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本文辑录陆游佚诗四首,佚文二篇。其中《新塘竹枝词》二首录自绍兴鲁迅纪念馆编《越中竹枝词选》,原编者为民国山阴人胡维铨;《画醉道士》和《画醉僧》二诗录自清陈邦彦选编之《历代题画诗》;佚文《宋会稽陆氏重修宗谱序》录自上海图书馆藏《世德堂陆氏宗谱》,《俞氏家乘源流叙》转录自吕山著《俞明震研究》。  相似文献   

2.
五七言诗的起源问题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且至今仍然悬而未决的问题,古代学者多为“诗骚派”,现代学者多为“民歌派”。但从文化背景来考察,《楚辞》、“骚体诗”、《楚歌》是促成其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后人整理的宋集,时有差误,如清朱秉鉴《詹元善先生遗集》所辑詹慥、詹体仁诗,大都为他人作;旧题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两宋名贤小集》录张维《鱼乐轩吟稿》,混北、南宋二张维诗;佚名注《景文集》,误以“中山公”为陈元佐。《全宋诗》录此数人诗,未加细辨,致承其误。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李之鼎撰有《宜秋馆诗话》(是书一卷,民国宜秋馆排印本,无刊刻年月,南京图书馆藏),多载近代诗坛轶事和作品。今翻阅之馀,得近代著名诗人沈曾植诗四首。《沈曾植集校注》(钱仲联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虽汇集沈氏诸本及诸本之外的佚诗,但也难免挂一漏万。现录此零章断篇  相似文献   

5.
韦庄《又玄集》文学旨趣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又玄集》重清丽的文学思想在晚唐有独树一帜的意义韦庄《又玄集序》云:“谢玄晖文集盈编,止诵澄江之句;曹子建诗名冠古,唯吟清夜之篇,是知美稼千箱,两歧爱少,繁弦九度,《大》殊稀。入华林殊树非多,阅众籁而紫萧唯一。所以撷芳林下,拾翠岩边,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宝;载载琢,方成瑚琏之珍。故知颔下采珠,难求十制;管中窥豹,但取一斑。自国朝大手名人,以至今之作者,或百篇之内,时记一章,或全集之中,微征数首。仁摄其清词丽句,录在西斋;莫穷其巨派洪澜,任归东海,总计其得者,才子一百五十人,诵得者,名诗三百篇…  相似文献   

6.
中唐卢仝的歌行体《月蚀诗》,借“月蚀”这一天象之变言时政,致使全诗蒙上一层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对此诗主旨的理解从宋代以来就争论不休:或主讥刺宦官;或主讥刺藩镇;或二者兼刺等。如果结合《月蚀诗》产生年代的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它是一篇在时事的感发下,呼吁宪宗吸取玄宗朝的经验教训,能不惑于所溺之宦官而明于为政的反思之作。  相似文献   

7.
王鹏运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词坛推为盟主,在词学史上地位崇高。当前有关王氏的研究,大多偏重其整理、校勘及刊印词籍方面,词作部分则明显受到忽略。其实王氏著述繁富,除了学界所熟知之《半塘定稿》及《半塘剩稿》外,尚有《四印斋词卷》(袖墨集、梁苑集、中年听雨词)、《梁苑集》、《半塘乙稿》(袖墨集、虫秋集)、《半塘丙稿》(味梨集)、《半塘丁稿》(鹜翁集)、《半塘戊稿》(蜩知集)、《半塘己稿》(校梦龛集)、《半塘辛稿》(南潜集)等别集;与友朋酬答之作,则有《薇省同声集》、《庚子秋词》、《春蛰吟》诸集,以及与龙继栋唱和之《王龙唱和词》;另有《和珠玉词》、《子苾词钞》,乃是与况周颐、郑文焯、张祥龄联句之作。根据笔者多年搜寻,除《南潜集》不知所踪外,其馀诸稿具在,且《袖墨集》共有四种,《梁苑集》、《校梦龛集》各有二种,版本情况甚为复杂。本文综论各集概况,统计各书收词之数量,分析四种《袖墨集》、二种《梁苑集》及《王龙唱和词》等集收词之异同,并就王氏词集之相关问题详加考辨。  相似文献   

