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白马的草地     
陈明聪 《少儿科技》2010,(11):16-16
从前,一匹漂亮的白马在山里发现一块草地。它十分高兴:哇!这草够我吃一辈子了!一头美丽的梅花鹿跑过来吃草。白马不让:"这是我的草地,你给我走开!"梅花鹿毫不客气地说:"你说这草地是属于你的,有什么证据吗?"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几天,我一直为那张归乡的车票而奔波。母亲是一个极为传统的人,在她眼里,过年是大事,大年三十可以什么都不干,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必不可少。电话里得知,同样身在外地的大哥也正为车票发愁。我半开玩笑地说,就算是走,我也要走回去。大哥认真起来:"弟,啥是年?团团圆圆就是年,咱爹走得早,娘都这么大岁数了,她心里想什么你也知道,我们无论如何也要陪她吃顿团圆饭。"大哥一席话,立刻把我拉回到了几十年  相似文献   

3.
1 学校食堂里,一位女生对另一位女生说:“我还没吃饱,想再吃一点儿。”另一应说:“你要什么?我去买。”前一女生答:“就是那种扇形锐角饼,你帮我再买两块儿。”  相似文献   

4.
乐己所乐     
一位辛苦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人,在退休后仍不休息,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菜。天天播种栽培,锄草施肥,修剪灌溉,乐此不疲。别人问他何必吃这种苦,他一脸的释然和轻松,说:“你想,我风里来雨里行几十年了,现在要我闷在家里怎么行?而看着自己亲手培植的蔬菜长大,散发阵阵清香,在其间走着、看着,心里幸福着呢!”  相似文献   

5.
正为孩子烹饪孩子的未来要依靠父母的烹饪习惯。加工食品正是给那些没有时间或者偷懒的父母准备的。要是午饭吃薯条,他就告诉朋友,"这是不好的,你不应该吃这个",阿兰·杜卡斯先生在介绍自己儿子的时候,掩饰不住喜悦,"朋友要是问他怎么知道的,他会说,‘我妈妈告诉我说我爸知道,因为他是一个厨师"。别看杜卡斯先生的儿子只有5岁,人家可是美食家,喜欢生鱼片、蔬菜和100%的黑巧克力。杜卡斯先生认为这要归功于儿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品尝一切,所以对食物很开放。杜卡斯先生的儿子每天吃两顿蔬菜。"我们的农场有一个蔬菜园,他经常一手拎一只篮子,说‘爸爸,去菜园',摘什么他就吃什么。"现年57岁的杜卡斯先生,是何许人也?你如果问法国  相似文献   

6.
“舜蛟,多吃一点蔬菜呀!”中午吃饭时,妈妈在旁边提醒说,“蔬菜含有维生素C,多吃能防止皮下和牙龈出血,你的牙龈不是常出血吗?”  相似文献   

7.
食物大追踪     
如果我问你:你刚吃的西红柿来自哪里呢?等等,不要回答说在超市里或者其他蔬菜市场,我是说西红柿的起源在哪里,它们最早的野生状态是在哪里。给大家一个线索:它不在中国。怎么样?你知道答案吗?  相似文献   

8.
动物也幽默     
诚实的小老虎一只小老虎慢慢地走了过来,红着脸问小松鼠说,“请问,我可以吃你吗?”小松鼠觉得这个问法蛮好玩的,说:“你是第一次吃动物吗?”小老虎便不好意思了,说:“是的。妈妈不在家了。”“那你以前吃什么呢?”小松鼠又好奇地问道。“……”“什么?说大声点,我听不到。”“吃奶!”说完,小老虎的脸更红了。老鼠吹牛三只老鼠在一起吹牛。甲说:“我每天的夜宵都是吃,几包老鼠药。”乙说:“我每天早上都在老鼠夹子上锻炼身体。”丙叹了口气道:“你们就在这”儿吹吧,我得赶回去了,我床上还:有只猫在等我回去陪它睡觉呢。”小懒人家的狗有个家…  相似文献   

9.
竺君斐 《奇闻怪事》2006,(6):16-16,13
一、探究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案例:有位老师在教学《年月日》时,让每位学生买了一本《万年历》。教师说:“面对1993年——2004年的年历,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教师的本意是要让学生探究这12年中每月“天数”的变化规律。可是学生并不这么想,既然你问我“最想研究什么”,那么就实话实说:  相似文献   

10.
猫的倾听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要自己去找东西吃。”小猫惶恐地问妈妈:“妈妈,那我应该吃什么东西呢?”?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清楚,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夜里,你躲在人们的屋顶上、梁柱问、箱笼里、陶罐边,仔细地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相似文献   

11.
《东莞科技》2005,(1):52
我发现周围的朋友只要一说到减肥,就会信誓旦旦地说,我要节食,我哪天不吃东西。我哪天只喝水。朋友,这样的观念过时了,减肥不代表绝食,而是要多吃,关键在于你吃什么,怎么吃。  相似文献   

