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治岭头金矿床氢、氧、碳、铅稳定同位系及包裹体成份,认为治岭头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陈蔡群副变质岩系,成矿热液来源于变质水和大气降水.初始存在于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岩中的金主要以胶体或吸附状态存在,在沉积岩经受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金大部分进入变质热液。变质岩的金丰度值不能代表源岩的金丰度值。  相似文献   

2.
铜陵地区石炭系铁铜矿床的矿石组构组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铜陵地区主要铁铜矿床矿石组构研究表明,石炭系铁铜矿床中存在沉积成岩、热变质及热液充填、交代的矿石组构.结合矿石组分研究认为,铁、硫可能主要与石炭系有关,而铜质在原始沉积时较少,经后生变质改造,尤其是含矿热液的叠加再富集而成矿.该区存在两个系列,即沉积成岩-热变质系列(简称变质型)和热液充填交代系列(简称交代型)矿石,两个系列之矿物演化序列迥然不同,化学成分亦有明显差异。故认为铜陵地区石炭系铁铜(主)矿床属沉积成岩-(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中条山区是我国重要铜矿区之一,矿床类型多,成因复杂。但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床,是在中条山西南段发现的一种铜矿类型,其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基底和矿化体基础上,经过区域变质和后期岩浆热液等综合作用下改造加富形成。其成因属于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热液矿床。探讨了中条山西南段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焦阳 《甘肃科技》2011,27(16):38-39,37
系统论述了变质层控矿床的构造控制,以变质热液型矿床为例,详细阐述了其地质特征和重要找矿标志,认为在变质岩区找金矿具有较好的前景,同时还要重视变质岩区有关非金属矿产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治岭头金(银)矿的含金黄铁矿主要为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的半自形-它形晶,颗粒大小为0.003~3.000mm。含Sb653~1800g/t,Ar500g/t左右,mc。/mNi为1.1,稀土元素含量18g/t,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与围岩次火山岩中的黄铁矿相似。这些标型特征表明其形成与火山热液作用有关,因此,该矿床应属火山热液型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6.
对隐山蓝晶石矿床中的放射状蓝晶石集合体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它的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形貌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成因。结果表明,这种集合体中蓝晶石含量高,色白,耐火度高,热学性能好。它的形成与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和气成热液等作用的依次叠加有关,而由放射状蓝晶石集合体构成的富矿石则主要与气成热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有关层控矿床的概念,目前矿床学家认识还不一致,有的从广义上理解,有的从狭义上认识,总的看来涉及范围较广,重点不够突出,似乎有进一步明确和限制的必要。 本文理解层控矿床是指由同生沉积作用(包括一定程度的变质作用)形成的矿床或矿源层,受各种热液活动的改造演化而成的兼有沉积矿床和热液矿床双重特点的一类矿床。  相似文献   

