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心房纤额(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复律对恢复心房收缩功能,改善心功能,减少动脉栓塞有明显益处。持续性房颤最有效的复律手段为电转复,但在非紧急情况下,患者及家属不易接受,为观察药物转复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将我院自1985.6-1998.6分别应用奎尼了、肢碘团纠正持续性心房纤颤43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43例均为我院1985年6月~1998年6月住院患者,男25例,女18例,年龄33~75岁,平均48±10.9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9例,高心病5例,冠心病7例,特发性房颤2例。房颤持续时间1周至1年,超声心…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患者感心悸、胸闷不适,严重时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治疗原则尽快恢复窦性心律,复律方法有刺激迷走神经、药物复律、电复律以及射频消融术.药物复律中我们观察了胺碘酮相对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持续性房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均采用口服给药 ,疗程一般不超过2周 ,服药期间停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 ,在复律前或期间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与并发症。结果 :36例持续性房颤病人中 2 4例转为窦性心律 ,转复率达 66.6% ,且二周内转复率最高。不良反应情况 :消化道症状 7例、过性头昏 3例、光感性皮炎 1例、角膜色素沉着 2例、Q- T间期延长 6例、诱发室速导致室颤死亡 1例。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及胺碘酮对持续性房颤虽有较好疗效 ,但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从疗效及安全性上看 ,仍不能与电转复相比。  相似文献   

4.
黄红梅 《广东科技》2008,(24):32-32
探讨血管紧张II受体拮抗剂(ARB)对非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复发的影响。将7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在复律为窦性后(药物或电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厄贝沙坦+胺碘酮)和对照组(安慰剂+胺碘酮),24个月共治疗试验组36例、对照组37例。每月复诊12导联普通心电图。24个月随访中,对照组共有15例(40%)发生心电图证实的AF,而试验组为6例(1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可见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较单用胺碘酮能更有效地减少复发。这种效果可能与血管紧张素受体(ARB)改善心房肌电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 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称室速)为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恶性心律失常,本实验通过对索他洛尔疗效的观察,旨在为临床医师于抗心律失常药物选用上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6年8月~1998年11月于本院ICU、CCU及心内科门诊经HOLTER或床边持续心电监测诊断的室性心动过速9例,均排除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衰、休克及QT延长、电解质紊乱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非持续性室速6例,持续性室速3例;年龄37~65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临床特点及对母婴预后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总结7例妊娠合并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特征性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母儿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6例(85.7%)患者有发热,5例(71.4%)有不同形式的出血.(2)辅助检查:7例患者均出现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APTT与TT延长、肝酶升高、低血钾及EHF-IgM抗体阳性.(3)预后情况:孕妇4例痊愈、2例遗留肾功异常、死亡1例.而胎儿-新生儿预后:2例新生儿健康,1例早产儿合并先心病、坏死性小肠炎,3例胚胎-胎儿死亡;1例胎心好孕22周患者失访.结论:妊娠合并EHF母儿病死率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特征性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肝酶升高及低血钾,确诊的依据为EHF-IgM阳性.  相似文献   

7.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 (HD)病人的生命线。血栓形成和狭窄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 ,治疗方法有血管内扩张导管取栓、手术治疗及血管内药物溶栓。我院自 2 0 0 0年 5月以来 ,对 9例次出现内瘘血栓的病人进行尿激酶药物溶栓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患者 (9例次 ) ,均为本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年龄 6 2~ 70岁。男 2例次 ,女 7例次。其中 2例为糖尿病性肾损害 ,1例为高血压性肾损害 ,其余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4例次为急性内瘘血栓 ,发生于HD后第 2d ,触摸震颤消失 ,彩色多普勒示动脉穿刺处血栓形成 ;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药物复律疗效。方法 :分析 10 2例 PSVT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分别静注维拉帕米、普罗帕酮、三磷酸腺苷 (ATP)、西地兰 ,通过心电监护观察用药 10分种、30分钟及 30分钟后的心率及心律。结果 :维拉帕米、普罗帕酮、ATP、西地兰的有效率分别是 93.3%、75 .0 %、6 1.5 %、5 0 .0 %。除 ATP组外 ,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维拉帕米、普罗帕酮、ATP、西地兰在治疗 PSVT时疗效好且安全性好。其中以维拉帕米疗效最好 ,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同步电复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做为救治各种室上性心律失常药物转复无效的患者。特别是急性房颤的患者,电击复律已作为首选方法。近几年来,我院已对近百例房颤的患者实施电算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下面放电复律的护理作以报告:1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护士必须以强烈的爱伤观念和真挚的同情心,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讲解简单的操作步骤,复律的优点和成功率,注意事项及以在治愈的病例等。1.2认真了解病史有无烟酒嗜好,对镇静药反应如何,严格按医嘱做好各种辅助检查确定:心房内无血栓;心功能Ⅱ级以下;持续房颤在半年以内…  相似文献   

