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测定固体混合物中感兴趣成分的含量,研究基于太赫兹吸收光谱拟合的定量检测方法。以无水茶碱和乳糖一水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为例,在样品组成已知的条件下,采用经典最小二乘回归建立校正模型,二者浓度预测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39%和6.91%。当假设乳糖为未知干扰物时,采用Lorentzian线型与多项式叠加拟合吸收峰,并通过拟合得到的峰强度预测茶碱的浓度,平均误差为6.64%。结果表明,根据太赫兹光谱包含的特征信息能够对混合物中的感兴趣成分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因而太赫兹技术在质量监控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研究了苯、萘、偶氮苯、萘-苯混合物和偶氮苯-苯混合物在太赫兹频段的光学特性及动力学特征,应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了苯、萘和偶氮苯的分子振动谱.萘和偶氮苯均有明显的吸收峰,萘在太赫兹频段的吸收模式来源为萘分子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晶格振动,偶氮苯分子沿着N-N链的面内摇摆振动、苯环面的面外摇摆振动和面内剪切振动为吸收模式来源,从而引起了其在太赫兹频段较强的吸收,苯在太赫兹频段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与其邻近分子的碰撞产生的少量诱导偶极矩的作用.通过对不同质量分数浓度的萘-苯和偶氮苯-苯二元混合物的太赫兹特征谱的研究,发现混合物的折射率随浓度呈现线性关系,依据Lambert-Beer定律,利用该线性特性可作为混合物中物质成分和浓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杨洁萍  邓琥  刘泉澄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5):14392-14396
为了确保HMX的功能有效性、作用可靠性、管理安全性,需要对β-HMX中低浓度不稳定α-HMX进行定量检测。本文将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与太赫兹光谱技术结合,以不同浓度HMX混合物的太赫兹吸收谱数据作为输入,建立吸收系数与浓度之间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为0.956,组分含量预测误差保持在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研究了5种沉积岩的透射光谱性质.实验显示,不同种类的沉积岩样品在太赫兹波段有明显的峰位位移和相对峰强改变,且各样品由于成分和含量的不同,也在透射太赫兹光谱上表现出了不同的吸收和折射性质.结果表明,太赫兹光谱技术可为鉴别分析沉积岩提供方法与技术支持,继而应用于油气开发和地质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5.
航空γ能谱全谱数据的高斯分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37Cs等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是核应急环境电离辐射水平评价中的重要数据。为了提取NaI(Tl)航空γ能谱仪(GR-820)实测全谱数据的137Cs信息,采用高斯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对实验谱线的低能重叠峰进行了单高斯和双高斯峰的拟合方法研究。对铀源、钍源和铯源实验数据用单高斯拟合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5%,对铀和铯混合源的双高斯峰拟合峰面积的平均误差为21.84%。对3个重叠峰以上的高斯拟合方法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使实际毒品鉴别工作更为准确、可靠,运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获得了冰毒(MA)与面粉及二者不同比例混合物的太赫兹(THz)光谱.根据混合物及面粉的实验结果,采用Bruggeman有效介质理论成功计算出目标成分MA的介电函数,进而获得了MA的吸收谱.计算所得吸收谱与实验所测纯MA吸收谱相符,证实了Brug...  相似文献   

7.
针对固体样品的压片环节,研究了3种不同样品制备条件下制备并测量的样品太赫兹光谱差别,分析了制样方法不同导致的太赫兹光谱差异性误差.结果表明:固体粉末直接放入样品池,所得的吸收谱有效光谱范围为0.2~1.2 THz,比压片制备的0.2~2.6 THz带宽小,只有压片样品的1/2,高频处吸收峰混乱,淹没了正常的吸收峰.制备的压片样品随着浓度的升高,对应的吸收峰成正比例增高的趋势.在压片压力从3 t增加到12 t的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变化.经实验验证,测量固体粉末状物质的太赫兹谱,进行压片制备后再测量效果较好,压片的样品浓度不低于20%,推荐样品浓度为80%,在6 t压力下压制3 min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赵春喜 《科技信息》2010,(12):I0007-I0007
本文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三七和甘草两种中药材进行了光谱测试,得到了样品在0.2~1.6THz波段的吸收谱。理论计算与太赫兹技术测量得到吸收峰位置很好吻合。研究结果为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鉴定中药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橙子和多菌灵混合样品进行检测,获得混合样品的太赫兹(THz)时域波形;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采用菲涅尔公式计算折射率和吸收谱,最后以各样品的吸收谱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获得多菌灵和橙子组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和橙子组分含量的相对误差均小于7%;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能够用于水果与农药混合物的定量分析研究,同时,本实验也为该技术应用于农产品农药鉴别检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根据液体结构的特点,通过建立液体混合物导热系数的理想模型,发展了计算混合液体导热系数的新方法。对288种含水和非水液体混合物2060个数据点的拟合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误差0.98%,计算精度优于献方法。据此发展了一种根据纯物质导热系数预测混合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1.69%,小于献方法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
种子溶胀聚合法制备新型分子烙印聚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超声波乳液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微粒,并以之作为种子,经过两步溶胀,以茶碱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聚合得到粒度均匀的球形分子烙印聚合物.研究了影响分子烙印聚合物形貌和吸附性能的因素,表明该聚合物对模板化合物茶碱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美味侧耳为实验菌研究了茶碱对胞外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是用邻甲氧基苯酚为底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性测定是以微晶纤维素和 CMC 为底物,用 DNS 法测定还原糖生成量.结果表明:当棉子壳培养基中茶碱浓度为0.5~2ppm 时,酶活提高极为显著,这一结果与茶碱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效应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To compare two microspheres of chitosan/β-cyclodextri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β-cyclodextrin loaded theophylline as pulmonary sustained drug delivery carrier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iliotoxicity were studied. The drug loadings of chitosan/β-cyclodextri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β-cyclodextrin microspheres were 21.09% and 21.42%, and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ies were 91.40% and 92.80%. The distributions of 50% (d 0.5) of chitosan/β-cyclodextri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β-cyclodextrin microspheres were 4.89 and 5.83 μm, respectively. Both microspheres showed spherical shape with smooth or wrinkled surfaces. FT-IR of chitosan/β-cyclodextrin microspheres demonstrated that theophylline had formed hydrogen bonds with chitosan and β-cyclodextrin, while for the carboxymethyl chitosan/β-cyclodextrin microspheres theophylline had interaction with carboxymethyl chitosan. The moisture absorption showed that an equilibrium was reached within 24 h. The two microspheres possessed better adaptability. In vitro release of theophylline from chitosan/β-cyclodextrin microspheres was slower than that from carboxymethyl chitosan/β-cyclodextrin microspheres at pH 6.8. Biography: LI Ruobao(1968–), 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research direction: foundation research of respiratory system.  相似文献   

