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本刊特辟“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约请国内几位中青年学者,就新世纪鲁迅研究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们或反思历史,或审视现状,或瞻望前景,不拘一格,各陈己见,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深切纪念鲁迅先生,并希望对推进鲁迅研究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本刊特辟“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约请国内几位中青年学者,就新世纪鲁迅研究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们或反思历史,或审视现状,或瞻望前景,不拘一格,各陈己见,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深切纪念鲁迅先生,并希望对推进鲁迅研究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本刊特辟“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约请国内几位中青年学者,就新世纪鲁迅研究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们或反思历史,或审视现状,或瞻望前景,不拘一格,各陈己见,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深切纪念鲁迅先生,并希望对推进鲁迅研究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本刊特辟“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约请国内几位中青年学者,就新世纪鲁迅研究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们或反思历史,或审视现状,或瞻望前景,不拘一格,各陈己见,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深切纪念鲁迅先生,并希望对推进鲁迅研究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鲁迅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黄乔生聚焦于"凡俗化"鲁迅研究,重新还原了人间鲁迅形象.他让鲁迅回归周家,把鲁迅形象重构放置在"八道湾十一号"这个空间场域中,建立在家庭视角下,进行日常生活化的俗味叙事.黄乔生还原人间鲁迅有其背后深义:一是接续八十年代"回到鲁迅那里去",力求接近鲁迅本体;二是接续林贤治的鲁迅重构,...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逝世75周年。该年度鲁迅研究作品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汪晖、谭桂林、吴康、李云雷、赵牧、陈婵、袁红涛、蒋济永、王学谦、曹禧修、刘长华、许祖华皆对鲁迅小说发表了极为精彩的看法。张鑫、李国华、吴翔宇、李玉明、吕周聚的《野草》研究均可称得上别具一格。潘世圣、李宗刚、贵志浩的《朝花夕拾》研究,田刚、薛羽、郝庆军的鲁迅杂文研究,刘克敌的鲁迅日记研究,孙郁《鲁迅话语的纬度》,钱理群、陈国恩、冯光廉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研究皆能予人以新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鲁迅的文学创作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各国汉学家发表了不少有关鲁迅的论著,鲁迅研究逐渐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各国人民之所以重视鲁迅,并对鲁迅予以高度评价,是因为他们把鲁迅看作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国外也有一些人出于政治偏见,漠视鲁迅的伟大贡献,但他们的错误观点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日本与韩国的鲁迅研究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以鲁迅在本国的影响研究及鲁迅与本国或他国作家的平行研究为重点,在鲁迅及其作品的本体研究上也以新视角开辟了诗学研究、意象研究等新领域,是中国鲁迅研究的有益参照。中、日、韩三国已围绕鲁迅资源形成了较发达的研究体系,有望进一步拓展为东亚鲁迅研究,但社会状况、民族文化的差异和学术上的分歧不容忽视,应以激活鲁迅研究的学科生命力为核心,促成平等多样的东亚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美国鲁迅研究与国际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鲁迅研究与国际文化交流郑心伶,梁惠玲(广东省文联,广东鲁迅纪念馆)鲁迅研究成为美国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很有些国际文化交流的必然。国外的鲁迅研究史料及概述已有不少,但从理论上探讨却还少见。本文正是以此为角度,对鲁迅研究进行新的尝试。一在国际文化...  相似文献   

