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学偏见是科学争论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关于科学偏见的产生,历史上曾有逻辑实证主义与反逻辑实证主义两种对立的观点。近年,在西方又流行方法论的客观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坚持在科学活动中应采用先在的、绝对不变的、至上的方法论标准,否则,就会出现科学偏见。这一观点背离了现实的科学活动。在萨弗尔曾批判这一观点,并提出其归因模型。本文分析了方法论的客观主义观点的局限,介绍并评价了归因模型。  相似文献   

2.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费耶阿本德的师承谈起,简略地介绍了他对科学哲学中基本问题的看法,他对经验传统和理性传统的历史分析,以及他批判那种超越时代的理性主义方法论,主张一种具体内容不断变化的历史传统的主旨。  相似文献   

3.
这本论文集以物理学方法论问题为中心,收辑了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在1947—1965年间的论文十五篇。这些论文分别选自他的两个文集:《物理学与方法》(岩波书店,1953年版)和《科学与和平的创造》(岩波书店,1963年版)以及他近几年发表在日本《料学》等杂志上的论文。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物理学和方法论,二、基本粒子理论的历史,三、基本粒子理论的方法论问题。从这些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坂田是如何长期地注意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总结物理学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并用以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他反复地批判了以哥本哈根学派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潮及其对物理学  相似文献   

4.
从数学性质的演进看数学的层次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方法论角度分析数学性质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到数学理论体系结构体现出三个各具方法论特征的历史时期,它们又各自形成性质界限分明的层次,并且可以看出现代数学既不是经验科学也不是纯理性科学而是拟经验科学,这就为探讨其整体性能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再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难题”有其合理性。质疑难题的“无科学说”、“伪问题说”和“有毛病说”涉及到历史观、科学观、科学史观和方法论等深层次的问题,如“无科学说”只承认中国古代有技术而不承认有科学,否认中国古代科学的光辉成就,是科学史上的一种西方中心论;“伪问题说”反对科学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是一种科学特殊论和唯近现代科学论,带有“辉格”的色彩;“有毛病说”反对假设的和逆史实的编史学,是一种狭隘的历史观,不利于历史学的现代化。以上诸说在方法论上有一个共同点,都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反对李约瑟创立的中西科学史研究的比较法。“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中西科学史研究比较法的杰作,对中西科学发展史作了共时性的横向比较和历时性的纵向比较,从而抓住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具有高度的辩证性,对于揭示中西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很有益的。因此,应以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西科学发展史和理解“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6.
"理智直觉"是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概念。经验论和唯理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牟宗三认为中国哲学承认人有"理智直觉"的能力,而西方哲学则不承认,因此中国哲学高于西方哲学。他还把西方的科学与哲学限定在经验知识领域。事实上,这只是某种经验论的观点。西方哲学中的唯理论是承认人有理智直觉能力的,科学与哲学的对象也不是可感事物,而是可知的事物。  相似文献   

