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无题诗有时就像诗人设下的一个迷局,越是遮掩,越是引来无数的探究者。在诗文评当中有很多的论述强调诗无题的优越性,这其中崇古的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注意。本文从四个角度,试图寻找诗论家无题论述的角度,进而去理解他们所持的无题高于有题的命题。从“触物兴怀”的角度看诗无题,认为无题高于有题在于诗无题更加自然;从“为情造文”的角度看诗无题,认为无题高于有题在于诗无题更加真情;从“置身题上”的角度看诗无题,认为无题高于有题在于诗无题给创作阅读更多的自由;从“兴寄无端”的角度看诗无题,认为无题高于有题在于诗无题是产生多义性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为唐诗的经典作品,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既被入乐歌唱,又被入画传播。图画传播具有流通性和聚观性特点,图画传播诗作又具有增殖性和衍生性效应。宋代先后有六种《阳关图》传写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其中以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所作《阳关图》影响最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催生了李公麟的《阳关图》,李公麟的《阳关图》不仅引来其他五位画家的仿效和继作,又激发了其他诗人的创作热情,衍生出苏轼、苏辙、黄庭坚和杨慎等宋金元明四朝二十多位诗人的三十多首题《阳关图》诗。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到《阳关图》画再到《阳关图》题诗,构成了创作-传播-接受-创作的诗-画互动系列。  相似文献   

3.
陆游两度仕闽。第一次为初入仕途的得意时期,诗作以轻快、清新为主调,豪壮之气,阔大之境,初露端倪。第二次系由蜀中东归之后,是一生中情绪最为低迷的时期,虽爱国热忱未减,但已由豪快转为苦闷抑郁,呈现出一种"外冷内热"的特色,诗作因系处于一个创作高潮之后,少有新的突破。诗人第二次仕闽时期的苦闷带有时代的悲剧性质。  相似文献   

4.
宋初三体即白体、晚唐体、西昆体的创作典范分别是晚唐的刘白、姚贾、温李这三大诗人群。其中,无论是刘白诗人群与姚贾诗人群,还是白体与晚唐体,始终表现为两种艺术风格的对立。而昆体与白体的关系则要复杂得多,不少昆体诗人都有过学白体的经历,昆体可以被认为是白体之后的一种合理的历史反动。  相似文献   

5.
阮大铖是明末学养深厚,才华出众的诗人、戏曲家。虽人品不端,气节有亏,但创作成就颇高。在其留存的两千首左右的诗歌作品中,除写山水田园、志时咏物题材外,怀古也是其中具有创作特征的内容之一。他对帝王将相成败得失的回顾和审视,表现了一种厚重的历史反思意识;对陶渊明、李白等诗坛巨星的崇拜与仰慕,体现了自己希图以诗名世的人生价值观,反映出作在人生逆境中处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矛盾徘徊的特殊心态。  相似文献   

6.
梁元帝萧绎之诗在南朝可称一家,存世数量亦较为可观.从题材内容角度可将其诗分为写景、咏物、宫体、述怀等四种类型,结合创作主体的艺术修养,审其诗文审美祈向、创作手法及风格特色,萧绎可算中古时期较为重要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元代诗人刘因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刘因是诗人,或许有人大不以为然,因为了解元代思想文化的人都知道别因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在元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却极少有人从文学史上来认真考察对因作为一个诗人的重要价值,而且,在人们的印象里,理学家往往重道而轻文,即便_作诗,也多言理之作,因而,未曾深入具体地研究其诗的艺术个性、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刘因在元代文坛上是一位相当有个性、有成就的诗人。与其他时代的诗歌创作相比,元诗较为缺少个性。恰如明人胡应麟所批评的:“元人制作,大概诸家如一”(《待薮》外编卷六)。而刘因的诗作却有着矫…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史研究中有一种“寻找-转变-定格”的评价模式,以此来评价诗人杨骚多有失当。作为一位浪漫诗人,诗骚性情是进入其艺术世界的关键入口,贫病、多情、精神漂泊是他诗骚性情的一体三面。他的创作活动主要活跃于20-30年代,而他最好的诗作就在前期而不是在“转变”之后。即便是“转变”后的创作、爱情生活和社会政治活动也能够从其诗骚性情作由内而外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对屈原、陶渊明、杜甫三大诗人的研究表现出他对美学与艺术的深层思考。《屈原研究》重点分析、揭示屈原的高尚人格与悲剧精神;《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主要着眼于陶潜真实自然的个性;《情圣杜甫》突出肯定杜诗爱民的炽热情感以及情感对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它们表现出梁启超文学观念的新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白的诗歌丰富多彩,受南北朝诗人及陈子昂的影响,表现出清新质朴的特点。他又大胆运用民间语言,容纳乐府民歌的风格,很少雕饰,最近自然。  相似文献   

