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黑洞坐落在每个大质量星系的中心。科学家现在相信,星系的这颗黑暗心脏是由它周围的暗物质云塑造的。科学家通过观测椭圆星系,来调查黑洞与暗物质云之间关系。椭圆星系是在较小的星系合并成一个橄榄球形状的星系时形成的,它们的暗物质也合并在一起。目前尚不清楚暗物质怎样控制黑洞生长,但新  相似文献   

2.
王凯翔  刘成则 《科学通报》2024,(Z1):473-475
<正>长期以来,星系(galaxy)和星团(star cluster)被认为是截然不同的两类天体.星系在暗物质晕中诞生成长,有较为复杂的恒星形成历史,是由大量恒星、气体、尘埃和暗物质等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往往有着庞大的结构.星系的形态也多种多样,包括椭圆星系、旋涡星系、不规则星系等.多个星系通常以星系群和星系团的形式存在,形成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同时,也互相影响着各自的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3.
波江座A是波江星座中的一个小星系团。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安德鲁·古尔德研究了这个星系团,认为它含有大量的暗物质。巨椭圆星系NGC1407是该星系团中最亮的星系,与我们银河系的亮度不相上下。该星系由于宇宙膨胀而引起的离开太阳的退行速度为每秒1766千米。而位于其附近的NGC1400星系的退行速度只有每秒549千米,是前者的1/3。过去认为NGC1400是NGC1407的一个前景星系,但用麻省理工学院约翰·汤里的方法(较近星系看上去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10,(11):5-5
<正>在下面这幅天文学家最新发布的照片上,幽灵般的尘埃气体晕环绕着螺旋星系M63(也称葵花星系)。在最近一项针对螺旋星系的调查中,天文学家利用大型地面望远镜拍摄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家追踪气体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探寻恒星群出生及死亡的方式。天文学家对宇宙的大部分了解来自他们能够看到的东西,因此,他们的理论总是偏爱明亮的恒星和星系。然而,宇宙中的大部分常规物质都是以昏暗的气体形式存在的。称作星系际介质的气体充满星系间的空间;而环星系介质的气体则环绕在星系附近。这两个区域的气体管控星系诞生、成长和死亡,也详细记录了整个宇宙的  相似文献   

6.
童彝 《科学通报》1984,29(5):292-292
文献[1]研究了银河系的旋臂结构,并提出由于星系厚度效应导致了星系旋臂具有不同的宽度,本文利用这一理论解释了如下重要观测事实。Sandage提出,旋臂宽度同星系质量呈现一定关系,他发现旋涡星系的每一次型的四个子型:Ⅰ、Ⅱ、Ⅲ、Ⅳ中,质量最大的Ⅰ星系,旋臂最窄最清晰;质量最小的Ⅳ星系,旋臂最宽最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14,(5):53
<正>星系团是相互之间有一定力学联系的若干个星系集聚在一起组成的,其中的每一个星系称为星系团的成员星系。大的星系团拥有上千个比较明亮的成员星系,如果把一些暗星系也包括进去,总数可能上万。但像这一类范围大、星系众多的星系团是不多的。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团内的成员数约为130个。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最新发现了"El Gordo"星系团,其质量大约是3 000万亿颗太阳的总和。这比原先科学家所估计的值大了43%,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型早期宇宙星系团。  相似文献   

8.
<正>太阳系外有许多不为人知、环境极为恶劣的行星,所有已知生命都无法在上面生存。充满辐射,无大气PSRB1257+12星系是人们最先发现的系外行星星系之一。据悉,该星系对于已知生物来说,就像是一个墓地。来自超新星的巨大冲击波,剥离了  相似文献   

9.
科技之窗     
科技之窗“超级气团”表明星系相食荷兰天文学家说,有一个星系正在炫炫耀着两个巨大氢气团,该星系在攫取了环绕它进行轨道运行的两个较小星系时,“超级气团”(SU-pershell)可能就已经形成。长普特纳天文研究所的理查德·兰德(RichardRand)和...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称,在离地球2 000多万光年的地方,一个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发生"消化不良",打着"饱嗝"向星际空间喷出一大堆物质。这个星系编号为NGC5195,它有一个较大的同伴NGC5194,两者由引力束缚在一起。此前已观测到它们附近有两个X射线弧,据称这是NGC5195星系中央的黑洞"打嗝"形成的。包括银河系在内,几乎所有星系中央都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吸引吞噬周边一切物质。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早已知道,地球上的多种稀有金属都是小行星或陨石带来的"舶来品"。而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不止地球,整个银河系中约一半的物质可能都来自外星系。研究人员通过超级计算机建立了超新星爆炸的模型。这个模型显示,超新星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形成一股股强劲的"风",裹挟着大量原子从一个星系"吹"到另一个星系。这种现象被称为星际转移。在银河系中,占总质量50%的原子都是这样从外星系  相似文献   