12.
彭刚 《奇闻怪事》2007,(9):24-24
一次作文公开课,我上的是“作文与联想”。课上,我是这样给学生出题的:我的手从纸袋里拿出一个红苹果,先让学生观察。接下来是我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这个苹果好吗?”“好。”“想吃吗?”“想吃。”课堂一下活跃起来。我指着苹果说:“没这个‘优’字商标可能市场上只卖五角一个,  相似文献   

13.
王直华 《科技潮》2009,(11):48-49
2009年8月2日,是歌德(1749-1832年)诞生260周年。 我曾经问许多青少年朋友,你知道歌德吗?绝大多数人点点头。接着,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你心目里,歌德是个什么人?”回答是各有不同,最多的答案是“诗人”,其次是“剧作家”,也有人说他是“思想家”。歌德究竟应该是什么“家”?  相似文献   

14.
金光 《奇闻怪事》2005,(7):83-84
语文课上,我正在跟学生讲一道仿句题: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叫寄情山水;读屈原、杜甫,你懂得了什么叫忧国情结;读,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我问:“填什么好呢?”同学们七嘴八舌,有说岳飞、文天祥的,有说陆游的,突然—个响亮的声音打破了这个热烈而和谐的气氛,“张杰”,同学们和我一样,吃了一惊,循声望去,原来说话的正是张杰本人。课堂上顿时哄笑起来。但我没有理会这些,继续上我的课。其实,课堂上有些小插曲并不稀奇,也未必一定是坏事。  相似文献   

15.
自私的群体     
<正>有一个古老的笑话,是关于澳大利亚北部鳄鱼出没区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如果鳄鱼开始追我们,你认为你能跑得过鳄鱼吗?”另一个人想了一会儿说:“实际上我并不需要跑过鳄鱼”。“这是什么意思?”第一个人追问道。另一个人回答:“如果鳄鱼开始追赶我们,我不必跑过它。我只需要跑过你!”  相似文献   

16.
近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苦苦困绕着我,家长眼中的好教师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又是什么?我连续带了两个从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的班级,都遇到了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家长为孩子择师,家长千方百计找关系,要把孩子交给我带。更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我1996年把他的大儿子带到小学毕业后,她找到我说:“老师,今年你又该带一年级了吧?”我说学校还没排课,不知道。可她很诚恳地对我说:“你教一年级千万告诉我。”我很奇怪,就问:“怎么,有什么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和朋友在纽约闹市区的时报广场上。正是午餐时间,广场上车水马龙,警笛声、喇叭声、高分贝的音乐声、过往行人的说话声,不绝于耳。突然,这个人对朋友说:“我听到有蟋蟀在叫。”“什么?你疯了么?”朋友说,“在这么嘈杂的环境里怎么可能听得到蟋蟀的叫声!”这个人什么也不说,径直走向附近的一个花丛,很快从里面找到一只小小的蟋蟀。朋友惊讶地说:“太不寻常了,你有超人的耳朵。”“不 。”他回答道,“我的耳朵和你的没什么不同。能听到什么全取决于你想听到什么。”为了验证自己的话,他从兜里掏出几枚硬币,随意扔在地上。硬币撞击地面的…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生活一年,吃了“洋面包”,也吃了中国菜,由于我本来吃东西就比较随便,不挑食,再者也想尝尝西式的菜肴,倒也没有什么不习惯。一年下来,觉得美国的食品是既卫生又科学,不少方面值得借鉴。 “民以食为天”,大概是举世公认的真理。若是自己烹饪,花在吃的方面的费用占收入的10%还不到。但是,蔬菜的价格有时比荤菜还贵,例如青菜要1.5美元一磅,而有的牛肉也只有1美元一磅。当然,也有多种蔬菜是便宜的,如芹菜、卷心菜等。无论何种蔬菜,都是洁净的,没有什么泥土在上面,加工时只要稍作冲洗即可烹调和食用。可生吃的菜也如此。蔬菜种植时是不准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农药的。倘若用有害  相似文献   

19.
“民以食为天”,这话绝对是真理,就算到了航母上也一样。航母一出海可能就是好几个月,吃不好哪儿有心思好好干活儿!因此,为了让水兵们补充体力,安心工作,各国的航母都准备了非常丰盛的伙食。什么?你也想吃顿航母大餐?那就跟我一起去“航母美食城”瞧瞧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必须改革,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中国的科技教育体制也必须改革,不改革也是没有出路的。现在都在说打破铁饭碗,有人担心,吃了三十多年的大锅饭,真的打破了,吃什么?我觉得三十多年来大锅铁碗已经生了许多铁锈,吃起来已经很不是味道。打破铁饭碗,是为了端金饭碗。不打破铁饭碗,哪里来金饭碗? 我主张改革,但我读了《大自然探索》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上温元凯的文章《关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设想》,佩服温元凯改革的精神,却不能同意温元凯改革的一些作法,所以也想谈谈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我是十岁离开大陆的,虽然八年来九次回国,但毕竟不太了解情况,我的有些建议也许有些不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