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经典名著是人类优秀思想的记录与保存,是当下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源头活水,更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开展经典名著通识课程面临种种困境,正确认识经典名著在通识课程中的现实价值,合理设置名著型通识课程,促进经典名著与通识课程的有效融合,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通识教育目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指以学生为本,面向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知识结构优化和能力提高的,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随着对通识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意义与重要性越来越被教育界所认识。在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识课程的建设是其中的核心环节。阐述了沈阳师范大学开设《邂逅美酒》通识课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对《邂逅美酒》通识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授课内容的多要素融合、讲授内容的前沿性、课程内容的拓展与延伸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作为面向沈阳师范大学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全新的通识选修课程,《邂逅美酒》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实现《邂逅美酒》核心通识课课程内涵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综合科学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技术是有着不同目的和性质的两类活动。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识类课程的《科学技术基础》介绍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科学方法和现代技术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常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教育;在初步了解当代自然科学前沿知识和高新技术领域概貌的基础上提高科学素养、培育人文情怀。课程建设在内容、思想、手法三方面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4.
刘玲玉 《科技信息》2013,(10):24-24
本文通过解读通识教育内涵,指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只从课程层面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仍然保留了严重的工具化倾向,并未彰显其课程应具备的人文性;提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人文性的核心在于文化价值观教育,试图探讨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的有机构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在精神成人上陷入了困境,如何使大学生精神成人,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的重中之重。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涵养人文精神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全人为目标,对大学生精神成人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高校必须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推行通识教育,加强通识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是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医学院校培育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该文从医科高校通识选修课程的开设意义、存在问题以及实施举措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望其能有效发挥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王成 《科技信息》2010,(25):106-106,116
核心课程是风行一时的通识教育方式,哈佛大学作为核心课程一个主要的发源地与散播地却在最近几年对核心课程进行修改,推行分类学分要求。这对学习仿效哈佛模式的中国大陆高校及其台湾地区高校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到底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而本文则从核心课程入手,试图去解释核心课程等通识教育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8.
艺术的特定的意义就是心灵的不断超越,这种超越是不断地创新的,是唯一的,没有任何规律性的东西让我们去概括.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发展经验都表明,在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时,艺术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代艺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艺术教育教学应体现对学生的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并将教育教学活动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中发掘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通识教育起因的分析,探讨了化学专业教育中的通识教育现状,提出了加强人文课程师资的力量,增加化学与社会、化学与历史、化学与方法论、化学与未来等通识教育内容,由负有社会责任心且在专业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主讲,由此体现通识教育对化学专业教育的影响,体现两者的共通与联结,起到化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语言的人文性是其本质特征。语言的人文性决定了外语教育是通识教育的内容之一;语言的人文性决定了外语教育又是通识教育的实践方法;语言的人文性决定了外语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的必然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论述道德教化、良知哺育和价值传承构成大学文化的核心即大学精神,通识教育是培育大学文化的核心即大学精神的重要路径,提出莆田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围绕大学精神展开,重视通识教育,形成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2.
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要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通识教育的系统化、完善化与规范化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将人类学纳入大学通识教育中,可以令通识教育系统、规范,具备学理性的深层思考,更可以将人类学作为“高峰课程”,对其他学科与课程加以整合完善,达到理论与实践、自然科学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师范生人文素养是其专业成长中的核心要素,决定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态度的质量与水平.而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能开启人们的精神智慧和情感智慧,具有普适性、超越性、开放性等特点.高师院校应通过重树经典阅读信念、重返经典文本阅读、营造经典阅读人文氛围、设置经典阅读课程体系、完善经典阅读评价机制等路径,提升师范生人文素养,培养高素质师资人才.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新课题.通识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几率和就业质量.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通识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从多方入手,才能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我们认为,高职实施通识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强化通识学科体系建设,开辟通识教育学习园地,创新通识教育教学模式,变革通识课程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通识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管理措施缺位、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地方高校通识教育理念尚未明确,通识课程设置欠完善、教学质量难保障等等。只有更新通识教育观念,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通识课选课指导;改变通识课教学模式;构建通识课多元评价的成绩体系;加强通识课的质量监控与评估,才能改进通识课教学和管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哈佛核心课程设计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佛核心课程是哈佛大学本科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通识教育课程,体现着哈佛大学一贯的教育宗旨和理想,在美国也极具典型意义。通过分析哈佛核心课程设计要素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方面的特征,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大学通识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阐释高校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及其目标,归纳目前我国高校本科通识选修课程及其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即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课程组合的拼盘化;课程内容的知识化、浅显化;教学方法的单向性、灌输式;成绩评定的单一性和简单化以及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针对上述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与管理5个方面提出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源自欧洲,成型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高校课程改革的范畴,但研究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成果并不多见。本文立足于吉林动画学院和吉林艺术学院的实际,探讨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架构起核心课程体系,以期能够为艺术生的科学培养和人文素质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国学教育热折射出以国学教育为手段,提升大学生爱国情感、民族意识认同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的价值诉求与期许,但高校国学教育在实践中遭遇了诸多挑战。提升高校国学教育的有效性要从国学及国学教育的本体论问题入手,明确国学及国学教育的多维涵义,构建以培养国学精神为核心、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与技能类知识、注重大学生"知情意行"系统改变的国学教育内容体系。在技术路径层面上,针对国学学位专业教育与通识性国学课程教育两类方式,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学位、学分、课程、教学管理等系列制度,实现高校国学教育纵向上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学段、高等教育不同学习层次之间教学方式与学习经验的有序衔接,以及横向上校内学习资源、社会资源、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以沈阳师范大学通识课程《走进机器人世界》的教学实践为例,介绍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提升综合素质所进行的尝试,阐述机器人教育通识课程对拓宽认识领域的重要性,探索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以机器人技术为主线,结合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创新思考、提出独特观点并进行实践,有利于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的既有专门技能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将通识课程设计为融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科学实践为一体的特色模式,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的文化价值,对拓展通识课程含义及完善通识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