12.
张世武  蔡峥 《科学通报》2023,(23):2983-2985
<正>在目前基于暗物质的星系演化理论框架下,星系形成在引力自束缚的暗物质系统——暗物质晕中.在引力作用下,暗物质晕相互并合形成今天观测到的“宇宙网”大尺度结构.一般来说,暗物质晕的物理尺度是星系尺度的几十到上百倍.在星系与暗物质晕之间弥散有大量以氢元素和氦元素为主的重子物质,其中氢元素占比约为74%,氦元素占比约为25%,剩下的重元素占比约为1%.  相似文献   

13.
周又元 《科学通报》1984,29(6):337-337
在活动星系核的研究中,星系核光学光度的确定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在星系核各可观测量的相关性分析中是首要考虑的量,而且在分析星系核的内部过程与发射机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通过实测决定这个重要参量有很大困难。因此,从理论上通过其它的可观测量来估算星系核的光学光度就更显重要。1971年Sandage提出,N星系是由核和一外围星系所  相似文献   

14.
星系,特别是活动星系的研究,是当代天体物理的前沿。星系核活动,这一宇宙中最大的能量事件,其能源、机制是天体物理的一大疑谜。研究星系之间在引力影响下吞没、扰动及潮汐作用等过程对星系核活动及星系演化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十分热门的课题。这方面现有的研究集中在:(1)从理论上讨论在一定条件下,引力扰动如何引起物质向星系中心下落;(2)从观测上分析特殊星系的形态特征,并与潮汐扰动下这类特征的理论预言进行对比;(3)寻求星系核反常活动与伴星系存在之间可能的统计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星系大碰撞     
尽管星系常常被认为是很稳定的结构,但是从天文学的时间尺度来讲,和星球之间的碰撞一样,星系之间的碰撞在星系演变过程中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由于星系中物质的分布比较稀疏,所以星系碰撞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碰撞,而是一种引力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从类星体发现到现在差不多有20年了,但是关于这种引人注目的天体的真正本质并未取得一致的意见,然而对于类星体是活动星系核的天体大家庭中的一员这点是没有异议的.除了类星体外,活动星系核的成员有:赛弗特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某些强的射电星系、N型星系和窄发射线型星系.这些星系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们发现,在仙女座大星系与三角座星系之间的星际空间内,弥散着一条“氢桥”,全长达到了78 2万光年.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结果,揭示了这种巨大的正常物质结构是如何产生并演化的. 位于仙女座大星系与三角座星系之间的神秘链状物质为中性氢原子团块,这些物质环绕在星系周围的“星系晕”中,但是有些团块却不太寻常,好像是两个星系之间的桥梁.“星系晕”是螺旋星系外围笼罩的一层球状分布的稀疏物质,其中不乏恒星和气体等.许多研究人员怀疑这座看似链状的“氢桥”是否有真实物质实体存在.  相似文献   

18.
正据预计,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会在40亿年后和室女座星系团发生碰撞,两者会在70亿年后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椭圆星系。星系互相碰撞是宇宙中常有的事件。科学家认为,室女座星系曾经和其他星系发生过碰撞。虽然叫作碰撞,但星系中物质的密度是非常低的,因此星系之间并不会发生物理上的碰撞接触。因为恒星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  相似文献   

19.
本星系群通常是指以银河系为中心,半径为三百多万光年这样一个空间范围内星系的全体.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尔天文台的查尔斯·科瓦尔(Charles Kowal)在1979年7月用帕洛玛山122厘米的施密特望远镜发现了一个新的星系,它位于不规则星系NGC6822附近,处于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中间,是一个17等的矮型星系.科瓦尔是个发现新天体的能手,在这以前他还发现另外三个矮型星系(即LGS1、2、3).这些矮型星系一般都小于银河系的万分之一,质量也很小.本星系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5,(8):9-9
通过设置在太空中的望远镜,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3个早已死亡的古老星系,这些星系中再也不会产生新的恒星。这些死亡星系的发现,为黑洞的“谋杀罪名”提供了新的证据。科学家分析了从这3个遥远星系发出的光线,结果发现它们全为红色光,这说明这些星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