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HgCl2和CdCl2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DNA损伤的影响.HgCl2和CdCl2各设置6个相同的浓度梯度,分别为0 mmol/L,0.01 mmol/L,0.05 mmol/L,0.1 mmol/L,1 mmol/L,5 mmol/L,处理温度为37 ℃(水浴),处理时间为1 h;SCGE的检测指标为DNA拖尾长度和DNA损伤率.结果表明,对照组DNA未受损伤,在电场中核DNA几乎不泳动,染色后呈圆形的荧光团,无拖尾现象;各处理组精子DNA均不同程度受损,电泳染色后均呈现彗星状荧光团,且随着HgCl2和CdCl2浓度的升高,河蟹精子DNA迁移距离和损伤率亦随之增加,DNA损伤程度与其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此外,本实验亦证实SCGE可用于河蟹精子DNA损伤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酚A的生殖遗传毒性.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研究了双酚A对离体小鼠睾丸细胞的DNA损伤作用.结果除10-10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外,各染毒组拖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双酚A染毒浓度的增加,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程度也逐渐增加(P<0.05),在10-5mol/L和10-6mol/L组均出现了Ⅳ级损伤.结论在一定浓度下,双酚A可引起离体小鼠睾丸细胞的DNA损伤,可能对雄性小鼠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3.
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动物细胞DNA损伤检测.该文报道了单细胞凝胶电泳应用于UV-B诱导植物细胞DNA损伤的检测.通过对动物细胞的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方法的改进,获得了在植物细胞中应用的最佳条件.以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为材料,并结合T4 Endonu lease V的运用,显著提高了UV-B诱导植物细胞DNA损伤提高彗星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植物细胞DNA损伤的彗星图像经CASP软件处理并量化,结果表明:UV-A和UV-B均能诱导发生DNA单链断裂;UV-A在一定的剂量下诱导少量嘧啶二聚体的形成,而UV-B则强烈诱导嘧啶二聚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应用彗星试验研究两种农药对小鼠DNA的损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探讨采用当前国际上较先进的DNA损伤检测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又名彗星试验),来检测农药对小鼠DNA的损伤,尝试建立小鼠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来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和抑食肼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小鼠的DNA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作用,各浓度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认为小鼠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能敏感地检测农药对细胞DNA的损伤,并认为细胞的DNA损伤可作为农药等化学品致突变性检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甲醛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遗传毒性效应,该实验以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分析不同浓度甲醛处理2 h后HepG2细胞DNA损伤效应.结果显示,低浓度(5,25μmol/L)甲醛处理后HepG2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及彗星状拖尾(comet tail)尾长显著增加,并呈剂量-效应依赖性关系,说明低浓度甲醛具有致HepG2细胞DNA链断裂(DNA strand breakages)作用;而较高浓度(125,625μmol/L)甲醛处理后HepG2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及彗星状拖尾尾长则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降低,提示较高浓度甲醛具有致HepG2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物(DNA-protein cross-links,DPXs)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6.
SO2体内衍生物是SO2进入机体后在体液中代谢转化的衍生物-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又称慧星试验)研究了SO2体内衍生物对小鼠腹腔注射引起小鼠胃细胞DNA的影响.在衍生物剂量为0 g/kg体重,0.125 g/kg体重,0.250 g/kg体重,0.500 g/kg体重的染毒条件下,雄性小鼠胃细胞DNA拖尾长度分别为1.14 μm,8.98 μm,14.33 μm,24.71 μm,雌性小鼠胃细胞DNA拖尾长度分别为1.20 μm,6.34 μm,12.67 μm,18.59 μm.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拖尾长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SO2衍生物可引起小鼠胃细胞DNA损伤,且随SO2体内衍生物注射剂量的增高DNA损伤加重,并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r>0.95).另外SO2体内衍生物对雌性小鼠胃细胞DNA损伤比雄性小鼠弱.这些意味着SO2的体内衍生物具有引起哺乳动物胃细胞DNA突变的潜在危验.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伊维菌素对斑腿泛树蛙蝌蚪遗传毒性的影响,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的方法 (SCGE)检测在不同质量浓度伊维菌素溶液(0.000 5,0.004 0,0.007 5,0.011 0,0.014 5 mg·L-1)中处理48 h和96 h后斑腿泛树蛙蝌蚪血红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随着伊维菌素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蝌蚪血红细胞的DNA损伤率和DNA的总体损伤程度随之增加.在质量浓度为0.000 5 mg·L-1的伊维菌素溶液中处理48 h后,蝌蚪血红细胞的DNA损伤率出现极显著的提高;当伊维菌素的质量浓度达到0.007 5 mg·L-1时,蝌蚪血红细胞的DNA损伤率和DNA总体损伤程度均出现极显著的提高;在同一处理时间内,伊维菌素质量浓度与DNA总体损伤程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表明,伊维菌素对两栖动物蝌蚪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作用,存在着影响水生态平衡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以硝普钠 ( 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 NO( Nitric oxide)的体外供体 ,以食管癌细胞系 EC1 0 9作为细胞模型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不同浓度的 NO作用不同时间后 ,食管癌细胞核 DNA被损伤的情况 .检测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条件下 ,NO对食管癌细胞核 DNA的损伤作用具有明显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特征 ,总的来讲 ,NO的浓度越大 ,NO对细胞作用的时间越长 ,细胞核 DNA所遭受的损伤越重 .  相似文献   

9.
