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4,6-二乙酰基-2,5-二甲基间苯二酚铕配合物和协同配体(1,10-邻二氮杂菲、2,2'-联吡啶或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在二氧化硅基体中通过两步凝胶反应实现了原位合成.在二氧化硅凝胶中配合物的形成可以通过电致发光光谱来证明.含有原位合成的这种铕配合物的二氧化硅凝胶显示出有铕离子发射谱带特性.结果表明有两种方法可以加强铕离子(Ⅲ)的放射强度:(i) 在二氧化硅基体中合成这种复合物;(ii) 合成的铕配合物中应含有能有效转移能量到Eu(Ⅲ)的协同配体.  相似文献   

2.
联吡啶钯系列配合物的^1H—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了几种二齿配体2,2’-联吡啶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把钯形成的配合物,(n+m=1,2),用同核去偶方法测定并归属了各配合物的^1H-NMR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自由配体的化学位移差值不仅可以反映出中心离子与配体相互作用的电子密度变化情况,而且还能反映出配合物的平面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室温离子液体N甲基N′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BF4)为溶剂,钛酸丁酯原位水解合成TiO2纳米粒子复合聚合物基体,制备固态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热失重测试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初始分解温度超过了300 ℃,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能当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中含有3%质量分数的TiO2纳米粒子时,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4.1 × 10-3 S/cm,有望在超级电容器或动力锂离子电池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扩散方法合成了三个2,6-二甲基-3,5-二庚酮稀土配合物,即:Eu(dmh)_3(bpy)(1)、Sm(dmh)_3(bpy)(2)、Gd(dmh)_3(bpy)(3)。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认化合物1~3具有单核结构,每个晶胞中有两个晶体学不等价分子。其中心稀土离子Ln~(3+)(Ln~(3+)=Eu~(3+)、Sm~(3+)、Gd~(3+))采取八配位模式,其中6个配位的氧原子来自于配体2,6-二甲基-3,5-二庚酮,另外2个配位氮原子来自于辅配体2,2’-联吡啶。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发射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配体到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计算分析证实,2,6-二甲基-3,5-二庚酮以及辅配体2,2’-联吡啶可以有效地敏化Eu~(3+)和Sm~(3+)稀土离子。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系列以2-芳基-5-(α -吡啶基)-1,3,4-噁二唑为中性配体的铕配合物,并对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 铕配合物在290~350 nm都有强烈的紫外吸收,且在紫外光的激发下都能产生铕离子的特征光谱(613 nm);(2) 配合物薄膜的荧光激发光谱与配合物溶液的激发光谱相比,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光谱蓝移了60 nm左右,但均为铕离子的特征光谱.以铕配合物为客体,以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基咔唑(PVK)为主体,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5 cd/m2,在器件结构相同的条件下,配体结构对发光性能有较大的影响:Eu(DBM)3MeO-OXD和 Eu(DBM)3F-OXD相比,前者的光致发光强度比后者强,其电致发光的最大亮度却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中性配体进行结构修饰,可以达到优化铕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微波加热方式,快速地合成了钌与联吡啶和二吡啶胺所形成的系列配合物,[Ru(bpy)n(Hdpa)3-n]^2+(n=0,1,2,3)测定并归属了各种配合物的^13C-NMR谱。通过比较各配合物及自由配体的化学位移,得出Ru(Ⅱ)对Hdpa的d-π反馈作用;混合配合物中不同配体之间的屏蔽作用大于单一配合物中同种配体之间的相互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自制的水杨酰肼(4)、间苯二甲酰氯(5)为原料,以DMF为溶剂、三乙胺作缚酸剂,间苯二甲酰氯(5)与水杨酰肼(4)摩尔分数为100/275,于90 ℃反应9 h,合成了N,N′二(2羟基苯甲酰基)1,3苯二甲酰肼(7),产品的收率达到793%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对苯二甲酰氯(6)为原料,合成了N,N′二(2羟基苯甲酰基)1,4苯二甲酰肼(8),收率达到了802%其结构经1H NMR和MS等技术得到确证并进行了热重分析和针对PVC应用研究,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微波加热方式,快速地合成了钌与联吡啶和二吡啶胺所形成的系列配合物,[Ru(bpy)n(Hdpa)3-n]2+(n=0,1,2,3).测定并归属了各种配合物的13C-NMR谱.通过比较各配合物及自由配体的化学位移,得出Ru(Ⅱ)对Hdpa的d-π反馈作用大于其对bpy的d-π反馈作用;混合配合物中不同配体之间的屏蔽作用大于单一配合物中同种配体之间的相互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9.
苯并咪唑铕(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并表征了2’6-二(苯并咪唑-2’)吡啶(H2bzimpy)和铕(Ⅲ)的配合物,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推测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用化学交联法合成了P(MMAPEGDMA)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EGDMA)大分子单体作为交联剂使其形成网状结构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以及交流阻抗(EIS)等技术对聚合物电解质的热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MMAPEGDMA)膜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随着聚合物中有机电解液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有机电解液的质量分数为70%时,其室温电导率达最大值3.62 ×10-3 S/cm  相似文献   