10.
鲁迅研究的历史表明,鲁迅已成为一种超越学术的思想和文化标志。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语境中,鲁迅都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而获得新的阐释,显示其新的价值和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意识形态的疏离,为客观面对鲁迅提供了更大可能性,而多元的文化语境使鲁迅研究获得了空前开阔的文化视野。对鲁迅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形成了鲁研界众声喧哗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对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近些年来有些鲁迅研究者为了对此有所“突破”,提出了“两个鲁迅”论:有人说:“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存在着两个鲁迅),一个是公开为群体存在而积极行动热情呐喊的鲁迅,一个是私下为个体存在的‘黑暗’和‘虚无’而默默探索且只在自己身上实验的鲁迅”,即“为个人”和“自私”的鲁迅。“这两个鲁迅虽然同为一身,却始终矛盾着”,“未实现统一”,即使是辩证统一观.也无法使其达到统一产关于第一个鲁迅,他们认为多年来鲁迅研究界已将其简化和神化了,“…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翻译家。他在1933年编选出版了《鲁迅杂感选集》,并写了序言。此文在鲁迅研究史上相当重要,它把鲁迅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鲁迅教育改革思想体现在提倡科学教育、主张个性解放、实现教育平等和改革儿童教育等四个方面。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战斗性是鲁迅教育改革思想的主要特点.值此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之际,探讨鲁迅的教育改革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顷阅《鲁迅研究资料》第3辑,上面谈到《二心集·序言》署名男儿的《文坛上的贰臣传》,说:“这篇文章是否在‘某报’发表过,或真是《民国日报》故弄玄虚”,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334页)。从我所接触到的材料来看,这“某报”似乎是《轰烈报》。证据如下:鲁迅主编的《新地月刊》(即《萌芽》月刊第6期)上刊载《社会杂观三十八·所谓“左派”》一文,批驳右派对革命者的攻击,当中引到《轰烈报》的谬论:“《轰烈报》说:‘鲁迅先生在共产党诅骂到怕之后,一拉拢就屈服了,光华书局所出版之《萌芽》,名为鲁迅主编,实则是共产  相似文献   

15.
金芹先生在1987年第6期的《郑州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关于<孔乙己>写作年月与主题思想的探索》一文。这篇文章,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复印的《鲁迅研究》1988年第1期曾予以收录。该文大致观点是这样的:鲁迅的《孔乙己》不是写于1918年冬,而是写于1919年3月;因此,《孔乙己》的主题思想应是“不仅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吃人本质,而且辛辣地  相似文献   

16.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多方面对当前高中生鲁迅小说的阅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高中生课堂内外的鲁迅小说阅读情况都不太理想,但他们对鲁迅小说并不反感;高中生主要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来了解鲁迅,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鲁迅研究的最新进展,更加有意识地挖掘鲁迅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帮助学生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鲁迅形象的当代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的鲁迅研究塑造了一个痛苦的、绝望的、独立的鲁迅 ,一个与庸众相对抗的“孤独者”形象。 2 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使得研究鲁迅的知识分子必须面对新问题的挑战。同时日本学者对鲁迅的研究 ,特别是竹内好对鲁迅的研究重新得到重视。这就让鲁迅研究和中国的现代性问题联系在了一起。他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作为知识分子的选择 ,同时也是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联系在一起的。这是 90年代鲁迅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 ,也是我们今天思考鲁迅又不止于鲁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老作家许杰早年就致力于鲁迅研究工作。从三十年代直到如今,孜孜不倦地在鲁迅研究园地勤奋耕耘,写下了弥足珍贵的数十万字的研究专著和纪念文章。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鲁迅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国从事鲁迅研究工作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王富仁、汪晖、钱理群等人超越了建国以来的经典鲁迅研究纲领。海外学者李欧梵的《铁屋中的呐喊》呼应了这个更新,并揭示了一些从前较忽视的问题,包括鲁迅的“传统与‘抗传统’”,以及《野草》的形式创新。然而,无论是海内外学者的新尝试,还是近年来对鲁迅研究的整体性挑战和质疑,都反映出当前鲁迅研究仍缺少开拓,缺少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陈涌同志的论文《鲁迅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1981年11月号,后经《鲁迅研究》等刊物转载,1984年5月收入《鲁迅论》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出版说明”中指出:“本书收入陈涌同志多年来撰写的研究鲁迅的主要论文12篇,出版前经过作者校订。”这使我们明白,收入书中的《鲁迅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的观点,作者一直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