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达·芬奇密码》是丹·布朗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完美地体现了丹·布朗的叙事策略,充分表现了作家独特又奇妙的艺术想象力。它是作家智慧的选择,也是作家智慧的显现,并把作家的智慧与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本文仅以小说叙事策略方面的智慧表现为关注点,对《达·芬奇密码》在故事题材的选择、情节叙事的展示以及主题意义的表现三个方面探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时代大变迁,为新乡土文学持续深入的发展提供了审慎丰富的叙事资源,但也使新的乡土文学的再生长经受釜底抽薪的尴尬。这种尴尬主要体现在作家身份的暧昧、乡村叙事的迷乱与文学趣味的腐败三个方面。它呼唤真正的史诗作品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小说的叙事视角一直以来是叙事学家和文体学家关注的焦点。如何熟练灵巧地运用叙事视角将决定一部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因此,小说作者有必要弄清楚叙事视角的双重功能,即文体功能与艺术功能,以便于作品能够引人入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站在经典叙事学的角度,对海明威小说叙事时间策略进行文本的分析,并将文本细读和叙事理论探索相结合,在叙事时间的视域下对叙事方法进行讨论,可以看出海明威的叙事策略精心巧妙。他成功地利用叙事时序的交错表达特定的效果;娴熟地把握叙述时距和频率来控制叙述的节奏。这些策略的运用使他的作品产生了持久深远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杜甫号称“诗史”,除在诗歌内容上“推陈时事”外,叙事手法上也深受唐前史传文学影响。一是内容上杜诗中的叙事有强烈的立传特征;二是杜诗中的叙事手法对史家笔法的明显借鉴。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18,(1):52-57
宋代赵彦卫对唐传奇文本表现出的"史才""诗笔""议论"叙事特征的总结,一直影响着后世人们对唐传奇的叙事艺术的讨论。许多论者都从这三个方面,来讨论唐传奇作为文学体裁的小说文体的形成与独立。但"史才""诗笔""议论"却并非是小说叙事不可或缺的叙事方式,从中国小说叙事发展史的角度来看,随着小说叙事的成熟,"史才""诗笔""议论"的叙事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实,唐传奇中"史才""诗笔""议论"并存,表现的是中国小说叙事还不成熟时期的特点,它们的存在表明了小说文体正努力从对其他文体的依附中独立出来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7.
《漳州师院学报》2022,(3):96-101
影片《长津湖》通过语言主体、音乐、音响三大声音元素的有目的选择和有效组织,于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声画对立的叙事中,艺术地展现了多种声音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心理、时空转换、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的叙事功能。电影以人物声音为媒介,塑造了敌我对峙的两军军人形象,刻画了伍百里、梅生、雷公、伍万里等形象的心理活动,推动了抗美援朝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正义战争”的主题性。同时,以电影音乐、音响为手段,转换影片时空的画面,渲染了战争的悲剧感,渗透着“荣耀庄严”的情感叙事,抒发了保家卫国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8.
《漳州师院学报》2021,(2):71-76
唐代是赋序发展的转变期,既延续了两汉所确立的赋序基本特征,又因唐代社会发展和唐赋变化的影响而呈现出新的风貌。唐代赋序内容丰富,在颂美讽谏、体物写志、言史记学等主题中均体现出唐赋演进乃至唐代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既体现了唐人诗赋并举的文体观的同时,又因大量探讨律赋写作技巧的批评专著的出现而削弱了其文学批评价值。随着赋文由骈入散,唐代赋序的散体化风格特征逐步形成,并终成定式。作为赋与序交织而成的产物,唐代赋序既与唐赋演进密切关联的同时,又保有其独立的文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漳州师院学报》2022,(1):62-68
上博简《郑子家丧》叙事者以楚国为中心,重组了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解释逻辑,把一个史书上常见的楚庄王多次霸凌郑国的晋楚争霸叙事重新编织成为楚王代表上帝鬼神和道义,出兵惩罚弑君的乱臣贼子子家,以维护天下政治秩序和价值秩序的伟大义举。简文同《春秋》《左传》《史记》及诸子叙事一起,显示了春秋末至战国、汉初伦理与霸权、天下与邦国、道义与力量并存交织的多元历史叙事模式,以及历史叙事主体意识和叙事个性的不断增强。《郑子家丧》一类历史叙事文本的大量出土,为我们认识中国叙事文学的第一个高峰,摆脱单线进化论的文学史分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剧作荒诞性叙事的主题类型及表现形式,并进一步剖析了出现荒诞意识的深层原因。女性剧作围绕着两性爱情、历史传统以及现实人性展开多方面的思索:在表现形式上淡化西方荒诞剧的感伤悲情,扬弃其哲学基础的悲观颓废成分,形成了一种充满幽默、戏谑特色的荒诞喜剧模式:而这种荒诞意识无论从时间的延展上还是空间的层面,都属于某种思想整体性的折射,反映的是现代都市人精神整体的某种缺失。  相似文献   

