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胡志明从20年代初在法国结识周恩来、李富春等同志之日起,到1969年9月逝世时止,同中国发展了近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这种情谊几十年来一直牵动着中、越两国人民的心。这里记载的虽只是其中的一些片断,但却是出自当事人的口述或他们的手笔,使人感到格外亲切、珍贵。每次接触这些材料,都引起我许多温馨的回忆,久久萦回脑际。“他就是阮爱国嘛!”胡志明在我国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曾经两度来中国,两次都见到了故友周恩来。最后一次是1939年在重庆,周恩来曾向人介绍胡志明是他“留学法国时的朋友”。之后,胡志明在云南、广西等地为培训越南革命干部、组织革命力量而奔波,于1941年初离开中国回到越南领导民族解放斗争。  相似文献   

2.
胡志明和毛泽东两位伟人在革命的惊涛骇浪中结下的深厚友谊,永为中越两国人民所传诵,但在他们的长期交往中也有几桩使他们感到“遗憾”的事。有这样两件事,迄今仍在我脑海里萦回。一是胡志明曾邀请毛泽东访问越南,但毛泽东一直未能成行,成为他“欠”胡志明的一笔“债”;另一是越南南方抗美救国斗争的烽火炽烈燃烧时,毛泽东曾向胡志明提出到越南南方去看一看,但胡志明出于安全考虑,始终没有“批准”,毛泽东的这个愿望终于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中,有一位将军开始被定为正师级少将。有人认为定得太低了,但他毫无怨言,一切听从组织安排。后来,还是周总理为他反映了情况。毛主席立即指示有关领导,指出他是黄埔时期参加军队的,至少应该定为正军级。这样,这位将军被重新定为正军级少将,并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就是我军唯一的外籍将军洪水。洪水(1908-1956),原名武元博,1908年10月1日出生于越南河内。他曾就读于河内师范学校,毕业后追随胡志明去法国,从事革命活动。在巴黎,他认识了周恩来、陈延年、李富春等中国战友。1924年,胡志明来到广州,他号召国内以及旅居国外的  相似文献   

4.
胡志明一直对毛泽东很敬佩,对他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予以肯定和支持,但是对他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却感到无所适从。胡志明于1969年9月逝世,未看到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可是这场“大革命”一开始的凶猛来势,他曾耳闯目睹,不禁感到吃惊与困惑。  相似文献   

5.
当刘少奇在1950年1月中旬得知胡志明秘密抵达中国境内后,即指示中国有关部门派人护送胡志明安全来京。由于毛泽东、周恩来此时都在莫斯科访问,在刘少奇的精心安排下,胡志明又前往莫斯科。他此行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拜会毛泽东和周恩来,请求中国的援助,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希望能够得到苏联的援助。斯大林对毛泽东说,他希望援助越南抗法战争这个职责还是主要由中国来承担。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20世纪风云激荡的政治舞台上,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光辉灿烂的伟人,周恩来就是其中的一位。周恩来一生钟爱茅台酒,常用茅台酒来开展工作,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早在法国留学期间,周恩来就认识了胡志明,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两人结下了兄弟般的革命友谊。1955年6月25日,越南国家主席兼总理胡志明率领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中国领导人对胡志明此次访华非常重视,毛泽东说:“招待胡志明主席的工作,周总理全部负责了。”在长期的交往中,周恩来一直称胡志明为“大哥”。今天“兄弟”见“大哥”,两人都格外高兴。周恩来在…  相似文献   

7.
1969年9月2日,越南劳动党和国家主席胡志明同志逝世。9月9日,越南在为胡志明主席举行国葬的同时公布了他的遗嘱。这份不到2000字的遗嘱是他生前留下来的最后一篇不朽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8.
波兰著名作家伏·茹克洛夫斯基和华沙美术学院教授亚·柯布■德依曾同至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在访问期间,他们见到了胡志明主席。下面发表的就是他们准备出版的越南三千公里纪行一书中关于会晤胡志明主席的一段,从今年苏联“星火”杂志第十八期上略加删节译出。  相似文献   

9.
见面虽晚,神交已久。中国和越南共同的遭遇和命运使两位伟人从一结识就成为相互信任的朋友。胡志明结识毛泽东是在中国革命刚刚胜利不久。1950年2月,胡志明秘密来华商讨援越抗法问题,当时毛泽东正在莫斯科访问。胡志明便由北京转赴莫斯科,见了毛泽东和周恩来。虽是初次见面,但中越两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凌辱的悲惨命运,使他们一结识就成为相互信任的亲密朋友。自此以后,胡志明同毛泽东直接交往日趋频繁。  相似文献   

