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100-300ppm强苯赛浸种和喷洒水稻幼苗,不同程度地促进幼苗茎基生长和分蘖较大幅度地提高有效穗数,以200ppm强苯赛+500ppm尿素处理的效果最佳,提高秧田分蘖率28.9%,大田提高苗数40.7%,增加有效穗数9.0%,提高稻谷产量10.1%。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免耕1~10年稻田和免耕3~6年后复耕1次、复耕2次、复耕3次稻田为对象,探索不同免耕年限与复耕次数对稻田土壤容重和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土壤表层还是下层,免耕土壤容重总是大于翻耕土壤,且随着免耕时间的延长,其土壤容重逐渐加重,免耕3年及以后处理土壤容重显著大于翻耕处理(P 0.05),随着复耕次数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连续免耕1~5年的田块,免耕栽培处理水稻最高苗和有效穗以及产量均表现为比翻耕栽培处理高,免耕6年处理表现相对平缓稳定,免耕7年及以后分蘖能力和产量明显下降。免耕3~5年后进行复耕处理水稻分蘖能力和产量总是低于对应的免耕4~6年处理,且随着复耕次数的增加差距逐渐扩大,免耕7年处理水稻分蘖能力和产量与免耕6年后进行复耕1次处理基本持平。结论:稻田免耕应以6年内为宜,当稻田连续免耕超过最适年限后,需要复耕作业,复耕1次即可。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淮稻5号为材料,研究了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3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通过实验表明,在秧苗播种后的质量方面,以钵苗机插为最佳,毯苗机插次之,机械直播效果最不理想。在分蘖成穗率、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等方面,钵苗机插发挥出了最佳效果,相比较另外两种种植方式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汕优6号是目前水稻中的主要当家品种之一。作为连作晚稻栽培,在早插条件下,能充分发挥杂交水稻的分蘖优势和穗粒优势,易于高产。但由于它环境效应明显,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穗粒性状迅速变劣。现在试验证明,如果采用两段育秧就能改变这个  相似文献   

5.
麦后免耕直播杂交水稻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田间条件下,选用4个杂交水稻组合,以育秧移栽为对照,研究了两熟制稻区麦后免耕直播杂交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与常规育秧移栽相比,麦后免耕直播杂交稻全生育期和营养生长期有较大幅度的缩短,株高降低,主茎总叶数减少,单株分蘖能力增强,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大,分布于较深土层的根量增加,最终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但每穗着粒数和实粒数有所降低。不同类型杂交组合直播条件下生育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异,生育特性适宜的杂交组合免耕直播可获得与育秧移栽相近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在3种密下对绵农4号、绵农3号的分蘖及成穗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绵农4号、绵农3号的分蘖速度和分蘖力皆为中等,中等密度条件下,有效分蘖期每天形成0.15蘖,各期总蘖数为3.7左右,低于绵阳11号;与绵阳11号分蘖速度的差异主要在有效蘖期;绵农4号、绵农3号的成穗率为55%左右,低于绵阳11号;但分蘖和主穗的差异较小,分蘖穗重点主穗重的80%左右,茎蘖穗重变异系数15%左右,穗子大小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7.
绿兴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水稻可增产8.2-24.7%,对中低产田、三类苗田、晚育晚插地块有促进其分蘖及增加穗粒敉。有抗低温促早熟作用;投入产出比为1:10左右,经济效益显。  相似文献   

8.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是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是达加斯水稻栽培专家与美国康耐尔大学共同研制的,其关键技术是小苗移栽,单本稀植,增施有机肥,湿润灌溉,充分利用分蘖成穗,实现穗大、粒多、高产的目的.近年来,我国各地对该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示范,对原有的技术体系作了较大的发展和改进,为探索该项技术的适应性与适用性,我们开展了适栽叶龄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利用模酸洋红压片镜检了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品种的主穗及分蘖穗上不同位置花粉的发育时期结果表明:主茎穗早于其他分蘖穗,芒露0.5cm的相应幼穗、主穗及一级分蘖穗多处于单核中晚期,为最佳接种时期;在同一主穗中,穗轴上同位置花药发育时期为中部旱于下部早于上部,调查统计单核中晚期花粉所占比例为:冬性品种81.0%、半冬性品种78.5%、春性品种70.4%。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水稻抛秧技术对水稻产量、经济性状、生育特征等的影响。试验表明,抛秧稻和手插稻相比,有效穗、每穗着粒数、分蘖数、叶面积、根系数明显增大,增产5.14%以上。  相似文献   

11.
技术市场     
水稻颗粒秧苗插秧机 (专利号:ZL 96230237.6) 该机采用软塑秧盘颗粒育苗,符合我国水稻育苗技术的工厂化和颗粒化,该机自动化程度高,能自动取苗并按水稻生产所需要的株距和行距送落入稻田,实现了浅插和有序栽培。该机浅插的颗粒秧苗返青活棵快,秧苗没有落难过程,秧苗低位分颗足,有效穗多,有利水稻高产。该机结构简单,插秧效率高,每小时可插7-10亩并能适应大小田块。该机2人操作,辅助人员少,并能风雨无阻地进行作业。每台造价1.2万元,国内目前插秧机市场基本  相似文献   

