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单侧进水ABR酸化反应器作为对比试验,通过改变ABR酸化反应器的进水方式,以解决单侧进水反应器第一格室有机负荷过高而后续格室底物缺乏的问题.研究了分区进水ABR酸化反应器的运行及去除污染物的性能,进而创建兼性菌群的最佳生态条件,以达到进一步提高ABR酸化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ABR反应器格室内添加弹性填料,考察改进型ABR反应器处理太湖富藻水的启动运行,研究格室中微生物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采用"投加接种污泥、静置培养,阶梯提高负荷"的启动运行方式,可以在40d内实现蓝藻成果处理.稳定运行时,反应器对蓝藻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在75%左右,容积产气率在65.9mL/L.d左右,藻毒素的去除率达到90%;改进型ABR反应器中弹性填料这一生物载体在处理蓝藻成功启动中起到关键作用,有利于生物膜的形成,加速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驯化,促进反应器格室中微生物产酸细菌与产甲烷菌合理有序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反应器具有明显的相分离特征.反应器内格室中污泥蛋白酶活性沿格室沿程递减,而辅酶F420呈递增趋势,这和反应器中细菌与古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ABR处理大豆蛋白废水产氢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是一类源于分阶段多相厌氧反应器(Staged Multi -Phase Anaerobic Reactor,SMPA)理论的第三代新型厌氧反应器.为考察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大豆蛋白生产废水的效能及其运行特征,对4格室ABR反应系统的运行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采用有效容积为42L的四格室...  相似文献   

4.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废水,研究冲击负荷对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经过110 d的运行,在容积负荷为3.60~5.76 kg/(m3.d)条件下,ABR反应器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为67%~81%,表明ABR反应器处理PTA废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能和运行稳定性。冲击负荷过程中,第1格室COD去除率显著减小,而其他格室COD去除率均略有增加;此外,沿着水流方向各格室中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ORP)依次减小,pH依次增加,表明ABR反应器的分室化结构为PTA废水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厌氧相分离环境和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孟大琳  程继夏 《科技资讯》2005,(23):143-144
通过UASB和ABR反应器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效果的比较,本文提出了UASB反应器只适用于较低浓度(3000~5000mg/l)的有机废水处理,而ABR反应器可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并且具有快速启动的优点。另外还得出:当温度在30~40℃范围内变化,水力停留时间为51.43小时,容积负荷0.5~1kg/(m3·d),ABR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75%左右。  相似文献   

6.
在常温条件下,进行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29.2℃,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24 h时,ABR处理生活污水有良好的效果.HRT、水温、进水负荷和进水浓度是影响A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主要因素,缩短HRT和增加进水负荷会引起总化学需氧量(TCOD)去除率的下降,但是进水负荷对TCOD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靠独立于进水水力停留时间(HRT)的长污泥停留时间(SRT)来提高单位反应器的处理效率,最终可以减小反应器容积,提高容积负荷率。为预测反应器的性能,一些研究者建立了固定膜反应器和ABR的统一模型,用液膜传质、Monod动力学和分子扩散理论准确描述反应过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所建立的模型多为常温下、高基质浓度的有机物降解模型,针对低温条件下将ABR用于低基质浓度的生活污水的酸化预处理模型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初步探索低温、低基质浓度下的ABR有机物降解模型。  相似文献   

