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敖,在台湾绝对是个“另类”。身为一介书生,却因文字而两次系狱,写了100多本书,被禁96本。上一次台湾“大选”,他竟充任新党推出的“总统”候选人,并声称“我选的不是什么中华民国总统,我选的是中国台湾地区的领导人”,还说“我是玩这个好玩的”。一语惊了台湾当局。李敖有一个“美名”,就是善骂。骂是他讥评时弊、鞭笞丑恶的手段。他往往一直骂到当局及最高首脑,他秉承一贯理念痛批政客而卓然有成。在台湾,“李敖笑傲江湖”的电视节目吸引了数百万观众。今年3月,凤凰卫视礼聘李敖,开办“李敖有话说”,李敖那份泼辣、尖刻、诙谐,加上特立独行的气质让两岸三地的观众一饱“耳”福。李敖这个奇人,扮演着笑傲江湖、快意恩仇的角色!早就想采访李敖,一直迟迟地不敢联系,想来,这个“笑傲江湖”的“老顽童”一定十分难对付。电话接通了,“出乎意料”地传来我早在电视里熟悉的笑声。我刚准备仔细介绍一下我们的杂志,不料他哈哈大笑,“《世界知识》我很早以前就看过,那时候你还没出世呢。”哇,真的,我一下子觉得这老头儿真的很可爱。采访自然很顺利。  相似文献   

2.
正弗勒·考尔斯的眼光弗勒·考尔斯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编辑和作家,她的一生与她编辑的《flair(眼光)》杂志一样熠熠生辉,而她居住的房间正反映了她那灵感四射的头脑。估计国人知道弗勒·考尔斯(Fleur Cowles 1908-2009)是通过李敖对宋美龄桃色绯闻的传播。李敖曾在一篇文章中说,"美国名女人弗勒·考尔斯在1996年出了一本书《交友并据为己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从文章题目的特点、行文的语言风格、思想内容的深度和观察问题的方式四个方面对李敖文章的特色作了评述。同时,运用辩证的观点对李敖文章的得与失作对比性的评价,力求客观。  相似文献   

4.
《北京法源寺》的文本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作家李敖的长篇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是一部有着深刻隐喻意味的思想小说 ,它以“详人所略 ,略人所详”的独特叙述方式诗意地再现了中国近代最黑暗时期一批文化思想巨人寻找救国之路的心灵历程。在阅读活动中 ,读者唯有通过前语言、前经验的补充、添加方可形成阅读的视界融合 ,这正是该小说的文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李敖的《北京法源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 ,塑造了变法志士谭嗣同等人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他们甘于血荐、从容就义的壮举 ,可谓惊天地而泣鬼神。小说通过立体式的背景衬托和话剧式的大段对白 ,表现了丰富而凝重的思想内容 ,揭示了戊戌变法悲剧意义的深刻内涵 ,而所有的人物和事件都以北京法源寺这个小小的寺庙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更使小说充溢着浓郁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6.
谈《北京法源寺》的悲剧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敖的《北京法源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塑造了变法志士谭嗣同等人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他们甘于血荐、从容就义的壮举,可谓惊天地而泣鬼神.小说通过立体式的背景衬托和话剧式的大段对白,表现了丰富而凝重的思想内容,揭示了戊戌变法悲剧意义的深刻内涵,而所有的人物和事件都以北京法源寺这个小小的寺庙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更使小说充溢着浓郁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耻感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积淀。中国的古人向来把"知耻"作为重要的个人修养和自身的道德规范,耻感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及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耻感意识逐渐淡化,不知廉耻、荣辱不分等道德示范现象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8.
李立 《世界知识》2011,(21):54-55
作为媒体人,赵少康对台湾政局、社情民意十分了解,深通台湾政坛人物的性格和心中诉求,更兼口才上佳,诙谐却又务实的政治评论风格,在两岸四地拥有超多粉丝,与李敖、陈文茜并列台湾三大名嘴。如果说李敖是把锋芒毕露的匕首,那么赵少康就是一根专打闷棍的棍子。作为“政治金童”的赵少康,  相似文献   

