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纵观闻一多一生漫长阶段的探索,他之政治思想和文艺思想历程的巨大反差即从艺术的忠臣转变为人民的忠臣,从绅士转变为斗士,从对国家主义崇奉到对人民至上呼喊这种根本性转变,就较之鲁迅在知识分子中更具典型意义。因为,闻一多转变的认识意义超越了他个人的范围而成为人们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象征。因此,我们纪念闻一多,作为知识分子就要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和最终愿意跟着中国共产党走而为人民根本利益勇于赴汤蹈火的不怕牺牲精神,作为各级政府则应汲取闻一多转变的经验和教训,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这就是闻一多被"逼上梁山"留给我们今天的深远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闻一多研究已经进入到全面开放阶段,无论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目的,都从过去的相对单一转变为多元。虽然某些方面如闻一多最终政治思想的转变乃至闻一多格律诗理论倡导及其创作实践的价值遭到质疑,但这从另方面看正说明时代的进步却并不影响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学术史以及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反,无论对其肯定还是对其否定者,又都尊崇他的高洁人格并围绕其人格阐发各自的“文化”倾向。这虽然成为研究者寄托自己理想的一种兴象,但这正表明闻一多所具有的影响和魅力。闻一多在诗作、诗论以及学术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这就必然使闻一多研究走向世界并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大学教育理念的模式是"通才教育,精英培养",闻一多大学教育理念的精髓是"求真务实",闻一多大学教育理念的关键是"具体落实"。闻一多的大学教育思想对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闻一多研究已经进入到全面开放阶段,无论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目的,都从过去的相对单一转变为多元。虽然某些方面如闻一多最终政治思想的转变乃至闻一多格律诗理论倡导及其创作实践的价值遭到质疑。但这从另方面看正说明时代的进步却并不影响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学术史以及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反,无论对其肯定还是对其否定者,又都尊崇他的高洁人格并围绕其人格阐发各自的“文化”倾向。这虽然成为研究者寄托自己理想的一种兴象,但这正表明闻一多所具有的影响和魅力。闻一多在诗作、诗论以及学术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这就必然使闻一多研究走向世界并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闻一多先生从学者到民主战士的转变历程,高度评价中共统一战线对团结高级知识分子的作用以及闻一多先生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首先,闻一多考辨唐诗与众不同,他从假设性的“叙录”做起,继而厘订诗人年谱,编辑诗人交流录及其著述目录,这既发展了年谱学,又将以上工作融入校正、辨析唐诗之中,为他最后撰写客观翔实、知人论世的唐代诗人评传奠定了基础。闻一多这种由假设和客观分析再到客观综合的整理思路贯穿于他的整个学术生涯。其次,同考辩唐诗,他又进入对唐人著述和唐史的研究:闻一多以目录治学,编制了《见存唐人著述目录》和《研究唐代用书目录举要》,一方面,两部书目各有特色,体例精当;另一方面,他以目录辨章学术、整理唐代文化史料尤富卓识,以上思路为中国文献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闻一多所展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在新诗创作中留下了《红烛》、《死水》两部主要诗集。透过它们,可以感受到爱情在艺术的追寻和闻一多生命的叩问中有着本质的统一:执著、责任感和在传统与现代围困中的挣扎、探索。同时也能看到闻一多柔情、感性、矛盾挣扎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诗歌除了"爱国"这一基本精神或特征之外,还具有很强的情感性和个人性特征.就情感性特征而言,闻一多诗歌在形态各异的情感表达背后,隐伏着两大情感之源--孤独和失落.现实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孤独感、失落感,凝结成了闻一多源源不断的艺术创作.至于闻一多诗歌的个人性特征,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闻一多诗歌可以看作他同时期个人生活和情绪的忠实纪录;闻一多总以个人的情绪体验和存在状态来看取现实世界并构筑起诗歌中的精神世界;闻一多诗歌十分突出强调抒情主体--"我"并注重营造极富个人性、主观性的意象.闻一多诗歌中这两大特征的形成,主要决定于闻一多自身的个性、自我意识,闻一多对诗歌主体性的认知和对诗歌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文学公共性是借用哈贝马斯在社会学领域提出的公共性概念形成的。文学公共性概念的提出为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反思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文学公共性的角度,通过文学公共性与个人性的关系阐释与解读闻一多的诗歌是一个新的尝试,一方面拓宽了闻一多诗歌研究的视野,另一方面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闻一多诗歌的创作。闻一多诗歌创作“泾渭分明”的前后分期实则是交织了一条公共性与个人性编织的红线。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的意义是由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起点位置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后来的诗人和诗学者必然不同程度地经历“回到闻一多”的过程。从根本上说,闻一多这位辩证处理古今中外诗学关系的诗人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回到闻一多”的过程,这具体体现在他的诗歌转向方面。  相似文献   

