径向和周向位置处涡量等值线图揭示高涡量区域主要集中在射流孔附近,射流中心线两侧存在反向对涡,射流中心线附近涡的相对强度与中心主体混合区域相比高2个数量级;与涡量及Q准则相比,第三代涡判别法Liutex对流场中大尺度涡结构的识别基本相同,对主体混合区域细小涡结构的识别相对更加准确;剪切速率随周向位置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θ=12°处随着Re从3 173增加到12 692,平均剪切速率增大86.2%~257.7%。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上对多相流的研究兴趣在持续增长,为了进一步促进多相流研究工作的开展,对近6看来国内外在多相流基础理论方面的主要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主要涉及到多相流流型、流型图、压力降、截面含气率、截面含液率、特种管件内的多相流、液汽、喷气及数值计算等,附有参考文献50篇。  相似文献   

15.
凝析天然气管道分层流动相间水力摩阻系数计算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前人已经得出了许多计算分层流动相间水力摩阻系数的经验、半经验半理论的公式.然而,由于它们多是以室内小型实验架上得到的数据为基础,虽然与各自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但是普遍存在适用范围窄、精度低的缺陷.获得了大型多相流环道上的实验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对部分常用的经验公式进行了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认为,当气相速度低于15m/s时,依据Chen等人的关联式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误差不超过13.2%;当气相速度大于15m/s时,Hart等人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误差普遍介于0~15.94%之间.因此,在凝析气管道的分层流动计算中,当气速较低时,推荐使用Chen等人的计算模型;而当气速较高时,则推荐采用Hart等人的模型来计算相间水力摩阻系数.  相似文献   

16.
多相流现象广泛存在于石油工业中,控制系统则是多相混输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满足多相混输过程的需要,针对其工艺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性,研究了多相混输控制系统,提出将PLC和WINCC工业组态软件应用在多相混输领域中。  相似文献   

17.
气液两相管流流型的自动识别一直是多相流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问题 ,而相关法在气液两相流流量的计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座试验室规模的多相流综合测试环道上 ,由多传感器系统测得气液两相流动的差压波动信号 ,通过计算传感器间的互相关函数 ,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了流型的在线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 ,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