11.
本合成了配体2.2’-对苯二甲硫基二乙酸和相应的过渡金属铜(Ⅱ)、钴(Ⅱ)、镍(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差热一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新型四氮杂大环H4L(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与钴(Ⅱ)形成的固体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IR等技术表征出配合物的组成COH2L·2H2O,由电子光谱数据探讨了配合物的成键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2,6-吡啶二羧酸铜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TG分析确定其化学式为[Cu4(pdc)4(H2O)7]·3H2O,利用FTIR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呈现出二维层状结构,金属铜离子以五或六配位方式存在,2,6-二羧酸以三齿配体和铜离子相连.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了苯甲酰三氟丙酮(L)和三苯基氧膦(TPPO)、联吡啶(Bipy)、邻菲罗啉(Phen)、四甲基氢氧化铵(NMe4OH)与稀土离子的三合型、四合型配合物,对这些配合物进行元素分析熔点测定并系统地测定了配合物的热重差热曲线及红外光谱。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合成了苯甲酰三氟丙酮(L)和三苯基氧膦(TPPO)、联吡啶(Bipy)、邻菲罗啉(phen)、四甲基氢化按(NMe4OH)与稀土Y、La、Eu、Tb离子的混合型配合物。测定配合物的H^1NMR谱及质谱,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用2,5-二羟基-1,4-苯醌阴离子(DHBQ)为桥配体,咪唑(IMI)为协配体,合成了Fe(Ⅱ)的混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可以确定此配合物具有链关结构,组成为「Fe(u-DHBQ)(IMI)H2O」n。  相似文献   

17.
首次合成了十种L_nnL_3A型混配配合物,其中L_n为L_a、P_r、N_d、S_m、Y;HL为HPMaFP(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A为1.10-二氮杂菲和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处光谱、电子光谱、差热-热重分析、x射线粉未衍射、摩尔电导等分析测试手段,初步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L─噻唑烷─甲酸二硫代甲酸钠和Co2 配合物,其分子式为MX2(M=Co2 ,X=L─噻唑烷─4─甲酸二硫代甲酸离子).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配体与Co2 为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滤嘴添加剂对降低卷烟烟气中部分有害物质的影响,本文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两种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对材料微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研究了两种气凝胶材料不同添加量对卷烟烟气中部分有害成分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1)亲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对卷烟烟气中总粒相物的截留率为24.8%,对卷烟烟气在的一氧化碳(CO)、氰化氢(HCN)、氨(NH3)、4 甲亚硝胺基 (3 吡啶基) 1 丁酮(NNK)、苯并吡、苯酚、巴豆醛的截留率依次为2.73%、7.95%、5.96%、6.49%、13.21%、35.64%、23.88%烟气危害性指数降低0.38;(2)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对卷烟烟气中总粒相物的截留率为13.1%,对卷烟烟气CO、HCN、NH3、苯并吡、苯酚、巴豆醛的截留率依次3.46%、5.95%、16.88%、21.70%、50.91%、14.93%烟气危害性指数降低0.75  相似文献   

20.
测定并归属了联吡啶及其衍生物与钯形成的几种配合物的^13C-NMR谱,配合物与自由配体的化学位移差值(CIS)能够从微观结构上反映金属离子与配体的相互作用细节。在所研究的配合物中,杂原子N与金属配位后,π-效应使γ-位碳的电荷密度降低,而金属离子对配体的d-π反馈成键作用使α-位碳的电荷密度得到明显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