10.
婴儿痉挛症脑电图、头颅CT与其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婴儿痉挛症患儿的脑电图(EEG)、头颅CT与其预后的直接关系.方法47例患儿均做了EEG和头颅CT,并对其预后随访观察比较.结果31例头颅CT异常患儿中治愈2例,好转17例,16例头颅CT正常患儿中治愈6例,有效8例,13例其他异常EEG的婴儿痉挛症无1例治愈,仅好转4例,有效率为30 6%结论婴儿痉挛症的预后与头颅CT形态学改变无明显相关(P<0.05),与不同EEG的改变有显著差异,高度节律紊乱预后较好(P<0.05).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普通外科 1988~ 1998年 10年间 ,临床症状表现 (体格检查、核素扫描、B超发现 )为甲状腺结节 ,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 (Hasimoto’sThyroiditis,HT ,桥本氏病 )病例 2 9例 ;其中单发结节 11例 (38% ) ,多发结节 18例 (6 2 % ) ;HT合并甲状腺癌 3例 (10 .3% ) ,其中 2例单发结节 ,1例多发结节。性别与年龄 :男 6例 ,年龄 2 1~ 58岁 ,平均年龄 4 1.3岁 ;女 2 3例 ,年龄 2 5~ 6 3岁 ,平均年龄 4 5岁。男女之比为 1∶3.8。甲状腺癌病例均为女性。发病时间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急性白血病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 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 ,经临床确诊为呼吸道真菌感染者 16例 ,感染率为 10 6 % ,而其中肺部真菌感染率为 8 6 % (13例 )。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 15例 (占 94 % ) ,咳嗽、咳痰 13例 (占 81% ) ,胸闷、气促 9例 (占 5 6 % ) ,胸痛 7例 (占 4 4% )。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居首 ,8例 (占 5 0 % ) ,酵母样真菌感染 6例 (占 38% ) ,毛霉菌感染 2例 (占 12 % ) ;周围白细胞计数 <1 0× 10 9/L 3例 (占 12 % ) ,周围白细胞计数 <4 0× 10 910例 (占 6 3% )。 16例患者中 ,8例 (占 5 0 % )用二性霉素B ,10例 (占 6 3% )患者适量分次应用氟康唑 ,结果 12例好转出院。结论 :呼吸道真菌感染是急性白血病的常见并发症 ,其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纤支镜检查不失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白血病病人的肺部病变的重要辅助手段。二性霉素B及氟康唑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42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反复发作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3~5mg/kg,10min注入,继之以1.0~1.5mg/min维持静脉点滴,以后依病情渐减.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600~1200mg/24h.第1次负荷量后,若心律失常控制不理想,可每隔15~30min再给1.5~3.0mg/kg的追加负荷量,以VT、VF消失为有效.结果 总有效率85.7%.对持续性VT终止率25%.静脉用药早期对PR、QTc间期、QRS波时限无影响.静脉用药期问,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减量后恢复;1例出现一过性Ⅱ度房室阻滞;8例出现静脉炎.结论 静脉胺碘酮治疗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24h 1000~1500mg为较合适的初始静脉用量.  相似文献   

