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0~2011年对赤霞珠葡萄适宜留梢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留梢量对赤霞珠葡萄枝叶生长、果实发育、品质形成等有较大影响。适当多留梢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但使品质下降;适当少留梢有利于提高浆果品质。综合比较认为:赤霞珠葡萄每m2架面留结果梢15个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遮光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赤霞珠"葡萄品种为材料,设置不同遮光条件,调查光照条件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后,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糖酸比和总花色苷的量显著降低,但是总酸、总酚和单宁的量上升;其中遮光处理对葡萄果实中的单宁影响最大,其次为总花色苷;遮光率为40%条件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糖酸比和总花色苷的量分别下降了4.21%、4.07%、8.85%和13.22%,总酸、总酚和单宁的量分别上升了5.23%、8.46%和43.86%。综合考虑酿酒工艺对葡萄原料的要求,遮光率为40%条件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酿酒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3.
酿酒葡萄叶面积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酿酒葡萄叶片形状及大小的基础上 ,以两年、两个试验地点的 3个酿酒葡萄品种 (赤霞珠、梅鹿辄、阿尔卡布斯 )的成熟叶片为试材 ,应用相关的回归分析 ,找出叶片宽度 (x)和叶面积 (y)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两个试验地点的相同品种 (赤霞珠 )以及两个试验地点的 3个不同品种的混合叶片 ,均可以用叶宽做自变量 ,建立与叶面积的回归方程 ,并且相关程度达极显著水平。这为酿酒葡萄叶面积的测定提供了一个更为简单实用、操作快捷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留叶量对赤霞珠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膨大期对新梢进行不同留叶量的控制,并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指标、病果率等进行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8片留叶量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病情指数最低;随着留叶量的减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降低,病情指数逐渐提高;不同留叶量处理的果实有机酸含量、花青苷含量、出汁率、单穗重等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巨峰葡萄庭院栽培占地少、管理方便、抗病、抗寒性较强。葡萄树下又能种植草莓,经济效益显著。 挖穴定植:在院中尽量选择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挖穴定值,株距1.5—2m,最好采用秋季挖穴,春季定植,有利于穴内土壤的熟化,对葡萄的根系生长良好,定植时将表土和腐熟好的农家肥各半填入穴内,生土填在最上层,然后浇足水。 选好架型:架型以采用篱架栽培,主柱埋于距葡萄行40cm处,地面以上主柱高1.8—2.0m,第一道铁丝距地面50cm,以上每50cm拉一道铁线,共有四道,每株葡萄的主干向架面倾斜45°,主干和两臂成“Y”字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叶幕尺度上,通过分析微域环境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来揭示叶幕微域环境对无患子果实的影响,并为后续无患子叶幕结构优化和营造适宜微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福建建宁地区进入稳定结实期的10年生自然圆头形无患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格子法将整个叶幕分成144个小区,在整个生长期内逐月测定小区的微域环境因子,并在采收期测定各小区果实产量指标,以此来绘制整个生长期微域环境因子和产量的叶幕空间分布三维图;根据距离树干位置远近和自然分层现象将144个小区归并到9个不同的叶幕大区域中,对大区域的微域环境因子和果实产量、品质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分层探讨微域环境因子和果实特征的相关性,并依此构建果实产量、品质与叶幕微域环境因子的回归预测模型,最终得到无患子果实优质丰产的微域环境条件。【结果】①随着叶幕区域由内膛到外围、由下层到上层,整个生长季的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0.3 和1.5 ℃、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分别增加了330.76和463.53 μmol/(m 2·s)、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下降了1.1%和3.0%,果实产量显著增加,下、中和上层果实产量比例为8:17:75,内、中和外围果实产量比例为24:32:44。