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四氯化碳中的9,10-二氰基蒽敏化光氧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文 《科学通报》1985,30(24):1879-1879
氰基芳香化合物的光敏反应一般来说是通过敏化剂的单线态,以其电子转移的化学为特征的。Foote首先发现那些不能与单线态氧(~1O_2)反应的贫电子烯烃,如二苯基乙烯,四苯基乙烯等,在乙腈中用9,10-二氰基蒽(DCA)或9-氰基蒽(CNA)作敏化剂时,能发生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通过负氧离子基中间体,生成其相应的氧化产物:  相似文献   

2.
朱道本 《科学通报》1985,30(13):993-993
二,二硫醇金属络合物能作为电子受体并具有很宽范围的氧化态,这二个不通常的性质在合成低维导体中引起了特别兴趣。最近,从二,二硫醇金属络合物衍生来的新导电化合物,M(dmi-t)已有了报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报道一系列部分氧化的,1,3-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4,5-二硫醇过渡金属络合物盐,D_x·M(dmi-t)_2,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  相似文献   

3.
贺军辉 《科学通报》1995,40(17):1571-1571
近年来,由于激光技术和光固化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吸收光谱位于可见光区的光敏引发体系发展迅速.其中离子对内电子转移型染料光敏引发体系倍受重视.这一方面由于染料品种丰富,各种染料的吸收光谱范围几乎可覆盖整个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区,因而用作光敏组分,有广范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由于阴、阳离子通过库伦力相互吸引,使光敏组分和引发组分预先组合,提高了二者的反应几率,同时克服了双分子能量或电子转移中反应速度受分子  相似文献   

4.
有机硫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功能材料以及药物化学等研究领域都具有广泛用途,探索高效的方法合成或利用含硫化合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利用硫叶立德以及硫鎓盐的独特性质所发展的合成方法,逐渐成为有机硫化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立足于近3年来硫鎓盐以及硫叶立德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分别从其作为合成中间体、反应底物以及反应催化剂的角度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冯新德 《科学通报》1966,11(9):407-407
高铈盐与有机还原剂如醇、醛、酮和胺等可以组成氧化还原体系能顺利地引发乙烯类单体聚合,但关于它们的反应机构未见确切报导。我们研究了硝酸铈铵与一元醇、一元酮、多元醇和安息香等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对丙烯睛水溶液聚合的影响,茲简述如下: (一) 硝酸铈铵与一元醇的氧化还原体系及其反应机构:(1) 如果以单独使用高铈盐的聚合速度为1,则加入醇后的聚合速度增加至1.5—4左右;(2) 不同一元醇的聚合  相似文献   

6.
王向东 《科学通报》1991,36(24):1862-1862
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引起了人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随着各种现代光谱手段的发展,科学家们已基本搞清了植物及细菌体内光合作用的关键步骤为光敏电子转移,即叶绿素分子受光照激发后,其第一单重激发态将电子传给周围的醌酮分子.为了更有效地模拟光合作用,实  相似文献   

7.
孟继本 《科学通报》1991,36(12):907-907
喹啉酮-(2)和它的衍生物广泛用于生麦素、抗菌素、杀虫剂和荧光材料等,近年来,虽然它的各种光化学性质包括光二聚、光加成等已见报道,但很少注意卤代喹啉酮的光化学研究,我们曾报道过卤代芳香化合物同杂环类、取代苯类和稠环化合物的光偶合反应,这里我们发表的在喹啉酮-(2)3位上通过卤代喹啉酮-(2)的光偶合反应,直接引入芳香基团合成3-芳香喹啉酮-(2)的光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尔鑑 《科学通报》1983,28(2):87-87
二苯甲酮/叔胺是一类很重要的光敏引发体系,通常用于丙烯酸酯类的光固化。目前,如何进一步提高它的量子收率和扩大光谱响应范围是一个引人注意的课题。作者曾报道了在二苯甲酮(BP)/三乙胺(TEA)引发体系中氧的加速作用,以及光敏组成的最佳浓度限问题。本  相似文献   