11.
《漳州师院学报》2021,(4):82-89
"以诗为性命"视域下考察清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就会很清晰地发现:清代诗人往往将其诗歌创作视为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意味着清代诗人对待诗歌创作,既表现出一种尽职尽责的真诚态度,又体现为一种尽心尽力的执着追求。应当肯定,清诗的繁荣与清人"以诗为性命"意识有着更为直接而重大的关联。正是在"以诗为性命"意识的推动之下,一方面由于清代诗人越来越重视诗集的编订与刊刻,从而保证了清诗创作的数量大而流布广;另一方面由于清代诗人举办集会越来越频繁,从而保证了清诗创作的质量高而受众多。  相似文献   

12.
中晚唐咏史诗的艺术探讨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事实上,咏史诗由于其创作素材的特殊性,较之其他类型的诗作更有自身的独特表现方式。本文主要是从重构时空、好为案语、微言大义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晚唐咏史诗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突出了中晚唐咏史诗与其他时代、类型的诗作比较而言的独特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作品中的旋法特征、中西创作手段的融汇及钢琴化三方面分析,可了解到中国作曲家如何在钢琴音乐民族化的探索及保持民族风格的原则下实现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创作。  相似文献   

14.
《全宋诗》总成一代诗歌之文献,劂功宏大。但因宋季诗人诗作数量特多,故求其尽善尽美,有嫌强人所难,其存在疏漏,在所难免。今据石刻等资料在他人补遗的基础上续搭宋诗百馀首,以期对有关诗人诗作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创作动机对他的创作风格起着支配作用。他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表现在“狂”的精神,“怒”的威力,“硬”的对抗,“冷”的锋芒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晚明时期,吴中女性文学兴盛。出生于午梦堂文学世家的叶小鸾以其富有才气的文笔为后人称道。诗人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创作诗歌,内容主要分为咏怀诗、咏物诗和题画诗,总体风格尚情贵真,哀感雅致,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漳州师院学报》2022,(2):85-91
《秋怀》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一组七律,在意象、结构方面对杜甫的《秋兴八首》明显有所继承。因李梦阳自身遭际、出使边塞的经历及文学创作理念的影响《,秋怀》在继承《秋兴八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意象群,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写作结构。与弘正诸子中其他模拟《秋兴八首》进行创作的诗人相比,李梦阳的《秋怀》艺术水平较高,其艺术价值及文学史意义应该得到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8.
曹植集中创作了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的赠答诗。由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组成的主客观因素为曹植创作赠答诗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赠答诗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主观情愫的深刻蕴含、客观环境的烘托渲染以及诗思结构的灵活跳跃三个方面。从赠答诗的诗体发展角度看,曹植的赠答诗创作为赠答诗在文坛上确立独立的诗体地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夏氏在诗词艺术上有早熟的特点,早年风格绮丽,其词体创作开始形成个人风格是在西安时期,自觉将自己的创作转向以辛弃疾、元好问为代表的一派。夏词风格与境界的进一步发展是他在严州中学任教的桐庐时期,这一时期他比较自觉地学习白石、碧山一派,创作充满了江湖情调、写景清空入神的山水词。抗战时期到四九年解放之前,是奠定其在当代词坛重要地位的关键时期,创作出一种将家国时事之忧与山水风光奇特地结合在一起的词风,代表了夏词艺术的成熟。部分词作采用传统的婉约体与比兴的方法,每以男女离合之事来委婉寄寓抗战时期一些离合浮沉的人事。解放后至文革开始之前,创作一系列高歌猛进的作品,艺术成就还是相当高的,继承了辛陈的风格,同时也接受革命浪漫主义的新美学的影响。文革中受冲击之后的创作,恢复了早年吟咏自适,从容淡定的风致,在艺术与思想感情上都富有老境之美。  相似文献   

20.
温庭筠考略     
晚唐诗人、同人温庭笃,在文学上占有重要位置。诗歌风格独树一帜,为晚唐诗坛辈革大家;在词的创作上开文人大富创作词的先河,并创“花间”一派,功不可没。对温庭筠生平的考证,数十年间多有成果问世。先有夏承焘先生《温飞卿系年》、顾肇仓先生《新旧(唐书)温度超传订补》、《飞卿感旧陈清诗旧注群误》、《温飞卿行实考略》等,堪路蓝缕,考订颇详;后有王达律先生及陈尚君、牟怀川、黄震云诸君关于飞卿生年、事迹之考订,均取得进展。笔者笺证《唐才子传》七、八卷时,又在诸位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努力,并形成行年简表。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