水平方向上微域环境和果实产量的差异明显小于垂直方向的差异,结实部位主要集中在叶幕外围和上层;②叶幕9个大区域的果实数量、鲜果产量、干果产量、果实含水率、单果干质量和油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假果皮占果质量比、出籽率、种子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的差异均不显著;③果实产量、种子出仁率、油产量与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光合有效辐射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最大,与果实产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8,温度对果实特征的影响仅次于光合有效辐射,而相对湿度对果实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小;④通过构建叶幕微域环境因子和果实特征的单因素二次回归模型可以得到无患子果实优质丰产的微域环境条件为:温度28~30 ℃,相对湿度小于74%,光合有效辐射830~1 203 μmol/(m 2·s);⑤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度更高,对果实和油产量的估算更准确,可用于自然圆头形无患子果实和油产量的初步预测。【结论】叶幕微域环境因子影响果实特征的形成,其协同效应对无患子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更大;叶幕中、下层果实产量、品质更强烈地受到微域环境的影响,通过基于叶幕结构和结实特性的园艺措施改善中、下层叶幕微域环境有利于无患子果实产量、品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天津蓟州区栽培的“美乐”和“赤霞珠”葡萄为试验品种,分别在其始熟期的初、中和末期3个阶段利用外源脱落酸(200mg/L)处理果实,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和葡萄酒中酚类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花色苷的含量和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始熟期的外源脱落酸处理对成熟果实的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pH值,以及葡萄籽的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葡萄皮和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在始熟期中期(30%~50%果实转色)以前,对果实喷施外源脱落酸可以显著提高葡萄皮和葡萄酒的酚类总含量、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始熟期外源脱落酸处理使“美乐”和“赤霞珠”果实的酚类总含量分别提高了14%~39%和73%~172%,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分别提高了18%~143%和88%~178%;外源脱落酸处理使葡萄酒的3个指标(酚类总含量、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分别提高了17%~69%、18%~36%和21%~46%,而这些影响可以有效改善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外源脱落酸处理时期的精准控制可以提高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作用,进而提高葡萄酒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当地酿酒葡萄霜霉病的发病规律,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葡萄为材料,采用离体叶片、室内、室外人工接种等方法,对葡萄霜霉病发病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接种浓度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酿酒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当接种浓度为1×108~2×108个/L最有利于发病;低温处理接种和菌液在叶片上长时间留存叶片发病较重;清晨6:00和傍晚18:00接种发病率最高,室外晴天18:00接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日光温室控温技术,对红地球葡萄进行延后栽培试验。以露地常规生长的红地球葡萄为对照,测定植株性状、果实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观察生育期。结果表明:延后栽培的红地球葡萄与露地栽培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基本一致。初步认为在西宁地区对红地球葡萄进行延后栽培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SZ25-20-12龙门式导轨磨床为德国20世纪80年代产品,其磨削宽度为2.5 m、磨削工件高度为2.5 m、磨削工件最大长度为5.5 m。磨床横梁可沿龙门架垂直移动,横梁上带有一个万能磨刀架及一个周边磨刀架,2个磨刀架可沿横梁滑座垂直移动,横梁滑座可沿横梁水平移动,实现2个磨刀架的水平、垂直进给和快速移动。2个磨刀架分别设有一套垂直进给箱  相似文献   

11.