9.
李橦 《科学通报》1989,34(6):434-434
我们在前文中报道了二苯酮(BP)-苯胺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光聚合,证明BP与苯胺相互作用产生的两个自由基中,只有苯胺自由基引发聚合。它结合到聚合物链端,成为二级胺端基。对得到的聚合物进行端基分析表明每个聚合物链上平均有接近一个胺端基。本文研究用此种聚合物与BP结合,引发烯类单体光聚合,并对所得的嵌段共聚物初步表征。  相似文献   

10.
烯丙基氯/AlCl3/醚体系引发的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宇行  张家伟  文佳林  寸琳锋 《科学通报》1997,42(12):1280-1284
由单一Lewis酸引发剂向多元引发体系的转变是阳离子聚合近年来取得重要进展的一个主要标志,特别是将电子给予体(ED)引入引发体系后,亲核的ED与聚合体系中的Lewis酸和碳阳离子等亲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阳离子聚合体系活性种的活泼性,使得聚合反应获得控制并避免链转移等副反应的发生.醚类化合物是一类被广泛使用的电子给体,在Leois酸/醚体系引发的阳离子聚合反应中醚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与Lewis酸络合参与引发反应和与碳阳离子作用实现活性中.已稳定化Zlamal等人的早期工作发现了醚类与AlCl_3的络合作用,而且等摩尔比的络合物ROR’·AlCl_3引发的异丁烯聚合所生成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因此,作者认为醚参与了引发反应并提出了以下可能的但未经证实的离解过程阐明引发反应机现:  相似文献   

11.
苝酿类光敏剂(Perylenequinonoid photosensitizer,简称PQP)是近年来引人注目的光疗药物之一,其中研究较多的有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简称HA)、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 B,简称HB)和尾孢素(Cer- cosporin,简称CP)。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 由于存在分子内氢键和分子内质子传递,它们同金丝桃蒽酮(Hypericin)一样是很好的研究激发态质子传递的模型体系,而这一问题正引起广泛的兴趣。另一方面,酚羟基质子的解离对PQP的光敏活性和结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因此测定PQP的激发态pK_a值(pK_a~*)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2.
李橦 《科学通报》1989,34(3):193-193
许多电子给体-受体单体组成的体系可以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CTC),从而自发地进行热聚合,生成交替共聚物,这类聚合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但是,对这类体系光照下的共聚合还报道很少,所报道的体系中一般都以马来酸酐(MAn)为电子受体单体,其中以MAn-苯乙烯(St)体系研究较多。本文用受电子能力比MAn弱的反丁烯二腈(FN)为电子受体单体,研究其在光照下与St共聚合。  相似文献   

13.
曹维孝 《科学通报》1983,28(18):1110-1110
一、引言前文报道了芳香叔胺作为电子给体引发烯类单体光聚合及其机理,我们发现另一类给体硫醚及其有关化合物也能引发丙烯腈等单体光聚合。1955年,Kern曾简单报道了硫醇作光敏剂的聚合。之后,Tsuda等在研究二硫化合物的光引发作用时作为比较,报道了硫醚对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苯乙烯的光聚合,但都未见有关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本文研究有机硫  相似文献   

