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延续,其关键在于一个“新”字的落实上——城乡的统筹良性互动。这主要体现在农村的经济和制度建设上。此外,新农村的社会文化观念构建也不容忽视,应当培养农民求知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许多社会组织的建立,给农民创造互相交流、沟通、学习的机会。本文中笔者还对颇具争议的“反哺”一词作了分析,从几方面论证了“两个反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有偿新闻实质上是一种寻租行为,从宏观层面看根源有二:一是媒体从业者手中握有强势话语权;二是强势话语权寻租社会行为成本极低。治理有偿新闻应采取权力监控、加大寻租成本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揭示颜色词“绿”在中英日语言中的不同文化含义,来说明颜色词由于受到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所处社会特有的文化含义。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和文化差异意识,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言和文化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4.
汉字形体包蕴着古代社会与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从“贝”字及以“贝”为偏旁的字中探索从中反映出来的古代社会的一些经济现象,说明我们可以借助文字来了解、考察历史,追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踪迹。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中国现代作家叶紫的“小人物”创作与俄苏文学的关系,在三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并指出叶紫“小人物”创作的个性与中国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社会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和亲”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特有的政治现象,是中国古代民族交往和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发展演变的分水岭。中国古代妇女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处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方向。“和亲”政策推行后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衰落,反映了农业社会夫权的高度膨胀与扩张。中国古代妇女在“和亲”政策前后社会地位发展轨迹说明,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衰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动因。她们在历史上所作出的贡献也必须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汉字的表意性使得文字与社会文化有紧密联系。甲骨文作为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商朝的社会面貌。通过比较甲骨文里“子”“女”诸字,可以了解商朝尽管有部分女性地位尊贵,但男女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的研究长期排除了文化的影响,文化进入心理学首先是以“人格”作为契入点的。“人格”被假定为不变的实体,是作为客体在文化中存在的,不能全面阐释文化与人的关系。“自我”则是动态的和开放的存在,与文化交互作用,是作为主体在文化中存在的,在本质上揭示了文化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服饰辅佐了宗教,宗教又使服饰得到了升华。服饰作为文化的象征,不仅在宗教仪式上不可或缺,在宗教感情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从中西方宗教文化的角度,浅要分析了其对服饰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阐述中西方文化在服饰上“人情化”与“人形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文化渊源是儒家文化的“秩序和平”论。近代社会以来,“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和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曾经试图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重新找回“和平”、“和谐”的理念,为中国寻找出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平、和谐思想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中国化,并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1.
有所抬头的有偿新闻已严重损坏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本文旨在讨论有偿新闻的形成,表现手法,严重危害等问题,指出有偿新闻实质就是新闻腐败,并提出在当前新闻法相当滞后的环境下,运用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将法治和心治(道德约束)相结合来防范有偿新闻.  相似文献   

12.
翻译界历来重"硬新闻"而轻"软新闻"。这给同类题材的翻译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基于此,文章以《今日中国》为例,对软新闻的翻译教学实践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民网在进行“两会”报道时其时政新闻受网民的关注程度,通过对其时政新闻设置的不同内容栏受网民点击的文本的统计与分析,研究网络受众对于时政新闻的需求倾向,对于人民网这类传统媒体网站在内容栏设置方面的特点、优势以及受网民关注程度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点击率的不同,结合网络受众心理对其“两会”时政新闻内容栏的设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语言和意识形态相伴二行,它们共同服务于权力,帮助建构、维持或瓦解社会权力关系.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从名物化(nominalization)、被动化(passivization)、新闻来源的角度,揭开VOA新闻语篇里的社会意识形态,从而探究社会权力的不平等是如何在语篇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桥也是墙——对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疑虑与拷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目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大量使用方言的现象进行观照和分析,认为方言类新闻节目反映的是对新闻媒体本土化定位的错误理解,既不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和社会文明进步,也不利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和社会力量的凝聚,在客观上将造成传媒歧视和文化分裂.因此,应在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基础上追求广播电视新闻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6.
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已经被大多数人所认识。而对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在人们的意识中却往往缺乏清醒的认识。文章主要从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地位、权利、新闻侵权、社会的法律意识等方面作几点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各种新闻道德失范现象也日益突出,如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侵权等行为,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新闻媒体的道德建设,构建良好的媒体生态。  相似文献   

18.
形象类辞格在新闻标题制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播电视越来越视听化、网络媒体越来越广泛化的形式下,报纸要更好地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就必须在标题制作上狠下功夫。如果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这双眼睛是否明亮,是否“勾人”是决定新闻阅读率的一个决定性方面。如能在形象类辞格的应用上做足文章,那么,将标题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使标题真正成为“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并不是件难事。形象类辞格在新闻标题制作中的应用,既可以更充分地体现新闻的新闻价值,又可以更好的展现新闻的美学价值,但应用时要求作者有广阔的思维素质,要忠于事实,忠于新闻价值,同时特别注意辨析比喻与比拟、借喻和借代、移就和拟人等几对邻近的形象类辞格。  相似文献   

19.
李小进 《科技信息》2008,(2):180-181
作为公共话语的新闻,其结构与社会实践和新闻制作的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本文以Halliday的功能语法为主要理论依据,借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并参照Van Dijk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对新闻话语实例进行分析。因而进一步了解到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辨证关系:意识形态通过新闻话语表现出来,新闻话语同时有助于建构现存的意识形态。这将有利于我们在阅读新闻报道时提高自身的批判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20.
《清华大学学报》2020,25(1):20-27
Fake news has recently leveraged the power and scale of online social media to effectively spread misinformation which not only erodes the trust of people on traditional presses and journalisms, but also manipulates the opinions and sentiments of the public. Detecting fake news is a daunting challenge due to subtle difference between real and fake news. As a first step of fighting with fake news, this paper characterizes hundreds of popular fake and real news measured by shares, reactions, and comments on Facebook from two perspectives:domain reputations and content understanding. Our domain reputa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Web sites of the fake and real news publishers exhibit diverse registration behaviors, registration timing, domain rankings, and domain popularity. In addition, fake news tends to disappear from the Web after a certain amount of time. The content characterizations on the fake and real news corpus suggest that simply applying 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 and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 topic modeling is inefficient in detecting fake news,while exploring document similarity with the term and word vectors is a very promising direction for predicting fake and real new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effort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domain reputations and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of fake and real news, which will provide key insights for effectively detecting fake news on social me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