11.
吴兴宇 《凉山大学学报》2004,6(3):161-163,166
有人提出:在“五四”以后,“首先对屈原爱国精神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的是闻一多和郭沫若”。实际上。闻一多直到壮烈牺牲之前,都没有“对屈原爱国精神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郭、闻二氏的观点存在着较大分歧。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的诗学不仅包括现代格律诗理论,而且也包括对自由诗的观照,他的新诗“创格”理论对于自由诗的美学建设也是一份丰厚的学术资源。闻一多在自由诗与格律诗的诗论中,既大力提倡格律诗,也不否定自由诗的存在价值;闻一多将诗美分为内的原素和外的原素,其价“声”的理论的诗学意义最为重要;闻一多关于诗歌表达中的限制与自由的见解,是对诗歌而且也是对艺术媒介学的深刻创见,同时对现代格律诗、自由诗的建设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红烛》、《死水》的创作及其新诗理论的建构,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规范”中国新诗的作用,但实际上它们都源自于作家“英美体验”下的“中国诗学”诉求。  相似文献   

14.
从《神话与诗》可看出,闻一多对神话与诗歌等古典文学的研究并不囿于传统,而是广泛吸纳西方新兴科学,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综合研究,把我国神话学传统考据方法和西方现代性“理性”结合起来,并辅之以训诂考据等多种中国传统研究方法,把诗歌与神话中的一些看似孤立的毫无联系的意象串联起来,将散漫的神话片段还原成先民的生活画卷,从而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开辟出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早期曾一度亲近宗教文化并确立过基督教信仰,这是社会-文化原因与个人心理-事业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督教的宗教意识参与了他人格精神的建构,并影响到他的性格、气质及文学艺术活动的诸多方面,是研究闻一多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诗歌浓郁的色彩具有西方诗歌的风格 ,而其色彩的主体又具有民族性。闻一多的色彩观源于西方绘画 ,也源于中国的宫廷和民间色彩。诗人闻一多批判地吸收中西古今诗画观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画观 ,使其诗歌真正成为中西合璧的“宁馨儿”  相似文献   

17.
原始人类的巫术心理支配着他们的各种行为活动,在原始艺术中处处渗透着原始思维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闻一多在研究中发现,原始舞蹈的激情状态是原始巫术活动的典型表征,原始舞蹈作为原始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浸润了原始初民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情感表达,反映了先民们的喜怒哀乐,充满了炽烈的迷狂的原始情感。  相似文献   

18.
原始人类的巫术心理支配着他们的各种行为活动,在原始艺术中处处渗透着原始思维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闻一多在研究中发现,原始舞蹈的激情状态是原始巫术活动的典型表征,原始舞蹈作为原始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浸润了原始初民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情感表达,反映了先民们的喜怒哀乐,充满了炽烈的迷狂的原始情感.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为十四行体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评《给玳姨娜》,在中国新诗史上最早肯定了中国十四行诗,并最早给予十四行体多种译名。他是中国诗人写作汉语十四行诗的最早作者之一,20年代中期写的五首十四行诗产生过重要影响。他最早从理论上介绍十四行体,所揭示的十四行体的艺术规律产生过重要影响。他较早参与了对欧洲十四行诗的翻译,推动了中国诗我人移植十四行体。  相似文献   

20.
原始思维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心理基础,象征性是其中最重要特征之一。象征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特点在于“借此而言彼”,具有朦胧性和多义性,神秘性与含蓄性。文章旨在探讨闻一多在古代典籍中所揭示的原始思维的象征性特征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