14.
自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连续观察其他药物或手术后残余高眼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患者42例(42眼),将患者从原药物替换为曲伏前列腺素单一药物治疗.采用Goldman眼压计测定眼压,观察基线眼压,治疗后4周及12周眼压的变化及安全性指标、结膜充血症状、睑皮肤色素沉着症等.结果显示,42例(42眼)中疗效显著者25例,占59.6%;有效者10例,占23.8%;无效者7例,占16.6%;基线平均眼压3253.05 Pa(24.40 mmHg),替换4周的平均眼压2306.47 Pa(17.30 mmHg)及12周为2119.82 Pa(15.90mmHg);结膜充血轻度37例,占76.2%;中度10例占23.8%;睑皮肤色素沉着症2例,占4.76%.研究表明曲伏前列腺素替换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目标眼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患者的眼压,降压疗效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60例 Af 自然转律或主动转律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内径正常者多为阵发性 Af,而左房增大者以持续性 Af 者多见;阵发性 Af 者大多数心功能正常。在病因方面,冠心病与风心病比较,前者以阵发性 Af 更多见,易于转复,后者易发展为永久性 Af。左房内径正常的17例全部转律,而左房内径增大的则有8例发展为永久性 Af,但左房增大的程度与转律似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 (简称 HS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上以皮肤出血点、腹痛、血便、关节肿痛、血尿为主要表现 ,现将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1 997年~ 1 999年收治的 5 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 2 7例 ,( 5 4% ) ,女 2 3例 ( 46 % ) ;年龄 1~ 3岁 8例 ,4~ 6岁 1 2例 ,9岁 1 4例 ,1 2岁 1 6例 ;本病虽在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 ,但以 4岁以上儿童发病较多 ,男性略高于女性 .1 .2 病因 以食物引起 1 5例 ( 30 % ) ,药物 8例 ( 1 6 % ) ,寄生虫 7例 ( 1 4% ) ,花粉 4例 ( 8% ) ,接种史 2例 ( 4% ) ,原因…  相似文献   

17.
近年的研究表明QT离散度(QTd)的变化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及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的状况都有很重要的意义[1,2]。QTd的增加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性,我们通过对QTd的监测分析以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40例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WHO标准。男35例,女5例,年龄48~73岁,平均60±11.2岁。前壁10例,前间壁12例,下壁6例,复合壁12例。室性心律失常31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4例,室扑室颤3例。在院期间死亡2例。下列情况不在入选之列:(1)合并房颤;(2)有室内传导阻滞;(3)电…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DM)不同阶段胃动力紊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 )在不同阶段胃动力紊乱产生的规律 .方法 已确诊糖尿病病人 2 7例 ,糖尿病病人按其有无胃肠症状及其他糖尿病合并症分为两组 ,有胃肠症状同时伴有其他糖尿病合并症组 18例 ,无胃肠症状组 9例 ,同时选 2 0例正常人作对照 .用核素法对糖尿病 (DM )不同阶段胃排空功能的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 有胃肠症状或合并其他脏器并发症的DM病人 12 0min近端胃存留率为 (33.72± 3.6 ) % ,较正常人 (2 3.16± 2 .0 2 ) %(P =0 .0 8)及无胃肠症状DM病人 (17.5 4± 3.0 8) % (P <0 .0 0 5 )增加 ,全胃和近端胃t1/2 分别为 (91.4 6± 9.2 8)min和 (81.87± 8.2 4 )min ,比正常人的 (5 5 .7± 3.6 8)min(P <0 .0 0 5 )和 (5 0 .2 9± 3.5 1)min(P <0 .0 1)明显延长 ;早期无胃肠症状或仅有轻度三多一少症状的DM病人的近端胃排空速率为 (1.10± 0 .12 ) % ,与正常人 (0 .0 8±0 .0 4 ) %相比明显增加 (P <0 .0 5 ) ,12 0min近端胃存留率为 (17.5 4± 3.0 8) % ,与正常人的 (2 3.16± 2 .0 2 ) %比较明显减少 (P =0 .0 6 ) .结论 不同阶段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功能状态不同 ,DM胃排空异常可能从近端胃开始  相似文献   

19.
方永江 《科技信息》2007,(28):251-251
目的:监测共用合理性,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呼吸科住院患者580例,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及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药物的利用情况,同时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大多数药物的DUI≤1,用药基本合理,但仍有10个品种药物DUI≥1,提示药物剂量偏大。两种以上抗生素合并使用情况较多,价格适中、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的药物在临床使用中仍占主导地位。结论:药物利用研究是评价药物的治疗作用,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COPD合并PF患者临床资料(COPD合并PF组),并纳入同期入院治疗的34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GOLD)分级分为Ⅰ、Ⅱ、Ⅲ、Ⅳ级组;评估COPD合并PF患者入院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与GOLD分级、HRCT肺纤维化评分及肺气肿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临床疗效与治疗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的关系.结果 COPD合并PF患者入院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与GOLD分级、HRCT肺纤维化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HRCT肺气肿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后3个月时,COPD合并PF患者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临床疗效与治疗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OPD合并PF患者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随肺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且与临床疗效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