14.
魏彦虎  陈景荣  王雪松  张宝文  曹怡 《科学通报》1998,43(22):2404-2410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研究9,10-二氰基蒽(DCA)/苄基紫精(BV)/二异丙基胺(DIPA)体系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自由能变化,荧光猝灭以及ESR实验结果都支持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随后^1DCA与反应底物DIPA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生成活性中间体DCA^-和DIPA^+,当DCA^-反应中遇到BV时,传递一个电子给它形成BV^+,在整个反应过程中,DCA起了传递电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工电子受体和PSⅡ异质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晓刚  林世青  匡廷云 《科学通报》1997,42(16):1781-1783
近年来人们对光系统Ⅱ(PSⅡ)的研究表明,部分PSⅡ不具备将电子由Q_A传递到Q_B的能力,称这部分PSⅡ为无活性PSⅡ中心,而正常的PSⅡ为有活性PSⅡ中心。一些实验室利用2,6-二氯苯酮(DCBQ)和2,5-二甲基苯醌(DMQ)两种人工电子受体研究有活性/无活性PSⅡ异质性,认为DCBQ可以同时接受有活性和无活性PSⅡ中心的电子,而DMQ只能接受有活性中心的电子。也有部分实验室认为DCBQ不能接受无活性PSⅡ中心的电子。有关DCBQ和DMQ对有活性和(或)无活性PSⅡ中心电子传递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6.
章辛 《科学通报》1957,2(14):434-434
2,2-二巯基丙醉(BAL)(Ⅰ)对砷銻等金属具有解毒作用,因此前人想像它的环状銻硫醇盐(Ⅲ)毒性可能較低,用在血吸虫病实驗治疗时曾証明有一定疗效。1,2-二巯基丙醇(Ⅱ)对若干重金屬的解毒作用較Ⅰ为优,它的环状銻硫醇盐即2,5-二羟基-1,3-二间硫-2-銻杂六圜(Ⅳ)的毒性以及对血吸虫病的疗效似应值得研究。本文报导这个銻衍生物的化学合  相似文献   

17.
黄祖琇 《科学通报》1983,28(21):1308-1308
丙烯酰胺(AAM)接枝于嵌段聚醚氨酯(SPEU)膜上的聚合反应已有研究。Halpern等报道将聚氨酯膜先用紫外光预辐射再用铈盐引发AAM接枝,可以增加接枝密度;Kronick等报道用活化蒸汽法将AAM在膜表面上形成接枝层后,再在二苯酮光敏剂存在下,进行光引发接枝,可以增加接枝层的厚度。不加光敏剂用光引发AAM接枝于SPEU膜上,尚  相似文献   

18.
孙玉善 《科学通报》1975,20(5):220-220
前所实现的1-芳代烷基呲唑酮-5类的裂解-聚合反应,为一种特殊的缩合聚合反应。这一反应的特点是,起始于反应物C—N键的断裂,裂解出的芳代烷基碳正离子作为活化粒子,进攻π-电子体系并导致形成新的C—C键。该型反应的最终产物可视为原反应物的降解产物以及断裂掉的芳代烷基  相似文献   

19.
对硝基苯乙烯基蒽的光谱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华  张宝文  曹怡 《科学通报》1996,41(13):1185-1190
近年来,具有共轭π电子体系的电子给体-受体(D-A)化合物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些化合物能发生光诱导分子内电荷转移,使其激发态分子的偶极矩远大于基态,它们的发射光谱对介质的极性、粘度、温度十分敏感,随分子的结构变化而变化,展现出特有的光电性质,可利用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光电转换材料以及极性、粘度的荧光探针等。因此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光诱导电子转移与电荷分离过程,对探讨其结构与发光性质、非线性光学活性及光能转换等性能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从蒽的不同活性位置入手,设计合成了两个共轭的D-A化合物:2-pNSA和9-pNSA,研究了介质极性与温度对化合物发光能力的影响,考察了蒽2-位与9-位取代化合物分子构象上的差异与化合物发光能力的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对设计合成新的D-A化合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1, 2-二锂碳硼烷(Li2C2B10H10)与元素硫(硒)反应, 形成硫(硒)插入产物Li2E2C2B10H10(E = S, Se). 它们可以作为四电子的双齿配体与双核半夹心结构铑的化合物[Cpt RhCl((-Cl)]2(1)(Cpt = tBu2C5H3)反应, 形成单核16-电子体系含有类芳香性金属铑环的化合物CptRh(E2C2B10H10) [E = S(2a), Se(2b)]. 16-电子体系化合物2a和2b可以与2-电子的配体(tBuNC, CO)进行反应, 形成18-电子体系的加成产物Cpt(L)- (E2C2B10H10) [L = tBuNC, E = S(3a), Se(3b); L = CO, E = S(4a), Se(4b)]. 化合物都进行了红外光谱、1H-, 11B-NMR, EI-MS和元素分析的表征, 其中对2a和3a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