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自然作为人与自然矛盾运动的产物,既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又呈现出对天然自然的反动和破坏。要克服人工自然这一负面效应,必须实施人工自然的控制。从社会角度看,民间蓬勃兴起的绿色生态运动,绿党对绿色施政纲领的推崇以及各国政府间为解决环境问题所作的国际合作,构成了人工自然社会控制的三个层次;从文化角度看,把握人工自然发展的自然限度,高扬人的主体创造力价值,建立人工自然的全球发展范畴,构成了人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在人类出现以前以天然自然的状态存在着,遵循自己固有的演化规律。人类创造的人工自然中所蕴含的人工信息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其中间接效应尤其具有不可预测、难以控制、不可逆、强度大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信息及其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的效应都飞速增加。人类社会对人工信息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承受力是不对称的,大量增加的负面效应(例如非典病毒)如果超过临界值,可以将人类社会摧毁。因此它预示眷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3.
人的目的性与自然的随机耦合性形成一时矛盾.自然灾变消解异己的人工技术、取消人类目的性的倾向,这种骤然爆发的自然力用强大的耦合作用来重组人工自然,迫使其重归天然自然,从而导致技术风险.人工自然的特异性越强,技术文明越先进,蕴舍的技术风险就越大,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变的损毁也越大.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人类只有顺其自然、权衡利弊,通过改变人工自然创建模式来减少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中旬,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哲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南京财经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协办的全国“和谐社会与人工自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规模大、内容丰富,报告人的层次、报告水准和问题覆盖面及深入程度都是历年来自然哲学研讨会之最。百余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昭示了人工自然研究的巨大吸引力,也表明研究队伍日趋壮大。在本次会议上,关于人工自然的理论研究也彰显了现实的辐射力和发展的巨大潜力。会议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感知作为认知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主体对外界和自我进行认知和理解的基础。近年来,新型人工感知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人类自然感官的限制,拓展了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这种从自然感知到人工感知的拓展带来了人类认知的新挑战,使重新审视“人工”和“感知”的哲学本质成为必要,并在这种感知和认知方式的变革和转型中重新反思人类自身和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不能把"自然"等同于"自然界",也不能因此而随意地把"人化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简化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依靠科学技术创建人工自然界既要遵循规律,更要合乎伦理。面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危机现实,必须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理性和合理性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然规律是自然生成的,而技术规律则是人工生成的。技术规律在人工创造的严格特殊的条件下生成,在人工自然物质的生成、运动和发展中,在人为建立的联系中生成,因而技术规律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但依赖于人的活动的人工性特点。技术规律的人工生成为技术的无限发展提供了可能,但也成为技术风险产生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8.
历史:天然自然,人体自然、人工自然三者统一,由此产 生人工自然观。在实现中,以人工自然观全面认识与把握科技力量,使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人工自然,即生态自然。确立绿色文明:自然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前提。由此,必然生出实践的认识与立法基础:自然与人平权。  相似文献   

9.
人工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演化需要人类的生态实践,生态实践的实质就是经济生产活动向自然的嵌入。文章首先分析了人工自然的价值向度与生态尺度,进而提出了人工自然中经济行为的生态嵌入性问题和工业生产的生态界面概念,并从嵌入性的视角探讨了社会物质生产的性质及其与自然生产的关系,以及嵌入性生态生产方式、循环经济及其合理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工程活动的自然伦理诉求与工程师的自然伦理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5):123-127
工程具有自然属性,自然是工程活动赖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工程活动基本的自然伦理诉求。工程师因其特殊的角色和地位,在工程活动中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自然伦理责任,这种自然伦理责任贯彻在工程师工程决策、实施及管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谈谈农业人工自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本身即是人工自然,提出农业人工自然这一概念既不是文字游戏,也不是同义语重复。恰恰相反,正是时代之产物,是新的科技革命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如果从整个社会演化来看,农业人工自然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物之一。如果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化之中,探讨这个问题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30年代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后,恩斯特·布洛赫在马克思意义上,把自然理解为一种"感性的自然界",提出了"能生的自然"概念和"自然主体"概念.根据能生的自然概念,自然不仅是无意识的最初阶段,也是人类事业的"前室".自然主体不仅仅是一个假定,而是一个存在论的根据.自然主体概念涉及一种"超自然化的地理学",意味着人与自然的物质代谢和交互作用,从而自然主体造成一种具体的乌托邦统觉的效应条件,即造成革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全国城市发展战略思想学术讨论会,在这个讨论会开幕的时候,我只想利用这个机会讲一个城市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关系问题。因为,也许有同志会问:城市发展与自然辩证法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应该回答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一个看法:我们中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有一个特色,不但国外研究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学者不一定了解这个特色,就是我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者也不一定都了解这个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我们不但注意研究天然的自然,研究自然界的客观过程,而且注意研究人工的自然,研究人如何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这个特色可以说很早以前就有  相似文献   

14.
