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新疆作物施肥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新疆土壤养分状况与农业生产中施肥存在的问题。提出,为了促进新疆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必须实行持续性施肥的制度。施肥既要保证作物高产、优质、高效,而且要培肥地力和保护环境。对作物施肥,必须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化肥投入,合理增施氮肥、适当施用磷肥,有针对性地施用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积极提高施肥技术水平,以持续提高肥料的产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论述长期、大量施用化学肥料所造成的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提出改变观念、增施有机肥、研究开发新肥源、肥种、肥型和进行地面覆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微生物是土壤中的功能组分,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转化有重要影响,研究肥际微域内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有利于探明肥料类型对土壤养分保蓄和供给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平原长期有机肥化肥混施(MNPK)和长期不施肥(CK)试验地潮土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土柱培养方法研究了单施化肥(CF)、施用70%化肥+30%有机肥(CFOM)、单施有机肥(OM)和不施肥(NF)时,肥际微域内(<5.0 cm)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布特征。【结果】与NF相比,施用CF后,CK处理中细菌数量增加84%(P<0.05),MNPK处理中细菌数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 施用CF对两个处理中真菌数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放线菌数量下降了33%和36%(P<0.05)。OM和CFOM施用显著增加了肥际微域中细菌和真菌(P<0.05)的数量; 细菌在近肥源处(0.5 cm和1.0 cm)增幅最大,但真菌在1.0 cm和2.0 cm微域内增幅最大。OM和CFOM施用也显著增加了肥际微域内放线菌的数量(P<0.05),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两者的自然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潮土肥际微域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保蓄和持续供给。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在国家紫色土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长期定位试验小区(西南农业大学校本部农场)内,进行的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N肥能提高稻麦子粒含N量,施用P肥能提高稻麦植株各部位P含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处理水稻含P量高。施用K肥能提高小麦茎叶含K量,但子粒中K含量变化较小,K主要保留在茎叶中;C1能促进小麦对K的吸收。小麦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27.8%、38.9%和22.9%;水稻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5.8%、26.8%和41.8%。水稻对H肥和K肥的利用率高于小差.而小麦对P肥的利用率则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5.
在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试点项目中,对耿马县耕地土壤养分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其结果,与1984年土壤普查相比,耿马县耕地土壤养分除碱解氮大幅度增加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普遍下降。根据土壤养分现状和大量田间试验参数,提出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补施微肥,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等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对烤烟产量、产值、烟叶品质及烟田培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效N,P,K质量分数,配施有机肥效果更明显,但要对有机肥的用量加以限制.施用牛粪时以有机氮占20%最好,其效果和施用堆肥对新整理烟田的改良效果相当,保证了烟田养分的持续供应,可避免新整理烟田烟株后期脱肥,同时提高新整理烟田土壤肥力.但是对于提高烟叶施木克值,提高烟叶品质来说,培肥方式应该推荐施用牛粪时有机氮占20%,即施用牛粪有机肥900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农用肥料中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应用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农用肥料中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应用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良影响,试验采用静态箱方法研究有机和无机肥料施用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试验分3个处理:1)不施肥(CK);2)施尿素无机肥;3)施牛粪有机肥,共设置9个小区.结果表明:施肥后,肥料施用处理的土壤CH_4、N_2O累积排放量较不施肥处理显著提高(P0.05),施用有机肥较施用无机肥土壤CH_4、N_2O累积排放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农科院作物所土肥系,为了解决水稻丰产栽培中存在的“四多四少”现象(肥料用得多,利用率少;分蘖多,有效分蘖少;总苗较多,穗数少;枝梗颖花退化和空壳多,结实率少),更好地发挥现有肥料的增产效益,去年采取攻中、顾两头的“山”字形施肥法,取得良好效果。“山”字形施肥法,就是按一般施肥水平施用有机肥作基肥,适量少施面肥和蘖肥,重施、巧施穗肥,补施粒肥,以确保幼穗分化和抽穗后同化器官对氮素的需要,防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三要素。巴州1984年土壤普查结果表明,土壤耕作层养分呈“缺磷、少氮、钾丰富”。近年来,土壤耕作层养分已呈“富磷、少氮、缺钾”。而农民们仍在沿用以往的施肥方式,大量施用磷肥,而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在国家紫色土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长期定位试验小区(西南农业大学校本部农场)内,进行的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N肥能提高稻麦子粒含N量,施用P肥能提高稻麦植株各部位P含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处理水稻含P量高。施用K肥能提高小麦茎叶含K量,但子粒中K含量变化较小,K主要保留在茎叶中;Cl能促进小麦对K的吸收。小麦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27.8%、38.9%和22.9%;水稻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5.8%、26.8%和41.8%。水稻对N肥和K肥的利用率高于小麦,而小麦对P肥的利用率则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11.
