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1份菜豆品种资源的植物凝集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豆鲜荚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其中菜豆凝集素为最主要的毒性因子,摄入不当会导致食物中毒。以121个菜豆品种商品荚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植物凝集素含量,分析评价其遗传变异,扩大极低和极高菜豆凝集素水平的筛查范围。结果表明:121个菜豆品种的凝集素含量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变异系数为98.34%。121个菜豆品种植物凝集素含量变幅为0.005~1.330 mg/g,均值为0.412 mg/g,品种频率分布曲线主峰明显,呈近似正态分布,但是两尾偏长,说明有极低和极高菜豆凝集素含量的品种分布。筛选出低菜豆植物凝集素的品种3份,为低毒菜豆遗传改良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浓度O3(70μg/L)胁迫对矮菜豆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它使矮菜豆株高降低26.1%,使开花期滞后1.7 d左右,同时使单株豆荚重显著降低53.0%.AM真菌对矮菜豆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可以缓解由于臭氧胁迫对矮菜豆的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其中幼套球囊霉对矮菜豆株高生长抵抗臭氧胁迫能力比较强,株高显著高于对照,提高了15.4%.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地表球囊霉、聚丛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分别使矮菜豆的单株平均产量比在高浓度臭氧熏气条件下未接种AM真菌的对照增加了30.4%,22.7%,15.6%,23.8%和30.6%.  相似文献   

3.
大豆,古名菽,依种皮颜色又有黄豆、青豆、黑豆、褐豆和双色豆等名称。大豆的营养成分比较完全,含量也很丰富,蛋白质含量一般为35%~40%,脂肪含量为15%~20%,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20%~30%,此外还含丰富的矿物质与维生素,因此有“植物肉”、“绿色的牛乳”之美誉。但是大豆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其中主要有植酸、肠胃胀气因子、皂苷、胰蛋白酶抑制剂、凝血素、致甲状腺肿素等。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存在使大豆及以大豆为原料的食品中的蛋白质、矿物质元素等的消化吸收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4.
川藏地区产油菜籽中有效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川藏地区产油菜籽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以有效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油菜籽中酚酸、植酸、硫甙以及原花青素的含量.结果:四川产油菜籽中酚酸含量为76.7 mg/g,植酸含量为55.0 mg/g,硫甙含量为20.4μmol/g,原花青素含量为518.6μg/g;西藏产油菜籽中酚酸含量为52.4 mg/g,植酸含量为76.7 mg/g,硫甙含量为128.7μmol/g,原花青素含量为870.2μg/g.结论:四川和西藏地区产油菜籽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花后早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形态和颖果发育的影响,为小麦响应逆境胁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新疆主栽品种新春11号为实验材料,于花后5~8d进行高温处理,对花后各时期籽粒进行形态和细胞学观察,测定籽粒各时期鲜、干重,胚乳细胞数目变化及胚乳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发生情况。结果花后早期高温处理显著影响小麦籽粒形态、鲜/干重、果皮和胚的发育、胚乳细胞数目及胚乳PCD的发生。花后早期高温处理在小麦籽粒发育早期使籽粒的鲜重、干重及胚乳细胞数目分别较对照增加6.71%、9.63%和8.23%,同时加快了果皮及胚组织的发育进程;而在籽粒发育的中后期则阻碍了籽粒发育,其最终粒重和胚乳细胞数目分别降低了4.27%和9.74%,显著低于对照;同时抑制了果皮及胚组织的发育,但促进了胚乳PCD的进程。花后早期高温胁迫显著促进小麦籽粒早期发育,但抑制了籽粒后期发育。结论表明花后早期高温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细胞衰老进程,使其早衰,从而对小麦产量与品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来,育种者越来越注意应用诱变因素的新方法来创造原始材料,旨在大大地增加原来的变异性和扩大人工选择的机会。在各种作物上,应用化学诱变剂已获得很多有经济价值的突变体,如:早熟的、迟熟的、抗真菌病害及提高了种子内蛋白质含量的豌豆类型;下部豆荚的结荚部位较高的菜豆;早熟双果穗和矮生类型的玉米;籽棉和纤维产量高的大棉铃棉花突变体;高产、早熟、不倒伏的大麦和小麦品系;矮秆大穗、籽粒透明度高的早熟小麦;高产抗倒伏、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冰草—小麦杂种类型;短藤早熟没有雄花的黄瓜;叶片颇绉的迟熟莴苣突变体;味道鲜美和干物质含量高的草霉,等等。  相似文献   

7.