单细胞凝胶电泳又称彗星试验,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DNA单、双链断裂和碱性不稳定位点的方法,具有敏感、稳定、快速的优点.近些年来,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遗传毒理、环境监测和细胞凋亡等的研究.本文就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方法的原理,评价指标,影响因素以及在一些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浓度的甲醛染毒人宫颈癌Hela细胞、离体小鼠睾丸细胞、昆虫小菜蛾细胞,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对于Hela细胞和小菜蛾细胞,甲醛在10 μmol/L时可以极显著地诱导DNA断裂(P<0.01);在30 μmol/L时既有断裂也有交联作用(P<0.01),而在50μmol/L时尾部DNA百分比和尾距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睾丸细胞,甲醛在10μmol/L、30 μmol/L和50μmol/L时均可导致DNA断裂(P<0.05,P<0.01).该结果提示:甲醛兼具有断裂和交联的作用,可引起多种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应用实验室综合条件,对镉致大弹涂鱼外周血细胞DNA损伤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电泳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选用Ringers液缓冲液、"三明治"式铺胶法、肌氨酸钠裂解液、40min解旋时间,实验效果较好。实验结果对建立一套适合海洋鱼类的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单细胞水平考察单官能团和双官能团烷化剂引起DNA损伤的差异.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并比较单官能团烷化剂甲基亚硝基脲与双官能团烷化剂尼莫司汀在不同浓度下对DNA的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浓度与彗星尾部DNA含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为了检测DNA交联损伤,选择加入断裂剂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双官能团烷化剂尼莫司汀能引起显著的DNA交联.本文从细胞毒性作用和DNA损伤水平考察了烷化剂的毒性,为阐明烷化剂的致癌和抗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烷基酚类化合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烷基酚类化合物是一类污染十分广泛 ,且具有诱发某些肿瘤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研究了烷基酚类化合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9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 ,并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 .其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实验结果亦表明 ,DNA的损伤程度与化学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间二硝基苯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作用的SCGE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小鼠睾丸支持细胞/ 生殖细胞共培养法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间二硝基苯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间二硝基苯能够导致生殖细胞DNA链断裂,而且其受损率与剂量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间二硝基苯可以引起离体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具有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体视学方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分析了不同浓度噻嗪酮溶液对黑斑蛙胚胎发育和蝌蚪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外周血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500 mg.L-1和2 000 mg.L-1的扑虱灵(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溶液对黑斑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黑斑蛙外周血细胞DNA出现链断裂损伤.  相似文献   

16.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水生生物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是一种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的促生长剂 ,但其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 ,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会对环境构成潜在危害 .采用斑马鱼和鲤鱼作为生物材料 ,分别研究了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对鲤鱼肾细胞DNA的损伤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96hrLC50 为 1 996.87mg/L ;胚胎发育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96hrEC50 为2 2 1 .2 0mg/L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 ,喹乙醇能引起较大的DNA损伤 ,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并在设定的剂量范围内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Cl])对EMT6细胞的毒性大小及其可能的遗传机制.不同浓度(0.06、0.25、1.00mmol·L-1)的[C8mim][Cl]对EMT6细胞染毒12h,WST-1比色法检测了细胞活力,ELISA方法检测了Bcl-2蛋白的表达,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了细胞核形态的变化,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了细胞DNA的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细胞周期和细胞DNA的含量.结果显示,经[C8mim][Cl]染毒后,EMT6细胞活力下降,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当[C8mim][Cl]浓度高于0.25mmol·L-1时,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C8mim][Cl]染毒使Bcl-2蛋白表达下调,引起了细胞核形态改变,造成了DNA的断裂损伤和含量下降,诱导了细胞凋亡.从而可以得出结论,DNA损伤参与了[C8mim][Cl]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