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最大功率跟踪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从而使光伏阵列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最大功率。变步长电导增量法因为易于应用且跟踪精度较高而被广泛采用,然而传统的变步长电导增量法在响应时间和功率振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短路电流法与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结合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算法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稳态特征和暂态特性都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2.
王志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638-4642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介绍了常用的电导增量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恒压法结合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给出了光照突变时电导增量法和恒压法结合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的算法具有更优的系统响应特性和稳态特性。  相似文献   

3.
电导法仪器测试结果出现不稳定的几种因素,重点讨论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根据光伏电池组建的物理特性等效电路及数学模型,基于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光伏电池组件的仿真模型,模型的基本参数按照Solarex MSX60 60W产品参数设置,其他参数根据基本参数及数学模型计算得出。该模型可以实现在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下60W光伏组件的输出U-I特性,并且可以灵活地推广到其他功率等级的电池组件及其串并联特性的模拟。根据光伏电池的输出U-I特性,可以分析得到组件的U-P特性曲线为单峰曲线,故光伏电池存在最大功率工作点(MPP)。在此Simulink模型基础上研究了光伏组件最大功率追踪方法(MPPT)。在众多最大功率追踪方法中,电导增量法有着比较优秀的控制效果,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了电导增量法,对比分析了电导增量法及其两种改进方法(两种步长电导增量法和梯度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效果,这两种改进方法均对普通电导增量法中控制步长固定的不足做了修改。按照一天中光照强度变化的近似规律设置环境条件,仿真模拟光伏电池组件的MPPT控制,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准确性以及改进后的梯度变步长最大功率控制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介质镜像格林函数法求解芯片中共面传输线的宽频带特性,得到了4层介质结构的格林函数级数表达式,并采用层次法加快了计算速度。研究了半导体Si衬底共面传输线的频变电容和电导参数,其结果与由全电荷格林函数法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大程度的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通过对光伏电池功率、电压(P-U)特性的数学建模分析,在增量电导法的基础上,提出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算法(MPPT)——微元步长自适应增量电导法.改善了传统增量电导法步长选择不确定性的弊端.通过引入变步长控制因子k,以微元步长Δd自适应的跟踪最大功率点.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明显缩短了跟踪时间,并且有效地抑制了系统在最大功率点(MPP)附近的振荡现象,提高了系统的跟踪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电导法对大气中微量二氧化硫的测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用四氯汞盐-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与电导法进行对比实验,两者基本吻合.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和无毒,同时表明方法精密度和线性关系均令人满意.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85%.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侧链对多苯环芴基分子电导的影响,我们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STM-BJ)技术对分子骨架相同但侧链不同的一系列芴基分子的单分子电导进行测量,同时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分子进行表征.研究表明,3种分子均产生高低不同的两类电导值,其中它们的低电导基本一致,而高电导之间产生明显的差别.高电导的差别可能是分子侧链产生的空间位阻阻碍了分子骨架上的电荷传导,进而使分子结电导减小.本研究有助加深对分子侧链影响单分子结电导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输出非线性特点,提出一种结合数据库,利用电导增量实现最大功率跟踪的系统。论文根据光伏阵列的特性,建立光伏系统数学模型,采用电导增量法建立历史和实时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查询尽快跟踪功率变化,调整占空比,达到实时最大功率跟踪。系统采用MSP430作为控制器,定时方式产生PWM控制变换器开关。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快速跟踪最大功率变化,提高跟踪精度和输出功率,相对传统电导增量法本文方法跟踪速度提高5%-20%。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I-V法测试得到25-200℃范围内GaN/AlGaN HEMT器件直流特性随温度的退化情况,同时通过C-V法测试了器件在25-100℃范围内电容、电导随频率、温度变化的特性。经电导法分析发现器件界面处存在高密度陷阱态进一步分析认为,高密度界面陷阱态是引起器件高温特性退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扩展电阻法应用于陶瓷微区电导性能研究.建立了微区的定位标识系统,可精确、方便地对选定的微区进行电导性能及组分的重复测定.该方法在研究Ba(Sn_(1-x)Sb_x)O_3、ZnO及BaTiO_3半导体瓷应用中得到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电导法测定HCl在H2O和1.2-丙二醇混合溶剂中的活度系数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对电导法测定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的原理进行理论推导,并通过测定HCl在H2O和1,2-丙二醇混合溶剂中的活度系数,对电导法进行实验验证,讨论温度和浓度对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光伏组件是非稳定电源,为有效利用太阳能,必须对其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该文分析了光伏发电MPPT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占空比扰动的MPPT控制方法,在Matlab中建立增量电导法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并且增量电导法性能要明显优于扰动观察法,但其硬件要求高。  相似文献   

14.
毛细管中两相流动特性的电导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单毛细管中两相流动传递参数实验系统,基于该系统开发了测取泰勒流下气泡速度气含率、气泡频率以及液栓长度等参数的双电导测试系统。结果表明,与常用的摄像法进行比较,双电导探针具有在线、实时和动态响应快等特点,可替代摄像法,并可扩展应用于结 构化催化剂内部测定气液两相流动参数分布。同时,采用电导法对毛细通道中多种流型——包括分散气泡流、气泡串流、泰勒流、膜流及多种过渡流型——进行辨识,取得了较好的实 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光伏电池工程数学模型,分析了温度及光照强度对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针对常规扰动观察法和电导增量法难以兼顾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该算法可在光照强度发生突变时快速实现最大功率跟踪.比较了改进算法、扰动观察法和电导增量法3种算法的最大功率跟踪P-V仿真曲线,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算法可兼顾跟踪精度与响应速度,具有较好的动、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用吸附伏安法测定了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LAG-Na)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与用表面张力法和电导法比较,数据吻合,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进的脉冲电导测湿传感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种改进的脉冲电导测湿传感器陈永平冯修功施明恒金峰(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南京210018)现有多孔质含湿量的测量方法中最简单的为烘干称重法,其它还有原子核法、中子法、γ射线法、张力计法、湿度计法[1~5]等.但上述方法要么测量精度太差,无法满足实际...  相似文献   

18.
当用波形渐进估值(AWE)法分析传输电导为很小或近似为零的情况时,导数不存在或难于收敛,基于多芯片组件(MCM)和印刷电路板(PCB)中介质相对损耗很小,即互连线电导很小或近似为零,通过修正AWE法,用于模拟电导G很小或近似为零的有耗传输线,这种方法是基于对传播常数函数有理近似,从而得到更简单形式的频域传输线电报方程,然后在频域通过模式匹配,Pade有理逼近,得到传递函数响应,最后结合递归卷积运算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导法对一系列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溶解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疏水基含量、分子量大小、阴离子基团种类及聚合物试样颗粒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溶解时间远远长于聚丙烯酰胺的溶解时间。疏水基含量越高,溶解速度越慢;分子量越高,溶解速度越慢;聚合物颗粒越大,溶解速度越慢。实验结果证实了采用电导法研究疏水缔合聚合物溶解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现行保护渣结晶温度测量手段存在着各种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电导法的研究思路.在理论分析了液渣电导激活能与析出相成分、结晶率之间的关系后,设计出了一种简易的测量方法,并采用差热分析(DTA)、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法对其相关的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准确度高,成本较低,对主要析出相的判断基本正确,可作为保护渣结晶温度的新型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