7.
应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的邀请,奥地利教授哥切尔(Johann Gotschl)于1991年6月18日至29日,在京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讲学和访问。哥切尔教授于197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哲学和科学理论教授、玻尔兹曼科学研究所所长、德国柏林科学院和洪堡大学客座教授,以及美国卡罗里达州大学客座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自然哲学,并广泛涉列科学哲学、科学学、科技政策等许多领域。他近年来的重要著述有:《技术和人的形象》、《技术和人性》、《在和平问题研究中的哲学观点和科学分析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库恩一直强调他作为历史学家的身份,并认为自己"既搞科学史,也搞科学哲学"。库恩强调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之间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并需要进行合作的整体性思想。库恩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关系上的独到见解,凸显了他从科学史中呈现科学形象的独特的方法论视角和观点;他既不同于他之前的科学哲学家又不同于一般史学家的观点,使得他遭到来自双方的批评并引起诸多争议。库恩看起来部分像历史、部分像哲学的主张,使得他更像是"欧洲派的史学家,美国味的哲学家"。虽然库恩强调社会历史因素对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主张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研究科学发展等思想,已为许多学者所接受并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也导致历史主义学派对科学"历史的再现"研究工作的兴起和发展;但是,库恩的科学史学观,在科学史家中并没有真正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没有实质性的深刻影响。库恩的科学史学观,看似矛盾、实则谨慎而深刻;彰显库恩这方面的思想及其深刻性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9.
论经济学中的实在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实在论是当代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立场,其中的某些分支已经在经济学方法论文献中占有一定地位。梅基和劳森是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两位主要的实在论者。科斯始终把经济现象看作独立的真实存在物,始终坚持理论的要素应该有所指,他的著作是经济学中的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作。由于科学实在论是经济学方法论中的少数派观点,因而科斯的经济探究与主流经济学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0.
自然科学在当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科学的本体论及方法论上的进步落后于科学本身的发展,所以,面对新的科学事实、新的科学问题,哲学的反思在今天显得犹为必要。本文以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为基础,对科学前沿的时间与空间的性质、宇宙的有限与无限问题,及科学方法论上的经验证实、模型方法等问题给予了一定意义上的哲学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於哲学研究所倡议的科学方法论讨论,我是十分赞同的。就我所接触的一些科学技术工作者来说,他们一般对方法论比对世界观感到更大的兴趣。他们并不满足於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而且迫切希望知道如何去认识世界,去研究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复杂性科学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元林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3):53-58,70,111
复杂性科学是具有统一方法论的科学群,关于它的诞生有各种不同观点,其中六种主要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普利高津、赛利尔斯、威弗、考温、西蒙和帕格斯.分析和总结这六种观点,并根据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界定标准,本文得出结论:贝塔朗菲创立一般系统论标志着复杂性科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新贡献在于将经济学方法论拓展到管理学领域,为管理哲学提供了新颖的方法论工具,即科学哲学。文中采用经济学方法论中负有盛名的纲领方法论观点,去解读泰勒(F.W.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梅奥(G.E.Mayo)的组织管理理论,展示了核心假说、辅助假说、正面启发法等概念工具对分析管理学的经典理论时独特的方法论功效。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史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应该是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方面的指导。过去,我们在科学史方面的研究是有成绩的。但是,比较多的文章侧重于历史事件的叙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指导,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总结经验教训的研究还见得不多。希望通过编辑部这次组织的讨论,能为这个方向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玻恩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恩(M.Born)是本世纪在物理学领域中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他由于提出量子力学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而与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家一起,成为改变人类自然图景和思维方式的伟人。他十分重视科学材料的哲学概括,注意从科学实践中总结出方法论原理,写下了大量的论文与著作,从而为我们研究现代科学思想的起源、演变及其哲学影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本文试图对玻恩的科学方法论思想进行一些分析。玻恩关于科学方法论方面的论述很多,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客观化、可决定性和限制性。它们构成了玻恩科学方法论思想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N·玻尔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理论物理学大师N·玻尔一贯积极主张加强国际科学交流及合作。1937年初,他应美国和日本学术界的邀请,出国做长达半年的讲学。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在日本讲学结束之前,我国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中央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平大学、中国科学社和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等十余个单位联合发出邀请,希望N·玻尔教授能趁赴日讲学之便,来我国讲学和游览。由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负责人任鸿隽筹集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论科学理论基础的虚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理论基础具有虚构特征,这种观点对于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活动都有一启发性,本文根据爱因斯坦的有关论述和科学创造活动,分析了这种观点的含义,考察了这种观点的科学认识基础,探讨了这种观点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同时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席文教授的一封来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1986年第6期发表了叶哓青的“科学史研究中的文化观-——评N.席文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一文”今年1月23日的《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席文教授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目前正在我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他看到叶晓青的文章以后,给本刊编者寄来了一封用中文写的信,阐述了他的观点。今全文发表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拉卡托斯到欧内斯特:数学哲学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卡托斯(Imre Lakatos,1922-1974)的数学哲学是超越传统数学哲学的大胆创新之一,它把历史、方法论和易谬主义认识论融合于数学哲学领域中,突破了传统的基础主义教学哲学的局限,由此发起了一场对数学哲学的重建运动.在拉卡托斯的教学哲学基础上,欧内斯特(Paul Ernest)提出了数学哲学的社会建构理论,该理论在明确承认数学的社会和文化领域的作用方面远远超出了拉卡托斯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传统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批评了那种认为中国古代无科学的观点。本文第一部分指出:主张“中国古代有科学”与主张“中国古代无科学”的逻辑与方法论要求是不对称的,言有易、言无难。本文第二部分以数学为例,论述与分析了中国古代数学算法传统的科学特点及其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