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原市公园园林绿地土壤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分析了太原市的六大公园(迎泽公园、儿童公园、卧虎山公园、森林公园、汾河公园、晋祠公园)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晋祠公园的绿地土壤理化性质较好,而其他公园绿地土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现象.因此对公园绿地土壤有待进一步管理与改良.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绿地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目前对公园绿地的服务分析主要用的是基于行政单元的人口统计数据,难以反映行政单元内的指标差异.本研究利用精确到门牌号的上海市实有人口数据,基于GIS的栅格分析方法对上海市外环以内的公园绿地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按不同等级公园的服务半径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分析了每个公园绿地的服务范围、服务人口、单位面积的服务人口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计算整个研究区域内公园绿地的服务盲区,分析了服务盲区的面积、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按照斑块大小对北京城八区的公园绿地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出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的面积、数量等景观单元特征指数,计算出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的多样性指数、破碎化指数、分离度等景观异质性指数,在此基础上,进行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维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城市公园绿地类型组成不协调,大型公园比例偏大,小型、中小型公园比例偏小;2)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不尽合理,城市中心缺乏“绿心”,局部过于分散。3)城市公园绿地多样性不高,景观破碎度大,特别是小型斑块,人为影响严重。在城八区中,海淀区的绿地景观相对比较好。4)公园绿地边界简单,分维数普遍较低,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对公园绿地的景观格局分析,为北京公园绿地规划及绿色奥运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公园绿地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应以居民需求为原则,最大化公园服务价值.可达性指标能从人的角度出发衡量公园绿地的服务效率,被用于量化表达公园绿地与居民之间的供需关系.以南昌市主城区为例,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G2SFCA)开展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结合南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2021年为优化时间节点,对可达性较低的公园绿地服务盲区进行新增公园绿地选址.结果表明:(1)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引入距离缩减函数,可达性评价结果能有效指导公园绿地选址规划.(2)南昌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偏低,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内环向外环递减,行政区内部公园绿地可达性分布不平衡且存在明显差异.第一层级公园绿地可达性低于1 m2/人,第二层级公园绿地可达性高于8 m2/人,但低于南昌市人均公园绿地水平.(3)以均衡分布和高效利用公园绿地为原则,新增公园选址共计18处,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公园各9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特点而成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明确公园不同类型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分析城市公园绿地避震减灾的空间布局方法,以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灾时避难有效性。【方法】以单个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绿地布局形式、公园内部功能分区、园路道路交通系统、园林景观要素等4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公园绿地单体及各构成要素在灾时的功能特点,明确公园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结果】城市公园绿地在设计和布局中,要依托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基于城市公园绿地内部空间、设施等要素的平时特征,从体系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模式入手,得出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几种类型公园绿地在灾害发生时的空间规模、功能特征及景观形态等方面的防灾可行性。【结论】分析并明确公园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可对城市公园绿地的避震减灾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老年人口日常活动的时空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老年人日常活动分为早晨锻炼、日间休闲和傍晚散步等三个阶段,日常活动的空间区域有公园、绿地和社区等.为了保障老年人日常活动,建议老年人调整晨练时间,充分利用社区环境,对公园的活动空间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居住区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单一配置模式问题,分析了复合式公园绿地植物设计目标,阐述了复合式公园绿地植物层次构成,并相应地提出了满足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复合式公园绿地植物配置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郑州市公园绿地中的80个样地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地中不同群落类型、群落层次等的碳密度和碳储量,同时对郑州市公园绿地植被碳储量进行了总体估算,定量评价了郑州市公园绿地在抵消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温室效应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公园绿地不同群落类型及群落层次碳密度存在较大差异,常绿针叶林平均碳密度最大,为85.28 t·hm-2,而落叶阔叶林最小,为50.69 t·hm-2.经估算,2018年郑州市公园绿地总碳储量为294 684 t,可见郑州市公园绿地在增汇减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利用GIS软件的Network Analyst模块计算基于道路网络的公园绿地与城市各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值,然后基于Huff模型分析城市居民分布与公园绿地吸引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得出各类公园绿地的服务力和基于居民需求的服务范围,研究了各公园绿地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绿地是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中最接近自然的元素,其景观结构及可达性程度可以体现出为居民提供绿色服务的能力大小。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结合两步移动搜寻法及可达性理论,对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斑块特征、空间结构度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以行政单元为单位对北京城区绿地景观可达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斑块个数以小型斑块为主,斑块面积大于100 000 m~2的大型斑块虽然个数较少,却是构成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的主体。空间分布上,城区北部大型斑块的数量和面积构成具有绝对优势;2)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总体表现为类型较丰富、信息量高、面积和分布不均匀的特征。景观形状相对规则,体现出人类活动极强的干预性;3)北京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可达性好的区域相对集中,由西二环周边不断扩张到四环内,"空心化"区域逐步缩小至东北三环周边3个街道;4)可达性水平空间上呈现出N字圈层形态;5)大型公园绿地斑块对周边绿地可达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与公园绿地最佳功能发挥相适宜的最优化设施结构,以徐州市不同功能区的三类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依据"十一"黄金周期间的调查数据,利用简单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公园绿地的设施结构与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不同类型公园绿地设施结构、主要服务人群、利用时间和所提供的休憩功能等有所差异,组成设施结构与休憩功能...  相似文献   

12.
