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永生 《科技知识动漫》2007,(9X):100-100,91
现代医学认为,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心理健康在三因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核心地位。试想,一个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的人,必将影响生理健康,更不可能获得社会健康。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素质已成为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目标。学校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以迎接新的挑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过去,健康就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现在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可想而知,心理健康已成为人的健康重要标准之一,也是适应现代社会重要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心理健康愈来愈显示其重要地位。据有关调查,当今中小学生中1/5的人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逆反、厌学、偷窃、敌对、抑郁、焦虑、嫉妒、孤僻等,这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国家的发展。目前,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烦恼,主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观念认为,人的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因为人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身与心的健康是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为健康下了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健康的两个方面中,生理健康是基础。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心理健康却往  相似文献   

5.
鲍善柱 《科技信息》2009,(21):161-162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了更好的保障。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更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宗旨,是培养完全意义上的合格人才的重要目的,也是阳光体育运动在体育课程的具体表现。健康价值旱已被公众所认识,本文从阳光体育对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三个维度的影响,对阳光体育运动健康价值进行了深入论证,探讨了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成长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多为重视增强学生体质教育,只注意学生生理方面的健康问题.然而,人体健康科学理论告诉我们,人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体,身与心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古罗马的著名哲学家西赛罗曾经说过:“心理疾病比起生理的疾病为数较多,危害更烈。”怎样提高中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过去,健康就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现在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可想而知,心理健康已成为人的健康重要标准之一,也是适应现代社会重要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心理健康愈来愈显示其重要地位.据有关调查,当今中小学生中1/5的人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逆反、厌学、偷窃、敌对、抑郁、焦虑、嫉妒、孤僻等,这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国家的发展.目前,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烦恼,主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就数学素质教育方面谈点意见,以此与同行共勉-1 数学素质人的素质是指人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点-人的素质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素质是指人的生理特点,主要是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它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后天素质指人在后天的教育与环境中所形成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点-数学素质是学生在后天的数学…  相似文献   

9.
张莉军  刘晋 《科技信息》2007,(11):44-44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健康的人不但在生理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也应该是健康的,只有身心俱佳,对社会有良好适应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健康者。巴普洛夫说过:“一切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心理的异常变化,可以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机能失去平衡而引起一系列病变。所以说,对某些因心理因素导致的病症,心理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休闲体育具有文化性质.它在生理上促进人的体魄健壮,在心理上促进人的精神健康.休闲体育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同时,对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所谓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之后,该组织对健康的概念又作了新的补充,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新概念是在身体上、精神上和个体社会化上都保持健康状态,健康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及其对策进行剖析.主要结论:1)大学生当前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与道德行为存在着严重的不健康状况,并有日趋严重的发展趋势;2)影响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因素有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3)体育课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其广泛的人际沟通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4)体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心理效益的方式和有效手段.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改进和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质与健康的问题愈发重要,“体质”是体育界研究健康问题的视角,在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发生重大改变,“三维健康观”和“生理-心理-社会”得到广泛认同的时代背景下,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及它们的关系以已成为体质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丁海东 《奇闻怪事》2007,(10):41-41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客观上他们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但我们恰恰在这方面的教育明显滞后,如果他们在生命的关键时期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偏差的纠正,青少年学生就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而会影响一生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依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生理变化规律来组织教学它主要是传统的生物模式,其效果不甚理想。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这种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自身的局限性。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作者认为,体育课教学有必要把人作为包括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在内的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从生物的、社会的、心理的角度来综合考察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积极性。生物模式必须转变为身心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守侠 《科技信息》2008,(32):186-186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星 《科技信息》2011,(24):283-285
全面健康教育是指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教育。生理健康以青春期性教育为切入点,对步入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使他们安全、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心理健康则以关注师生及家长心理,塑造师生、家长健康人格为切入点,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全面辅导,从而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进一个社会的目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新型课堂为切入点,课外活动为辅助,通过课堂、通过活动向学生播撒知识与阳光、传递感恩与大爱、培养意志与合作,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黄建蓉 《科技信息》2011,(3):250-251
在实现我国体育教育现代化,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的过程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健康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对中职学生特殊群体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正确培养与指导具有的重要意义。因此加强体育健康教育过程中对中职学生此类特殊群体的正确生理指导及心理干预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尤为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在人的健康领域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把生理健康看作健康中的“硬工程”,那么心理健康则是健康中的“软工程”。现代科学认为,一个健康成长的现代人,应该具备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健康因索,由此可知,仅注重生理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无疑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害的,尤其是在少男少女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心理健康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令人烦恼的“神经衰弱”“神经衰弱”这个名词不知什么时候走进中学校园,不少学生对它并不陌生。然而,它的确困扰着不少少男少女们。失眠、健忘、困倦感等。不少人不认识这个’小恙”。总认为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的健康包含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的健康比肉体健康更重要。现代社会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事业竞争加剧,紧张、焦虑、压抑、愤懑、惆怅、妒忌、迷惘等消极心理状态不时困扰着人们的心情。于是,久郁成病,同时损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要保证一个人具有健康的心理,或有了心理性的患疾,一般都不是用吃药打针所能解决问题的,而要去找心理医生谈心,找准引起心理变化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消除引起变化的根源。并靠自己对情绪的控制、调适,同时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