土壤速效养分变化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颖  张丁娜  宋庆英 《黑河科技》2002,(3):F003-F003,60
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土壤结构好与坏,供肥能力的强与弱,作物产量的高与低。速效氮、磷、钾在土壤中呈动态变化,影响土壤速效养分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因素是施肥。科学合理的施肥,使土壤中速效氮磷钾保持在最佳相对平衡状态,既能满足作物产量需求,又不造成肥料浪费,这就是根据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作物需肥规律、作物目标产量而确定的平衡施肥。然而,多年来,我们一直走一条盲目施肥和经验施肥的路,其后果是土壤板结加重,施肥效益下降。当务之急,我们要吸取以往教训,找出相应对策,走出一条科学施…  相似文献   

12.
油菜缺素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峰  肖自芬  毛振斌 《汉中科技》2010,(3):19-19,33
针对油菜生产中存在的生理性缺素症,分析了发生原因:有机肥用量减少,化肥施用不当,稻油重茬,造成土壤营养元素失调。防治措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重施农家肥,青苗施好苗床肥,移栽施足底肥,越冬前施好追肥,盛花期喷施叶面肥,油菜田开好三沟通,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壅行和稻草还田。  相似文献   

13.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维持土壤肥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研究施肥对土壤动物密度和多样性的影响,以便深入理解施肥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过程与机制。采用数据整合方法,综合分析了施肥(有机肥、无机肥、有机肥加无机肥和无机肥加秸秆)对土壤动物(蚯蚓、弹尾目、蜱螨目和线虫)密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认为:①施肥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生态系统,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研究很少; ②不同施肥类型对土壤动物(蚯蚓、弹尾目、蜱螨目和线虫)的密度和多样性有正向、负向或无作用。施用无机肥对土壤动物密度和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增加了蚯蚓、弹尾目密度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s index),施用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或者秸秆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施肥作为农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措施,与单纯施用无机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更有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生产能力。但是,施肥对土壤动物,特别是在森林土壤动物的影响机制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勉县农业的优势产业之一,全县现有茶园面积7.1万亩,采摘茶园面积5万亩,年产高中低档茶叶425.0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茶园施肥不合理,不科学是造成茶叶中有害物质超标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大量施用和偏施氮肥会造成茶叶品质下降,亚硝酸盐含量增加,铅、汞、铬、砷等有害重金属含量超标。因此,推行科学施肥和增施有机肥,是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为了解春玉米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春玉米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造春玉米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统计提供依据。通过试验,初步了解到了不施有机肥和无机肥效益最低,且高投入高产值未必就是高效益。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国内外长期肥料试验研究的主要成果。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化肥与适量有机肥配施,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有机肥对水稻产质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锦优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施肥处理,分别为T1:春果肥(有机肥)施160kg/667m2;T2:厌氧堆肥(有机肥)施200 kg / 667 m2 ;T3:化肥施用量为(复合肥60kg+尿素25kg)/667m2;T4:不 施用任何肥料,作为对照, 结果表明:(1)3 种不同肥料的施用(T1、T2、T3)对锦优8号在田间农艺性状方面有着较大影响,但在碾米品质方面无较大影响。施用化学肥料(T3)在株高和分蘖上显著高于2种有机肥,但却在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和千粒重上低于2种有机肥(2)在产量上施用肥春果肥(T1) 和厌氧堆(T2) 与化肥(T3) 相比,虽然产量分别降低了 3.95%和 7.82%?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由于有机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友好性,因而使用春果肥和厌氧堆肥这2种有机肥,特别是产量更高的春果肥在水稻生产中代替化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以芥菜作为材料,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芥菜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养分条件下,单施无机肥、单施有机肥ZH-2、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3个处理在芥菜农艺性状和产量上的表现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而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效果最为明显,其品质表现也较为突出,因此,在芥菜生产上配合施用有机肥ZH-2和无机肥是一种有效的施肥模式,为芥菜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辽西北干旱风沙地农田抗旱增收的问题,用化学和农田试验的方法,对辽西北风沙区农田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培肥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1 g/kg、45.7 mg/kg、4.0 mg/kg、13 mg/kg,含量水平均较低。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磷肥对作物产量无明显的增产效果,增施钾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干旱年份可增产45.6%~63.5%。说明在目前的施肥水平下,氮、磷养分已不是作物产量增加的主要限制因子,而土壤中有效钾质量分数的下降已经上升为主要限制因子。该区农业生产上应加大有机肥的投入,调整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褐土有机质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常量NPK化肥,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氧化稳定系数(Kos)升高,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均有所恶化,土壤供肥能力降低;连续施用增量NPK化肥,可使土壤有机质数量及质量保持稳定,但投入成本较高;长期施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总量,降低其Kos值,提高土壤可浸提腐殖酸含量及HA/FA比值,使胡敏酸得到活化和更新,土壤有机质质量提高,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增强,肥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