以‘Bean Saint esprit a oeil rouge’‘Bean White rice’‘97-5架豆’为材料,以菜豆组培苗的子叶、茎、叶作为外植体,分别在添加不同浓度激素(2,4-D、6-BA、KT)配比的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其愈伤组织诱导情况,并选取长势较好的愈伤组织进行凝集素水平测定。结果表明:3个菜豆品种的子叶、茎、叶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均为MS+3 mg/L 2,4-D+0. 5 mg/L 6-BA+0. 5 mg/L KT。‘Bean Saint esprit a oeil rouge’的子叶与叶愈伤组织中菜豆凝集素的凝集活力最高,为0. 27 HU。因此,使用‘Bean Saint esprit a oeil rouge’的子叶或叶为外植体,在MS+3 mg/L 2,4-D+0. 5 mg/L 6-BA+0. 5 mg/L KT中进行培养可提取较多的菜豆凝集素,为进一步研究基于菜豆凝集素的生物农药提供了试验基础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采用HPLC-ELSD法测定黄芪经不同益生菌株发酵前后的黄芪甲苷和黄芪皂苷Ⅱ的含量变化。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 mm×4.6 mm,5 μm),采用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结果表明,黄芪对照中黄芪甲苷和皂苷Ⅱ的含量分别为0.476 2 mg/g和0.050 3 mg/g。用混合菌种发酵后黄芪甲苷和皂苷Ⅱ的含量分别为0.257 8 mg/g和0.109 4 mg/g。黄芪经益生菌发酵后黄芪甲苷含量降低而皂苷Ⅱ的含量升高,且不同菌种发酵后的黄芪甲苷和皂苷Ⅱ的含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重楼地上部分薯蓣皂苷的药用价值,用超声法提取了地上部分的甾体皂苷,采用Venusil XBP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和水梯度洗脱为流动相,在210 nm波长处检测了薯蓣皂苷含量.结果建立了有效的分离薯蓣皂苷色谱条件,果皮、外种皮、叶片、地上茎、种子提取物中仅叶片、果皮中含有薯蓣皂苷,分别约为8.610 mg/g和4.679 mg/g.说明重楼地上部分的果皮和叶片具有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82(50)、陇亚7号、匈牙利3号和范昵等4个亚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亚麻籽粒中维生素E(VE)的类型、质量分数及积累规律,结果表明:VE总质量分数以82(50)最高,达36.02 mg/100 g,其次为陇亚7号(28.25 mg/100g)和范昵(26.18 mg/100g),而匈牙利3号最低(21.08 mg/100g).82(50)和陇亚7号品种中,VE主要为Vγ-E1种类型,范昵和匈牙利3号中,VE主要为Vα-E,Vγ-E和Vδ-E 3种类型.各品种间VE积累的速度和时间不完全相同,82(50)中VE的积累主要在籽粒发育成熟的中后期,陇亚7号在整个籽粒发育成熟期间,VE的积累速度基本一致,匈牙利3号和范昵品种中,VE的积累主要发生在籽粒发育成熟的早期.Vδ-E在整个籽粒发育成熟期积累,匈牙利3号中Vα-E在整个籽粒发育成熟期间持续积累,范昵品种在籽粒发育成熟的早期Vα-E积累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