8.
每读陶诗,在田园佳境,悠然旷远之中,总觉得一份浓厚的感伤。而那些抒写穷愁之作,却令人感到一份慷慨和沉著,洒脱和超然。历代论陶诗,大抵不出平谈自然与金刚怒目之二端,于解陶诗之深厚,甚感有憾焉。《文心雕龙·隐秀篇》:“隐以复意为工。”又回:“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皎然《诗式》卷一《重意诗例》:“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多重意”乃中国古代诗歌美学追求之极致。历代文论多归之于艺术上的一种品格。但在陶诗中它却是一种层积的情感内蕴。表现为诗中诗人情感特征的多重性。一个体生命的价值问题是魏晋太一个解不…  相似文献   

9.
钱芳标乃云间词派之后劲。他的《湘瑟词》以才气见长,乃才人之词。其词格调疏朗,多隐逸之思,但有帮闲的味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湘瑟词》标志着云间词派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张祜《石头城寺》一诗的诗题为"石城寺"之误衍,即《嘉泰会稽志》所载新昌县宝相寺。尹占华先生《张祜诗集校注》一书已经对此进行了考证,石头城寺并不能认为是"金陵石头城清凉寺"之省字。张福清先生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与《故宫珍本丛刊》,从《唐诗韵汇》中辑出的张祜《登楼见白鸟》《洛阳感遇》两首佚诗也是伪作。  相似文献   

11.
胡先骕诗共有700首。从学宋诗入手,步踪同光体沈曾植、陈三立、郑孝胥等。汲取多家,入而能出,自成一家。其感时诗反映军阀混战、日寇入侵、二次世界大战的动乱世局,见其赤子之心与中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感兴诗以静观动,即目会心,在万物生机中悟得天人合一的境界。对老庄、儒学、佛禅学说的涉猎、汲取而成为作诗“心源”;述怀诗纵横议论,发挥其对古往今来时空的卓识,对宇宙、人类社会、中外历史、种族、政体、宗教提出疑问并予以解答;集中以纪游诗为最多,不同名山,各呈特征,布局各具匠心。咏物诗有将万物牢笼于篇幅中的笔力,如《水杉歌》被誉为亘古未有的科学诗,内涵丰富,意境浑涵。其诗气骨开张,苍雄雅健,主要师法杜、韩;讲求炼字与句法,得江西诗派之奥妙。既重传统,又以雄厚魄力摄入哲理乃至科学知识,兼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为一体。胡先骕是在同光体嬗变时赣派中承先启后的一大家,在二十世纪诗坛上足可独张一军。  相似文献   

12.
《漳州师院学报》2021,(4):46-51
海昏侯墓竹书《诗经》有很多异文,值得我们从文字、音韵、训诂等角度认真、深入地加以研究。我们在朱凤瀚先生《海昏竹书〈诗〉初探》的基础上,对海昏《诗》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如《诗·陈风·防有鹊巢》"谁侜予美",海昏《诗》作"谁螐懿美","美"下又有"螐追张也"之注文,认为"螐"应是从"鸟"得声之字,同时指出"追张"即"侜张"。又如《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海昏《诗》作"羍(大)风有列","列"应读为"烈",是猛烈的意思,较之《毛诗》更加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3.
从其朋辈的赞誉及《红楼梦》自身来看,曹雪芹具有深厚的诗学素养,这恰促成了他借小说以“传诗”的创作意识。具体而言,曹雪芹常常借小说人物之口来表达他的诗学见解,并通过他们的诗歌创作来践行其诗歌理论主张,可以说良好的诗学素养已成为曹雪芹小说创作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曹雪芹对《沧浪诗话》、《原诗》等诗歌理论著作及《唐诗品汇》、《后村千家诗》及《千家诗》等诗歌选本的深入研读与借鉴。同时,他对唐寅的诗作也不乏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魏仲恭为朱淑真《断肠诗集》所作的一篇序文(后简称魏《序》)是学术界研究朱淑真生平较为可信的重要资料。然而魏仲恭在《序》中并未说自己编辑朱淑真之诗,而后人多沿袭成说,习焉不察。本文试从版本以及朱淑真诗与魏《序》的矛盾之处,证明魏仲恭只作《序》而未纂诗。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历来以元曲本色派大家见称,本文则认为,作为一个在儒家文化熏陶下长大的汉族文人士大夫,他的许多散曲作品同样体现了传统诗歌所特有的情韵,举凡闲适、退隐、写景、咏物及至离情别绪诸多内容,均表现出传统文人长于抒情语言雅训之风格,与文采派几近,是典型的“诗家之曲”。前人所谓汉卿曲“激厉而少蕴藉”并不全面。  相似文献   

