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人为投喂鸟食可能让一些鸟类的喙长发生了改变。大山雀在英国和欧洲大陆都有分布,但英国的大山雀比它们的大陆"同胞"拥有更长的喙。研究证实,大山雀的喙长与编码胶原蛋白的基因有关。研究还发现,近年来,英国大山雀的喙还有越变越长的趋势。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英国人爱给它们"加餐"有关。在一些欧洲国家,人们常常会在自家花园里撒上一把谷粒,为周围的鸟儿提供一顿美餐。英国  相似文献   

2.
南极多足虾 这是一种在南极附近的深海中很常见的等足类甲壳动物,与我们常见的对虾是近亲。它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海草和海绵上,主要以海水中的浮游小生物为食。  相似文献   

3.
正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你是否还对这美食存有顾虑?小龙虾都长在污水里,重属超标?本文将为你一一分析那些有关小虾的传言。传言小龙虾就是龙虾?小龙虾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虾",学名是Procambarus clarkii,是一种淡水虾。它和龙虾确实有亲缘关系,分类学上它们都属于十足目,龙虾是龙虾科、正螯虾科或拟螯虾科,而我们吃的小龙虾则是蝲  相似文献   

4.
海洋是个巨大的能源宝库。海洋底部埋藏着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而海水本身也蕴藏着不少能量,现在各国已经在开发的有潮汐能、海浪能和温差能。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又计划利用洋流来发电.让每秒流量约322亿升的墨西哥湾流成为新的电力来源.  相似文献   

5.
《科学24小时》2010,(2):53-53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西方美食家主张用红葡萄酒搭配红肉,但不宜搭配海鲜。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发现,这种建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一些红酒和鱼等海鲜的味道会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6.
1964年,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世界,建造了一艘小型深海潜水艇,专门用于科学考察和研究,但这种小型潜水艇必须有另一艘大型辅助船的支持。它需要一组维修人员、一组研究人员、一个熟练的驾驶员。为了防止腐蚀性很强的海水引起潜艇上的电子设备因短路而损坏,潜水艇在海面上不能随意打开舱盖。它必须由支持船运载到海面预定地点,研究人员和驾驶员必须先爬进还搁置在甲板上的潜艇,然后,支持船上的起重机开始操作,潜水艇才被缓缓地吊下海面。为了下潜,潜水艇起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空水箱装满海水。一旦潜艇人水后,它在水中潜行的速…  相似文献   

7.
马文会 《科学之友》2003,(11):11-11
会看门的“番龙”从事机器人研究开发的Tmsuk公司和三洋合作开发了新款家用安全机器人,型号为番龙T73S(Banryu,“番龙”意即会看门的恐龙),该机器人的外形尺寸为100厘米×80厘米×70厘米,体重约40千克,用4只脚行走,外形酷似小型恐龙。番龙T73S内置了相机,可以360°旋转,该机器人通过体内装备的50个各种传感器,可以识别声音、味道和气候。探测火灾发生之前的“烧焦气味”的“气味传感器”,可以提前觉察到发  相似文献   

8.
海水到底能不能喝,这要看对谁而言。人类和陆生动物哪怕终年生活在海边,也不能以海水解渴。如果航海人员不携带淡水,尽管面对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也只能"望洋兴叹",因渴而坐以待毙。两栖动物和淡水鱼类不但不能喝海水,而且海水环境成了它们的禁区。原因是人类和陆生、淡水生动物的渗透压与海水差距甚大,又缺乏对海水的淡化处理系统和调节功能,致使对喝海水  相似文献   

9.
正海龟等海洋动物吃塑料的原因终于被科学家找到了——很可能是因为这些塑料闻起来像虾。之前,科学家发现,海龟喜欢吞吃漂浮在海面的小块塑料碎片,但对其原因一直不得而知。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塑料碎片的外层通常都被海藻和微生物覆盖。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制造出一种化合物,和空气接触后转化成二甲基硫醚(简称DMS)。DMS有一种炒芹菜或海鲜的味道,即使少量的DMS也能被动物嗅到。包括鲸、海鸟  相似文献   

10.
一项新研究表明,自从工业时代以来,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一半。研究人员花了10年时间收集海水样品,用5年时间来分析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们发现海洋的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澳大利亚的一个研究团队在实验室里成功培育出一种更能抵抗海水温度上升的珊瑚。如果珊瑚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就有可能减少因气候变化造成的珊瑚礁白化的影响。研究人员采用的方法是提高生活在珊瑚组织里的微型海藻细胞的耐热性,从而使珊瑚更能抵抗温度引起的白化。研究团队在专门的共生实验室里将微藻从珊瑚中分离出来并进行培养。然后利用"定向进化"技  相似文献   

