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巫山文化》是重庆三峡学院三峡文化研究所任桂园先生在研究长江三峡文化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地域文化研究专著,全书共25.5万字,目前已作为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点书目由重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2.
刊首语     
当北方已是皑皑白雪的季节,南方却仍然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秋意。在这期间出版的本刊第6期,似乎也和许多轻快流行的刊物的色调构成了某种反差,许多先生都奉献出了他们的沉实之作。首先我们要向大家推荐的是关于“三峡”的两篇文章,熊建立先生的《关于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的若干认识问题》和任桂园先生的《秦汉盐政与三峡盐业综论》。前者着眼于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的思考,其开阔的视野和详实的本土分析为他的观点提供了切实的支持;后文则通过对秦汉时期的盐政和三峡盐业的细致梳理,发掘出一些珍贵的史料,对于建构三峡盐业史不无重要…  相似文献   

3.
当代学术界对巫山历史文化的研究,肇基于蒙文通、任乃强、袁珂、董其祥诸先生,三峡本土学者推波助澜,在《山海经》研究、盐业史研究、军事史研究、"大巫山文化"建构、巫文化研究、巫臷文化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地区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域特色鲜明。三峡大学既定的办学特色之一是“三峡文化及旅游”。2003年8月,学校在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少岚教授主持下,隆重推出《三峡文化研究丛书》第1辑共10种,由武汉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现刊发部分专家学者有关此丛书的笔谈如下。  相似文献   

5.
刊首语     
在习习的秋风中,本刊2001年第5期与大家见面了。随着三峡大坝二期工程截流时间的临近,三峡百万大移民也进入了攻坚阶段。对于广大库区来说,如何确保这一史无前例的历史任务的顺利完成呢?《万州用“一包两挂”破解世界级移民难题》给予了创造性的回答。《历史时期长江三峡粮食作物嬗替的特征、成固及其影响》则从粮食作物的角度探索了三峡“结构性贫困”的历史原因。《试论土家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从语言的角度追溯了古老三峡的历史遗存。这些对于我们理解三峡、认识三峡和建设三峡都是不无裨益的。其他一些文章,如《凌叔华:对儒…  相似文献   

6.
东岳泰山“为古圣贤登临喻道之处,历代名儒硕士展履踵接,故自孔子《邱陵歌》而下,佳篇短制,美不胜罗”(《泰山述记》卷七语)。泰山作为中华名山文化的一个典型,其中与“名人”相关联的部分,更构成其文化主线之一。近年来泰山学界对这一文化内容予以充分关注,出现了一系列独具匠心、颇富新意的探研力作,如徐北文先生《石介及其泰山学派》(载《海岱小品》)、骆承烈先生《孔子与泰山》、孔繁信先生《终老泰山的杜善夫》、王传明先生《于慎行与泰山》(均载《泰山研究论丛》)等,皆开启了这一研究的先声。近出之袁爱国先生《泰山名…  相似文献   

7.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系副教授李长禄先生主编的《三峡民间美术》系列丛书最近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共分4册:第1册为专论,它从宏观上探讨了三峡民间美术的思维方式、观察方法、哲学观念、造型特征、色彩表现和美学特征。从纵向上追溯了三峡民间美术的源头及其演变的历程;从横向上对三峡民间美术十余个品种分别作了评价。《三峡民间美术》第2册至第4册是画册,它收录了三峡民间美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皮灯影、三峡刺绣、蓝印花布、梁平年画、梁平竹帘、石雕、木雕、三峡虫雕、陶瓷、剪纸、三峡石等十余个品种。该书被列…  相似文献   

8.
刊首语     
迎着盛夏的酷暑,本刊2001年第4期与读者见面了。在挥汗如雨的高温中,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质量是期刊的生命。作为我们这样一家立足三峡地域的学报来说,本期“三峡文化”栏目推出的两篇文章都具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论三峡民间美术的美学特征》对流衍在三峡民间的各类美术给予了理论的整合与美学的阐释,标志着该领域的新进展。“移民专题”中《三峡库区农村移民搬迁情况调查与分析》则对进入倒计时的三峡库区移民展开现在进行时的跟踪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建议。而《邓小平的政治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则别开生面地对邓小平政…  相似文献   