12.
以田间试验研究了秧苗抛栽叶龄对杂交稻分蘖特性及成穗质量的影响,探讨了高叶龄抛栽杂交稻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高叶龄抛栽致使杂交稻本田茎蘖高峰明显推迟,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量有所降低,低位一、二次分蘖穗比例减少且经济性状明显变劣,从而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13.
袁中成 《遵义科技》2006,34(3):20-21
水稻免耕抛栽技术是近些年来水稻栽培上的一项新的耕作栽培技术,它具有省工、省时、省力、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优点,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此,本人在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岗位上,分别在我市大同镇、石堡乡作了如下水稻不同前作物(小麦、油菜、马铃薯、蔬菜)免耕抛栽的试验。  相似文献   

14.
扬福华 《遵义科技》1998,26(1):9-12
水稻旱育浅植大苗抛栽是一种新的栽培方法,本文对不同抛栽密度、氮肥、磷肥的不同施用等几项主要栽培措施作了初步研究,认为:水稻旱育浅植大苗抛栽试验设计的三因素范围内,各因素对其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肥〉密度〉磷肥,而且氮以和密度是该栽培技术增产的主导因子。经综合模拟分析认为水稻旱育浅植大苗抛栽具有能降低2农民的成本投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产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赵维金 《遵义科技》1998,26(2):12-16
本文通过对水稻旱育大苗与两段育秧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它们对水稻产量,效益的影响,得出结论为:改旱育小苗移栽为大苗移栽,采取适当扩大育秧面积,严格消毒调酸,培肥及挖水等措施,培育出的秧苗墩实矮壮,秧龄弹性大,叶龄可延至65天秧苗不老,且秧苗素质好、抗性强、早发、分蘖2多、成穗率高、穗大粒多、比两段秧增产14.67%。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常规手插稻为对照,研究机插晚稻的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生长发育方面,机插稻秧苗素质明显比对照差;单株分蘖数略多,但分蘖发生较迟;叶面积指数在分蘖期和灌浆成熟期较对照低,而孕穗期接近或超过对照,干物质积累始终较低。生理方面,机插稻的叶片叶绿素、氮磷钾含量、碳氮比、籽粒灌浆速率都与手插稻不同。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机插稻丛穗数显著增加,穗粒数显著降低,千粒重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机插稻要获得较好收成,必须保证足够的穗数。  相似文献   

17.
长期少免耕对稻麦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沿江砂壤土上进行了长达12a的稻麦复种连作长期少免耕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少耕的、麦产量与常耕基本持平,免耕小麦稳定增产,平均增产5.3%,免耕水稻平均减产2.2%,长期少免耕产量没有明显的时间趋势变化,在经历约5a的少免耕后,土壤有机质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全耕层有机质含量耕法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层交由有所不同,少、免耕表现出表层富集,富集系数后7a平均分别为1.1140和1.1608,不同耕法间0-  相似文献   

18.
油菜秸秆覆盖还田及磷肥调控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油菜秸秆覆盖还田和磷肥调控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索了适宜的磷肥调控措施.试验设置了4个油菜秸秆覆盖水平和4个磷肥施用水平,采用条区设计,共16个处理,观测了不同处理下水稻分蘖动态、地上部分鲜重、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油菜秸秆覆盖还田可以促进水稻分蘖和产量增加,水稻分蘖可增加2.5%~11.4%,增产6.7%~28.2%.但过量还田导致稻田成穗率降低.(2)油菜秸秆覆盖还田条件下,增施磷肥可促进水稻分蘖和产量增加,水稻最高分蘖可增加2.2%~32.8%,增产4.1%~40.3%.但磷肥增产效果和磷肥的利用效率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过量施磷会降低稻田成穗率,适施磷肥为45~90kg/hm~2.秸秆就地全量还田,施加磷肥45kg/hm~2,不仅有利于磷肥的高效利用,还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本项研究,“低”播量与“中”、“高”播量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并且低播量较耐迟播,增产幅度比“中”、“高”播量大,“低”播量栽培的高产特性:1、单株茎基宽带蘖多,是分蘖早发增穗的基础;2、孕穗始期,有利提高成穗高,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20.
水稻大棚钵体旱育超稀植栽培技术是集旱育稀植、超稀植、抛秧栽培和大棚育秧优点于一体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是用抛秧钵体盘在大棚中育成全根带土、带营养钵和带孽的壮秧,再按超稀植规格浅插秧,靠壮秆大穗和低位分蘖实现高产。应用这项技术,可以减少育苗田面积和秧苗数,减少秧田和本田管理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支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