8.
锡铁山多金属矿床规模大,矿石品位高,有用组分除铅锌外,还伴有金银贵金属及多种稀散元素,因而价值很高,但因矿床地质的特殊性,造成对其成因的认识分歧颇大:有远成低温热液成矿说、火山沉积——变质成矿说、并有层控成矿说等等.本文作者从对地质现象的解释入手,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其形成机制作了论证,得出后成深源中温热液矿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探讨沂沭断裂带中段及其西侧金矿床的成矿类型及成矿作用,为金矿勘查提供依据。研究区金矿床类型包括岩浆期后热液型和绿岩带型,其中岩浆期后热液型又分为矽卡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和潜火山热液石英脉型。选取铜井金铜矿床和化马湾金矿床作为岩浆期后热液型和绿岩带型金矿类型的典型代表,从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成矿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岩浆作用是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成矿主导因素,控矿构造是其空间展布形式;区域变质作用是绿岩带型金矿成矿的主导因素。该地区寻找与燕山期侵入杂岩体有关的火山热液型金矿床是下一步找矿的重要方向,其中次火山侵入杂岩体分布区、爆破角砾岩筒、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以及化探异常与地质标志相对应地段均是找矿勘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首例大型独立岩金矿床.该文着重介绍了马攸木岩金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石物质组分、金矿物的一般特征,并将马攸木金矿床的形成分为热液期、风化期和沉积期,其中与岩金矿形成有关的热液期至少可分为三个矿化阶段.论述了岩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S和Pb同位素特征及Ar同位素年龄.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与地热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1.
冷水坑矿田层状铅锌银矿稳定同位素特征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存于火山岩地层层间破碎带中的层状铅锌银矿是冷水坑矿田重要的矿化类型之一。层状矿体内碳酸盐岩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碳氧硫铅同位素测定表明,铁锰碳酸盐矿物的δ13CV-PDB变化范围在-4.8‰~-5.5‰之间,δ18OV-SMOW为12.6‰~14.1‰,白云质灰岩分别为-3.3‰~-5.9‰,9.8‰~17.2‰。金属硫化物δ34S值为-3.9‰~+5.6‰,多集中在-1‰~6‰之间,与矿田斑岩型矿床硫同位素组成一致。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其中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7.786~17.809,15.572~15.605,38.281~38.386。层状矿体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位于矿田铅同位素分布范围内且比斑岩型矿石铅分布集中。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层状矿床成矿物质来自矿田火山(岩浆)系统。含矿地层内的碳酸盐岩层为火山喷发间歇局限陆相湖正常沉积而成,铁锰碳酸盐为火山(岩浆)热液成因而非喷流沉积。冷水坑层状铅锌银矿为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是中国的铁矿资源大省,其中鲁西地区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铁矿类型有沉积变质型、接触交代型、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沉积型、岩浆型等多个成矿类型;其中尤以沉积变质型铁矿、接触交代型铁矿最为重要,是山东省的主要铁矿石来源。在梳理鲁西地区各种类型铁矿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典型铁矿床特征、控矿要素及矿床成因的基础上,以地质演化史为轴线,建立了鲁西地区各类型铁矿的成矿谱系。研究表明,在地质演化过程中,鲁西地区铁矿的形成是在海底火山喷发、地层沉积、岩浆侵入、区域变质、构造运动、风化淋滤等地质及成矿作用的高度耦合下形成的一系列地质产物;即在新太古代时期形成了沉积变质型铁矿(如韩旺式、苍峄式、杨庄式和济宁式铁矿)和岩浆型铁矿(如肖家沟式铁矿),在晚石炭世时期形成了沉积型铁矿(如山西式铁矿),在早白垩世时期形成了接触交代型铁矿(如莱芜式、莲子汪式铁矿)和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铁矿(如朱崖式铁矿)。各种类型铁矿床具有地层控矿、岩体控矿、构造控矿和多要素共同控矿的特点。在铁矿勘查过程中,应按其成因类型和控矿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勘查部署,以此促进鲁西地区的铁矿勘查及研究工作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们经过几年来对大厂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的详细观察和系统研究表明,大厂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1)主要矿体受中上泥盆统地层控制,并呈层状,可以与地层同步挠曲;(2)矿体内保留有典型的沉积成因的结构构造;(3)层状矿中黄铁矿内的Co/Ni比值小于1;(4)矿区及邻区的含矿层位内发现有火山物质存在。主要来自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含锡热液受早期沉积(火山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层状硫化物的“地球化学障”作用的控制而沉淀成矿。因此,大厂锑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是另一种意义的沉积—(花岗岩)热液迭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15.
河北围场小扣花营锰银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扣花营锰银矿床是一个浅成低温热液脉状矿床,主要物质成分为石英,碳酸盐和硫化物。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黔东天柱磨山一油麻坳金矿带地质特征,微量元素及金赋及存状态,认为金元素来源于凝灰质板岩类地层,先期构造运动及变质作用使构造带凝灰质板岩类岩石中金元素含量进一步增高,后期热液活动使金元素活化迁移到有利构造部位成矿,金以粗晶状单体自然金及细粒金存在的石英脉及硫化物中。  相似文献   

17.
岭后矿床为大陆拗陷带中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产于中石炭统底部伴有少量火山岩、硅质岩和碧玉岩的白云岩中。整合块状矿体之下有一状矿化蚀变带,矿石具典型海底喷气沉积作用形成的结构构造和矿石相(带),矿床金属分带、黄铁矿的Co/Ni和S/Se比值。成矿温度以及硫。铅同位素特征表明,岭后矿床为海相火山热液沉积成因的。  相似文献   

18.
福建南平芹山透辉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芹山透辉石矿产于前震旦系龙北溪组的变质岩中,矿体为层状,与围岩呈整合接触。矿石主要由透辉石、方解石和石英等组成.矿床的地质学及矿物学研究表明,该矿床是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但方镁石、硅灰石等矿物的存在和矿石结构构造的特点,表明矿床的形成还存在接触变质作用,矿床成因应属于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复合类型。  相似文献   

19.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主要产于晚侏罗世花岗质侵入岩与中二叠世栖霞组海相碳酸盐岩接触变质带中,通过对萤石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围岩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和La/Ho-Y/Ho关系图表明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体的成矿流体来自同一流体体系,成矿物源稳定且单一,为同期成矿。萤石和花岗岩围岩相近的Sm/Nd比值以及均具有δEu和δCe负异常特征,表明萤石成矿和二长花岗岩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萤石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物质F和Ca元素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围岩花岗岩和碳酸盐岩的淋滤和萃取,属于构造控制的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的低温热液充填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