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的石家庄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对石家庄市1996、2000、2006、2011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处于一个逐年增加的阶段之中,人均生态足迹从1996年的2.4893hm2增加至2011年的5.4973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1996年0.3616hm2减少至2011年0.3349hm2,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的趋势。1996-2011年间,石家庄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大大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并且逐渐增大,人均生态赤字由2.2510hm2增加至5.1624hm2,表明石家庄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石家庄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影响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分别计算彭阳县1983—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1999—2005年的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得到了彭阳县近年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结果表明,在1983—2008年中,彭阳县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处于增长趋势,由1983年的0.504 7hm2增加到2008年的2.796 7hm2,增加了5.54倍,草地、化石能源和耕地是生态足迹的主要供给部分;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9年的1.196 2hm2降低到2005年的0.900 5hm2,耕地、林地和草地是生态承载力的主要供给部分.2001年是彭阳县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转折点,此前彭阳县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大于0,其发展是可持续的,而此后可持续发展指标小于0,其发展状态是不可持续的,即彭阳县从此出现了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3.
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对陕西省关中地区2001—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关中地区2010—2015的生态足迹做出预测。结果表明:当地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由0.650 7 ha2.人-1上升到0.926 9 ha2.人-1,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加,由0.145 5 ha2.人-1上升到0.492 4 ha2.人-1,生态赤字持续扩大,预测2015年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0.780 9 ha2.人-1。区域生态处于不安全状况,生态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州市生态可持续问题,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广州市2003—2013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足迹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ARIMA模型预测了2014—2020年的生态足迹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2003—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增幅达到6.7%,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远远小于人均生态足迹,导致生态赤字状态,广州市处于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014—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4.201 8 hm2/人,是2013年的1.02倍,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不变,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大. 针对广州市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提出加大环境生态保护力度、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实现广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新尧  孙小舟 《河南科学》2014,(9):1884-1889
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了湖北省1990—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了湖北省2013—202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生态足迹.结果显示:①1990—199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资源环境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②2000—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均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③万元GDP消耗的生态足迹由3.92 hm2下降到0.49 hm2,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④对生态足迹的预测表明,短期内湖北省生态赤字继续存在,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依然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6.
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目标.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计算休宁县2006—2016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结合生态协调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对休宁县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休宁县总体上人均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但区域内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差异较大.其中,林地生态压力比较小,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水域尽管呈现生态盈余,但均有减小的趋势;耕地和草地生态压力较大,均呈现生态赤字.考虑到畜牧业的生态足迹主要由进口饲料的消费承担,且耕地的人均生态赤字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休宁县的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高耕地产出效率、发展生态农业、延长产业链条是休宁县近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省统计年鉴2009为基础,本文计算了浙江省1997年~2007年的人均耕地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和生产力可持续指数以及2008年的人均耕地足迹.结果表明,浙江省人均耕地足迹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生产力可持续指数呈上升趋势,浙江省的可持续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库伦旗1987—2005年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 对库伦旗1987-2005年的耕地生态足迹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库伦旗耕地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由1987年的0.61hm2增长到2005年的1.6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由1987年的0.47hm2增长到2005年的1.24hm2;耕地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长,由1987年的0.14hm2增长到2005年的0.42hm2.这说明库伦旗耕地处于生态负荷状态,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测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对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方法运用以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为理论基础测度生态赤字的一种生物物理学方法。结果西安市1997—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0.8542hm2增加到2005年的1.7575hm2,表明生态承载力的供给不能满足生态足迹的需求,得出西安市9年来生态赤字由0.528hm2增加到1.4671hm2,表明西安市的发展已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结论分析西安市发展不可持续的原因,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降低生态足迹和提高生态承载力入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四川省1993—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的人均生态足迹成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成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已经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并持续扩大,四川省目前的发展处于一种强不可持续状态.最后根据定量测评结果分析了造成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生态赤字,实现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民勤县1996-2006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动态变化,对民勤县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民勤县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057 2 hm2,其生态足迹产出是当地生态承载的3倍,发展极大地超出了生态系统的可承受范围,特别是近年来农产品产出迅速增加,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压力.提出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相应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邬洁  孟伟  吴明作  王林忠 《河南科学》2007,25(6):1063-1067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新乡市1997-2005年的生态足迹需求与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市人均生态需求保持在1.6 hm2左右,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在0.54 hm2左右徘徊且呈下降趋势,生态赤字达到了1.0 hm2;表明其生态足迹需求远超出了生态承载力范围,城市发展在国家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3.
对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5年赤壁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赤壁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745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667hm2,人均生态盈余为-1.2791hm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减少生态赤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城市化水平与生态压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度了重庆市1997-2008年的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依据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了重庆市1997-2008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赤字,构建生态压力定量模型,即生态压力指数.结果表明:1997-2008年,重庆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035 4 hm2增长至1.452 3 hm2,人均...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上海市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全市2000—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逐年递增,平均每年增长6.5%;人均生态承载力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下降了20.5%;生态赤字呈现逐年加剧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值相对较低并逐年递减,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上海市对自然资源需求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上海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能源消费主要靠外部供给。  相似文献   

16.
1990-2004年安徽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90—2004年安徽省域尺度上的生态足迹,表明研究期内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分别由1990年的1.0121 hm2、0.5014 hm2增加到2004年的1.6523 hm2和1.2397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生态需求则分别由0.5108 hm2、8.5601 hm2减少到0.4125 hm2和2.1270 hm2。说明了近年来安徽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学》2016,(3):431-435
以生态足迹原理为基础,计算了榆林市2001—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用生态压力指数及其指数等级划分标准对其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市2001—2013年间,人均生态足迹从3.522 hm~2上升到了4.29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3.145 hm~2下降到了2.455 hm~2,生态压力指数从1.120上升到了1.748.由此看出,榆林市的自然生态处于不安全状态.榆林市今后要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改变能源结构,以及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等措施,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徐玥  黄宏胜  袁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4):6081-6088
准确测度区域生态安全态势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采用能值生态模型计算了九江市2007—2018年的能值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九江市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2007年的5.00 hm2/cap上升到2018年的7.27 hm2/cap,且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采用灰色模型预测九江市202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8.31 hm2/cap,持续存在的生态赤字表明九江市生态压力处于超负荷状态.为实现区域生态安全,迫切需要落实生态文明,发展清洁能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物多样性,践行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的常德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常德市2002~2006年的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了常德市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情况.结果显示:常德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2年的1.917 94 hm2增加到2006年的2.509 93 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527 85 hm2下降到0.516 23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1.390 09 hm2增大为1.993 70 hm2,生态压力指数由3.26上升为4.22;万元GDP生态足迹从2.588 59 hm2逐渐下降为2.107 49 hm2.研究表明:虽然常德市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但常德市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土地生态系统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土地生态系统处于危险状态.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生态资本供需态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7年,陕西省三大区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增幅均很小,人均生态足迹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生态资本供需形势日趋严峻,尤以关中地区为甚.陕南地区和陕北地区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生态盈余"发展到"轻度赤字"状态,关中地区则由"轻度赤字"发展成为现阶段的"较严重赤字"状态.2007年,陕北地区、陕南地区和关中地区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0.27 hm2,0.19 hm2和1.15 hm2.关中地区尽管生态资本密度最大,但是人口密度和人均生态足迹也最大,因此生态资本供需缺口也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