10.
1969年9月2日9时47分,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胡志明主席与世长辞。光阴荏苒,倏忽已13周年了。在纪念胡主席逝世的时候,重读他早年的诗集——《狱中日记诗抄》,不禁激起万千感慨和无限怀念之情。胡志明主席的政治论著是为较  相似文献   

11.
今年五月十九日是越南胡志明主席诞辰九十周年。当缅怀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时候,回忆五十年代在北越解放区,我们同他在一起的情景,一幕幕重现在眼前。一一九五○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南下,到达中越边界。这时,越南抗法战争正处在严重困难的时刻。为了取得中国党的全面援助,胡志明主席秘密访问我国。我党中央和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请求,  相似文献   

12.
已故的越南共产党主席、国家主席胡志明在他的晚年,即从1960年到1969年谢世为止的10年中,有7个生日(5月19日)是来中国过的。在中国对外友好交往中,如此频繁地接待一位外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在自己的国家过生日,是没有先例的。1960年欣逢胡主席70大寿。越南举国上下为筹办大规模祝寿活动而忙碌着。可是胡主席于生日前  相似文献   

13.
7月10日,黎笋去世,14日,长征继位。据报道,越南人民对黎笋之丧似乎漠不关心。一位驻河内的外国记者说,“现在老百姓再也没有胡志明主席逝世时的那种悲痛心情了。”黎笋1959年起上升为越党内第二把手。1969年胡志明主席去世后,他便执掌了越南的最高权力,前后近17年。这是越南政治形势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不久前新加坡卓越的政治领导人李光耀仙逝,习近平主席致电悼念,称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是中国领导人对于政界故友的最高评价。曾有人统计,经《人民日报》以"中国人民老朋友"称呼的国际友人多达600余人,大部分都是各国政要,其中相当大部分是周边国家的政治领导人。中国老一辈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以及后继者江泽民、胡锦涛等,与周边国家领导人胡志明、金日成、西哈努克、田中角荣、大平正芳、伊东正义、布托父女、叶  相似文献   

15.
黄日葵同志,是“五四”运动时期站在斗争前列的青年爱国者。是我国早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曾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他也是早期广西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有很大贡献。因积劳成疾,于一九三○年在上海病逝,终年三十一岁。 (一) 黄日葵同志(又名一葵、野葵,号宗阳)一九○○年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出生于广西桂平县城厢镇五甲街兴隆坊(今桂平镇新华街)。父亲黄尧轩,是一个善良而好  相似文献   

16.
正从那以后,"长期抗战一定胜利"便成了每个警卫人员的正式名字。电是从那时起,人民便称胡志明主席为"胡伯伯"。1965年我第一次到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工作,就听说胡志明主席有8位秘书。当时有些不解,心想怎可能有8位秘书?直到几十年后,我才弄清是怎么一回事。"长期抗战一定胜利"为了把事情说清楚,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越南人的姓名称呼。在中国,朋友和同事间通常多以姓氏相称,如"老  相似文献   

17.
茅盾早年曾参加过中国共产党,为党做了不少工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了,但他与“救国会”曾发生过一段关系,这却就很少为人所知了。一九四○年五月初,茅盾借机逃出新疆军阀盛世才统治下的迪化(即今乌鲁木齐)经兰州、西安到达抗日民主圣地延安,在那里讲学并参观访问近半年,于当年年底去国  相似文献   

18.
杜荣坤研究员1935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多年从事民族研究工作,是我国民族学及民族史学家,在西北民族史、民族关系史以及民族学研究方面造诣颇深,并以其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及正直的人格,被连续聘任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国民族团体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副长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以及全国民族研究最高学术刊物《民族研究》主编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民族研究学科小组副组长等职。杜先生长期从事民族研究工作,著述丰硕。他曾参加《中国历史地  相似文献   

19.
1932年,苏联莫斯科,飘飞的大雪下个不停。胡志明站在城郊的山坡上,任凛冽的寒风和冰凉的雪水钻入脖项,泪水俏无声息地从他眼中涌出,打湿了指尖的信笺。这封信带来的是噩耗:他的忠实伴侣阮清玲被敌人害了。  相似文献   

20.
铁娘子     
刘帅译 《世界博览》2009,(19):29-29
法国作家、记者吕西安·博达尔1914年出生于中国重庆,他的父亲曾任法国驻广州领事。在1959年为《大西洋月刊》撰写这篇文章前,他曾两次到访过新中国。在这篇文章中,他感叹中国的女性已经变得让他无法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