8.
A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ABR反应器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影响因素及不同隔室的作用.实验表明,ABR可使生活污水COD出水指标达GB8978-1996二级水质标准,并达到或接近一级标准.除第一隔室外,第二隔室、第三隔室发挥了明显的关键作用.HRT为6~10h、反应温度18℃左右即可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UASB反应器,体现了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优势.表明ABR具有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难降解印染废水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ABR反应器可以控制的水力停留时间(HRT)较短(11~12 h),承受的pH值范围较广(6.5~10.3).在进水COD、BOD质量浓度波动较大(700~1 500 mg/L,300~700 mg/L),高进水pH值,低HRT的情况下,ABR对COD、B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0%和15%,印染废水的BOD/COD由0.52提高到0.65,废水可生化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苹果汁废水水量大、水质变化大、有机物浓度高、pH值低、污染种类复杂,废水处理效果主要决定于厌氧反应器的选择。本试验以泾阳怡科水解池污泥作为种泥,经处理后,接种于ABR反应器反应器;试验研究表明,ABR反应器反应器处理苹果汁废水切实可行,COD去除率可稳定在85%以上,且能将大分子有机物有效分解,有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同时确定了该反应器的可控参数因子及主要影响因素,为苹果汁废水的厌氧处理提供一种可行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高速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厌氧处理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高速厌氧反应器的出现 ,使得城市污水的厌氧处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主要介绍了 UASB反应器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状况 ,并对其它高速厌氧反应器 ,如折流式厌氧反应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等在城市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厌氧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和技术现状进行了全面总结,着重对比UASB反应器、EGSB反应器及微氧EGSB反应器的特点、结构特征及应用现状,结果表明:微氧EGSB反应器具有污泥产量少、出水COD低、高产甲烷活性及强抗冲击负荷能力的优点,是厌氧反应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的新工艺-IC厌氧反应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IC反应器的结构、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其工艺思想及应用实例指出IC反应器是对现代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一种突破,具有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等特点,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降流式厌氧污泥床(DASB)对脱墨废水降解特性的影响,采用DASB反应器对某造纸厂的脱墨废水进行厌氧处理。考察了脱墨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COD去除率、pH值和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值的变化,以及厌氧污泥的特性。结果表明,DASB反应器在处理脱墨废水的启动阶段,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62%左右,启动效果较好;在负荷运行阶段,COD的平均去除率较高;在进水中投放NaHCO3可调整反应器的酸化现象,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各个格室的MLSS有缓慢增加的趋势,最终处于稳定状态。通过此试验,明晰了DASB反应器在环境温度条件下的启动过程,从而更好地进行反应器的运行控制,实现运行过程优化,并且为DASB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者对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EGSB反应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使其出水能够达到国标排放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颗粒污泥性能是影响EGSB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关键。总结了厌氧颗粒污泥的意义、形成及性能特点,以期为今后EGSB反应器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VFA及pH值变化对UBF退浆废水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VFA及pH值变化对UBF厌氧反应器处理难降解退浆废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2656 mg/L、HRT大于9 h时,VFA与pH值逐渐趋于平稳,有沼气生产;保持比较高浓度的碳酸氢盐碱度可以保持厌氧工艺稳态运行,使反应器pH值变化较小;本试验条件下,控制进水COD/SO4 2-≥2、CD浓度小于5.3 g/L,UBF反应器处理效果最佳,且进水pH值可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降低猪场示范工程排放废水中COD和氨氮的浓度,本试验尝试以葡萄糖配水模拟猪场废水,在同一个UASB反应器内实现同步的厌氧氨氧化、甲烷化和反硝化反应,以达到同时除碳脱氮的目的。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活性污泥于同一个UASB反应器内,经过约48 d反应器启动成功。在完成启动的反应器中添加亚硝酸盐氮和氨氮,使pH维持在7.3~8.3,温度、进水流量、回流量和水力停留时间等均与启动阶段保持一致,可逐步实现同步厌氧氨氧化和甲烷化反硝化。此阶段进水CODCr为500 mg/L,CODCr去除率在80%~90%之间,NO2-N去除率接近100%,氨氮去除率较低且处在波动状态。但是适当降低进水中有机物浓度,可在同时存在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情况下提高厌氧氨氧化菌的竞争能力。当仅降低进水CODCr浓度(由500mg/L降至100 mg/L)时,氨氮去除率能缓慢升至3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有机碳源对生物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浓度乙酸盐和不同基质的有机碳源对序批式生物膜法生物除磷的影响以及磷的厌氧释放量和好氧吸收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为获得稳定良好的生物除磷效果,厌氧时间必须保证生物易降解有机物在厌氧过程基本去除,同时COD负荷也不能太低,还要满足反应器中生物量能够实现净增长。研究认为乙酸盐能够较好地刺激聚磷菌厌氧释磷达到过量生物除磷,磷的厌氧释放量和好氧吸收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为提高除磷效率必须保证足够的厌氧磷释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