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成为这个世纪各国用以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人才环境建设问题日益受到当代专家、学者的关注,并成为解决和实现对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核心环节。当前,湖南人才环境建设刚刚起步,面对国内外激烈的人才争夺大战,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更多,其“短板“突出表现在:经济环境不够,事业平台不足,人文环境不优,人才机制不灵活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本文从人才的培养环境、使用环境、评价环境、引进环境四个方面,总结了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已有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得出了相关的启示,希望对湖南的人才工作和富民强省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人才是财神,得人才者富,失人才者贫”,“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财富,谁就拥有了争霸世界的实力”,早已成为一些有识之士的响亮口号.许多党报党刊用专栏形式进行的招聘人才的广告大战,社会各界的“重奖人才”的冲击波,更是不断地把当代人才争夺战推向高潮.对此,一位人才专家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这赤字,那赤字,人才赤字才是最大的赤字;这重要、那重要,人才的作用最重要.面对这样一个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企业应该如何留住和吸引更多的有用人才,就成为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韩东娥  张婷 《太原科技》2011,(10):47-50
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员工,其中,技术人才作为掌握和运用技术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灵魂和实质.深入研究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确立优化其发展环境的重点,对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促进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太原市中小企业面临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陈旧、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人才事业平台搭建不足、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等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技术人才的成长与发展。为此.应转变企业人才开发与管理工作观念、将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贯穿于企业发展始终、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为技术人才搭建起事业平台、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从而达到优化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发展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着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待遇差距大、成才条件差等人才环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西部地区人才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5.
刘彩霞 《河南科学》2014,(6):1130-113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如火如荼,建设河南内陆开放高地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对外开放需要人才支撑,亟需建设人才高地.河南人力资源现状和开发有喜有忧,存在高层次人才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人才利用不充分和创新人才成长环境有待优化等五大瓶颈.要加快构筑河南内陆开放人才高地,就必须提高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识,制订完善人才建设发展规划,完善人才高地建设战略举措,重视三个方面军的人才建设,解决好制度用人留人问题,重视内陆开放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信息经济时代,掌握最有价值的知识资本的知识型员工日益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因素,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人才的重要性、什么是人才、人才的现状和如何构造留住人才的环境四个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7.
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人才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内在动力。只有把人才资源开发置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来思考,真正树立起"大环境"观,积极营造并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人才的竞争力才能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构建了一个可量化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坚持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开发与使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面临世纪之交的上海,正在向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国际化城市的宏伟目标迈进。我们搞经济建设,要实现“两个转变”,人才是第一位的。尤其是高层次的紧缺人才,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生死攸关的问题。这个“时代性”的问题,是上海高等教育必须研究的首要课题。 一、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人才类型结构 综观世界形势,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趋显著,而科技的作用最终将归结为人的作用,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离不开人才。上海将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上海的最大优势在人才,上海的最大问题也在人才。”目前,上海人才总量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史文献、遥感信息和实际考察,对西康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开发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国土资源丰富且质量较优,开发潜力巨大,在陕西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经济开发也受到生态环境、高级管理人才和资金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同时,还针对经济开发中一些其他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国家应加大陕西经济开发扶持力度,加快西康铁路沿线地区开发步伐;加强环境管理与建设,倡导生态经济型的开发方略及对策等。  相似文献   

11.
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已成为各国乃至各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甘肃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在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同时又面临着经济跨越转型对人才需求迫切的问题,高层次人才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研究分析了甘肃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综合问卷调查表明环境不利、经济基础落后、人才流失、人才结构不合理是目前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默 《广东科技》2012,(21):23-24
一个企业的人才环境是人才赖以生存且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的企业和社会环境。一个企业要想激发人才群体的潜能,就应该为人才的成长创造和营造一种适应其自身发展的环境,这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进发,营造员工干事业、干成事业的氛围,打造一种留人、留心、干事的环境。同时为人才提供展现个人才能的平台,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是企业亟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现将笔者对基层电力企业人才培养及人才环境建设的肤浅认识汇报。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区位优势吸引力不够、资源型经济对人才的挤出效应、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人才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山西人才资源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难以适应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的要求.阐述了山西省人才资源现状,分析了山西人才资源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提高山西人才资源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隔膜"已经成为淮安实现跨越发展的瓶颈。惟有解放思想,打破痼习,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从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入手,方能找到一条符合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淮安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建设机制可以清晰地分为以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内在凝聚机制"和以服务为主要标志的"外在服务机制"两个相辅相成的系统,它们构建了一个涵盖理念、制度、具体措施等在内的立体化工作机制,以"101%人才服务理念"为基础。本文提出了包括创造和保持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经济环境等在内的淮安人才成长环境建设切实可行的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教育人才是云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在我国加入WTO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人才争夺日趋激烈,呈现出人才素质更需国际化、人才配置更趋市场化.人才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人才开发管理更为法制化的变化趋势,但教育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教育人才匮乏与浪费已成为影响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目前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人才环境制约的主要表现,阐述了创造良好人才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涂霖养 《龙岩学院学报》2010,28(1):69-72,91
通过对龙岩市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环境的调研及现存问题的分析,结合本市实际,围绕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所需的内外部环境,主要从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五方面着手,优化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建设,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为实现龙岩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人才质量下滑、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就业形势严峻等挑战,而经济全球化、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及创新人才自身能力的提高等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应从质量保证机制、环境保障机制、校友人文资源开发机制以及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四个方面,构建起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合肥高新区企业实地调研走访及问卷调查,总结其在人才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转变传统引才观念的同时,还应在人才政策、管理制度、服务水平、人才市场、政策法规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多层次、多渠道优化人才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人才短缺、队伍不稳定、总体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本文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论述了人才队伍建设对科技型企业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措施。从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营造留住人才的环境、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等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