公共绿地空间的配置影响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该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语义分析方法,探究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呈现沿长江对称集聚分布,且呈现汉阳、武昌双核布局模式,各级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垂直于长江走向.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形式以自然为基底,凸显了山水公园的特征.3)社区尺度下,基于步行出行方式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呈现沿江向内陆圈层式递减规律,并以地铁出行方式有效补充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应通过下移公园绿地布局尺度,发挥公园多元功能性助力韧性社区建设;从主题、空间、媒介等方面打造体现地方文化的公共绿地,推动公园绿地的文化转向;适时对接居民需求,将公园绿地空间打造成“可情感表达”“可感知体验”“可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旨在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类型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互联网地图服务数据,采用高斯型两步移动搜寻法(Ga2SFCA),以居住区为评价单元,通过设置4个不同的搜索半径对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了测算及敏感性分析,探讨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了街道尺度绿地公园可达性和人口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水平较低,14.5%的居民无法在15 min内抵达公园绿地;公园绿地空间布局不均衡,西南部西青区和南开区绿地公园面积和人均面积远高于其他区域,不同居住小区间可达性差别较大;随着搜索半径的增大,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有改善的趋势,将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由15 min增大到30 min后,可达性为一般及以上的居民人口比例由30.69%提升至65.34%;搜索半径越大,可达性值域的变化幅度会变小,公园绿地服务的可达性差异降低;高人口密度-高可达性聚类和低人口密度-高可达性聚类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南部的12个街道,高人口密度-低可达性和低人口密度-低可达性聚类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心中部北部的21个街道.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市公园绿地景观结构与格局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Quick Bird-2卫星图像分析了徐州市区公园绿地的景观结构和格局,结果表明:徐州市区公园绿地景观类型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斑块聚集度高、分维教低,不同区之间的公园绿地景观结构特征差异明显。应根据合理服务半径均匀布局的原则建设公园绿地,增加景观分布均匀度,丰富绿地景观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太原尖草坪区、杏花岭区、迎泽区、晋源区、万柏林区、小店区的城六区公园绿地2003-2013年统计数据和130家公园百度搜索资料分析看出,太原城区公园绿地呈自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中心城区、城区边缘、城区外围由内向外形成历史文化、重工业基地和红色文化与自然生态景观三个公园景观圈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发现太原人均公园绿地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区东南部公园绿地严重缺乏,绿化功能突出游憩功能不足等分布和功能定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整体优化空间布局、功能主题化定位和投融资模式改革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郑州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国内通用的评估计量方法,对其2016—2018年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5项公园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中,其大小顺序为:固碳释氧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环境休闲游憩;在11个子生态服务价值指标的贡献中,保肥、释氧、调节水量、固碳的价值共占价值总量的88.31%;郑州市公园绿地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分别为36 400,54 302,61 687万元,增长了40.99%;单位面积公园绿地提供的服务价值约74 591元/(hm~2·a),通过量化郑州公园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更好地体现绿地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州市城区公园绿地系统景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公园绿地是最能体现城市绿地各项功能的绿地类型.在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技术的支持下,采用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和破碎度等景观生态学指标,对江苏省徐州市三环路内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三环路内公园绿地景观总量少;景观多样性偏低;公园绿地以大面积的自然景观类型为主;公园绿地总体分布不均匀,呈“内高外低”、“北高南低”之势.在徐州市三环路内各区的公园绿地布局中,泉山区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好,云龙区和鼓楼区次之,九里区最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社区生活圈是居民日常生活接触最密切的空间单元。评估生活圈内公园绿地的暴露水平,能够精准刻画居民与公共绿色资源日常交互场景,识别公园绿地服务盲点。【方法】选取南京市中心城区为实证案例,首先通过Isochron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计算居住小区15 min步行等时圈,以此作为社区生活圈的划定依据;其次构建了一个涵盖数量、面积、距离和质量的系统性暴露水平测度体系来评估圈内公园绿地暴露度;最后,采用区位熵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分析公园绿地暴露度和人口之间的供需空间匹配度,以及公园绿地暴露冷点-热点居住小区的空间聚类分布。【结果】(1)南京城区居住小区的公园绿地暴露度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城区内近一半的居住小区分布在公园绿地暴露的盲点(20.12%)和冷点(25.63%)区域;(2)区位熵指数表明研究区域内公园绿地暴露度与人口之间的空间匹配度失衡;(3)公园绿地暴露度呈现了显著的“圈层”结构聚类状态。【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细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促进公园绿地科学合理的配置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9.
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衡量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以凯里市主城区2018年9月的遥感影像图为基本数据源,在ArcGIS10.2及Fragstats4.2软件支持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及缓冲区分析法,对现有的凯里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与方案。结果表明:凯里市主城区现有公园绿地建设不足、空间分布不均,存在大量公园服务盲区,无法满足城市发展及人民生活实际需求;因城施策,充分发挥山地城市特点,以遗存自然山水资源营造公园绿地,精明提升公园绿地斑块数量、面积,有效减少服务盲区,增强城市公园绿地综合效益,实现"量、位、效"的全面提升;优化后的城市公园绿地聚集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分维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显著有所提高,且景观破碎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显著下降,景观格局更为稳定、合理。本文有助于进一步补充、完善中小型山地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内容,为凯里市绿地景观后续规划及优化方向提供决策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符兴源  刘帅  温琦  于帆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2):13129-13136
适当的体力活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良好促进作用。通过对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位置、环境质量和活动人群特征等因素与青少年体力活动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在了解目前青少年体力活动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环境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公园绿地中青少年体力活动强度较低。受学业情况的限制,低年龄青少年体力活动频率更高。青少年PA频率与到访UGS的距离呈负相关,与时长呈正相关。距离公园近的青少年的访问频率高时间短、远距离的频率低但活动时间长。设计中开阔的水面、优美的建筑造型、完善的道路系统等环境因素能够增加青少年的活动频率,同时场地设计的趣味性、良好的设施维护与场地卫生情况对体力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