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强调了"历史"和"整体"的观点,为"族别"范式的民族史与民族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但"多元一体"并非是自我封闭的学说,20年来,它一直在接受学术界的检验,并持续地有所深化和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把"多元一体"理论运用到对东北民族的研究上,最近组织部分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博士生进行了一次学术笔谈,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他们对"多元一体"理论的体会和见解。这组论文为"多元一体"理论积累了来自东北民族、地域、文化的实证性研究案例,有助于推动这一理论的深入发展。本刊编辑部"民族学"栏目特在本期刊出。  相似文献   

2.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强调了"历史"和"整体"的观点,为"族别"范式的民族史与民族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但"多元一体"并非是自我封闭的学说,20年来,它一直在接受学术界的检验,并持续地有所深化和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把"多元一体"理论运用到对东北民族的研究上,最近组织部分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博士生进行了一次学术笔谈,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他们对"多元一体"理论的体会和见解。这组论文为"多元一体"理论积累了来自东北民族、地域、文化的实证性研究案例,有助于推动这一理论的深入发展。本刊编辑部"民族学"栏目特在本期刊出。  相似文献   

3.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强调了"历史"和"整体"的观点,为"族别"范式的民族史与民族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但"多元一体"并非是自我封闭的学说,20年来,它一直在接受学术界的检验,并持续地有所深化和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把"多元一体"理论运用到对东北民族的研究上,最近组织部分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博士生进行了一次学术笔谈,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他们对"多元一体"理论的体会和见解。这组论文为"多元一体"理论积累了来自东北民族、地域、文化的实证性研究案例,有助于推动这一理论的深入发展。本刊编辑部"民族学"栏目特在本期刊出。  相似文献   

4.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强调了"历史"和"整体"的观点,为"族别"范式的民族史与民族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但"多元一体"并非是自我封闭的学说,20年来,它一直在接受学术界的检验,并持续地有所深化和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把"多元一体"理论运用到对东北民族的研究上,最近组织部分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博士生进行了一次学术笔谈,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他们对"多元一体"理论的体会和见解。这组论文为"多元一体"理论积累了来自东北民族、地域、文化的实证性研究案例,有助于推动这一理论的深入发展。本刊编辑部"民族学"栏目特在本期刊出。  相似文献   

5.
壮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集民族学、历史学、经济学、宗教学、生态学等于一体。该书由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研究中心策划组稿,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壮泰族群发展"这一主题,分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壮族历史文化与民族关系研究""壮族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研  相似文献   

6.
费孝通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民族形成中传统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的心理素质等标准赋予了新的内容。渤海族形成的历史说明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准确性。渤海族成为唐朝时期中国多元一体格局中的"一元",它与唐王朝其他民族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形成了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民族存在于社会之中,社会也存在于民族之中。汉族、少数民族、归侨乃至外国侨民与海外世界,都可以在这一框架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社会、民族与国家,全球已处于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整体之中,因此对任一部分的研究,都需要在此整体性框架下进行。麻国庆主编的"民族与社会"丛书收录的各项精彩研究,采取比较的视角、田野工作的方法,从诸多角度探讨不同民族与社会的机理及其相互关系。这些研究不仅体现出人类学在认识民族与社会方面经验研究的可贵积累,还体现出整体方法论上的可喜突破。从中也体现出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从实求知""多元一体""和而不同""文化自觉"等理念,进而推动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的  相似文献   

8.
西南民族地区的民族历史和社会文化是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富矿地域,对西南地区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对理解和梳理国家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动及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极为重要。贵州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杨志强教授就是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之一,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较有影响力的成果。杨志强教授1962年6月生于贵州贵阳,苗族,籍贯为贵州省黄平县人。他于1983年获得中央民族学院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至1989年在中央民族学院师从民族学家陈永龄先生攻读"跨国界民族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由此从历史学转向民族学研究,在获得该方向民族学硕士学位之后,于1989年至1993年间在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开始从事贵州地域的民族文化研究。次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海外求学生涯,依然将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民族学,在世界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界中占有重要地位,苏联时期民族学在理论方法、现实问题和世界民族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苏联解体对当时的民族学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经过多年排徊之后,俄罗斯民族学界在世纪之交提出民族学全球化的问题,预示着俄罗斯民族学正在努力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整体性宏观研究的典范,是中国话语的具有国际意义和价值的创新之作。但是20年来,为什么一直处于共识与分歧并行的态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多元一体理论内涵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论,而如果再加上从多元走向一体过程论的诠释和解读,一些不理解和质疑就可能迎刃而解。面对全球化,在“属于中国的就是属于世界的”这个事实面前,中国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单独面对世界、面对全球化,而只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建构相匹配的中华民族,才能面对世界、面对全球化。正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就是属于中国的,这也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正长春师范学院"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萨满文化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现更名为"东北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是由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吉林省教育厅确定的两个  相似文献   