12.
英国科学家提出的神奇头盔构想,是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让佩戴者对万里之外的地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研究人员利用装有摄像机等各种设备的探测器对各地的味道、声音和画面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分解出这些信息的不同组成部分,然后通过探测器把数据传送给卫星。数据通过卫星传输到电脑上,而神奇头盔与电脑之间通过无线方式连接,数据最终被传送到头盔。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14,(1):4-4
正我们见到的活虾的颜色是灰色的,但活虾经水煮后就会变成红色。这是为什么?研究证明,在虾吃的一些植物里含有红色素,它成为虾的一种天然染料,并被储存在虾的皮肤里(科学家称之为虾青素),而虾壳中的蛋白质则会把红色素扭转成蓝色和黄色。这样,活虾实际上拥有三个色层:虾的皮肤是红色的,其上面的壳的第一层是蓝色的,壳的顶层则是黄色的,三层色彩叠加的结果就是我们所见的活虾的颜色——灰色。虾在烹煮后变色是因为  相似文献   

14.
几种聚合物材料在海水中的摩擦学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章  阎逢元  薛群基 《科学通报》2009,54(22):3558-3564
海洋摩擦学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的摩擦学研究领域. 海水环境中摩擦学的研究对于海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四氟乙烯以及聚苯酯/聚四氟乙烯、石墨/聚四氟乙烯和碳纤维/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在海水中分别与轴承钢(GCr15)和镍基合金(Ni-Cr-WC)对摩时的摩擦学行为, 并与纯水润滑下的情况做了比较. 结果显示: 影响5种聚合物材料在海水中摩擦学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海水的腐蚀作用与润滑作用. 当聚合物材料在海水中与GCr15对摩时, 对摩面由于受到海水的腐蚀, 其表面粗糙度大幅增加, 这使得海水的润滑作用急剧下降, 而对偶的犁耕作用却极大增加. 因此, 5种材料在这种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远大于其他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 这种依赖于介质对对偶表面腐蚀的磨损方式可以称之为间接腐蚀磨损. 由于海水具有比纯水更优异的润滑性能, Ni-Cr-WC具有比GCr15更佳的润湿性能, 因此在另外3种条件下5种材料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以如下顺序递增: 海水中与Ni-Cr-WC对摩 < 纯水中与Ni-Cr-WC对摩 < 纯水中与GCr15对摩. 此外, 与其他材料相比, 碳纤维/聚四氟乙烯在纯水与海水中具有更优异的耐犁耕与磨损的能力, 它是一种潜在的非常适合于水相润滑的摩擦材料.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研究人员阐明运动和认知相关联的分子机制,锻炼正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神经疗法脱颖而出。日本札幌北海道大学前岛博史生理学实验室里的老鼠,每周5天,每天1小时,要在跑步机上跑步。研究人员让这些动物日常例行锻炼的目的并非测量它们的肌肉质量或耐力,而是想要知道运动锻炼如何影响它们的大脑。研究人员很早就意识到锻炼能够提高某些认知技能。事实上,前岛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发现,有规律的体育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真能将粪便"变废为宝"吗?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近日,他们发现了一种获取能源的惊人方法,而且这种能源来自于人类的粪便。研究人员表示,使用"培训"后的细菌吞噬粪便,就能产生可利用的能源。事实上,这一实验思想主要借鉴于目前的下水道清污方法。科研人员使用了一种禁食策略,定期让细菌挨饿,然后让它们与粪便进行接触,它们就会变得非常"贪吃",并对其  相似文献   

17.
谁动了我的生物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发现,生物钟是多种多样的,就人体而言,已发现100多种。生物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据说欧洲名酒威士忌的商标是一长寿老人的头像,这老人活了152岁。当时,英国国王想见这位长寿老人,就请他到王宫来吃喝玩乐,对其隆重款待,谁知,由于生活规律被突然改变,一周后老人不治死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刚退休下来的老人,身体状况反而不如上班的时候,这与生物钟的突然改变有关。荷兰莱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控制人睡眠和清醒的生物钟设定会因人而异,差别最多的可达到数小时。研究人员主要通过测量人体体温的微小变化来研究不同人内部生…  相似文献   

18.
张正斌 《科学通报》1978,23(9):538-538
前言 海水中离子和盐的偏克分子体积的研究在海洋化学上是特别重要的,因为海洋中化学过程的显著特点是压力的影响,它是深海中各种各样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物理-化学量。Duedall等对海水中主要盐类的偏克分子体积做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Millero对海水中离子的偏  相似文献   

19.
张子斌 《科学通报》1984,29(3):167-167
1978年春,地处北京王府井的中央美术学院将挖地道时发现的鲸鱼脊椎骨通知有关单位后,不少研究人员前往现场观察。有的同志把鲸鱼骨骼做为地层“化石”和全新世海侵联系在一起,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认为鲸鱼骨骼“不是近期人类从外地带来的,而可能是被海水冲来的”。文章指出:在“7500年前,气候一度转暖,海面上升,从而出现了全新世海侵。当海水把鲸鱼骨骼带到北京平原时,就会沉积在泥沙里保存下来成为化石”。另一篇,以鲸鱼脊椎骨  相似文献   

20.
张正斌 《科学通报》1976,21(5):231-231
无机离子交换技术,是目前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污染的监测中最常用的富集和分离方法。无机离子交换的理论和观点也是解释海洋科学中许多重要现象的理论基础。无机离子交换的pH效应,是最重要也是当前研究得最多的一个内容,但其定量的理论研究迄今仍属空白。本文在前一研究的基础上,讨论海水中不同的元素和无机离子交换剂对离子交换反应的影响,提出了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