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污泥生态稳定化起源于芦苇床通过蒸发蒸腾和植物生长对污泥进行的脱水和稳定。在生态稳定化过程中,污泥脱水可归结为蒸发、渗透和矿化。通过系统内外芦苇成分和生长情况比较,可以说明污泥生态稳定过程中资源转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污水厂污泥固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政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1):3146-3150
污水厂污泥难以脱水减量已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的重要问题,机械脱水的本质就是污泥的固结排水过程,因此通过固结试验研究污泥的固结特性,对于进一步提高脱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固结试验过程中采用何种固结稳定判定标准,对污泥固结特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固结仪进行改进增加孔压计和位移传感器,对2种污水厂污泥和1种湖泊淤泥进行了试验,研究了他们固结特性的区别。结果表明:污泥的固结时间非常长,应将超净孔隙水应力消散到3%作为固结稳定标准;污泥的固结系数与渗透系数非常小,且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非常明显。同时通过分析,认为污泥中存在的大量有机物絮体是造成污泥固结时间非常长、水分难以排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由于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越来越成为一个制约其行业发展的瓶颈,污泥处理处置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现阶段大部分的污水处理都采用絮凝剂调理加机械脱水机脱水等方式,然而由于污水的来源以及污泥本身的性质不同,会对整个脱水效果造成影响。本文对污泥脱水过程中影响污泥脱水效果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污泥电脱水过程中的液相不连续导致的电阻增大和电流衰减等问题,研究了间断供电方式对该问题的改进效果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污泥电脱水参数占空比、单次供电时间和电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间断供电方式可以使脱水污泥中的水分产生回流,比连续供电有更好的脱水效果;占空比对脱水效果影响明显,占空比不宜过小或过大,存在一个最佳的范围,本实验结果在4∶1附近;单次供电时间对污泥电脱水效果影响明显,单次供电时间过长会对脱水效果有明显的负面作用;污泥电脱水的耗电情况主要与总脱水量相关,总脱水量越多,脱除单位水分的耗电量越高;电压在间断供电中对脱水效果影响显著,较高电压将会使污泥温升较高,水分分离以相变为主,脱水效果显著但能耗较高.研究认为,采取间断供电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污泥电脱水效果,但需要对其操作条件进行优化,以实现高效节能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顾瑞环  刘玉忠 《河南科学》2008,26(4):475-477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浓缩脱水性能是影响污水厂泥饼的含水率和污水厂的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沉淀污泥进行浓缩、脱水的模拟实验和生产性实验,发现剩余污泥浓缩之后直接脱水效果不佳,运行不经济,剩余污泥与消化污泥混合之后,脱水效果较好,絮凝剂单耗降低,与纯消化污泥脱水耗絮凝剂量一致,此试验结果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改造和降低成本均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槽式双频超声波发生器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槽式双频超声波发生器改善二沉池污泥脱水效果,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最优操作参数,并探讨各操作参数的影响规律.根据试验要求设计了槽式双频超声波发生仪,在试验中改变超声波的频率、声能密度、处理时间与发生方式,比较污泥处理前后含水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为处理时间,其次为声能密度,最小为频率.超声波作用的最佳操作条件是频率为19kHz,声能密度为0.050W/mL,处理时间为30s,此时污泥脱水性能提高14.3%.低频率、低声能密度与较短的处理时间,有利于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操作参数超出一定范围反而会恶化污泥的脱水性能.超声波发生方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有影响,低频率条件下单频优于双频,高频率下双频优于单频.  相似文献   

7.
电镀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有有害重金属.对电镀污泥进行强化脱水,减少污泥体积,从而降低污泥的处理难度和处置成本,最终可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文章利用立式TD4离心机对电镀污泥进行脱水,通过研究不同的离心机转速、离心时间、絮凝剂、温度等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进而优化脱水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离心机转速和离心时间对污泥脱水效果影响最大;采用立式TD4离心机对电镀污泥进行脱水,可使污泥的含水率达到30%以下.  相似文献   

8.
文章用试验研究了东莞樟村水质净化厂一级强化混凝处理工艺处理东莞运河污水所产生的化学混凝污泥脱水问题。结果表明:五种阳离子型和一种两性型PAM效果最好,阴离子、非离子型PAM药剂调理化学混凝污泥的效果均不理想;各种药剂都有其最佳作用范围,投加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脱水性能的降低。最佳调理药剂应该能全面改善化学混凝污泥的脱水速率和脱水程度,而不仅只是改善某一方面。  相似文献   