14.
在H2BO3-Na2B4O7缓冲溶液中,甲酚红同茶碱会发生诱导荷移反应,使其吸收光谱发生变化.以十二烷基磺酸钠作增敏剂,常温下显色20 min,茶碱与甲酚红形成2︰1型络合物,其λmax=570 nm,摩尔吸光系数κ=5.56×105L/(mol.cm),茶碱浓度在0.10~8.0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064 36C 0.058 50,相关系数R=0.999 1,根据信噪比确定的检测限(S/N=3,n=3)为0.172μg/mL.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度、灵敏度高,适用于快速、大批量地分析茶碱缓释片中的茶碱.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传感器差分法,将半乳糖苷酶和葡萄糖氧化酶组成的复合酶以及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过氧化氢双电极上,可同时测定样品中乳糖和葡萄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乳糖在0.00~1.50 g/L,葡萄糖在0.00~1.00 g/L内生物传感器法测定乳糖的线性良好,稳定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1.49%,加标回收率为95%~105%,本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建立的复合膜生物传感器差分法可用于牛奶中乳糖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解活性和转糖基活性筛选, 从实验室97株保存菌种中获得1株具有转糖基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克隆并序列分析了该菌株16SrDNA基因片断,GenBank收录号为DQ267829. 综合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 将其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2-37-4-1. 确定了该菌株β-半乳糖苷酶产酶培养基的碳源为乳糖1%,氮源为蛋白胨0.5%和酵母膏0.5%,培养条件为37℃摇床培养18?h;碳源实验证明,该菌株β 半乳糖苷酶产生为乳糖诱导型.利用薄层层析技术研究了pH值、乳糖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该菌株β-半乳糖苷酶以乳糖为底物转糖基合成低聚半乳糖的影响, 确定最适反应条件为pH7.5、50mmol/L(磷酸缓冲液)配制的40%乳糖溶液, 55℃反应24h.转糖基反应产物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其组成为低聚半乳糖25.68%, 双糖(包括乳糖和转移二糖)33.02%, 葡萄糖26.37%和半乳糖14.92%.  相似文献   

17.
以碳纳米管修饰碳圆盘微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研究了茶碱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化学修饰电极与裸电极相比,电流响应明显提高。在0.01 mol.L-1的硫酸溶液中-0.4 V的电压富集30 s,阳极化扫描,在1.1 V处有一灵敏的氧化峰,氧化峰电流和茶碱浓度在5.0×10-6~1.0×10-4 mol.L-1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10-7 mol.L-1。对5.0×10-5 mol.L-1茶碱进行了6次的连续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79%,表明修饰电极稳定性良好,表面易于更新。此法用于茶叶样品中茶碱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对传统酸奶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了高浓度混合培养的研究。综合利用中和法、补料培养法及好气培养法等,确定了L.b和S.t的最佳培养工艺条件。其最佳培养基配比为:脱脂奶粉10%、乳清粉1%、酵母膏1%、磷酸氢二铵0.25%;培养过程控制pH值为5.8~6.3,摇床培养((85~100)r/min)4h后,补加2%乳糖;继续培养至5.5h后结束,菌数达到25.75亿个/mL  相似文献   

19.
发酵乳杆菌β-半乳糖苷酶转糖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筛选到1株转糖基活性较高的乳杆菌,经16S rDNA菌种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EU621851)K4。以乳糖为底物,研究β-半乳糖苷酶粗酶液在不同pH、乳糖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的转糖基活性。结果表明在pH 5.5、乳糖20%、温度50℃条件下反应48h,转糖基活性最高,能生成多种低聚半乳糖。研究发现在低乳糖含量(5%)和pH 5~7范围内都具有明显的转糖基活性。用牛奶为原料进行转糖基能力测定,结果该酶既能降低牛乳中的乳糖含量,又能生成低聚半乳糖。因此,菌株Lb. fermentum K4在乳制品发酵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用正交试验法选择冬虫夏草菌的最佳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正交试验法对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葡萄糖、乳精、马铃薯、蚕蛹、氨基酸、复合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锌、硫酸镁、硫酸亚铁等因素,用L27(313)表安排正因素、三水平并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对上面各因素的添加量分别做了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确定了合适的发酵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菌的深层发酵最佳培养基应该是:15%去皮马铃薯、2%葡萄糖、0.8%乳精、1%氨基酸复合粉、0.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锌、0.1%硫酸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