12.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民族文化,民族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又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保护与抢救民族文物要与实地调查及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对这一工作的理论指导可借助于民族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6):I0001-I0004
一、培育特色创新发展 大连民族学院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是依据民族院校办学宗旨和特色而设置的综合性科研教学机构,在学校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1993年学校设立民族问题研究中心;2002年成立民族与高教研究中心;2005年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正式建立。该院以民族学为基础学科平台,  相似文献   

14.
民族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虽然在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诸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根源在于,迄今尚未从理论上解决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怎样有机结合这一难题。民族学与经济学可以有两种结合方式:一是以民族学为主,二是以经济学为主。过去20多年的理论探索表明,民族经济学采用以民族1学为主的研究思路,难以解决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问题,难以建立起民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框架。民族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总体研究思路从民族学范式向经济学范式转变,民族学与经济学、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应当是经济学框架内的结合。民族经济学是研究多民族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性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三大目标之间的最优化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印度历史独一无二,早期产生了种姓制度,后来又出现伊斯兰征服和英国人长期殖民统治.这三者对印度人、印度文化和印度历史产生持久影响,对印度多元文化产生了负面作用.这一特殊历史形成了印度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与民族个性,在挣脱殖民统治过程中,也走出了独具印度特色的民族独立之路,但是不成功的多元文化融会给印度埋下了难以根治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书评   李志荣阮西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第十四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前会长,曾多次赴加拿大对土著民族、主要民族、其他移民及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实施进行实地考察和学术交流。《加拿大民族志》(阮西湖著,民族出版社,2004 年 5 月出版,250 千字)一书是阮西湖教授长期关注和研究加拿大多元文化社会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成果。1   加拿大的民族构成大体可分为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梅蒂斯人),主要民族(英裔和法裔加拿大人)、其他移民民族集团(华人、日本人、日耳曼人、荷兰人等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视它们为两个不同体系的传统观点在当今是否有重新认识的必要?我们在教学和研究中切身感到,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务之急,因为这个问题正在影响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学的建设,摆正它们之间的关系正是它们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认为没有充足的理由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学加以分割,二者在体系上本来是互相制约并具有内在联系的,是不  相似文献   

18.
兴义市郑屯镇坡岗地区,自古以来是以布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这里的布依族较好地保护和传承了本民族的"报笨"习俗.这种习俗承载了布依族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活"的载体,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是布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体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朴素的哲学思想,其表现形式也展示了该民族的卓越智慧与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叶舒宪先生主持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至今已是第三期,本期的主题是“仪式、神话与历史”。他的《仪式叙事与历史书写》论述了仪式研究的文化阐释意义,从“仪式叙事”看中国礼经的文化内涵,仪式叙事、文化认同与历史书写等三方面内容;荆云波《中国古代礼仪中的神话思想》认为,中国古代礼仪是发生在世俗世界的神圣叙事,在仪式的背后,隐匿着潜在的神话信仰和神话思想;唐启翠《以“初”为常与仪式叙事——中华文明探源之神话礼仪视域》以《礼记.月令》中仪式叙事为例,探讨了作为神话编码的“以初为常”这一认知与实践思维如何规约着仪式叙事与考古“物语”叙事,并使考古物语与文本文献、神话仪式叙事的对接、互证互释以揭示中华文明之源的内在依据。“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白耀天的《郎“狼”兵说》,该文以详实的资料、可靠的论证对郎人缘起与衍化、“狼兵”的战斗力、“狼人”的扩散与消失进行了梳理和阐述。“民族文学研究”栏目刊发了三篇文章。朝戈金的《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认为,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走向和命运是多元文化格局的一个重要部分,保护民族文化已经广为中国学界和社会各界所共识;王宪昭《论母题方法在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中的应用》认...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民族分布格局中,少数民族多集中在西部。民族学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其重要特色之一就是重视中国各民族社会,特别是少数民族社会、历史与文化的研究。中国多民族社会的现实为民族学提供了广阔的田野,但该学科在加强实证研究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不要忽略学理上的支撑,需要在实证研究中体现学科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