9.
孙大志 《科技咨询导报》2011,(5):152-152,154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模式的典型特征,也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性基础和要求.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背景下形成怎样的道德人格,它既是确立健康人性道德的根本标志,也是道德教育、品德养成和建成道德社会的保证.在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多元多变,个别人身上出现耻感淡化、道德失范的情况下.深刻认识耻感文化,对于重塑青年的道德人格提高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立 《世界知识》2011,(16):44-45
如果用"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形容李敖,并不为过。他的笔厉害,嘴厉害,出人意料的举动更厉害。香港《明报》称其"是一个集天才、自大、狂傲、犀利、狡黠、善良于一身的台湾奇人"。2005年9月,李敖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顶尖高校的演讲,在大陆刮起了一股"李敖风",也让大陆民众近距离见识了这位倨傲不逊、卓尔不群、特立独行、快意恩仇,集才气、勇气与流气于一身的“李大师”。  相似文献   

11.
鄢烈山 《世界博览》2010,(16):84-84
陈文茜评韩寒文章中,有三点很搞笑,有一点也颇沉重,即受欧美教育而行为野蛮,这也印证了李敖的名言——"西餐叉子吃人肉"。  相似文献   

12.
杨虎民 《科技信息》2013,(20):59-59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按所要求的标准来执行某一行为或活动所持的信心,以及对自我活动施加控制能力的水平。本文对自我效能感的本质内涵、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因素、员工自我效能感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员工自我效能感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敖《北京法源寺》与传统的小说迥然不同,文中言语交谈的话语篇幅很大,小说中十来章几乎全是由文中人物交谈性言语构成,着重将人物内心的所思所想通过言语对话来展现。交谈性言语的运用是小说独特艺术魅力的表现,它深入浅出地将人物思想进行了分割,从而又立体地塑现了人物思想。交谈性言语的运用一方面与李敖充分关注小说思想的传达密切相关,通过言语对话构成的叙事场景,在有限的"故事时间"内包蕴了无限的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14.
看过的书,不能说是很多,但我自认为已经差不多了,初中时候曾为徐志摩、席慕荣的自由体诗和散文而痴狂;高中,刘墉、余秋雨、李敖、林清玄也逐渐熟悉起来,现在看起来,不是说他们水平怎样,刘墉不愧是煽情的高手,在感动之后发现什么也没有留下;林清玄知识渊博,但写出来的文章也没有多少创造性,他的代表作《温一壶月光下酒》与《圆真师妹》也不过尔尔,但对苏轼的评论倒还是有几分像样;李敖桀骜不逊,风格独特,《独白下的传统》与《传统下的独白》确实  相似文献   

15.
音乐欣赏心理学证明“艺术初感”在人们的感觉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就歌曲而言,有一个优美的、独具一格的前奏开头,会给人们一个突出而深刻的印象。这是因为它既能吸引演唱者满怀激情地去演唱歌曲,又能吸引众多的欣赏者怀着艺术享受心理去欣赏歌曲。因此说一个具有独创性、新鲜感和艺术魅力的前奏,是一首歌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羞愧感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情感,它与人的个性道德认识有密切的联系.实验研究表明,羞愧感的最初萌芽是与儿童的道德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儿童以后发展的全过程,都与这种道德认识分不开,同时,当羞愧感成为个性的一种稳定的品质时,它就会显著地改变儿童的个性结构.  相似文献   

17.
张颖 《海峡科学》2011,(11):39-41
虚拟现实技术正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前者能更直观、更深刻地表现图书馆。该文介绍使用SketchUp软件构建闽江学院大学城校区的虚拟图书馆。结果表明,通过SketchUp构建虚拟图书馆周期短、3D模型立体视觉效果好,体验感强,维护方便,平台展示设备低,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钟嵘《诗品》对诗歌本质的探索有两大贡献:一、对“人心感物”的“物”讲得更清楚、更深刻,不仅 指自然景物,而且更重视社会生活的内容,对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作了科学的解释;二、认为诗歌感情的基调应充 分体现“怨愤”之情,这就打破了传统的“止乎礼义”的束缚,抵制了当时诗歌创作的不良倾向,倡导了诗歌创作 应表现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健康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未选之路》是20世纪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经典之作,这首小诗几乎家喻户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道出深刻的哲理,于平实中见深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人可谓独具匠心。运用文体学理论,可以对本诗的格律,用词,句法,重复等方面予以分析,总结出其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20.
曹禺的剧作浸染了浓厚的基督教罪感文化色彩,他主要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罪与罚意识的影响,却游离在基督教本体精神之外。当他孤独面对茫茫宇宙时,精神深处流露出的某种"迷失感"和"无家感",表白了他意识中对终极存在的迷惘和对救赎之途的困惑。这种深刻的迷惘和困惑,笼罩了曹禺独特的精神探索之路,也显示了现代中国一个人生探索者所处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