11.
引言作家的艺术感觉,是与作家的天赋、才清、个性等主体因素密切联系的。一个作家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感觉,将直接影响他(她)的叙述风格,并最终奠定他(她)的作品灼基本风貌。因为,艺术感觉几乎贯穿于艺术创造的全过程,作家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碰撞与融合,都有赖于艺术感觉进行整理、凝聚、提炼和加工,然后以“外显”的形式呈现出来。张爱玲具有超凡的艺术感觉,那是毫无异议的。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在青春年华即已写出了空前绝后的凄艳的传世佳作。她的名字虽不见于目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但她“在文学上的功过得失,是客…  相似文献   

12.
死亡作为叙事结构的一个部分,在叙事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运用伏笔的手法建立了死亡叙事的结构,不仅使作品更具完整性,同时也回溯性地赋予前面内容以意义.小说以死叙生,使其具有探讨个体存在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讨叙事团体心理辅导时重刑犯悔罪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利用《罪犯个性分测验-COPA-PI》、《罪犯心理状况分测验COPA—TCMI(IV)》对福建省某监狱500名重刑犯进行施测,数据统计分析后根据犯罪思维、悔罪心理分值筛选出82名被试.再根据参与团体辅导基本要求进行筛选后余52名被试.随机抽取24名重刑犯为实验被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叙事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控制组不作处理.结果:实验干预后实验组被试犯罪思维得分显著降低,悔罪心理得分显著提高.且与控制组被试有显著差异.控制组被试前后测数据没有差异.结论:采用叙事团体心理辅导对重刑犯悔罪心理及犯罪思维和认罪态度均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吴组缃是散文大家,他的小说采用了散文化叙事的技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审芙趣味,为散文化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其小说散文化叙事的特征为间接的隐淡式的抒情;淡化的情节、柔美的意象、乡土气息的语言;及以人物为中心的舒缓的场态化叙事.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散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及今后的研究略陈管见。以文献搜集整理为例指出本体研究仍需在细化、深化和系统化等方面进行加强,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多学科贯通研究,发掘新的学术增长点,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而当代性研究对建设和发展当代新文化有重要意义,也应进入研究视阈,并将成为一个有望取得突破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文革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热门话题。贾平凹的新作《古炉》一反控诉与揭露的叙事角度,以寓言式的写作方式来表达作者本人对于文革、人生以及人性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漳州师院学报》2020,(1):108-115
戏曲年画中存在偏向叙事性质的图像。描绘特定文本中的若干个连续情节并将之组织起来,比较各地年画对白蛇传文本的图像阐释,其情节选择、组织顺序和画面细节皆表明不同区域参照的故事版本不尽相同,侧重点也有微妙区别,受到所属地区传统文化的潜在影响,同一母题之下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版画的大量复制和流通使得年画与年画之间、年画与书籍插图等其他图像来源之间存在广泛的交流,它们彼此模仿借鉴,形成一个相互交融的图像环路。年画既是文本的视觉呈现,也参与了文本的口头传播,配有文字信息的图像单元如同锚定的节点,固定住随着口头讲述而流动变幻的文本。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与<红楼梦>的预言叙事存在着滞后与多元之差别.<金瓶梅>在预言叙事方面,大多采用民间的传统宿命方式进行陈述,对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来说,显得相对滞后.而<红楼梦>则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对人物命运和故事结局进行或隐或显的预示和总结,使全书笼罩着一种浓烈的悲剧和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19.
从范式演变的角度对近年来高校德育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可以观测到高校德育变化呈现出从课堂教学走向生活的多个方位:现实生活揉进了虚拟网络,平面转向多维空间。  相似文献   

20.
多和田叶子(YokoTawada)是活跃于世界文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日本当代女性作家。她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作品令人回味无穷。其1993年荣获芥川(Akutagawa)作品《入赘的狗女婿》,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异”的世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管窥作家特有的文学理念和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