论自然的价值及其主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傅华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3):29-34,13
“自然价值”是反映、概括和表述人与自然的一种特定的实践-认识关系的哲学范畴,其主体必定是人,只能是人;依据人的需要,自然具有四种价值:资源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生态价值;人类作为自然价值的主体,不仅是自然的资源的开发者和享受者,而且是自然生态进化的保护者和引导者。离开人类主体的需要去讨论自然价值,是对“自然价值”的曲解和误用,依据这样的概念和范畴所建构起来的所谓“生态伦理学”,其科学性是令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STS研究多着眼于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难以从根本上揭示和解决能源短缺和生态恶化的问题,只有把自然纳入到STS学科之中,让自然成为STS中的已构成成分,才能更好地审视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自然和社会中的问题,真正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构模型的方式把自然纳入到STS的学科体系之中,分三个部分揭示了自然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约束作用,并提出把自然因素纳入到STS的体系之中,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在新的历史情况下的探索,意味着STS是作为主体的人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自然是近代大工业和科学技术产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既是一种自然物又是一种社会物.社会自然并非总是宜人的,其发展过程也充满着矛盾和冲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进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环境向度考察,美丽中国的特质就是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璧合,按照"外在形式—内在作用—基于外在形式和内在作用的精神文化"的逻辑主线,可以展开为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形式协调、作用互利、意蕴相洽。形式协调主要在于两者在空间上既展现对称又富有变化、尺度上既大小相宜又比例适度、色彩上既对比得当又调和有致,作用互利涵括两者宜人结构的相容共生、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和整体过程的最小熵增,意蕴相洽则要求两者意义彼此相通、氛围相互烘托、意象圆满规整。这些向我们昭示出美丽中国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环境向度考察,美丽中国的特质就是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璧合,按照"外在形式—内在作用—基于外在形式和内在作用的精神文化"的逻辑主线,可以展开为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形式协调、作用互利、意蕴相洽。形式协调主要在于两者在空间上既展现对称又富有变化、尺度上既大小相宜又比例适度、色彩上既对比得当又调和有致,作用互利涵括两者宜人结构的相容共生、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和整体过程的最小熵增,意蕴相洽则要求两者意义彼此相通、氛围相互烘托、意象圆满规整。这些向我们昭示出美丽中国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歌德曾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进行着“严肃的自然研究”,并留下大量著述。他的植物变形思想与达尔文演化论的关系,色彩学与牛顿光学的冲突,成为科学史家们津津乐道的公案。实际上,歌德自然研究与上述科学的根本不同,并不在于具体观点,而在于背后关于自然的形而上学假定和独特的精致经验主义方法。这种方法作为关于自然的“严格科学”,强调了自然观上的整体性、动态性以及主体的参与性。从今天看,歌德的研究范式延续和开辟出“另一种科学”,这对牛顿式科学具有很好的补充和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逻辑经验主义到社会建构的发展中,自然的历史性始终未能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认识论的鸡之争使拉图尔提出了广义对称性原则,这一原则使自然的历史性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再现,使STS走向了新自然辩证法的本体论研究,这种本体论表明客体之所以能成为科学的,是因为它是在辩证的实践过程中生成的;客观性与真理等一系列认识论范畴也不是对预先存在对象的表象性反映,也是在历史与时间进程中生成的东西;科学是一个人与物、自然与社会共同进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