9.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99年荣获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学报二等奖,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遵循学术开放原则,注重对三峡地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研究,除常设一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栏目之外,还重点开设“移民专题”、“三峡经济探索”、“三峡文化研究”、“三峡旅游”、“三峡地方科技”、“三峡生态与环保”、“中学教学论坛…  相似文献   

10.
程地宇,男,重庆万州人,1945年8月生。196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三峡学院三峡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重庆师范学院中国文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文艺美学教学和文艺评论以及三峡文化研究。其学术成果在文艺评论和比较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有:《文学:困惹与超越》、《符号化人物群体的衰落及其当代文学意义》、《容纳万境,白多余韵——艺术空白片论之一》、《文之本体与道之本相——艺术空白片论之二》、《心灵的栖息之所——魏靖宇抽象艺术论》等(分别发表于《当代文坛》、《探索》等刊物,其中《文学:困惹与超越》被人大…  相似文献   

11.
倪鸿是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生活于清代道光至光绪时期,系晚清粤西重要词人,传世有一卷《花阴写梦词》,收录词作48首。他寓居、游宦广东三十余年,其词的创作地点以岭南为主,故其词作富有浓郁的岭南风韵。倪鸿创作有纪游词、咏物词、题画词、酬赠词等,描绘粤东的风景名胜,赋颂南国物产,表现南疆人文。倪鸿填词取法浙西词派,瓣香姜夔、张炎,词风清空豪旷。《花阴写梦词》产生于独特的岭南,体现了近代岭南文学的繁盛,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谢灵运不仅是“五言之冠冕”,而且在其它领域都站在了时代的前列,应该给予其全新的,准确的历史定位。政治上,执着追求,“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学术上,玄学修养冠绝当时;文艺上,诗文书画堪称独步。其追求精神、综合素质、巨大成就,元嘉时期无人能出其右,被称为“元嘉之雄”。  相似文献   

13.
丘沺是近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曾誉之为“笔精墨妙,技法超群”。他花鸟、山水、人物兼擅,尤以彩墨山水见长。作品自辟蹊径,构图新巧,诗书画印和谐结合,形成高雅明丽的画风,深受海内外艺术爱好者青睐。惜一生贫困漂泊,英年早逝。福建省美协原主席丁仃称他是“一颗埋藏已久的珠”。  相似文献   

14.
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沃霍尔的作品一直倍受关注,但对他的作品意蕴的理解存在偏差。杰姆逊曾认为,沃霍尔的作品是无深度的,他是将之放在丈化的视野中来考量。实际上,站在艺术的视角,作为艺术家的沃霍尔所创造出的作品是有深度的。原因在于:一,他的作品是对消费社会语境下人的生存处境的揭蔽;二,他通过看似无深度的制作手段传达了新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5.
诗人对三峡故土落后的现实和父老乡亲艰辛的生存环境倾注诚挚的关注,对负重拼搏、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三峡人生存意志的歌颂以及对三峡人品格中某些无价值的东西的否定,是《风原色》诗集中最出色的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吴历是清初学兼中西的一位文人画家,信仰天主教接触许多西画后,他不学、不模仿、也不贬低西画技法,让东西方绘画技法在中国各行其道;但他在文人画题画诗和画跋中融入了涉及天学思想与修行、传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吴历是清初学兼中西的一位文人画家,信仰天主教接触许多西画后,他不学、不模仿、也不贬低西画技法,让东西方绘画技法在中国各行其道;但他在文人画题画诗和画跋中融入了涉及天学思想与修行、传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左汉林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64-1367
黄庭坚对杜甫和杜诗非常推崇,既注重其思想意义,更推崇其艺术技巧。黄庭坚在自己的诗歌中大量使用杜诗的典故,作诗喜以杜诗为韵,更重视对杜诗句法的学习。但是,黄庭坚学杜颇有未至之憾,他的诗好用僻典,在句法和形式上故意求奇求怪,并有以文为诗的倾向。他的诗歌题材狭窄,眼界不宽,也缺乏情韵,特别是对民生疾苦不大关心。这都是黄庭坚诗歌的学杜未至之处,也是其诗歌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曹植是三国时魏诗人。他的诗、赋、各体散文,不论数量质量,都堪称当时之冠。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他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  相似文献   

20.
通观顾况的诗歌创作,他的题画诗艺术成就极高,想象丰富浪漫,风格奇特怪异,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充分体现出他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和欣赏力,颇具有“盛唐风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