利用LI-COR 6400测量了不同CO2浓度条件下蓝靛果忍冬(Lonicera edulis)不同枝条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Cond)、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叶面饱和蒸气压亏缺(VPD).营养枝、繁殖枝和萌生枝条的PN,WUE,VPD及E均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大,PN增加幅度较大,E增加幅度较小.在高CO2浓度(物质的量比为10-3)条件下,繁殖枝叶片最大PN(11.8 μmol·m-2·s-1)与萌生枝(11.7μmd·m-2·s-1)相近,而营养枝的最大PN(11.0 μmol·m-2·s-1)出现在CO2浓度(1.6×10-3)条件下,其PN最大值虽与前两者差异不大,但CO2浓度却差异很大.在果期繁殖枝、萌生枝的各项光合生理指标相近,但与营养枝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3种杜鹃属植物原生质体制备纯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锦杜鹃、西洋杜鹃、锦绣杜鹃的组培苗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酶液组成、酶解时间、酶液pH值、材料生理状态对其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以及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对原生质体收集纯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杜鹃组培苗叶原生质体分离最佳条件是酶液组成为2%纤维素酶+1%果胶酶,酶解总时间为14 h,酶液pH值为6.0;杜鹃原生质体收集纯化的离心适宜条件为1 000 r/min转速下离心6 min,能收集到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有活力的原生质体达79.27%.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影响射门命中率的几个相关问题加以分析与研究,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能对提高我国足球运动中的射门命中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东北红豆杉枝叶对不同CO2浓度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LI-COR 6400测定了不同CO2浓度条件下的东北红豆杉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及叶面饱和蒸气压亏缺(VPD).结果表明:1 a生枝和2 a生枝条叶片的PN及E均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大,但PN增加幅度较大,E增加幅度较小;在高CO2浓度(物质的量比为1 400×10-6)条件下,1 a生枝叶片最大PN(6.95 μmol/(m2·s))大于2 a生枝(6.87 μmol/(m2·s)).1 a生枝的E略大于2 a生枝,但差异性不大;1 a生枝与2 a生枝水分利用效率(WUE=PN/E)均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大,1 a生枝WUE略高于2 a生枝,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可见,光合速率的显著增加是导致东北红豆杉水分利用效率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所用六个基因型的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500mg/L水解溶蛋白和9.0-13.5μmol/L6-BA的改良MS培养基上培养四周,茎尖可产生由腋芽和不定芽组成的密集的丛生芽.在含有4.5μmol/L6-BA和1.0-2.0μmol/L2.4-4的培养基上,茎尖分生组织产生“层状”伸展的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发育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表面可观察到大量的胚状体出现,胚状体继续发育成丛生芽.激素浓度和种类不同明显影响茎尖产生胚状体和丛生芽的数量,基因型不同的茎尖,其产生胚状体或丛生芽的能力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玉米茎尖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基因型的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不同浓度6-BA(6-苄基嘌呤)的MS培养基上,经过4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4周芽发育培养,获得高频率的丛生芽和再生植株,芽尖倍增数可达3~8芽/茎尖.通过比较试验,确立了诱导丛生芽发生的适宜培养条件和程序,反映了不同基因型的茎尖形成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能力不同,从而初步建立了利用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再生植株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以籼稻H28优良品系为材料,通过胚培养诱发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最适的诱导培养基为MS+2mg/L 2,4-D,在此培养基上产生的愈伤组织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光照培养17d后,在MS+0.25mg/L NAA+1mg/L BA的分化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芽分化率可达40%。在分化培养基上培养10d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无激素或低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上,其分化出苗率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证了"直接投中"的投球方式优于"碰板投中"的投球方式,确定了"直接投中"方式中的最优条件及其关系,制定了罚球线和3分线上有关投篮进球的"最优关联数据表",为运动员的投球训练和投篮进球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对种植于贵州安顺市的白玉枇杷的枝梢生长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白玉枇杷枝梢一年四季没有明显的休眠季节.1月底开始抽生新梢,一年有3次生长高峰:2月上旬至4月下旬抽生春梢,是第一次生长高峰,生长时间最长,枝梢抽生整齐、数量较多,数量仅次于夏梢,生长量不大;6月上旬至7月下旬抽生夏梢,是第二次生长高峰,枝梢抽生整齐、数量多,生长量为一年之最;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抽生秋梢,生长总量仅次于夏梢,是第三次生长高峰.在一定范围内,枝梢的生长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石多1号”玉米笋pH值为5.8~6.0、aw>0.85,属低酸性蔬菜食品,加工罐头时须用高温杀菌,产品营养损失大。本研究以酸化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玉米笋加酸预煮及调酸装灌,使之成为酸化低酸性食品即pH≤4.6、aw>0.85,杀菌方式采用巴氏杀菌,降低了杀菌强度F值,较好地保持了产品的色、香、味、形及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