9.
污泥脱水是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环节,预处理是在脱水之前进行的污泥调理过程。该文介绍了近几年不同的污泥脱水预处理技术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结合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活性污泥中的水分测定及其脱水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活性污泥通常都难于脱水,造成其处理处置上的困难.对于日益增长的污泥排放量而言,改善其脱水性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了解污泥的结构与水分的分布特征出发,进而开发新型的预处理工艺来提高污泥的脱水率是解决污泥处理问题的一条正确途径.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汇总了活性污泥中水分分布的测定方法,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其意义进行了系统介绍.最后,详细讨论了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包括胞外聚合物的影响,以及酸处理、阳离子絮凝、超声处理、热处理等预处理工艺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反渗透浓缩法提取乳糖的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滤膜分离乳清粉中的乳清蛋白,离子交换树脂提取唾液酸并除去乳糖溶液中的杂质,运用芳香聚酰胺卷式反渗透膜进行浓缩;通过对操作压强、工作温度、渗透通量、浓缩倍数等因素对反渗透浓缩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反渗透法浓缩提取乳糖的工艺参数为:采用芳香聚酰胺卷式反渗透膜装置,操作压力为0.5 MPa、工作温度为40℃、乳糖的单级截留率为95%左右,乳糖的成品质量指标,符合相关的国标要求。与现行的结晶工艺相比,污染少、能耗底、收率高,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分析评述目前正向渗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指明其发展方向.正向渗透技术在物料浓缩、物质分离过程中体现了独特的低能耗特点,能完成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果汁浓缩等物料分离过程,同时可用于海水发电.研发和制备高通量、抗污染、高强度的正向渗透膜材料是正向渗透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基础.目前的汲取液已经从常规的无机盐系列、有机溶液等向复配溶液和易回收溶质的研究上转变,纳米材料也开始进入研究人员的视线.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反渗透膜法处理PTA精制单元废水,探讨了反渗透工艺条件如回收率、操作压力、料液温度等对膜性能的影响,从中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同时,将反渗透的浓缩水回流到集水池中,结果表明反渗透透过水仍然可以符合工艺指标.此外,还考察了物理清洗及不同的化学清洗剂对膜通量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化学清洗的效果明显优于物理清洗;而在化学清洗剂中,NaOH溶液对于反渗透膜的膜通量有较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实验研究了反渗透法处理含盐污水,探讨了原料液的pH值对反渗透膜(醋酸纤维素膜)分离特性(渗透性及选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 pH值为5.5~6时,膜的选择性为最大;当pH值为6时,膜的渗透性为最大;当pH值为7~9时,膜的渗透性基本上没有变化。因此得出结论,多组份盐类水溶液在醋酸纤维素膜上进行反渗透脱盐的最佳值为6,此时膜具有最大的渗透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以研究高驱动通量的驱动体系为目标,考察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且体积较大的有机盐类分子作为正渗透驱动液的可能性。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钠盐为溶质,评价了其正渗透驱动通量和截留效率。结果表明,以商业反渗透膜为评价介质,0.5 mol/L EDTA为驱动液,水通量为13.6 L/(m2.h),驱动效率高于NaCl。  相似文献   

16.
用反渗透法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时,海水中悬浮颗粒物会对反渗透膜造成污染,进而损伤膜元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电脉冲处理实验装置,研究了海水中悬浮颗粒物在脉冲电场作用下的沉降效率,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海水中悬浮颗粒物沉降效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脉冲电压、脉冲时间、脉冲处理次数和脉冲频率;且在各因素较佳的水平条件下,沉降效率可达86.4%,比未施加脉冲电场时提高近30%.TEM分析结果表明:在脉冲电场的作用下,海水中难沉降的带电荷悬浮颗粒物重新分布其所带电荷并导致偶极化,从而促进了颗粒物之间的凝聚.  相似文献   

17.
应用溶解扩散模型预测反渗透去除放射性废水溶液中钴的渗透行为.研究了低浓度钴离子的渗透行为,结合溶解扩散模型和物料平衡,推导出渗透分离的方程.首先通过拟合较高浓度钴离子渗透的实验数据,求得模型的相关参数,然后针对较低浓度钴离子的渗透实验数据,与模型预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相对误差不超过15%,该溶解扩散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较低钴离子浓度下的渗透行为.  相似文献   

18.
介绍神华准能公司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脱水间运行和管理状况,通过分析影响污泥脱水的因素,提出了一套适合本厂污泥脱水的脱水工艺和管理方法,确保了污泥的及时脱水,减少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用量,降低了污泥脱水的药品费,保证了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并总结出污泥脱水的运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技术处理含Pu废液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对含Pu废水的处理提供指导,进行了系统的反渗透实验.结果 表明:膜通量随着温度和压强的提高而提高;截留率随着压强、原水活度的提高而提高,随着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在pH为膜的等电点附近时最低;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反渗透装置始终保持稳定运行15 h,共净化处理废水8L,产水达标.可见反渗透技术对含Pu废液的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及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高盐废水中NaCl的回收,采用纳滤-反渗透双膜串级组合工艺,处理NaCl和Na2SO4的混合模拟废水,考察了浓度配比、操作压力、流速及温度等工艺参数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并确定出了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经纳滤和反渗透分离后的反渗透浓缩液中,[NaCl]/[Na2SO4]≥41.45,可实现NaCl和Na2SO4的有效分离;反渗透膜对Cl的截留率达到96%以上,回收得到的NaCl其纯度可达到97.5%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