16.
李东阳作为成、弘年间的诗坛盟主和茶陵派的领袖,以宗唐复古为旗帜,有力地冲击了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风,振弱起弊,促进了诗歌创作的初步繁荣。他的《怀麓堂诗话》较为系统地反映了他宗唐复古、贬抑宋、元,提倡法度、格调的诗学思想。但他宗唐而不拟唐,反对摹拟剽袭。在他看来,唐诗不可拟、不应拟,因为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地方文化氛围不同,而诗歌创作既关乎时代风会、气运,又与个人的资质禀赋、性格脾味、兴趣爱好、学养识见息息相关,因此摹拟前人是没有出息,也不会取得成就的。  相似文献   

17.
李雯是云间词派著名词人,对清词中兴有开启之功。他的《蓼斋词》主要有三大主题。一是艳情。李雯暗恋柳如是,《蓼斋词》中多春闺风雨之艳词,抒发了他对柳如是的刻骨相思,感伤而凄美。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钩索柳如是在云间的情感经历,主要考证了她与李待问、宋徵舆、陈子龙的恋情,而忽略了她与李雯的情感,这是一个不小的缺憾。二是悲秋。《蓼斋词》自伤身世,流露出文人悲秋的凄寒心态。三是易代之悲与仕清失节的愧悔。《蓼斋词》在艺术上能糅合明代传奇叙事之精神,抒情中蕴含戏曲之结构。李雯主要取径于南唐北宋词,又得李清照词之神韵。  相似文献   

18.
杨慎的《词品》开词话之风气,在词学史上很有影响,也历来颇受重视。其实杨慎在撰著《词品》之前先对《草堂诗馀》进行了评点。评点与词话二者之间的材料相似处可以互相印证,论点引申处可以相互补充,只有将它们综合研究才能更全面地把握杨慎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将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四人界定为“律诗之祖”,显示出其独到的律诗史观;通过具体的律诗批点,方回总结出“律诗之祖”们的创作共性与独特个性;方回“律诗之祖”诗学批评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学杜甫之所学,昭示学者一条有效的学杜门径;此外,方回还通过此批点,对宋元之际的“晚唐”诗弊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20.
《全宋文》(巴蜀书社)第45册录蔡确文凡二卷四十四篇。兹就其中的若干失误予以补正。《弹沈括奏》两篇,《全宋文》系于熙宁十年七月。按:《长编》卷二八三熙宁十年七月丁已条录此二奏,但为追录,并无本年七月上奏之意,故《全宋文源之于本年七月乃误。又陡轩笔录倦六谓“王荆公再罢政事,吴丞相充代其任。时沈括为三司使,密条常平役法之不便者数事,献于吴少。……上(神宗)始恶括之为人,而蔡确为御史知杂,上流言(奏略),”据知两奏乃蔡确本年六月迁右正言前、即在御史知杂事任所作。《王韶洪州到任谢表怨愤慢上艺行黜责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